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6131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docx

《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docx

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吉林市普通中学2012-2013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50分)和第Ⅱ卷(材料解析题,50分)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内。

1.史书载:

商人尚鬼,周人尚文。

甲骨文多为商人占卜活动的记录,他们认为大凡一切事物之成败,都有特殊的神灵作祟。

这种万物有灵的信念自周而中断,代之则为周代的祖先崇拜,周人认为绵延宗嗣是后代的义务。

与商周之际宗教观念变化最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王位世袭制D.礼乐制度

2.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

“汉朝的组织者以灵活的手腕避免前代的过于极端,他们所采取的政策,基本上是‘进三步退两步’,以几十年的经营构成一个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而成为中国整个帝制时期的楷模。

”下列措施中,不能成为“帝制时期楷模”的是

A.颁布推恩令B.儒法并用

C.郡国并行制D.形成内朝削弱相权

3.据《明史·食货志》记载,朱元璋在当时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太湖流域“籍诸豪族及富民田以为官田”之后,竟弄到几乎清一色土地国有化地步,以致“苏州一府之地土,无虑皆官田,而民田不过十五分之一”。

朱元璋的措施

A.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维护了富人的根本利益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维护了小农经济,巩固了统治

4.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但此时的官营手工业也在发生变化。

乾隆说:

“国家兴修工作,雇募人夫,原欲使小民实受价值,以为赡养身家之计。

”这表明

①官营手工业采用雇佣劳动

②官营手工业的经营政策发生了变化

③官营手工业中产生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④统治者有一定的民本观念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宋以后的儒学已具有哲学思辨的意味,其中包含深刻的认识论思想。

北宋文学家苏轼在论画时说:

“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

”这体现了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何种认识论

A.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B.格物致知

C.致良知D.知行合一

6.“明清时期以小说为代表的市民文学达到繁荣顶点,它所呈现给人们的,已不是粗线条勾勒的神人同一、叫人膜拜的古典世界,而是有现实人情味的世俗日常生活了。

”以下与明清时期市民文学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思想潮流是

A.人文主义B.理性主义C.现实主义D.浪漫主义

7.美国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在《希腊的生活》中写道:

“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历史上最狭隘亦是最充实的,最狭隘是指其享受民主权利的人数之少。

”那么,与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相比,雅典民主政治“最充实”的特点是

A.人民主权B.法律至上C.轮番而治D.议会选举

8.有学者这样评论欧洲的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的本质是宗教改革家和俗人的政治野心的结合……这些俗人并不是磨刀霍霍的政治领导人,而是普通的、中等富裕的人。

”依据所学知识,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宗教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B.宗教改革的目标之一是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宗教改革的领导者是宗教改革家和市民阶层

D.宗教改革只是政治野心在宗教领域的表现

9.到了18世纪,在亚欧人的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大大提高。

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

花生和树薯在东南亚热带的土地上疯长,以丰厚的产出支撑着众多的人口。

这一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A.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

B.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C.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方兴未艾

D.经济交流改变了亚欧的社会生活

10.美国历史学家丹尼斯·舍尔曼称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的企业家为“新人”,认为他们极大地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他们为自己带来了新的能量,它永无休止也取之不竭。

依据所学知识,“新的能量”不包含

A.机器生产B.工厂制度C.新的交通工具D.垄断组织

11.1690年,约翰·洛克发表《政府论》,为革命和英国新的政治体制辩护。

此时,英国已经

A.颁布了一部成文宪法B.确立了议会的立法权和行政权

C.形成了责任内阁制D.打击了君主的权力

12.“我不相信犹太教会、罗马教会、希腊教会、土耳其教会、新教教会以及我所知道的任何教会所宣布的信条,我自己的头脑就是我的教会。

”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A.“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B.“人是万物的尺度”

C.“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D.“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13.《剑桥艺术史》这样评述一种美术流派:

“许多极端的形态只不过是艺术家自己的心态,对其他人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也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却揭示了世人中广为散布的绝望情绪。

”下面属于这一流派的艺术作品是

 

A.《日出·印象》B.《格尔尼卡》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D.《马拉之死》

14.有学者这样评述一场侵华战争时期的中国政局:

“上端成了一种专制魔王,既愚昧无知,又缺乏自信,下端成了无法管制的暴民。

很显然,如此组织结构不能仅凭纸面上的改革即度过新世纪之难关。

”这场侵华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5.历史学家蒋廷黻在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历史人物时说:

“一方面他要革新,那就是说,他要接受西洋文化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他要守旧,那就是说,恢复我国固有美德。

革新守旧,同时并举。

”这位历史人物最有可能是

A.魏源B.曾国藩C.郑观应D.陈独秀

16.1916年春,陈独秀发表《吾人最后之觉悟》,他在文章中说:

“今之所谓共和、所谓立宪者,乃少数政党之主张,多数国民不见有若何切身利害之感而有所取舍也。

……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曰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

”陈独秀的本质意图是

A.倡导国民革命建立真正的民主政治

B.提倡民主思想启蒙民众

C.揭露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

D.批判国民的愚昧和落后

17.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领》,提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为“谋国民生活的安定与抵御外侮的国防能力的充实”,即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结合起来。

这反映出

A.国民党需要加强经济实力“围剿”不断发展壮大的红军

B.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步步紧逼,国民党统治受到威胁

C.国民党在进行有计划地国民经济建设

D.国民党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18.20世纪20年代,苏联领导人在实施某项政策前进行了一次演讲,他说道:

“能不能在相当长时期内把苏维埃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在两个不同的基础上,就是说,建立在最巨大最统一的社会主义工业基础上和最分散最落后的农民小商品经济基础上呢?

不,不能,这样下去,总有一天会使整个国家经济全部崩溃,出路何在呢?

”据此苏联所采取的措施是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D.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19.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时,社会上批评的声音很多,在他公布一项政策后,美国的工商界攻击它是“偷偷摸摸搞社会主义”,是“工商界的法西斯主义”。

这项政策是

A.兴办公共工程B.复兴工业生产

C.实行社会救济D.调整农业结构

20.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政治的主要特征。

《新全球史》是这样论及冷战的:

“尽管冷战是危险的,但是由超级大国间的意识形态斗争而引发的冷战在几乎五十年的时间里为这个世界做了定义。

”关于这个被冷战“定义”的世界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两极格局下相对稳定的世界

B.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替的世界

C.两种社会制度相互融合的世界

D.随时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危险的世界

21.二战后,普遍衰落的西欧各国迅速恢复和发展,创造了经济史上的奇迹,这与当时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法国历史学家德尼兹·加亚尔在《欧洲史》中指出:

“战争一结束,经济就已经为建设欧洲大厦放上了头几块砖。

”这指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的复兴

B.马歇尔计划为欧洲复兴提供资金和技术

C.关贸总协定创造了自由的贸易环境

D.欧洲共同体形成了统一的西欧市场

22.1963——1965年期间,我国对工业的投资比重已由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1958——1962)的61.7%下降到51.9%,对农业的投资比重则由3.4%上升到7.6%。

这种变化说明

A.国家已基本实现工业化B.工农业比例已趋于协调

C.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恢复D.三五计划开始以农业为重心

2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增长。

钱颖一教授在《从国际比较看中国经济》中说:

“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如果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导致它增长的基本因素也并不特殊。

这种增长速度所体现的仍然是人类经济发展的共同规律。

”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C.走市场经济之路D.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4.20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一条线、一大片”的对外战略,即按照大致的纬度画一条线,连接从美国到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的战略线,团结这条战略线以外的国家,共同抗衡苏联。

在这样的对外战略指导下,中国取得的最重要外交成就是

A.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美关系正常化

C.中日邦交正常化D.参加不结盟运动

25.“从1991年起,对东欧的经济援助由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管理,任务非常艰巨,需要有一种重建东欧的马歇尔计划,欧洲的大企业往往更愿意自己主动出面去做。

”这则材料反映了

A.冷战政策的继续推行B.欧盟的建立

C.经济全球化趋势D.世贸组织的推动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道小题,第26题23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2分,共50分)

26.(23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洪秀全推行宗教革命及种族革命以外,他有社会革命的思想没有?

虽提倡男女平权,但他的宫廷充满了妃妾,太平天国的王侯将帅亦皆多蓄妻妾。

他的诏书有田亩制度,其根本思想类似共产主义,但并未实行。

我们可以说洪秀全对于宗教革命及种族革命是十分积极的,对于社会革命则甚消极。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⑴依据材料一概括洪秀全社会革命的主要内容。

(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洪秀全“社会革命甚消极”的原因。

(4分)

 

材料二中国原是个穷国,自经此次(辛亥革命),更成民穷财尽。

中人之家已不可多得,如外国的资本家更是没有,所以行社会革命是不觉痛楚的。

但因此时害犹未见,便将社会革命搁置是不可行的。

譬如一人医病,与其医于已发,不如防于未然。

吾人眼光,不可不放远大一点,当看至数十年,数百年后,顾及全世界观情形方可。

如以为中国资本家未出,便不理会社会革命,及至人民程度高时,贫富阶级已成,然后图之,失之晚矣。

英美各国,从前未曾注意此处,近来正吃这个苦。

——《孙中山全集》

⑵据材料二分析孙中山倡导社会革命的原因。

(4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关于社会革命的思想有哪些?

(3分)

 

材料三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有了关于社会革命的思想,他指出:

“分散的个体经济——家庭农业与家庭手工业是封建社会的基础,不是民主社会(旧民主、新民主、社会主义一概在内)的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民粹主义的地方。

简单言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机器,不是手工。

我们现在还没有获得机器,所以我们还没有胜利。

如果我们永远不能获得机器,我们就永远不能胜利,我们就要灭亡。

由农业基础到工业基础,正是我们革命的任务。

——《毛泽东书信选集》

⑶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党进行社会革命的主要措施及意义。

(8分)

 

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天辟地以来,三条金科玉律主宰着人类的社会组织:

人类几乎始终受制于国王和祭司的统治;文明社会的政治地位都是世袭而得;此外,个人的存在乃是为了社群、国家或统治者的利益。

抛掉与英王乔治三世乃至大不列颠相连的脐带之际,美国人不仅向暴虐的君主统治说不,更是向创世纪以来一切的政治体制做出挑战。

当然,他们也向史上熟知的少数共和政体借鉴。

尽管如此,他们的体系仍有独到之处,因为它完全奠基在天赋人权的理念之上。

就这点来看,美国的政治体系确实与众不同。

——(美)戴维·弗罗姆金《世界大历史》

⑴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政治体系的特点。

(9分)

 

材料二1989年,日裔美国学者福山在美国新保守主义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题为《历史的终结》。

在此基础上,1992年他又著成《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一书。

他指出:

自由民主的理念已无可匹敌,历史的演进过程已走向完成。

福山向人们宣告,目前的世界形势不只是冷战的结束,也是意识形态进化的终点,西方的自由民主已是人类政治的最佳选择,也是最后的形式,以后发生的事件只能是西方自由主义的进一步普遍化。

⑵福山认为西方的自由民主是人类政治的最佳选择,西方的民主政治主要确立于19世纪。

运用19世纪以来中外相关史实说明人类民主政治的其他选择。

(6分)

 

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不同,中国在十八世纪以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从来没有发生突破性变化,更没有改掉与封建宗法专制社会相适应的文化传统……西方一个世纪一个世纪在变,中国是一个朝代一个朝代的自我循环,置身于世界变化之外,处于一种停滞状态。

一句话,中华帝国不可能从自己的土壤里产生自己的近代史和现代史。

在十八世纪中叶与西方相遇之前,中国社会(包括人的思想状况)一直停留在古代。

——朱尚同《欧洲之所以为欧洲,中国之所以为中国》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中华帝国不可能从自己的土壤里产生自己的近代史和现代史”的观点。

(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字数:

200字左右。

 

命题、审校:

王大双、宋长友   薛剑   梁勇白巨峰贾生旭史淑艳

高三历史学科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1、B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

题干中的“祖先崇拜”和“绵延宗嗣”是解题的关键,这正是宗法制的特点,故正确答案为B。

2、C本题考查汉代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郡国并行制造成地方分权威胁了中央集权,故不能成为“帝制时期的楷模”。

3、C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及经济政策。

朱元璋没收豪族和富民的土地打击了富人的利益,故B项不正确。

“官田”是封建土地国有制,仍是封建土地所制的一种形式,故A项不正确。

官田多民田少,也不利于一家一户小农经济的发展,所以D项不正确。

官田多意味着政府直接控制的土地数量增多,也就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故正确答案是C。

4、C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

题干涉及的是官营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民营手工业,③可排除。

由““国家兴修工作,雇募人夫”,可判断①②正确,由“以为赡养身家之计”,④也正确。

5、B本题考查宋明理学中的认识论思想。

A项不是认识论思想,而应是哲学中的本体论思想。

程朱理学的认识论是“格物致知”,陆王心学的认识论主要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苏轼认为“理”在外在的物中,所以其认识论应是“格物致知”。

6、A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和西方近代以来的社会思潮。

由材料中的“现实人情味的世俗日常生活”,可判断出这正是西方人文主义的精神实质。

7、C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和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异同。

A和B项是两者的相同之处,D项是近代西方民主的内容,体现代议制民主或间接民主的特点,这是雅典民主政治不具备的。

“轮番而治”指的是雅典民主政治中的直接民主,而这又是近代西方民主不具备的。

8、A本题考查欧洲的宗教改革。

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是启蒙运动的理想,故B项不正确。

宗教改革的领导者主要是宗教改革家或国王,故C项不正确。

宗教改革主要是宗教领域的变革,它可以反映一定的政治要求,但还不是政治变革借助宗教变革表达其要求,故D项也不正确。

9、D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经济。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于19世纪中后期,故B项不正确。

A、C项是题干中所述历史现象的原因,经济交流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才是更深刻的变化。

10、D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

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

11、D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政治制度的变革。

《权利法案》不是成文宪法,故A项不正确。

《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的立法权和财权,但行政权仍属于国王,故B项不正确。

责任内阁制形成于18世纪,故C项不正确。

因为《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所以可以说打击了君主的权力。

12、C本题考查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思潮。

题干中的话是要反对各种教会的各种信条,实质上就是反对各种外在的权威,相信人类自己的能力,运用自己的理智进行判断,这就是理性主义。

13、B本题考查近现代西方艺术。

由题干中的“极端的形态”、“绝望的情绪”可知是现代主义流派。

14、D本题考查列强侵华战争。

题干中的“新世纪之难关”是解题关键。

15、B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由题干中的“接受西洋文化的一部分”和“恢复我国固有美德”,可知这是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16、B新文化运动是思想文化运动,不是政治革命运动,主要目的是以民主和科学启蒙民众,故A项不正确。

C、D项也是题干中应有之意,但还不是本质意图。

17、B本题考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1935年12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已失败,而长征也还没胜利,革命力量正处于重大挫折中,所以A项不正确。

C项不符合史实。

D项是国民党在抗战时期的措施。

18、C本题考查社会主义俄国的经济政策。

由题干中可知这位苏联领导人已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大工业和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的矛盾,小农经济正阻碍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所以解决的途径是要实现农业集体化。

19、B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最大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这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相悖,对崇尚自由经营的工商界而言,这就是搞社会主义或法西斯主义。

国家工业复兴法中有政府干预企业生产和保障工人权益的措施,对于工商界而言,这带有法西斯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色彩。

20、C冷战下两种社会制度主要是对立的关系,即使彼此借鉴,但不会融合。

21、A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变化。

解题的关键是要注意“战争一结束”,布雷顿森林体系初步形成于1944年,所以二战一结束,它就能为欧洲经济的恢复发挥作用,而其它组织的建立或政策的推行都是在二战后。

22、C本题考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经济。

由于左倾错误和自然灾害等因素,中国经济困难,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为纠正错误和恢复经济,党对国民经济进行了调整。

A、B、D项与史实不符。

23、C本题考查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市场经济具有世界性,而且符合人类经济发展的共同规律。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

24、B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外交。

中美关系的改善是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25、C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

题干中提到了促进经济全球化的一些因素:

1991年,东欧已发生剧变,两极格局即将瓦解;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是全球化中的资本因素;欧洲的大企业是全球化中的跨国企业因素。

26、

(1)提倡男女平等;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满足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

(4分)

原因:

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导致在革命的过程中滋生了腐朽思想;所颁布的革命纲领具有空想性,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行;战争环境导致一些政策无法实行。

(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2)原因: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还未出现严重的贫富分化,进行社会革命的阻力较小;吸取英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训,防止资本主义弊端在将来的中国出现。

(4分)

思想: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3分)

(3)措施:

1953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走集体化道路。

(2分)意义:

农业实现了由个体经济到集体经济的转化,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分)(如答为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原料或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等也可得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总分不得超过二分)

措施:

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2分)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2分)

27、

(1)特点:

国家权力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防止了专制;总统和议员由选举(或主权在民)产生且有任期;借鉴历史上的共和政体;奠基在天赋人权理念之上(深受启蒙思想影响);实行联邦制,联邦与州政府权力分割,互不侵权(答出三点即可得9分)

(2)巴黎公社成立后,建立了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会;十月革命胜利后,成立了经选举产生的苏维埃政权,代表人民行使权力;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6分)

28.(12分)

整体要求:

合理引用史实,所列史实紧扣观点。

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具体要求:

 1.观点:

(2分)观点明确。

紧扣评论对象,有明确表示观点判断的词语出现,如“我认为”、“同意”、“赞同”,或者答出“有片面性、合理性、正确”等词语,并且将观点明确地表述出来,出现在答案总结处也可以算为观点,2分。

没有这样的判断性词语给0分。

2.史实及表述(分为4个层次评分;0、4、6、8分)

第一层:

只有结论而没有用材料加以论述,或回答与材料无关。

(0分)

第二层:

能够罗列相关材料,但是对材料观点的提炼和说明较差,不能有力有效地说明和支持其观点。

(2分)

第三层:

从一个角度用一个或几个材料来进行论述。

比如只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发展某一个层面进行论证的。

(4分)

第四层:

材料选取典型,能从二到三个层面并运用多个材料来进行论述。

(6分)

第五层:

材料选取典型,利用多个材料综合不同的层面来进行充分论证,并具有一定的理论说服力(如结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进行综合性论证。

)(8分)

3.结论(0——2分)

结论与观点及论述过程一致,给2分;不一致,0分;没有论述过程只有结论,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