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中考题汇编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6649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9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中考题汇编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桃花源记》中考题汇编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桃花源记》中考题汇编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桃花源记》中考题汇编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桃花源记》中考题汇编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中考题汇编含答案.docx

《《桃花源记》中考题汇编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中考题汇编含答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桃花源记》中考题汇编含答案.docx

《桃花源记》中考题汇编含答案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汇编(2012--2018)(含答案)

一、2012北京市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第1214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

(2)未果,寻病终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翻译: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翻译:

14.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

(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答:

12.答案:

(1)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不久

13.答案:

(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2)就顺着原路(回去),处处作了记号

14.答案要点:

①自然环境优美②社会安定和平③百姓生活和乐

二、2012江苏省镇江市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811题(共13分)

【甲】见鱼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间隔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选自《桃花源记》)

【乙】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丽,次定州,有兵士到者,帝御州城北门楼抚慰之有从卒一人病,不能进,诏至床前,问其所苦,仍敕州县医疗之,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及大军回次柳城,诏集前后战亡人骸骨,设太牢致祭,亲临,哭之尽哀,军人无不洒泣兵士观祭者,归家以言其父母曰:

“吾儿之丧,天子哭之,死无所恨”

太宗征辽东,攻白岩城,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为流矢所中,帝亲为吮血,将士莫不感励(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太牢:

古代祭祀对牛、羊、豕(shi,猪)三具备谓之“太牢”,太牢之祭是古代国家规格最高的祭祀大典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①便要还家()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③次定州()④天子哭之,死无所恨()

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4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②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

10.【甲】文中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2分)

11.【乙】文写了唐太宗的哪几件事情?

从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怎样的君王?

(3分)

8.(4分)①“要”同“邀”,邀请②妻子儿女③驻扎(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④遗憾(答对一个得1分)

9.(4分)①(2分)(他们)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乃”、“无论”译错一个扣1分)②(2分)因此将士们没有不高兴地愿意跟从的(或意译:

因此将士们没有不甘心情愿随驾出征的)(“是以”、“莫”译错一个扣1分)

10.(2分)桃源人叹惋桃花源外面战乱不绝,民不聊生(意思对即可)

11(3分)亲临州城北门楼抚慰兵士:

床前询问士兵的病情并令州县为他治疗(答对其中一点即可);亲自祭奠阵亡将士;为李思摩吮血(答对两点得1分,答对四点得2分,答对一点不得分)宽厚仁爱,体恤将士,善于收揽人心(1分)(答对一点即得分,意思对即可)

附:

《贞观政要》(节选)的参考译文:

贞观十九年,太宗亲征高丽,驻扎在定州,只要有士兵到来,太宗都亲临州城北门楼抚慰他们,当时有一个随从的士兵病重,不能进见太宗诏令把他抬到自己的床前,询问他的病情,下令州县的医官给他好好治疗因此将士们没有不心甘情愿跟随太宗出征的等到大军回师驻扎柳城,又诏令收集前后阵亡将士的骸骨,设太牢隆重祭奠太宗亲临祭祀,为死者哀悼痛哭,全军将士无不落泪哭泣观看祭祀的士兵回到家乡,把这件事情告诉阵亡者的父母,他们的父母说:

“我们的儿子战死,天子为他哭丧致哀,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太宗征伐辽东,攻打白岩城,右卫大将军李思摩被乱箭射中,太宗亲自替他吮血止伤,将士们没有不因此而受感动和深受激励的

三、2012福建省南平市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10-13题(12分)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④南阳刘子骧,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①阡陌交通()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③无论魏晋()④处处志之()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12.文中体现“村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

①②(2分)

13.选文第①段中.作者虚构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

(2分)

10.(4分)①田间小路②妻子及儿女③不要说,(更)不必说④做标记

11.(4分)①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2分,重点考查“俨然”“属”的理解,1分,语言表达1分)②村中人告诉(他)说:

“(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2分,重点考查“语”“足”的理解,1分,语言表达1分)

12.(2分)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3.(2分)答题要点:

环境优美,物产富饶,和平安宁,人们安居乐业,幸福快乐

(如只答到“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给1分)(答到三点满分,意近即可)

四、2012福建省三明市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14题(15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日: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署易节,始一反焉

10.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标一处)(2分)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1)便要还家()

(2)杂然相许()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其如土石何B.具答之投诸渤海之尾

C.屋舍俨然杂然相许D.不复出焉且焉置土石

13.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4.内容理解(4分)

(1))甲段作者虚构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2分)

答:

(2)乙段“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当时人们怎样的愿望?

(2分)

答:

10.(2分)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每小题1分)

11.(2分)

(1)通“邀”,邀请

(2)赞同,赞许(每小题1分)

12.(3分)C

13.(4分)

(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2)冬夏换季(寒来暑往),(他们)才往返一次或:

一年的时间,(他们才往返一次

(每小题2分,翻译准确、表连通顺即可)

14.(4分)

(1)表达了作者向往自由、平等、和谐生活的愿望

(2)反映了人们与困难作斗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每小题2分,意对即可)

 

五、2013河南古诗文阅读(共14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

(共10分)

(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

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

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

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

欲问地

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昊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

①涩:

不通畅。

②曳:

拖,拉。

③白蛇:

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

④陇:

通“垄”。

⑤牧竖:

牧童。

⑥髹(xiu)书:

用赤黑色的漆写。

1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17.把语段

(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8.语段

(一)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2分)

19.根据语段

(一)

(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l4分) 16.C(2分) 

17.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不要)说魏朝和晋朝。

(翻译出大意,1分;“无论”译对,1分。

共2分) 

18.对没有战乱、宁静淳朴、安居乐业。

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意思对即可。

2分) 

    19.①山阻水隔,很难进入。

  ②自然环境优美,田同风光如画。

  ③人们生活安宁和乐。

  (多基本与世隔绝,民风淳朴。

意思对即可。

每对一处1分,共4分)     20.忧围伤时、念家悲己(意思对即可,2分) 

六、2013黄石阅读《桃花源记》,按要求回答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8.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异:

认为……奇特非凡)B.无论魏晋(无论:

不要说)

C.处处志之(志:

记住)D.寻病终(寻:

不久)

9.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欲穷其林其人端视容寂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犹鱼之有水也

C.不复出焉万钟于我何加焉D.乃不知有汉乃重修岳阳楼

10.下面对选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误入桃花源的渔人惊异地看到,这里土地肥美,生活和乐,没有压迫,没有纷争,老幼幸福愉快,人人融洽友好,这完全是中国农耕文明时代“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可以推知,他们感叹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和逃脱了外界的纷争与祸乱。

C.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了它的似有似无,寻觅而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来源:

学#科#网]

D.这篇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平易,朴实自然。

表述题(共10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2分)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2分)

【二十二】答案8.C(通“讠志”,做标记)

9.A(A.指示代

词,那B.前者代词,这;后者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C.前者兼词,“于之”,从这里;后者助词,表疑问语气D.前者副词,竟;后者连词,于是)

10.B(“‘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错误。

11.⑴村里的人见到渔人,就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

(主要评分点为省略的“村里的人”、“乃”、省略的“渔人”、“所”,每点0.5分,共2分)

⑵村里人的祖先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

(主要评分点为省略的“村里人的祖先”,“妻子”、“绝境”、“焉”,每点0.5分,共2分)

七、2013年厦门市初中毕业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①。

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

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

……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②,或至百二三十岁。

……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③,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

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

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苏轼《和桃园诗序》

注释:

①多过其实:

很多都夸大其实②寿:

长寿③五味:

这里指日常的调味品。

6.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4分)

(1)无论魏晋(  )

(2)便扶向路(   )

(3)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 )(4)或至百二三十岁(  )

7.找出甲文中”具答之”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辍耕之垄上B.无丝竹之乱耳     C.奉命于危难之间D.属予作文以记之

8.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不足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通读甲乙两文,完成

(1)—

(2)小题。

(6分)

(1)甲、乙两文写再寻“桃花源”,各有怎样的结果?

请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苏轼认为“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你对《桃花源记》有何看法?

请简要说说。

(4分)

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6.(4分)要点与评分:

解释准确,每个1分。

(1)不要说,(更)不必说

(2)沿,顺着(3)通“只”,只有(4)有的(人)

7.(2分)D

8.(4分)要点与评分:

翻译准确,表达通顺。

每小题2分。

(1)(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2)又说杀鸡作为食物,哪里有仙人杀生的?

9.

(1)(2分)要点与评分:

用原文回答2分,摘抄正确才能得分,有错别字扣1分。

示例:

甲文再寻桃源,“不复得路”。

乙文再寻桃源,“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

(2)(4分)要点与评分:

明确表达看法1分,能结合甲文或乙文阐述理由2分,表达1分。

例一:

我觉得桃花源是陶渊明心灵的真实存在。

桃花源里景美人美,没有纷争。

虽然看似一个似有似无,亦真亦幻的所在,但它是陶渊明心灵酿出的一杯美酒,是他留给后世美好的向往。

所以我们直到今日仍以“世外桃源”来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

例二:

我和苏轼的看法相似,世上所传说的桃花源很多都是夸大其词的。

当太守找到桃花源,那里早已变成名利争夺场了。

陶渊明文中渔人太守后再寻桃花源,结果是不复得路,后世人遍寻不得,以致无人问津。

是因为桃花源只是他心灵和理想的一种寄托,而非现实的存在。

例三:

我认为桃花源寄寓了陶渊明对于理想世界的一种美好愿望。

这是对现实的不满,也是对现实的弃绝。

桃花源中是一个没有赋税,人人平等的社会,“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幼皆有所养。

这是当时知识分子的一个社会理想,虽然不太可能实现,但是却有其积极意义。

 

八、2014湖北株洲市

(一)桃花源记(节选)陶渊明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便要还家②乃不知有汉

21.翻译下面的句子。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22.有人说: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陶渊明在作品中却让老百姓躲起来,这是不对的。

”如果你是陶渊明,如何为自己辩护?

(二)

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阎罗王方录囚(囚:

指去世的人)。

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

王讥曰:

“设官以治民,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

”官又辩曰:

“某虽无功亦无罪。

”王曰:

“公一身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

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

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

”官大狼狈,锋棱顿减。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

2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所至但饮一杯水②植木偶于堂

24.翻译下面的句子。

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

25.根据上文,作者认为做官不但要,更要。

(每空不超过4个字)

三、文言诗文阅读(共16分,每小题2分)

(一)20.①邀请或通“邀”(1分)②竟然(1分)

21.太守立即(随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

(2分,译错一个字扣1分)

22.要点:

①政治黑暗;②寄托理想;③报国无门。

(1点1分

,答出2点即可)

(二)23.①只(1分)②树立(竖立)(1分)

24.害怕事情烦重而(就)不做,(难道)不是辜负国家吗?

(2分)

25.廉政(廉洁)(1分)勤政(务实,做实事)(1分)

(三)26.载;(2分)社会的险恶,人生的困难、坎坷等。

(意思对即可)(2分)郑重说明:

主观题意思对即可;有一定道理,酌情给分。

九、2014四川省宜宾市Ⅱ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18—21题。

(10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桃花源记》

【乙】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

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节选《满井游记》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忘路之远近聂政之刺韩傀也B、屋舍俨然。

吴广以为然

C、于是冰皮始解于是鴟得腐鼠D、山峦为晴雪所洗此为何若人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一致的是()(2分)

A、欲穷其林泉而茗者B、渔人甚异之。

作则飞沙走砾

C、复前行红装而蹇者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20、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土地平

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1、下列对两则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选文

【甲】通过渔人的所见飘荡、房舍、良田、美池以及男女耕作、老幼欢乐的情形,展示了桃花源生活的风貌,勾勒出了这个理想社会的雏形。

B、选文【乙】通过对山光水色、柳条麦田的描写,有及对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等情态,勾勒出了一幅满井春色图。

C、选文【乙】的作者写初春景

象,抓住了万物复苏的特点,如“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写出了春回大地时柳枝初展、麦苗抽芽的神韵。

D、【甲】【乙】两文都属于游记,均采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描绘了美丽和谐的景象,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追求淡泊生活的志趣。

18、C(之:

的;无意义。

然:

……

的样子;这样。

为:

被;是)于都“在”

19、D(都是借代)(A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