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检测试题讲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5769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三检测试题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专题三检测试题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专题三检测试题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专题三检测试题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专题三检测试题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三检测试题讲解.docx

《专题三检测试题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三检测试题讲解.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三检测试题讲解.docx

专题三检测试题讲解

检测试题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题号

太平天国运动

1、2、3

4、5

辛亥革命

6、7、8

9、10、11、12

新民主主义革命

13、14、15、17、18、19

16、20

综合

21、2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太平天国时期的歌谣有号召歌、响应歌、英雄歌、记事歌,用诗体语言和群众口语记述太平天国的光辉历史。

“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

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

”这一首歌谣(  )

A.属记事歌,再现了太平天国辉煌的历史

B.语言生动,可作为研究起义原因的佐证

C.表明金田已是全国革命志士的向往之地

D.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权仍是一个封建政权

解析:

B 这首歌谣体现了清政府的黑暗腐朽和金田起义事件,可作为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原因的史料。

该歌谣不能体现太平天国辉煌历史,A项说法错误;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2.《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反映了太平天国群众的政治经济诸多要求。

从经济的视角看,其重大价值在于(  )

A.提出顺应世界潮流的政治体制变革主张

B.变土地私人所有制为“天下人同耕”的公有制

C.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异曲同工

D.打破土地兼并局面以实现“耕者有其田”理想

解析:

D 注意题干的角度限制:

从经济的视角看,以及“重大价值”的限制词。

当时世界的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而《天朝田亩制度》并没有提出这一主张,故A项错误;B项“公有制”说法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师夷长技以自强”是洋务派的主张,其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而太平天国运动旨在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故C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级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革命纲领,故D项正确。

3.天王府门外悬挂着十余丈的黄绸,上有五尺大的朱字诏令:

“大小众臣工,到此止行踪。

有诏方准进,否则云中雪(太平军形容‘杀头’的隐语)。

”材料说明(  )

A.太平天国出现争权夺利之风

B.太平天国封建专制思想浓厚

C.太平军内部军纪严明

D.太平天国对官员管理严格

解析:

B 天王府门外的朱字诏令体现出了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说明太平天国的领袖没有摆脱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

4.(2016商洛期末)“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它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它”指哪本著作(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资政新篇》

C.《南京条约》D.《天朝田亩制度》

解析:

B 根据材料中“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此著作是《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明确提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等,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具有历史进步性。

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内容,故排除。

5.(2016北京海淀期末)《北华捷报》是上海出版的一份英文报刊,1853年4月23日报道:

“南京于3月8日被叛军彻底包围,21日被攻陷……据说南京的清朝将军身先士卒,已在英勇作战中阵亡。

”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报道中的“叛军”是指(  )

A.太平军B.英法联军

C.义和团D.革命党人

解析:

A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太平军曾攻占南京,故材料中的“叛军”是指太平军,A项正确;英法联军没有占领南京,B项错误;义和团运动兴起于19世纪末,C项错误;革命党人的革命运动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D项错误。

6.(2016株洲期末)1911年底,《时报》登载了几幅纪事画,不仅描绘了女子从深闺走出,捐资革命,更展示了女志士们奔赴前线的飒爽英姿。

其中,右侧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黄花岗起义

B.辛亥革命

C.国民大革命

D.南昌起义

解析:

B 黄花岗起义爆发于1911年4月,A项错误;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10月,与材料相符,B项正确;国民大革命开始于1924年,C项错误;南昌起义发生于1927年,D项错误。

7.梁启超称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

“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  )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解析:

A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的是民族意识;“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的是民主观念,因此A项表述正确。

8.(2016石家庄期末)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五色分别是红色、黄色、蓝色、白色、黑色,以此象征(  )

A.五权宪法B.五族共和

C.五谷丰登D.五湖四海

解析:

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色象征汉、满、蒙(蒙古)、回、藏五族共和,B项正确。

9.1940年,潘公展在《辛亥革命与抗战建国》中,进一步对辛亥革命反帝的意义加以阐发,赞扬辛亥革命是“被压迫民族的国民革命运动的拓荒创举”。

此言论认为辛亥革命(  )

A.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反帝运动

B.实现了中国民族革命的任务

C.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性质

D.是中国彻底的国民革命运动

解析:

C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潘公展主要强调辛亥革命“反帝的意义”,即赞扬辛亥革命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性质。

10.学者王铁群说:

“……至1913年底仅政治类的党团就达312个。

人们熟知的毛泽东等在长沙发起组织的新民学会、周恩来等在天津发起组织的觉悟社,都发生在这一时期。

”材料表明当时(  )

A.国民享有一定的结社自由B.政党政治规范有序

C.马克思主义已经传入中国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解析:

A 材料反映辛亥革命后中国各地政治团体大量涌现,说明当时人民获得了一定的自由权利,如结社自由,A项符合题意。

B、D两项在材料中无体现,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C项

错误。

11.《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

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A.《马关条约》和戊戌变法B.《马关条约》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解析:

D 《马关条约》与戊戌变法与材料中20世纪的时间不符,故A、B、C不选。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旧格局已经无法保持下去,奋起救亡,掀起了辛亥革命。

故选D。

12.(2016合肥期末)梁启超曾说: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

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材料中“有意义的革命”是指(  )

A.政治制度实现了变革

B.进步力量通过暴力掌握国家政权

C.社会性质得到了改变

D.改朝换代推动了生产关系的调整

解析:

A 根据材料“部落政治”“贵族政治”等信息可以看出作者意在强调政治制度实现了变革,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突出暴力掌握国家政权,B项错误;社会性质与材料中的“部落政治”和“贵族政治”等关系不大,C项错误;材料与生产关系的调整无关,D项错误。

13.爱因斯坦在20世纪20年代初途经上海,后在日记中写道:

“在上海,欧洲人是一个统治阶级,而中国人则是他们的奴仆,这种差别使得近年来的革命事件特别可以理解了”,材料中“革命事件”是指(  )

A.义和团运动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

解析:

C 材料体现了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奴役,使“近年来的革命事件”具有反帝性质,再结合“20世纪20年代初”和“上海”的信息,可知“革命事件”指五四运动。

14.某学生做了一张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知识复习表,把党的正确探索总结为“三次变化”,表中甲、乙两处空白应为(  )

三次变化

开始于

革命方式的变化

革命道路的变化

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中央领导的变化

A.秋收起义、八七会议

B.南昌起义、长征的胜利

C.南昌起义、遵义会议

D.八七会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解析:

C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C项符合题意。

15.1926年1月,蒋介石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军事报告称:

“我们现在可以说,我们的政府现在确实有力量向外发展了。

”在此基础上,国民政府的目标是(  )

A.领导工农运动 B.发动北伐战争

C.发动“四一二”政变D.实现国共合作

解析:

B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26年”“军事报告”“向外发展”。

依据所学可知,随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国共合作后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B项正确。

领导工农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心工作,A项错误;发动“四一二”政变与题干意思不符,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时间与题干中时间不符,故C、D两项错误。

16.(2016荆门期末)“20年代中期……对莫斯科来说,统一战线是他们在中国价格不菲的珍珠。

诚然,中国共产党是苏联的宝贝,但是苏联人并没有高估这个婴儿的能力。

就目前来说,国民党似乎重要得多。

”该材料可说明(  )

A.陈独秀右倾错误的原因

B.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背景

D.苏联支持国民党反共

解析:

A 由材料中“苏联人并没有高估这个婴儿的能力”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缺乏革命的经验,这是陈独秀犯右倾错误的原因之一,A项正确;20世纪2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B项错误;20世纪20年代中期日本尚未侵华,不可能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项错误;当时处于国共合作时期,苏联支持国民党是出于现实力量方面考虑,不会反共,D项错误。

17.(2016北京西城期末)“红色旅游”是指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的旅游活动。

下列各项主题中,符合“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的是(  )

A.开天辟地,中共创立B.武装起义,八一建军

C.战略转移,万里长征D.战略反攻,挺进中原

解析:

C 中共“一大”在上海和嘉兴召开,A项错误;八一建军源于南昌起义,B项错误;长征中的遵义会议召开于贵州即“黔”,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与材料中“黔北黔西红色旅游”相符,C项正确;挺进中原,与材料中“黔北黔西”不符,D项错误。

18.(2016宿迁期末)“将他们(博古、李德)‘轰’下了台,这样重大的决定,不是经共产国际提出,而是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做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

”这一“重大的决定”作出于(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解析:

B 1927年的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作出了发动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的决定,A项错误;1934年在博古、李德“左”倾错误的引导下,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长征,1935年遵义会议清算了“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思想主张,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问题的会议,B项正确;1945年的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与材料无关,C项错误;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D项错误。

19.毛泽东在给朱德、刘少奇的一封信中写道:

“山东自歼七十四师后,局面已稳定,现在计划新的攻势作战。

刘邓本月休整,准备月底出击……”请判断,这封信写于(  )

A.战略反攻前夕B.战略决战前夕

C.渡江战役前夕D.开国大典前夕

解析:

A 题干信息“山东自歼七十四师”“刘邓本月休整,准备月底出击”,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后,准备战略反攻,故答案为A项。

20.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报道:

“对西方而言,这一事件已是巨大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

”文中“这一事件”指的是(  )

A.中国赢得民族抗战伟大胜利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

D.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解析:

C 依据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世界意义和国内意义,故C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1.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是凝聚中华民族的重要思想基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朝廷军队与我(英)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

——《鸦片战争:

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

辛亥革命之前,中国一直是处于家天下的格局中……每个王朝的合法性都建立在“天意”之上,国家的基础建立在民众对于最高统治者的威权崇拜……在这种逻辑下,民众没有一种国家的认同归属感。

——金渡江《辛亥革命与中国民族观念形成》

材料二 历史上,中国人的民族观念一直以汉族为中心……即便暂时由少数民族所统治也是希望“驱除鞑虏”。

辛亥革命以后,这种狭隘的民族观念被“五族共和”所取代……或者说,此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华民族的概念。

——金渡江《辛亥革命与中国民族观念形成》

材料三 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时期中国普通民众面对英国侵略的态度(不得摘抄原句)及原因。

(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辛亥革命在“五族共和”方面的政治实践。

(8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这场运动”的名称及其在外交方面取得的斗争成果。

(6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1)问,依据材料一中“平静地观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概括态度;依据“民众没有一种国家的认同归属感”概括原因。

(2)问,围绕“五族共和”展开,能够体现辛亥革命后民族观念的变化。

第(3)问,根据材料中“凡尔赛的调停人”“在北京的学生”等信息判断运动为五四运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在外交方面的斗争

成果。

答案:

(1)态度:

旁观者(或看客、民族意识极为淡薄)。

原因:

民众缺乏国家的认同归属感。

(6分)

(2)政治实践:

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颁布《临时约法》。

(任答其中两点即可)(8分)

(3)名称:

五四运动。

外交成果:

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6分)

22.(2016大同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

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有进无退,为国效忠;实行主义,牺牲个人;丹心碧血,革命精神。

——北伐军誓词

材料二 对于当时的中国农村而言,苏维埃的原义实在是过于生僻了。

农民根本弄不清楚苏维埃是怎么回事。

广东的农民知道著名共产党人苏兆征,因此就把苏维埃当成苏兆征的弟弟;而湘赣边区的农民则管苏维埃叫“埃政府”,因为当地方言“埃”就是我的意思……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

——张鸣《红色的个案——苏维埃乡村追求》

材料三 全国动刀兵,一齐来出征,

你看那大旗飘扬多威风,

这路人是哪里来?

西北边区陕甘宁。

军民要齐心,救国打先锋,

这一个主张全国都响应,

今番渡得黄河来,誓把敌人消灭净。

……

——陕北民歌《革命将士出征歌》

(1)据材料一,指出北伐战争的对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取得的主要成果。

(6分)

(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中国革命存在的问题。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是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的?

(8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和意义。

(6分)

解析:

(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中“土匪军阀”“帝国主义”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信息可知广大农民不了解“苏维埃”的含义,这个名字本身是照搬苏俄模式的结果;第二小问结合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相关史实可知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开展土地革命,提高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全国动刀兵,一齐来出征”“军民要齐心”“全国都响应”等信息可知,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概括回答。

答案:

(1)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军阀。

成果: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6分)

(2)问题:

照搬苏俄经验;没有充分发动农民。

解决:

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开展土地革命,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8分)

(3)根本原因:

全民族团结抗战。

意义: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