案例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68370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案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案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案例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案例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案例分析.docx

《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分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案例分析.docx

案例分析

应急预案

1.策划应急预案时应考虑的因素:

答:

策划应急预案时应进行合理策划,做到重点突出,反映主要的重大事故风险,并避免预案相互孤立,交叉和矛盾。

策划重大应急预案时应充分考虑下列因素:

①重大危险普查的结果,包括重大危险源的数量、种类及分布情况,重大事故隐患等。

②本地区的地质、气象、水文等不利的自然条件极其影响。

③本地区以及国家和上级机构已制定的应急预案的情况。

④本地区以往灾难事故的发生情况。

⑤功能区布置及相互影响情况。

⑥周边重大危险可能带来的影响。

⑦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过程:

①成立由各有关部门组成的预案编制小组,制定负责人。

②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

辨识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风险,并进行影响范围和后果分析(即危险识别、脆弱性分析和风险分析);分析应急资源需求,评估现有的应急能力。

③编制应急预案。

根据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的结果,确定最佳的应急策略。

④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

预案编制后应组织开展预案的评审工作,包括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以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实际情况的符合性。

原经评审完善后,由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并按规定报送上级有关部门备案。

⑤应急预案的实施。

预案经过批准发布后,应组织落实预案中的各项工作,如开展应急预案宣传、教育和培训,落实应急预案并定期检查,组织开展应急演习和训练,建立电子化的应急预案,对应急预案实施动态管理与更新,并不断完善。

3.事故应急预案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①《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具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职责。

《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措施。

《安全生产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五十条规定,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当报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

③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4.应急救援预案的核心内容如下:

①对紧急情况和事故灾害及其后果的预测、辨识和评估。

②规定应急救援各方组织的详细职责。

③应急救援行动的指挥与协调

④应急救援中可用的人员、设备、设施、物资、经费保障和其他资源,包括社会和外部援助资源等。

⑤在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发生时保护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的措施。

⑥现场恢复

⑦其他,如应急培训和演练,法律法规的要求。

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按相应的过程可分为6个一级关键要素:

①方针与原则,方针与原则反映了应急救援工作的优先方向、政策、范围和总体目标。

②应急策划,应急预案的制定必须基于对所针对的潜在事故类型有一个全面系统地认识和评价。

A.危险分析B.资源分析C.法律法规要求

③应急准备A.机构与职责B.应急资源C.教育、培训与演习D.互助协议

④应急响应A.接警与通知B.指挥与控制C.警报和紧急公告D.通讯E.事态监测与评估F.警戒与治安G.人员疏散与安置H.医疗与卫生I.公共关系J.应急人员安全K.消防和抢险L.泄漏物控制

⑤现场恢复

⑥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5.对演练效果做出评价,说明演练过程发现的问题并将其分为:

–不足项:

应急准备的缺陷,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纠正

能导致紧急事件发生时不能确保应急组织或应急救援体系有能力采取合理应对措施,保护公众的安全与健康

–整改项:

•应急准备的缺陷,在下次演练前予以纠正

–单独不可能在应急救援中对公众的安全与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构成不足项的条件

–两个以上的整改项能构成不足项的后果

–反复出现同一个整改项

–改进项:

在应急准备过程中应予以改善的问题,不会对公众的安全健康产生影响,视情况予以改进,不一定纠正。

6.演练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应急小组人员太单一

•预案的编制未参照本企业原有的和相关企业的成功应急预案

•评审不征求现场人员的意见

•应急资源准备不足

•指挥部设在有毒气体泄漏的下风向

•演练使用一些有毒有害物质

•未向外部四个相关部门汇报

•演习的具体场景事先通知到参加人员

7、预案演练、评审与改进:

1、演练类型:

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全面演练。

2、演练的任务;对应急预案的完整性和周密性进行评估,暴露缺陷,发现不足,改善协调,明确职责、提高水平和反应能力。

3、演练实施过程:

策划小组(参演人员不参加策划小组)

演练准备;演练实施;演练总结3个过程。

8、评审方法:

1、评价人员访谈参演人员;

2、汇报与协商3、编写书面评价报告

4、演练参与人员自我评价;5、举行公开会议;

6、通报不足项;7、编写演练总结报告;

8、评价和报告补救措施;9、追踪整改项的纠正。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危险、危害因素的产生

⑴能量、有害物质

1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

一切产生、共给能量的载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危害因素。

②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生产代谢,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主要的危险、危害因素。

⑵失控

1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等故障)

2人员失误(泛指产生不良后果的不安全行为)

3管理缺陷

4环境因素

2.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16-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如下列类

Ⅰ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⑴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性差、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漏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它缺陷)。

⑵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它防护缺陷)。

⑶电(带电部位裸漏、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它电危害)。

⑷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它噪声)。

⑸振动(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它振动)。

⑹电磁辐射(电离辐射:

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非电离辐射:

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

⑺运动物(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洞、冲击地压、其它运动物危害)。

⑻明火。

⑼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它高温物质)。

⑽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它低温物质)。

⑾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⑿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乱、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及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它作业环境不良)。

⒀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它信号缺陷)。

⒁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它标志缺陷)。

⒂其它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Ⅱ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⑴易燃易爆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它易燃易爆性物质)。

⑵自燃性物质

⑶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它有毒物质)。

⑷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它腐蚀性物质)。

⑸其它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Ⅲ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⑴致病微生物(细菌、病菌、其它致病微生物)

⑵传染病媒介物

⑶致害动物

⑷致害植物

⑸其它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Ⅳ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⑴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它负荷超限)。

⑵健康状况异常

⑶从事禁忌作业

⑷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它心理异常)。

⑸辨识功能异常(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它便是功能缺陷)。

⑹其它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Ⅴ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

⑴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它指挥错误)

⑵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它操作失误)。

⑶监护失误。

⑷其它错误。

⑸其它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Ⅵ其它危险有害因素

3.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邓将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如下20类

⑴物体打击。

(指物体在重力或其它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⑵车辆伤害。

制企业机动车辆在形式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量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⑶机械伤害。

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间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磁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一起的机械伤害。

⑷起重伤害。

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⑸触电。

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⑹淹溺。

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

⑺灼烫。

指火焰燃烧、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广、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⑻火灾。

⑼高处坠落。

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⑽坍塌。

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⑾冒顶片帮

⑿透水

⒀爆破。

指爆破作业中发生伤亡事故。

⒁火药爆炸。

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⒂瓦斯爆炸。

⒃锅炉爆炸。

⒄容器爆炸

⒅其它爆炸

⒆中毒和窒息

⒇其它伤害

5.按照职业健康分类《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

⑴生产性粉尘及尘肺病

矽尘(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引起,冶金、煤炭行业的开采和爆破、修路、筑桥等作业、机械制造加工业的原料破碎、研磨、配料、铸造、清砂、陶瓷、水泥厂)、煤尘(主要指井下开采)

石棉尘(石棉采矿、纺织、建筑、造船业、以及耐火材料、刹车板制造和使用)

⑵生产性毒物

金属及类金属中毒(铅、四乙基铅、锰、铍、镉、、砷、磷)

有机溶剂(生产酚、硝基苯、橡胶、合成纤维、塑料、香料、制药、喷漆、印刷、橡胶加工、有机合成等与苯、甲苯、汽油、甲醇、四氯化碳、正己烷接触)。

刺激性气体(光气、氯气、氮氧化物、氨气)

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碳)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苯胺、苯二胺、联苯胺、二硝基苯、二硝基苯酚、硝基氯苯、三硝基苯胺等)

高分子化合物(氯乙烯、丙烯腈、氯丁二烯、己内酰胺、苯乙烯、乙氰、丙烯酰胺等)

⑶噪声与振动

噪声及噪声聋

振动及振动病(电钻、砂轮、空气锤、凿岩机、振动传送带、压缩机、锻造机、冲压机、压缩机、打夯机等)

⑷电磁辐射(非电离辐射包括射频辐射、红外线、紫外线、激光;电离辐射)

⑸高温(高温作业、高温强热辐射、高温高湿)

⑹低温(低温作业)

⑺其他危害因素

6.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

1、厂址;2、总平面布置;3、道路及运输4、建(构)筑物;5、工艺过程;6、生产设备、装置;7、作业环境;8、安全管理措施;

(二)重大危险源辨识:

标准GB18218—2000。

爆炸物质26种、易燃物质34种(闪点<60℃=、活性物质21种、有毒物质61种。

共142种物质。

(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方法:

1直观经验分析法:

对照、经验法(事故统计类推):

对照法律法规、标准分析。

类比方法(检查表):

利用相同、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分析。

2系统安全分析法:

事件树分析(ETA)(归纳推理)

事故是典型设备故障或工艺异常引发的结果。

(称初始事件)事件树各分支代表初始事件一旦发生后其可能发展的途径。

故障树分析(FTA)(演绎推理)

调查事故,设定可能发生的事故,确定丁上事件,一级一级找出直接原因事件,画出故障树。

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

辨识单一设备和系统的故障模式及每种故障模式对系统和装置的影响。

7.基本概念

危险、有害因素:

能导致人、物突发性或慢性损坏的因素。

危险源:

能够导致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事故隐患:

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

•物的危险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

•管理缺陷。

危险:

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危险度R:

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严重性的结合。

R=f(F,C

 

事故调查与处理

一、事故调查分级原则

事故名称

工矿商贸企业事故

火灾、道路、铁路、水上交通、民用航空事故

煤矿事故

轻伤、重伤事故

由生产经营单位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

事故调查组由本单位安全、生产、技术等有关人员以及本单位工会代表参加

---------

一般死亡事故(1-2人)

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

-----------

煤矿安全监察分局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煤矿安全监察分局负责人任组长,有关地方政府或其有关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

重大事故(3-9人)

事故发生地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任组长,市级监察部门、工会组织负责人和县级人民政府负责人任副组长

----------

煤矿安全监察分局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煤矿安全监察分局负责人任组长,有关地方政府或其有关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

特大事故(10-29人)

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任组长,省级监察部门、工会组织负责人和市级人民政府负责人任副组长

-----------

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人任组长,省级监察部门、工会组织负责人和市级人民政府负责人任副组长

特大事故(30人以上)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任组长,监察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省级人民政府负责人任副组长

同左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人任组长,监察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省级人民政府负责人任副组长

二、事故调查处理原则

1.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2.“四不放过”原则

事故原因不查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3.公正、公开的原则。

4.分级管辖的原则

事故的调出处理是依照事故的严重级别来进行的。

三、事故调查处理的依据

四、事故性质的认定

事故的性质一般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

五、事故责任分析

1.直接责任者:

指其行为与事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的人员。

2.主要责任者:

指对事故的发生起主要作用的人员。

下列情况负直接责任和主要责任:

A.违章指挥或违章作业、冒险作业造成事故的

B.违法南拳生产责任制和操作规程造成事故的

C.违反劳动纪律、擅自开动机械设备、擅自更改拆除、毁坏、挪用安全装置和设备造成事故的

3.领导责任者:

指对事故的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

A.由于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和操作规程不健全造成事故的。

B.未按规定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或未经考试合格上岗造成事故的。

C.机械设备超过检修期限或超负荷运行或设备有缺陷不采取措施造成事故的

D.作业环境不安全,未采取措施造成事故的。

E.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为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造成事故的。

六、事故原因分析的基本步骤:

1.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

2.分析以下7项内容:

受伤部位、受伤性质、起因物、之害物、伤害方式、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

3.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

4.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

5.确定事故责任者

七、直接原因分析:

1.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2.人的不安全行为

八、间接原因分析:

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建、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3.劳动组织不合理

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7.其他

九、事故分类

1.依照造成事故的责任不同:

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

2.依照事故造成的后果:

伤亡事故和非伤亡事故

3.依事故监管的行业不同,分为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工矿商贸企业伤亡事故)、火灾事故、道路交通事故、水上交通事故、铁路交通事故、民航飞行事故、农业机械事故、渔业船舶事故等。

4.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按事故类别分20类;按伤害程度分:

轻伤、重伤、死亡。

十、事故调查常用的技术方法有:

故障树分析方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方法和变更分析方法。

十一、事故调查的主要工作方法:

一般根据事故情况可设立事故调查领导小组,分设事故抢救组(或称指挥部)、综合组、技术分析组、管理调查组、善后处理组。

事故抢救组负责紧急抢险和救援工作,遏制事故蔓延,防止事故扩大,减轻事故灾害,迅速救助伤员。

综合组负责信息报送,协调内务,对外联络,宣传报道汇总资料、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技术分析组收集现场资料、物证,对事故现场技术状况分析,为事故抢救组提供决策支持,并对事故的技术原因进行分析,写出技术调查报告。

管理调查组主要负责调查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培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负责提出对责任人的处理建议,写出管理组调查报告。

善后处理组负责遇难家属接待和安抚工作,工作原则是“统一政策、分散安排、分块负责、热情接待、耐心工作”。

十二、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

(一)背景信息

1.事故单位的基本情况

2.事故发生的地点和时间

3.事故涉及到的人员及其他情况

4.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

5.操作人员及证人

6.事故应急救援情况

(二)事故描述

1.事故发生的顺序

2.破坏的程度

3.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情况

4.事故的类型

5.事故的性质

6.承载物或能量

(三)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2.间接原因

(四)事故教训及预防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的建议

(五)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建议

(六)事故调查组的成员名单

(七)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十三、调查组成员的的组成

事故调查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行政监察部门、其他有关部门、工会组织的人员和有关专家组成。

事故有关责任人员中的国家公务员涉嫌犯罪的,应当邀请人民检察机关的人员参加;事故涉及其他地区、有关部门或者军方的,应当邀请有关人员参加。

调查组成员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与事故单位及有关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十四、调查组的职责

1.查明事故发生经过、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

2.查明事故的原因和性质

3.确定事故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4.提出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建议

5.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十五、事故调查取证包括

(一)事故现场处理

1.事故发生后,应救护受伤害者,采取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扩大

2.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

3.为抢救受伤害者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志。

4.保护事故现场区域,仔细对现场进行标记记录或拍照、录像并保持记录的准确性。

(二)事故有关物证的收集

1.现场物证,包括破损部件、碎片、残留物、致害物位置等。

2.在现场搜集到的所有物件均应贴上标签,注明地点、时间、管理者

3.所有物件应保持原样,不准冲洗擦拭。

4.对健康有危害的物品,应采取不损坏原始证据的安全防护措施

(三)事故事实材料的收集

1.与事故鉴别、记录有关的材料

•发生事故的单位、地点、时间。

•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技术等级、工龄、本工种工龄、支付工资的形式。

•受害人和肇事者的技术状况、接受安全教育情况。

•出事当天,受害人和肇事者什么时间开始工作、工作内容、工作量、作业程序、操作时的动作(或位置)。

•受害人和肇事者过去的事故记录

2.事故发生的有关事实

•使用的材料,必要时进行物理性能或化学性能实验与分析。

•事故发生前设备、设施等的性能和质量状况。

•有关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技术文件、工作指令和规章制度方面的资料及执行情况。

•关于工作环境方面的状况,包括照明、湿度、温度、通风、声响、色彩度、道路、工作面情况以及工作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取样分析记录。

•个人防护措施状况,应注意它的有效性、质量、使用范围。

•出事前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健康状况。

•其他可能与事故致因有关的细节或因素

(四)事故人证材料收集记录

事故发生后,要尽快找被调查者搜集资料,对证人的口述材料,应认真考证其真实程度。

(五)现场摄影及绘图

1.显示事故现场和受害者原始存息地的所有照片。

2.可能被清除或被践踏的痕迹:

如刹车痕迹、地面和建筑物的伤痕,火灾爆炸引起的伤害等要及时拍照。

3.事故发生现场全貌。

4.利用摄影或录象,以提供比较完善的信息内容。

5.必要时,绘制现场示意图、流程图、受害者位置图等示意图等。

十六、伤亡事故经济损失

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所引起的一切经济损失。

1.直接经济损失:

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

2.间接经济损失:

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

十七、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1)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

1)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

2)丧葬及抚恤费用

3)补助及救济费用

4)歇工工资

(2)善后处理费用

1)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

2)现场抢救费用

3)清理现场费用

4)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3)财产损失价值

1)固定资产损失价值

2)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十八、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1)停产、减产损失价值

2)工作损失价值

3)资源损失价值

4)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

5)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

6)其它损失费用

十九、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

(1)经济损失

计算公式E=Ed+Ei(1)

式中:

E——经济损失,万元;

Ed——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Ei——间接经济损失,万元。

(2)工作损失价值

计算公式Vw=D₁·M/(S*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