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大学生学习动机分析最新教育文档.docx
《军校大学生学习动机分析最新教育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军校大学生学习动机分析最新教育文档.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军校大学生学习动机分析最新教育文档
军校大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一、有关动机的基本原理
(一)总体来讲,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
其最本质的特征,即动机在人的行为活动中的具体作用有:
(1)激发个体产生某种行为;
(2)使个体的行为指向某一目标;(3)使个体的行为维持一定的时间;(4)调节个体行为的强度、时间和方向。
因此,心理学家把动机定义为:
引起和维持一个人的行为活动,并使之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
根据不同的标准,动机可作不同的种类划分。
划分比较全面的有以下几种:
(1)根据动机起源,可把动机划分为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2)根据动机的意义,可把动机划分为合理动机和不合理动机;(3)根据动机的自主性水平,可把动机区分为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非动机(应该注意到的是,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是相互作用的,高度的外在动机会削弱内在动机,即使一项活动个体从内心感兴趣,但明显的外在奖励会使内在动机减退);(4)根据动机在活动中的地位和所起作用的大小,可把动机区分为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5)根据动机行为与目标的远近关系,可把动机区分为远景动机和近景动机。
至于根据动机所涉及的具体活动的分类,则是种类众多而不确定,所以不列入此列。
(二)动机产生于需要与客观条件的结合,即动机的内驱力和诱因的共同作用
诱因也是引起外在动机的重要原因,而需要则是动机产生的最根本的心理基础。
影响动机的因素是通过动机发生的基本模式从个体内部和外部共同影响着个体的行为,主要的几种影响因素是:
(1)价值观因素;
(2)情感因素;(3)认知因素;(4)行为因素。
这四种因素虽然都是主体自身内部存在的,但它们的形成却是行为主体与观世界相互作用所产生的:
价值观是个体出生后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萌发和形成的,情感则时时刻刻受着外部环境的影响。
客观事物符合自己需要的程度如何,满足的可能性有多大,取决于个体对客体的认知水平。
行为是通过主体见诸于客体的实践活动所产生的结果影响主体的动机的。
(三)个体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往往导致形成一个动机系统,而个体的行为受此动机系统的影响
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在于个人需要的极其丰富和客观事物的多样性。
正因如此,从静态角度分析,一个人的动机常常有许多,这许多个动机共同组成的动机系统所产生的合力影响着个体的行为;从动态角度分析,个体动机系统内部的各种动机在不断地相互作用和变化着,表现为动机的冲突、合成和转化。
二、目前军校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分析
下面,将根据第一部分所列出的基础理论对军校大学生学习动机中的有利和不利方面作一分析。
(一)如果对军校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作一个基本的归类与判断,绝大部分应属于社会性的、合理的远景动机。
从自主性水平上来说,比较实际的判断是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外在动机,或存在由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转化的趋势。
这其中认同规则动机是自主性最高的外在动机,也是大多数有理想有抱负的军校大学生所持有的。
他们因为意识到高科技知识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意义而努力学习。
与为了通过考试混个毕业文凭,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与纯粹出于自身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对科学真理的追求这两种动机相比,就满足军队需要来说,持这种动机的学生是最理想的。
以混文凭为动机将可能产生废品,而以把学习当作极其感兴趣的活动和追求真理为动机的学生由于过于专注于科学知识本身可能忽视了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
这一类学生如果正确引导可以成为军队中从事科学研究的骨干力量。
(二)军校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驱力与诱因
(1)需要与内驱力:
需要是内驱力产生的基础。
从最广泛的程度来划分需要仅有两大类:
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这两大类需要又各自分成不同的小的种类。
可以肯定的是军校大学生的需要总体上属于社会性需要,但其中一部分学生可能存在着生物性的需要,尽管这些需要是夹杂于社会性需要当中或附属于社会性需要,如一些家庭非常贫困的学生进入军校在减轻了家庭负担的同时也解决了自己的吃饭问题:
军校严格的管理制度也可以保证每个学生对安全需要的满足。
当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个体就产生了相应的内驱力,驱动自身去为了满足需要而作出一定的努力。
但是对需要的认识和判断却取决于个体自身的认知水平和其它因素,所以即使个体的真正需要也不一定能被个体的意识所完全认识到。
对于需要的认识偏差很可能产生一些负面的效果,比如仅仅为了通过考试得到文凭而勉强学习的学生可以说是没有认识到作为一个社会性的人的真正需要,仅仅是从个人的角度考虑。
这种需要虽然出于其本身,但却是由于认识的偏差所造成的。
所以,对需要的认识偏差有两个方面:
其一,认识不足,不明了,不足以形成足够的内驱力驱动主体作出行动。
很多学生在军校生活了一段时间以后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失去了奋斗目标,导致一些低级趣味的东西占据了空虚的大脑和生活,如沉迷于游戏;其二,个人认识角度有问题,出于不恰当的需要而产生的内驱力可能使学生对学习根本没有兴趣,甚至连尽义务的想法也没有。
反而把兴趣集中于和学习无关的事物上,即使存在考试的压力也不去勉强自己学习,想着通过其它方法蒙混过关。
据此可以说,少数学生所具有的一些不合理动机也产生于其不合理的需要。
(2)诱因:
在今天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有利的和不利的诱因同时存在(仅针对学习而言,如新版游戏软件的出现对于游戏者的游戏动机是有利的诱因,但对于学习动机却是不利的诱因),不利的诱因更多,更具有诱惑力。
这直接导致了当前军校大学生学习动机降低,兴趣转移。
而多样化的诱因正好满足了为数不少的内驱力“偏差”的学生对于不恰当的需要的追求。
(三)影响军校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
仍按照基础理论中对影响动机的因素的划分方法来区分这些因素如下:
(1)多样化的价值观
中国与世界的互相交流以及社会的进步导致了现在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的多元化,各种各样积极的、消极的价值观不断产生,强烈冲击着以往的价值观形态。
追求生活的高品质不再为人所不齿,对个性的张扬和自我能力的展示和“推销”改变着以往人们对于“谦虚”的认识,许多过去不可想象的事物与行为,甚至被视为反面的违反社会伦理道德的行为也大行其道,并日渐获得更多人的认同。
军校大学生来源于地方高中生,受这些价值观的影响并不比同龄的人们少,军校的严格管理也并不能完全阻隔社会给军校内部带来的影响。
积极的价值观固然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起促进作用,但消极的价值观常常更能导致学生的认识偏差,使他们的兴趣集中于一些无聊的甚至消极负面的事物上。
(2)复杂的情感
社会的发展已经表明这样一个事实:
快节奏的生活和巨大的社会压力导致了人们的精神日益紧张,情绪更加复杂,患心理疾病的人数逐日增多。
军校大学生本身已经历过十二年的学习,经受了各种小考大考的压力,进入大学竞争更加激烈,如此长久的紧张状态很大地影响了他们的情感,情绪往往容易波动,甚至产生巨大的起伏。
这其中既有理想中的军校生活与现实的差距,也有人际交往中的问题,还有日常生活中各种琐事对心情的影响,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现象是军校本身规则的管理制度使得很多很好学的学生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其感兴趣的学习中,使他们产生怨言、消极和排斥的心理,这种状况也对他们的情绪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3)认知水平
前面已谈到认识的偏差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
认知因素中更深层次的和更细致的理论研究结果还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效价和期望评价、自我效能感、目标意识、归因作用、认知冲突。
应该注意的是,目标意识中只有当诱因和目标相一致时,两者才能在同一客观事物上获得统一。
当军校大学生对自身的评价是积极的时候,他的学习动机就会增强,反之则减弱。
尽管这种判断是主观方面的,但是积极的自我评价往往会激励大学生为了一个目标而付出更多的努力,完成可能在消极自我评价下无法完成的任务。
因此高水平的认知和自我评价水平可以让学生对自己作出正确的评价和认识,既能够量力而行也不至于眼高手低。
如果学生的认知水平不高,对自身的评价不客观不准确,则要么一味地将自己评价过低,最终丧失学习的动力,要么总是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但总是由于自己的好高鹜远处处受挫,反过来也会打消学习的积极性,这两个方面的影响最终会使学习动机降低。
(4)不同行为产生结果的影响
这种影响有两条作用途径:
第一,对行为动机的强化作用:
第二,通过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作用于行为动机。
前者的发生基于个体行为和强化的相互作用。
行为的结果引起了强化,强化作用又对下一步的行为动机产生了激励。
心理学家麦克格罗的研究发现,外在强化手段有助于孩子完成有规律的、刻板的任务。
对启发性任务的完成却起到阻碍作用。
而学生努力学习所带来的正面结果则可能经由第二种作用途径,即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来达到正面的有益的强化。
美国的乌拉罗格拉等人考察了大量的研究报告,分析了2322项动机测量与学业成就之间的相关,发现其中98%是正相关,即高的动机水平有助于取得高的学业成就,高的学习成就也能增强动机的水平。
(四)军校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系统
首先,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机系统都包含很多动机在内。
所以对于同样的学习行为而言,很可能背后的动机是不同的。
很多学生努力学习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以便将来更好地深造,实现自身理想或在部队发挥更大的作用,另一些学生虽然可能仅仅是为了能够顺利毕业拿到文凭,但也会努力学习以保证不被淘汰。
我们常把“动机不纯”作为一个贬义词,实际上在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完全单纯的动机是不存在的,任何人的动机都是一个动机系统,我们要全面考察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动机,以及这一动机系统对学生的学习和国家、军队对其需要得到的满足程度。
比如为了拿到文凭而学习的学生。
通过正确的引导完全可能使它们的主导动机从取得文凭转向高层次的动机水平上。
其次,学习动机系统也是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着。
许多动机可能产生冲突,许多为了同一目标而行动的动机可能产生合力,使得该系统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还有就是上面已经有所涉及的动机的转化,包括动机种类的转化和动机强度的转化。
随着自身的成长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发生着种类的转化,总体上是从低层次的动机向高层次的动机发展。
一个低年级的小学生一般情况下不见得对所学习的东西有什么兴趣,而进入高年级,升入中学就有可能对学习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进入大学则更有可能认识到自己肩上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并为之而努力学习。
军校大学生大多数应该已经具备了这一层次的动机。
当然。
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和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从动机发展的层面来说可能是比为社会责任而学习的动机低一些,但这仅仅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考虑的。
如果从学习本身的角度来考虑的话这种动机是水平最高、最能促进和产生学习动力的动机。
三、对学习动机的引导
根据动机理论和以上第二部分所作的分析,可以提出一些参考性的引导军校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方式:
(一)满足可以产生?
惹?
力的合理需要:
正面的引导可以减少学生由于认识所限而产生的对需要认识的偏差,
如适当的奖励和高水平的课程教学以及课外的许多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促进其学习积极性的激发,使他们的兴趣从与学习无关的事物上转到学习上。
政治课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是最枯燥无味的,但高水平的老师却能够通过讲课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来,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作出努力。
(二)通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情商:
正确的和合理的价值观可以产生持续的学习动机以及远景动机。
许多不正确不合理的价值观虽然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形成学习的动力,但这种动力往往难以持久,最终学生难免被其它的事物所吸引而转移自身的努力目标。
高的情商可以使学生在面对生活中和学习中的挫折时积极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至于发生情绪上的大起大落,影响自身的学习动机。
只有情商和智商的综合水平才有可能代表一个人真正获得成功的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形成运作良好的学习动机系统
可以说学习本身就是不断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过程,只有真正的学习所产生的效果才能使学生具有高水平的认知能力,这种能力又帮助个体形成具有正面作用的学习动机系统,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如果引导学生进入这样一个循环过程,则学习动机的激发将会是学生内部的需要和结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