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为何突飞猛进概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65895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为何突飞猛进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为何突飞猛进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为何突飞猛进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为何突飞猛进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为何突飞猛进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为何突飞猛进概述.docx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为何突飞猛进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为何突飞猛进概述.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为何突飞猛进概述.docx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为何突飞猛进概述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为何突飞猛进?

添加评论 

分享

按投票排序按时间排序

13个回答

255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北斗第八星,明人不装暗逼

北及、知乎用户、魏如 等人赞同

被赔款逼的,甲午赔款连本带利高达4亿两白银,庚子赔款连本带利高达9.8亿两白银,原来的那点财政收入不够赔给列强了,如果按照康乾盛世3000万两-4000万两白银岁入不知道要赔到什么时候,只能对内降低官员薪俸,提高田赋、厘金等税率,加大剥削力度,对本国百姓暴征横敛,财政收入自然就突飞猛进了。

清国的田赋收入从1842年的3000多万两白银到1894年的3200度万两白银,可以看出来提高不多,这很正常,作为一个“重农抑商”的农业国,康雍乾时期的“永不加赋”、“摊丁入亩”等改革又将田赋征收定额化,这就决定了清国从贫农身上剥削不到太多钱,即使甲午年后清国为了甲午和庚子赔款放弃永不加赋的政策,提高税率,在1911年的田赋也只达到4800多万两白银。

鸦片之役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农民破产,清国内外战事频繁,军费支出年年攀高,清国一直处于破产的边缘。

于是就出现了厘金,它是临时性一种商业税,自咸丰三年(1853)出现后很快通行全国,几乎达到“无处不卡,无货不税”的疯狂程度。

其税率起初仅为1%,但到后期不断提高,许多地区在5—10%之间。

别看税率那么高,以清国官吏的职业操守,上交清廷有多少我们就自己脑补吧。

这一新的临时性的收入形式以极快的速度发展,从1885年的一千两百八十多两白银到1911年四千三百一十两白银,占到财政收入总额的近20%,成为清国除了关税之外的主要手段之一。

不过厘金只对本国商人收取,不对外商收取,所以它增加了本国商人的成本,也有利于外国洋货的倾销,从而加强了洋货对土货的竞争能力,所以厘金直接受益者是清国政府,间接受益者是外国商人。

厘金之外,甲午年后又新出现的另一项弥补赤字的收入是公债收入,甲午赔款本息额度高达4亿,为了筹集赔款,清国发行国内公债共三次:

光绪二十年的“息借商款”、光绪二十四年的“昭信股票”及宣统三年的“爱国公债”,直隶、湖北、安徽、湖南等省也发行过地方内债。

不过各种内债的发行均以失败而告终,因为清政府的借端苛派抑勒,致使民不堪负,效果自然极差。

当时的户部都自认不讳:

“所集之款,不过百分之一、二,而流弊有不可胜言者。

”也就是说公债收入不高,大约几百万白银吧。

最为重要的就是海关税,它是清国财政收入中最具活力的一项。

鸦片之役后,清国的海关逐渐被洋人控制,清国的关税透明度与各国利益相关,其关税收入是各种条约执行协议借款的核算基础。

有各种条约和列强这一保护伞,使得满清官员无法插手其中上下分肥。

本来清国关税其实并不多,主要有两项:

船钞和货税,而货税的税率极低。

但是,各地海关的官员们巧立名目私设的各种税费多得惊人。

例如,黄埔口就向过往船舶货物私收进港费、离港费、停泊费、粮道捐、分头、火耗、验舱、贴写、领牌等近70项,所得统统被上下官吏私分。

对于这些陋规银两的征收,洋商强烈不满,屡次要求清政府减免,但往往旧的规费被上级明令缴公,新的规费名目又现,至于其他私相授受的贿赂,更无法统计。

因此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美等国出于保护本国商人的利益与清国签定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海关税则》第十款:

“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人推行帮办税务,并严查漏税、判定口界、派人指泊船只及分设浮椿、号船、塔表、望楼等事。

”从此开始由外国人代管海关行政。

1863年(同治二年),赫德被清国总理衙门任命为海关总税务司,全权主持全国海关的管理。

也就是说从1863年到1911年的48年间,英国人一直替清国打点海关的事务。

赫德在担任海关总税务司后,就将英国海关的管理方式全面引入中国海关。

在赫德的英式管理下,关税收入迅速提高。

1861年,海关税收是490余万两,到了1871年,仅仅十年,就达到1100余万两,翻了一番。

到1904年赫德离职时,已经达到30206504两,翻了6倍多。

1861年海关税收约占清政府总财政收入的9%,到了1864年这一比例增加到了12%,到1885年增加到了18.8%,而到了1887年,由于税厘并征的实行,海关税收占清政府财政的比重迅速提高到了24.35%。

纵观清末,光绪20年(1894年)岁入高达8000万两白银,光绪30年(1904年)高达2亿两白银,而所谓康乾盛世最高也不过5000万两白银,可惜钱还没捂热,都赔给列强了。

编辑于2015-10-30 49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2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荻生俎徕,擅长屠龙术

黄维、知乎用户 赞同

归根结底有两点

一是鸦片战争后对于国际贸易量的限制从数量上到地域上都被打破,清朝的关税(包含内陆关税)从以往的四百万两左右,迅速飙升。

二是在太平天国爆发后为了应付湘军淮军的巨额军费,清地方政府开征了一个叫厘金的新税种,即在比较重要的商路节点,对过往货物价值的一定比例征钱,类似以往的内陆常关税,但设置密度在长江流域非常高,由于清本身发达的对内贸易,这部分也征到了不少钱。

这两种税收所占财政收入的总和,从清中期的微不足道,到了晚清的40%,基本上是晚清财政收入飙升的核心原因

很明显看出田赋加杂税的收入之和从1840年的70%+,减弱到十九世纪末的50%+,而厘金与关税则从10%左右,上升至40%左右,清朝对于田赋一贯是定额征收,所以田赋大体是约4000万两下降到约3200万两,比重呈现一个缓慢的下滑,而新增加的税收明显是属于关税和厘金部分了 

(图片源自《晚晴财政与社会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p239-p239)

编辑于2015-10-07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5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慎独,好累

王半城、石珂、知乎用户 等人赞同

已知人口没有明显增长。

耕地面积我记得晚清也没怎么增长。

从税收结构上直观分析,晚清税收主要是关税、地丁、厘金、盐课。

而清前中期占国家财政半数以上的一直是地丁。

海关是洋人管的,是贸易不断增长的结果,属于正常增长。

晚期地丁比1840年近乎翻一番,而耕地面积无明显增长(忘了清朝摊丁入亩了,不该引人口,不过人口也可用在盐课上)属于破坏性榨取。

厘金属于恶税,破坏性榨取国家资源,赋予地方自征的权力更损害了中央权力,为晚清地方专制不管中央埋下了伏笔。

盐课的增长,我不太了解,不过我感觉晚清的盐课按人均讲也就是宋朝的征收量,盐课的征收空间有多大要靠专家分析,当然这种十倍的不正常的增长无疑也是破坏性榨取。

(厘金是因为平太平天国开征的,1894年之后的财政加收更是因为被赔款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无奈之举。

同时清末有较严重的通货膨胀,这财政收入是需要打折扣的,就跟宋朝南渡后通货膨胀严重一样,表面税收不减,实质上已大不如北宋。

编辑于2015-10-04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3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裴新源

Charlene、知乎用户、陈峥 赞同

1901年前主要是因为关税收入迅速增加,还有一个便是开征厘金(最初是为了筹集镇压太平军的军费),关税方面,1861年时清朝的关税收入不过495万两,到了1887年关税收入就是2000万两了,厘金方面,1853年前基本没有厘金收入,到了1891年清朝的厘金收入已经达到1600余万两。

01年后主要是清朝政府推行新政,进行财政改革的缘故。

编辑于2015-10-04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6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指梦为马,策划

CheungChitao、恶鬼斗霸王、启程 等人赞同

这是在清国历代皇帝和慈禧皇太后英明领导下实现的财政收入跨越式增长,充分肯定了1840年以来清国改革开放和洋务运动的取得的各项成就,充分显示了清国特色封建专制制度的优越性。

历史告诉我们,是人民选择了满洲八旗,清取代明是历史必然。

只有紧密围绕在以皇帝皇太后为核心的满洲八旗领导人周围,才能实现伟大的“清国梦”。

发布于2015-10-10 4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1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匿名用户

知乎用户 赞同

之前看过一种说法,在19世纪上半叶,全球范围出现了严重的白银供应不足问题。

英国向中国出售鸦片,中国对外贸易萎缩等都是白银供应不足的结果。

到19世纪下半叶,虽然鸦片贸易并未被禁止,但因为全球范围内白银供给恢复,中国的对外贸易也就自然恢复了。

发布于2015-10-04 2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13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知乎用户

魏尼玛、油炸绿番茄、邹邹 等人赞同

被改革开放了

编辑于2015-10-04 1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0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Michael,一个庸俗的人,一个无益于人民的人,一个…

以前没有关税

发布于2015-10-04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3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树鑫

熊大、知乎用户、知乎用户 赞同

首先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是以白银或银元为计价单位的,而中国并非一个产银国。

按同属道光年间的魏源的看法,“银之出于开采者十之三四,而来自番舶者十之六七”,那么我们可以认为白银的来源70%主要依赖外贸。

所以近代中国的金融和经济体制是随着大量的外国白银流入同步发展起来的。

举个例子: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

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

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摘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这些出口换来的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而作为逆差项目中最大的大宗商品鸦片,国内的开禁也导致了英国在1907年最终禁止向中国出口鸦片。

实例如下:

1872年,上海《申报》发表文章,主张弛禁鸦片,广泛种植。

此议一出,朝野上下竟然无人反对。

两年后(1874年),李鸿章上奏同治帝,说“既不能禁英商不贩洋烟,即不能禁华民不食洋烟”,那就不如开禁,允准中国人种植鸦片,从而自种自食,以防白银外流(每年外流约二千数百万两)。

结果是清廷准奏。

这样一来,仅仅几年,中国土烟的产量就超过了进口洋烟。

于是,白银的外流倒是因此得以制止,但随着土烟的广泛种植以及烟价的迅速降低,吸食鸦片的中国人不但没有减少却反而大大地增加了。

要问为什么有钱,首先要问钱是从哪里来的啊

发布于2015-10-07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26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良知无畏,用学术精神抖机灵

LukeQi、RmvbOS、yuanjiang 等人赞同

中英准备签订《南京条约》

英:

以后关税税额不得超过5%。

清:

什么叫关税?

英:

就是我把商品运到广州时,向你们大清国交的税。

清:

你大老远运到大清国来,还要给我们钱!

英:

……这不国际惯例吗?

清:

好啊好啊好啊……(洋鬼子都是傻逼吧……

英:

那赶紧签字(怎么感觉清国官员都是傻逼……

编辑于2015-10-04 6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2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知乎用户,历史、中文v家、网络小说、科幻

知乎用户、知乎用户 赞同

清国关税原本百分之二,被英国人弄成百分之五了

为什么?

因为英国人也不知道清国多少关税

英国人为什么不清楚呢?

因为之前清国官员收税是乱收的,是乱收费

编辑于2016-01-28 1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0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cristy

昨天参观了中国海关博物馆,这个问题可以回答: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放口岸,英国人接管海关,带来先进的制度和工作方法,频繁的贸易往来所征收的关税促使清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增长,但这些财政收入大部分用来偿还战争赔款而不是发展,so,清朝逐渐走向衰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