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测项目临床意义汇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6355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化检测项目临床意义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生化检测项目临床意义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生化检测项目临床意义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生化检测项目临床意义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生化检测项目临床意义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化检测项目临床意义汇总.docx

《生化检测项目临床意义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化检测项目临床意义汇总.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化检测项目临床意义汇总.docx

生化检测项目临床意义汇总

生化检测项目临床意义

项目

标本

参考值

临床意义

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血清

0-40U/L

增高:

肝胆疾病:

病毒性肝炎、肝硬变活动期、肝癌、中毒性肝炎、阿米巴性肝病、脂肪肝、细菌性肝脓肿、肝外阻塞性黄疸、胆石症、胆管炎、血吸虫病等。

严重肝损伤时出现转氨酶与黄疸分离的现象,即黄疸日益加重,而ALT却逐渐下降。

重症肝炎及肝硬变有肝细胞再生者,可有AFP升高,而ALT下降。

其他ALT升高的疾病:

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时肝瘀血、脑出血等)、骨骼肌疾病(多发性肝炎、肌营养不良)、内分泌疾病(重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服用能致ALT活动性增高的药物或乙醇等。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血清

0-40U/L

增高:

急性心肌梗塞:

6-12小时内显著升高,48小时内达到峰值,3-5天恢复正常。

急性或慢性肝炎、肝硬变活动期等肝胆疾病。

胸膜炎、心肌炎、肾炎、肺炎、皮肌炎、服用肝损伤的药物等。

碱性磷酸酶(ALP)

血清

男:

53-128U/L

女:

42-98U/L

增高:

肝胆疾病:

阻塞性黄疸、急性或慢性黄疸性肝炎、肝癌等。

ALP与转氨酶同时检测有助于黄疸的鉴别。

阻塞性黄疸:

ALP显著升高,而转氨酶仅轻度增加。

肝内局限性胆管阻塞(如肝癌)ALP明显升高,而胆红素不高。

肝细胞性黄疸,ALP正常或稍高,转氨酶明显增加。

溶血性黄疸ALP正常。

骨骼疾病:

纤维性骨炎、成骨不全症、佝偻病、骨软化、骨转移癌、骨折修复期。

ALP可作为佝偻病的疗效的指标。

乳酸脱氢酶(LDH)

血清

115-220U/L

增高:

见于心肌梗塞、肝炎、肺梗塞、某些恶性肿瘤、白血病等。

溶血可致LDH假性升高。

r-谷氨酸转肽酶(r-GT)

血清

男:

11-61U/L

女:

9-39U/L

增高:

原发性肝癌、腺癌、乏特氏壶腹肿瘤等,血清r-GT活力显著升高,特别在诊断恶性肿瘤患者有无肝转移和肝癌手术后有无复发时,阳性率可达90%。

嗜酒或长期接受某些药物,如苯巴比妥、苯妥因钠、安替比林等。

口服避孕药会使r-GT值增高20%。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阻塞性黄疸、胆道感染、胆石症、急性腺炎等。

淀粉酶(AmY)

血清或尿液

血:

0-100U/L尿:

0-500U/L

增高:

急性胰腺炎:

血清高于500U/L有诊断意义,达到350U/L应怀疑此病。

流行性腮腺炎、急性阑尾炎、肠梗阻、胰腺癌、胆石症、溃疡型穿孔、注射吗啡后血清AmY可升高,但低于500U/L。

尿淀粉酶下降较血清慢,因此在急性胰腺炎后期测尿淀粉酶更有价值。

减低:

胰腺组织速坏死、肝炎、肝硬变、肝癌、急性胆囊炎、甲状腺功能亢进、重度烧伤、妊娠毒血症、急性酒精中毒。

胆碱酯酶(ChE)

血清

30-80单位

增高:

维生素B缺乏、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压等。

降低:

有机磷中毒、肝脏疾病(黄疸性肝炎、肝硬变等)。

胆碱酯酶是协助有机磷中毒诊断及预后估计的重要手段

肌酸激酶(CK)

血清

24-190U/L

增高:

主要用于心肌梗塞诊断,但此酶总活性持续时间短,下降速度快,故对心肌梗塞后期价值不大。

各种类型进行性肌萎缩、骨骼肌损伤、肌营养不良、急性心肌炎、脑血管意外、脑膜炎、甲状腺功能减退、剧烈运动、使用氯丙嗪、青霉素等药物。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血清

0-24U/L

增高:

在急性心肌梗塞2-4小时升高,24小时达到峰值,48小时恢复正常。

CK-MB是诊断及检测AMI病人病情敏感而特异的指标

总胆红素(TBIL)

血清

5.1-19umol/L

增高:

各种原因引起的黄疸

直接胆红素(DBIL)

血清

1.7-6.8umol/L

增高:

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

间接胆红素(IBIL)

血清

0-13.7umol/L

增高:

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

总蛋白(TP)

血清

60-80g/L

增高:

脱水和血液浓缩、多发性骨髓瘤(主要是球蛋白合成增加)。

降低:

肝脏疾病、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广泛烧伤、肾病综合征、大量反复放胸腹水、溃疡性结肠炎、水潴留使血液稀释等。

白蛋白(ALB)

血清

35-55g/L

增高:

脱水和血液浓缩。

降低:

白蛋白合成障碍:

营养不良、肝脏疾病、慢性消化道疾病。

白细胞消耗或丢失过多:

消耗性疾病、恶病质、肾病综合征、急性大出血、严重烧伤、腹水形成等。

其他:

妊娠晚期、遗传性无白蛋白血症

球蛋白(GLD)

血清

25-45g/L

增高:

主要以r-GLD增高为主。

感染性疾病:

结核病、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麻风病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变。

多发性骨髓瘤。

减低: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后、先天无丙种球蛋白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白蛋白/球蛋白(A/G)

血清

1.5-2.5

减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类脂质肾病、低蛋白血症等。

葡萄糖(GLU)

血清

3.33-6.11mmol/L

病理性增高:

各种糖尿病。

其他各种内分泌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垂体前叶嗜酸细胞腺瘤、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功能亢进。

颅内高压:

颅外伤、颅内出血、脑膜炎等。

脱水引起高血糖。

病理性减低:

胰岛素分泌过多:

胰岛细胞增生或肿瘤、注射或服用过量胰岛素或降血糖药。

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

严重肝病:

肝调节功能下降。

尿素氮(BUN)

血清

1.7-8.3mmol/L

血尿素氮减少较为少见,常表示严重的肝病,如肝炎合并广泛的肝坏死。

增高:

肾前性因素:

各种疾病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肾供血减少)及体内蛋白代谢异常。

肾性因素:

肾功能减退,如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晚期、肾结核、肾肿瘤、肾盂肾炎等。

肾后性因素:

尿道阻塞,如前列腺肿大、尿路结石、膀胱肿瘤致使尿道受压等。

肌酐(Cr)

血清

男:

59-104umol/L女:

45-84umol/L

增高:

肾病初期肌酐值常不高,直至肾实质性损害,血肌酐值才升高。

其值升高3-5倍提示有尿毒症的可能,升高10倍,常见于尿毒症。

如果肌酐和尿素氮同时升高,提示肾功能严重损害,如果尿素氮升高而肌酐不高常为肾外因素所致。

降低:

肾衰晚期、肌萎缩、贫血、白血病、尿崩症等。

尿酸(UA)

血清

男性:

202-416umol/L女性:

142-340umol/L

增高:

血尿酸测定对痛风诊断最有帮助,痛风患者血清中尿酸常增高。

核酸代谢增加:

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肾脏疾病:

急性或慢性肾炎时,血中尿酸显著增高,其增高程度较非蛋白氮、尿素氮、肌酐更显著,出现更早。

由于肾外因素对尿酸的影响较大,故血尿酸升高程度往往与肾功能损害程度不平行。

其他:

氯仿中毒、四氯化碳中毒、铅中毒、子痫、妊娠反应、饮食中脂肪过多、肥胖、糖尿病等。

减少:

遗传性黄嘌呤尿症。

总胆固醇(TCH)

血清

0-5.6mmol/L

增高:

高总胆固醇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有原发和继发两种,原发常由遗传因素引起,继发的见于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胆总管阻塞、粘液性水肿、妊娠等。

减少:

低总胆固醇也有原发和继发两种,前者常由遗传因素引起,后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甘油三脂(TG)

血清

0.58-2.1mmol/L

增高:

一般认为,高甘油三脂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只有伴以高总胆固醇、高LDL-C和低HDL-C等因素才有临床意义。

高甘油三脂有原发和继发两种,原发者多由遗传因素引起,继发的见于糖尿病、糖元积累病、甲状腺功能不足、肾病综合征、脂肪肝、妊娠、口服避孕药、酗酒等。

减低:

低甘油三脂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肝功能严重衰竭。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血清

男:

0.9-1.93mmol/L女:

1.18-2.03mmol/L

胆固醇由体细胞产生和来自食物的吸收,是细胞膜的组分和类固醇激素、胆汁酸的前体。

血液中的脂蛋白是脂肪和载脂蛋白的复合物,由它转运胆固醇。

脂蛋白有四种形式:

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乳糜颗粒。

LDL负责将胆固醇运送至外周细胞,而HDL负责从细胞中吸收胆固醇。

四种形式的脂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着明确的关系。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作用于动脉内膜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心病(CHD)以及相关的死亡率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即使总胆固醇在正常范围内,LDL-C浓度的升高也预示了高度危险。

HDL-C具有抵御斑块形成的作用,它与冠心病的形成呈负相关。

事实上,低HDL-C值是独立的危险因子。

进行个体总胆固醇的检测知识起过筛作用,如果要对危险作较好的评估,必须另外进行HDL-C和LDL-C检测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血清

0-4.1mmol/L

载脂蛋白A1(ApoA1)

血清

1-1.6g/L

ApoA1(和ApoA2一起)占HDl蛋白的80%-90%,因此,血清中ApoA1可以代表HDL水平,与HDL-C呈明显正相关。

冠心病患者ApoA1偏低,脑血管患者ApoA1也明显低下,ApoA1缺乏症、家族性低a脂蛋白血症、鱼眼病等血清中ApoA1和HDL-C极低。

家族性高TG血症患者HDL-C往往偏低,但ApoA1不一定低,不增加冠心病的危险

载脂蛋白B(ApoB)

血清

0.6-1.1g/L

ApoB是LDL的主要蛋白质,因此,血清中ApoB主要代表LDL水平,与LDL-C成显著正相关。

在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中已确认,高ApoB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同时ApoA1也是各项血脂指标中较好的动脉粥样硬化标志物。

在冠心病高ApoB血症的药物干预实验中,表明降低ApoB可以减少冠心病及促进粥样斑块的消退。

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比值(ApoA1/ApoB)

血清

1.0-2.0:

1

测定ApoA1/ApoB的比值较测定HDL-C/LDL-C比值更有意义,已证实该指标在预测动脉粥样硬化危险中最有价值。

此外该指标也可用于其他引起脂类代谢紊乱疾病的辅助诊断。

钾(K)

血清

3.5-5.5mmol/L

增高:

可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休克,组织挤压伤,重度溶血,口服或注射含钾的液体,高渗脱水,各种原因引起的酸中毒。

减低:

严重腹泻,呕吐,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服用利尿剂和胰岛素,钒盐和棉籽油中毒、碱中毒、长期禁食等。

长期注射青霉素钠盐时肾小管会大量失钾。

钠(Na)

血清

135-145mmol/L

降低:

临床上较为多见。

胃肠道失钠:

腹泻、呕吐、幽门梗阻和胃肠道、胆道、胰腺手术后造瘘、引流等。

尿路失钠:

严重肾盂肾炎、肾小管严重损害、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糖尿病、应用利尿剂治疗等。

皮肤失钠:

大量出汗后只补充水分、大面积烧伤或创伤。

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右心衰时有效血容量减少,引起抗利尿激素(ADH)分泌过多,血钠被稀释。

大量放胸腹水。

升高:

临床上较为少见。

潴钠性水肿(血清钠浓度往往正常,而总钠增高)。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由于皮质激素的排钾保钠作用,合血钠升高。

脑性高血钠:

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垂体肿瘤等。

中枢性尿崩症时ADH分泌减少。

高渗性脱水。

氯化物(Cl)

血清

98-108mmol/L

降低:

临床上较为多见,常见原因是氯化钠异常丢失或摄入减少,如:

腹泻,呕吐,胃液、胰液或胆汁大量丢失,长期限制食盐用量,亚迪森氏病,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糖尿病酸中毒,各种肾病引起的肾小管重吸收氯化物障碍等。

升高:

临床上较为少见,常见于氯化物排泄减少、氯化物摄入过多、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钙(Ca)

血清

2.1-2.9mmol/L

增高: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包括增生、腺瘤和癌肿)、骨肿瘤、多发性骨髓瘤、结节病、维生素过多症等。

降低: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手术后。

佝偻病和软骨病。

慢性肾炎尿毒症、肾移植或进行性血析患者。

吸收不良性低血钙:

严重乳糜泻时,钙与不吸收的脂肪形成钙皂排出。

大量输入柠檬酸盐抗凝血后、呼吸性或代谢性酸中毒、新生儿低血钙症等。

无机磷(P)

血清

0.81-1.62mmol/L

增高: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本病常因手术不慎伤及甲状旁腺或其血管,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增强。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也伴有血清磷增高。

维生素D过多症。

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

肾功能不全或衰竭、尿毒症或肾炎晚期磷酸盐排出障碍。

多发性脊髓瘤血磷可轻度升高。

骨折愈合期。

减低: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肾小管重吸收磷受抑制。

佝偻病或软骨病伴有继发性甲状旁腺增生。

注入过多的葡萄糖或胰岛素,或胰腺瘤伴有胰岛素过多症,使糖利用增加,消耗大量的无机磷酸盐。

肾小管变性病变,使肾小管重吸收磷受抑制。

佝偻病或软骨病伴有继发性甲状旁腺增生。

注入过多的葡萄糖或胰岛素,或胰腺瘤伴有胰岛素过多症,使糖利用增加,消耗大量的无机磷酸盐。

肾小管变性病变,使肾小管重吸收磷障碍。

乳糜泻时肠内大量的脂肪存在,抑制磷吸收。

镁(Mg)

血清

0.8-1mmol/L

增高:

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多发性骨髓瘤、严重脱水等。

减低:

长期丢失消化液者,慢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使用利尿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脑脊液氯化物

脑脊液

120-132mmol/L

正常:

亦可见于病毒性脑膜炎、脊髓灰质炎等。

减低:

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梅毒性脑炎、脑出血等。

脑脊液葡萄糖

脑脊液

2.8-4.5mmol/L(儿童)2.5-4.5mmol/L(成人)

增高:

病毒性脑膜炎、脑肿瘤、脑水肿、脑出血、糖尿病、尿毒症等。

减低:

代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梅毒性脑炎、脑脓肿、低血糖等

脑脊液蛋白

脑脊液

150-450mg/L

临床情况含量(mg/L)

球菌性脑膜炎1000-30000

结核性脑膜炎500-3000偶可达10000

浆液性脑膜炎300-1000

脑炎500-3000

癫痫500-3000

神经梅毒500-1500

多发性硬化病250-800

脊髓肿瘤1000-20000

脑瘤150-2000

脑脓肿300-3000

脑出血300-1500

血液检测项目临床意义

项目

标本

参考值

临床意义

红细胞计数(RBC)

静脉血或末梢血

男:

4-5.5*1012/L女:

3.5-5*1012/L新生儿:

6-7*1012/L

增加:

生理性:

高原居住者,病理性: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

减少:

各种贫血、白血病、急慢性失血

血红蛋白(Hb)

静脉血

男:

120-160g/L女:

110-150g/L新生儿:

170-200g/L

增加:

生理性:

高原居住者,病理性: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

减少:

各种贫血、白血病、急慢性失血

白细胞计数(WBC)

静脉血

成人:

4-10*109/L儿童:

5-12*109/L新生儿:

15-20*109/L

增加:

生理性:

新生儿、妊娠末期、分娩期、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冷水浴及极度恐惧与疼痛等。

病理性:

大部分化脓性细菌引起的炎症、尿毒症、严重烧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减少:

病毒感染、伤寒、副伤寒、黑热病、疟疾、再障、极度严重感染、X线及镭辐射、肿瘤化疗、非白血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

红细胞压积(HCT)

静脉血

男:

0.4-0.5L/L女:

0.35-0.45L/L

增高:

大面积烧伤,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增多,脱水。

减少:

各类型贫血随红细胞减少而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中性粒细胞(N)

静脉血

0.50-0.70(50%-70%)

增加:

中性粒细胞:

急性化脓性感染、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手术后、尿毒症、酸中毒、急性汞和铅中毒。

嗜碱性粒细胞: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何杰金病、癌转移、铅中毒。

淋巴细胞:

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腮腺炎、结核、肝炎。

单核细胞:

结核、伤寒、亚急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单核细胞白血病。

淋巴细胞(L)

静脉血

0.20-0.40(20%-40%)

单核细胞(M)

静脉血

0.03-0.10(3-10%)

红细胞沉率(ESR)

静脉血

男:

0-15mm/h女:

0-20mm/h

增快:

生理性:

妇女经期、妊娠3个月至产后1个月,病理性:

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活动期、组织严重破坏、贫血、恶性肿瘤、高球蛋白血症、重金属中毒。

减慢:

可见于红细胞明显增多及纤维蛋白原严重减低。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静脉血

82.6-99.5fl

用作贫血和形态学分类:

平均值MCH(pg)MCV(fl)MCHC(g/L)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静脉血

322-362g/l

正常26.9-33.3

82.6-99.5322-362

大细胞贫血>26.9-33.3

>82.6-99.5正常

正常细胞贫血正常

正常正常

单纯小细胞贫血

<26.9-33.3<82.6-99.5

<322-362

小细胞低血素贫血

<26.9-33.3

<82.6-99.5

<322-362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

静脉血

26.9-33.3pg

血小板计数(PLT

静脉血

100-300*109/L

增多见于骨髓增生综合征、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急性化脓性感染、脾切除术后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静脉血

9-17fl

PDW是反映血小板体积大小的异质性参数。

增多:

见于急非淋化疗后,巨幼细胞性贫血,慢粒,脾切除,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栓性疾病

血浆凝血酶原测定(PT)

血浆(蓝色帽管

10.5-14.0秒

PT时间延长:

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和低(无)纤维蛋白症,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缺乏症,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

PT时间缩短:

见于DIC早期血液呈高凝状态,口服避孕药等。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血浆(蓝色帽管)

22.0-38.0秒

APTT时间延长:

见于凝血因子缺乏,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原缺乏,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存在。

APTT时间缩短:

见于因子活性增高,DIC高凝期,血栓性疾病,血小板增多症等

凝血酶时间(TT)

血浆(蓝色帽管)

14.0-21.0

血浆中凝血因子VIII:

C减低:

多见于血友病,重型<2%,中型2%-5%,轻型5%-25%。

见于VWD和DIC。

增高:

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类疾病。

纤维蛋白原(Fb)

血浆(蓝色帽管)

2-4g/L

减低:

原发纤维蛋白原减少极其罕见,常见原因是由于纤溶酶原溶解纤维蛋白增加所致,见于:

DIC、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严重的肝实质损害:

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坏死、慢性肝病晚期、肝硬化等,常伴有凝血酶原及七因子缺乏。

增高:

纤维蛋白原增高往往是机体一种非特异性反应,见于:

感染、毒血症、肺炎、轻型肝炎、胆囊炎、肺结核及长期局部炎症。

无菌炎症:

肾病综合征、风湿热、恶性肿瘤、风湿性关节炎。

其他:

外科手术、放射治疗。

免疫学检测项目临床意义

实验名称

标本

参考值

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血清

阴性

感染乙肝病毒,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

血清

阴性

保护性抗体,感染乙肝病毒康复后或注射疫苗后

乙型肝炎E抗原(HbbeAg)

血清

阴性

反映HBV的复制和判断传染性强弱,急性乙肝HbeAg短暂阳性,持续阳性提示转为慢性

乙型肝炎E抗体(HbeAb)

血清

阴性

出现于急性乙肝后期、慢性HBV感染时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

血清

阴性

出现于急性乙肝急性期,恢复后仍可持续阳性数年或更长时间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

血清

阴性

阳性为丙肝病毒(HCV)感染。

抗HCV阳性持续六个月以上预示转为慢性丙肝的可能性较大

甲胎蛋白(AFP)

血清

0-10ng/ml

原发性肝癌AFP量可高出正常数十倍至数万倍,急慢性肝炎、重症肝炎、肝硬变肝细胞再生,AFP亦可升高

癌胚抗原(CEA)

血清

0-10ng/ml

凡内胚层来源的恶性肿瘤如:

结肠、直肠、食道、胃、肝和胰腺等的癌肿患者血清中均有CEA存在,并含量明显高于非肿瘤患者。

但对消化道肿瘤无早期诊断或鉴别诊断价值,可作为癌肿术后有无复发的监测指标。

CA125

血清

0-34U/ml

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显著增高,对卵巢上皮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价与肿瘤复发监测有较高诊断符合率。

肺癌患者血清中CA125可明显升高,在腺癌有较高的测定值;CA125增高还可见于胃癌、大肠癌、肝癌等恶性肿瘤

CA199

血清

0-35U/ml

血清CA199升高可见于胃癌、胰腺癌、大肠癌、肺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

非肿瘤性疾病如胰腺炎,胆石症。

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

血清

0-4.0ng/ml

前列腺增生,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等可引起T-PSA升高。

前列腺癌患者T-PSA明显升高,比F-PSA升高更明显,F/T比值下降。

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

血清

0-1.0ng/ml

前列腺增生,梗死,急性前列腺炎等可引起F-PSA升高。

前列腺癌F-PSA明显升高,F-PSA/T-PSA比值下降,F/T比值可区别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

结核抗体(TB-Ab)

血清

阴性

阳性表示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

血清

阴性

1.已知病史或有梅毒体征者,若本试验阳性,即证实是梅毒病人,如初次试验阴性者,可能反应素抗体尚未升高,可在2-4周后复查。

2.病史不详或无体征者,未治疗的早期梅毒(I、II期),在感染后经数周血清学试验仍阴性,反应素效价可急骤上升,一般可达1:

4-1:

256,如初次试验效价在1:

4以上,间隔2-4周应复查,如效价上升两个滴度以上或两次试验都是高效价,可作为梅毒病的证据;潜伏期梅毒除血清学试验阳性外,可无任何梅毒体征,但随时间推移,反应素效价可逐渐下降,早期潜伏梅毒素阳性率仍未95%,晚期为72%,感染后30年未治疗的晚期梅毒病人,有50%患者的反应素效价自然下降到阴性;梅毒病人经适当治疗后,效价随即下降,治疗愈早,下降愈快。

3.麻风、疟疾、回归热、雅司病可出现假阳性

HCG定量

血清

0-5.0mUl/ml

1.常范围内,79%的人可妊娠足月,若第一次HCG低于正常,92%妊娠失败。

2.流产的诊断与治疗:

不完全性流产,子宫内尚有胎盘组织残存,HCG定性为阳性,完全流产或死胎时HCG可阴性,如HCG在2500U/L以下,并逐渐下降,则有流产或死胎可能;当降到600U/L,则难免流产,如尿中HCG不断下降,表示保胎无效,反之则提示保胎成功。

产后4天或人工流产术后13天,血清HCG应恢复正常。

如不符合这一情况,则应考虑有异常可能。

3.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以及男性睾丸畸胎瘤时,HCG含量很高,可达10万到数百万国际单位。

4.其他妊娠毒血症时HCG变化不一,往往偏高;多胎妊娠时HCG含量增高。

人类免疫缺陷细胞抗体(HIV-Ab)

血清

阴性

确证阳性可提示诊断艾滋病(AIDS)

弓形虫抗体(TOXAB)

血清

阴性

1.对习惯性流产的病因分析的参考价值,弓形虫可经胎盘感染胎儿脑及眼为主要受累器官,妊娠期间母亲感染可导致流产、早产、死产、先天畸形、增加母亲妊娠并发症,隐形感染的婴儿也可于成年出现症状。

2.获得性弓形虫病由消化道感染,多发生于大龄儿童及成人,以淋巴腺受累最为多见。

弓形虫感染引起的如猫抓病亦可呈阳性

超敏C-反应蛋白(h-CRP)

血清

0-8mg/L

增高:

CRP是一种急性期蛋白,见于各种急性化脓性感染、菌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