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沙高峰期智能绿波带交通控制与设计论文 冯廷松终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5547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沙高峰期智能绿波带交通控制与设计论文 冯廷松终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下沙高峰期智能绿波带交通控制与设计论文 冯廷松终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下沙高峰期智能绿波带交通控制与设计论文 冯廷松终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下沙高峰期智能绿波带交通控制与设计论文 冯廷松终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下沙高峰期智能绿波带交通控制与设计论文 冯廷松终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沙高峰期智能绿波带交通控制与设计论文 冯廷松终稿.docx

《下沙高峰期智能绿波带交通控制与设计论文 冯廷松终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沙高峰期智能绿波带交通控制与设计论文 冯廷松终稿.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下沙高峰期智能绿波带交通控制与设计论文 冯廷松终稿.docx

下沙高峰期智能绿波带交通控制与设计论文冯廷松终稿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

(2016届)

题目

下沙6号大街高峰期智能信号灯控制系统设计

电子通信系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

12091811

学号

12918107

学生姓名

冯廷松

指导教师

查丽斌

完成日期

2016年5月15

 

诚信承诺

我谨在此承诺:

本人所写的毕业论文《下沙6号大街高峰期智能信号灯控制系统设计》均系本人独立完成,没有抄袭行为,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释,若有不实,后果由本人承担。

承诺人(签名):

年月日

摘要

本设计在介绍绿波带概念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下沙6号大街在早晚高峰时绿波带的设计。

获得最大的绿波带这种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调整各个交叉口之间的相位差以及各个交叉口本身的相序来实现的。

本文设计的交通灯协调控制系统采用MSC-51系列单片机AT89C51为中心器件来设计交通灯控制器,加上适当的驱动电路,数码管显示,红、黄、绿交通信号灯显示,本系统的特色是具有硬件调时功能,并且使用仿真软件模拟实现交通信号灯控制情况良好。

关键词:

绿波带、协调控制、相位差、89C51单片机、信号灯

Abstract

Thisdesignbasedontheintroductionoftheconceptofbandwidthprogressed,discussedemphaticallythedesignofbandwidthprogressionthattheXiaSha6Avenueinthemorningandeveningrushhour.Thatistoprovidethemaximumbandwidthprogressionbyadjustingtheoffsetandphasesequencepatternforeachsignalizedintersection.

ThispaperisaccordingtotheAT89C51thispaperputforwardakindofautomaticcontrolbysinglechiptrafficlightandtimedisplaymethodisgiven,andthehardwareandsoftwaredesignmethod,designprocessincludinghardwarecircuitdesignandprogramdesigntowmajorsteps,inSCPapplicationmaybemetinimportantdesignproblemscanhaveinvolved.

KeyWords:

bandwidthprogression;coordinatedcontrol;offset;AT89C51;trafficsignals

目录

摘要3

第1章绪论6

1.1规划的背景6

1.2绿波带的概念及设计思路6

1.3绿波带配时设计方法7

1.3.1时间-距离7

1.3.2配时所需要的数据7

1.4计算信号备用配时方案7

第2章现场数据采集9

2.1路口的选取及其交通流量9

2.2计算关键车流交通流量比10

2.3确定公共信号周期11

2.4用图解法确定信号时差12

第3章软件设计14

3.1总体方案14

3.2程序设计思路14

3.3子程序模块设计15

第4章硬件设计16

4.1AT89C51介绍16

4.1.1主要特性16

4.1.2管脚说明17

4.2芯片74LS273介绍18

4.3多位数码管19

4.4时钟电路设计20

4.5复位电路设计20

4.6交通灯硬件线路图20

4.7硬件仿真和硬件电路制作21

第5章系统调试23

5.1断电调试23

5.2通电调试23

5.3基本要求部分的测试与分析23

第6章结论24

致谢25

参考文献26

附录27

第1章绪论

1.1规划的背景

21世纪,杭州市乃至全国的机动车数量量呈高速增长趋势。

随着交通流量的大幅增长,我市下沙区域的交通频繁拥堵,不能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早晚高峰时段,下沙区域的6号大街主干道交通流量已经处于饱和或超饱和状态。

所以,单点交叉口信号控制已经不足以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要根据干道的具体情况调整信号控制策略,设计尽可能宽的绿波带,使其方向行驶的车辆延误最小,进而缓解主干道的交通拥堵。

杭州下沙六号大街在早晚高峰期一直是塞车“黑点”,西起3号大街、东至之江东路,全长约5公里,因位于大学城内,车流量非常大。

鉴于此,以东西方向的6号大街为干道,将8个路口相邻的交通信号连接起来,加以绿波协调控制,为沿6号大街行驶的车辆提供绿波带,畅通无阻地通过的沿途所有交叉路口,也就意味着交通参与者在干道上只要按一定速度(高峰40km/h)行驶,基本一路上绿灯。

1.2绿波带的概念及设计思路

绿波带,又称“信号灯多点控制技术”,即在一段道路上实现统一的信号灯控制,将纳入控制区域的信号灯连接起来,在计算机的协调控制下,使车流在道路上行驶的过程中,持续出现一个接一个的绿灯信号,保证干道上的车辆能够顺畅通过。

由于双向绿波交通实现效果都不理想,甚至有些双向绿波交通的整个延误反而大于未进行绿波设计时的延误。

基于此,我提出了局部绿波交通这个概念。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仅对下沙6号大街某一特别重要路段进行绿波控制;二是在双向道路上对某一主流方向进行绿波控制,而另一方向仍采用普通控制方式。

本文正是研究第二种局部绿波交通的实现及其效果。

由于只考虑一个方向的协调控制,绿波带相对更宽,对实际情况的适应能力更强,因而实施起来相对更容易一些。

绿波带”技术的实现,首先,把要实现绿波的车流放在第一相位。

其次,要求基准时间、周期、相位要一致。

还有,时段方案要确立一套为绿波带专用,所采用的配时方案也要一致。

然后,根据路段长度及平均车速,确定绝对相位差。

1.3绿波带配时设计方法

1.3.1时间-距离

图1-1中所绘斜线所标定的时间范围称作是通过带,它的宽度就是通过带宽,简称带宽。

它确定路段上交通流所能利用的通车时间,单位为秒(s)或周期时长的百分数(%)。

斜线的斜率就是驾驶人沿路段连续通行的车速,即为通过带速度,简称带速。

图1-1道路绿波带设计时间一距离示意图

1.3.2配时所需要的数据

在确定方案之前,要调查和收集准确的干道交通数据。

(1)交叉口间距:

相邻两交叉121停车线到停车线的距离。

(2)干道和相交道路的宽度,进口道车道数以及各进口道宽度。

交通量:

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指定断面的车辆数量或行人数。

(4)交通管理规则:

如限制转弯、限速、限制停车情况等。

(5)车速:

路上或每对交叉口之问所规定得车速或实际车速。

1.4计算信号备用配时方案

(1)确定最佳周期长,即为信号控制交叉口,能使通车效益指标最佳的交通信号周期时长。

C。

=(1.5L+5)/(1一Y)

式中:

C。

—信号最佳周期长,s;Y一交通流量比,为各相位交通量最大的那条车道的交通流量比之和,Y=Σmax[yi,y′,⋯.];L—每周期的总损失时间,s;

1=Σ(l+I-A)

L—车辆启动损失时间,一般取为3s;I—为绿灯间隔时间,一般取为3s;A—全黄灯时间,s。

(2)计算各车道流量比。

Y=q/s,(饱和交通流量,直接取1600Pub/h左右,左右转弯取1500Pub/h,根据路口实际情况,存在修正系数)。

(3)计算信号损失。

L=nl+AR

(4)确定周期时长

在信号控制系统中,为使各路口的交通信号能获得协调,各个信号灯的周期必须是统一的。

根据路口的交通流向、流量,计算出各个路口交通信号所需的周期,然后选出最大的周期作为系统的周期。

(5)信号配时

根据上式确定的最佳周期时长,可得每周期的有效绿灯时间Ge为:

Ge=Co—L,

把Ge在所有信号相位之间,按各相位的最大流量比值进行分配,得各相位gei=Ge(yi/Y)

计算可得各交叉口的实际显示绿灯时间及红灯时间。

各交叉口周期长及信号配时,则实际显示绿灯时间为:

Gi=gei一A+l

(Gi——相位实际显示绿灯时间,s;gei——相位有效绿灯时问,s。

(6)绿信比

在信号控制系统中,各个信号的绿信比是根据各个交叉口各向交通量的流量比来确定的。

因此,控制系统中,各个交叉口信号的绿信比不一定相同。

(7)信号时差

协调相邻信号间的时差,可以用图解法,在时间一距离图上,在协调系统的时差中,同时调整确定带速和周期时长。

第2章现场数据采集

2.1路口的选取及其交通流量

(1)设计路段简介

本设计选取下沙6号大街为研究路段,如图2-1所示。

西起1号大街、东至之江东路,全长5.3公里的路,横穿8个信号灯.

图2-1选取路段基本情况

调查内容:

对各个路口的交通流量进行分方向记录并统计如表2-1和表2-2所示。

表2-1各路口的交通流量

西

11号

q

160

1481

 

0

0

0

0

1120

312

65

288

70

S

800

4800

 

 

 

 

 

3200

1600

1600

1600

1600

19号

q

0

1523

120

216

80

150

0

1640

0

0

0

0

S

 

4000

800

800

1600

800

 

4000

 

 

 

 

21号

q

0

1488

0

336

1284

0

0

1340

0

324

1221

 

S

 

4800

 

800

4800

 

 

4800

 

1600

4800

 

23号

q

408

992

0

328

780

0

303

1054

0

0

666

0

S

800

3200

 

1600

3200

 

1600

4800

 

 

3200

 

表格2-2各交叉口间距及行程时间

交叉口名

5号大街

9号大街

11号大街

19号大街

21号大街

23号大街

25号大街

27号大街

距离/m

420

440

435

445

500

480

465

时间/s

38

40

39

40

45

43

42

从表格2-2看出,6号大街各路口间距比较合理,干道公交站点均有港湾设置,不会对主道路交通流产生很大的影响。

通过交通量和车速计算,得到该路段各路叉口的高峰单位小时交通量向及交通流量,并测得6号大街上的平均速度为40.8km/h

2.2计算关键车流交通流量比

根据相关路口的调查的流量数据,对关键车流做出判定,并且计算关键车流的交通流量比,如表2-3所示。

表格2-3各交叉口交通流量比

23号

Y

T

y

0.5

0.24

0.74

12

21号

Y

T

y

0.31

0.48

0.79

12

19号

西

Y

T

y

0.27

0.41

0.68

10

11号

西

Y

T

y

0.2

0.35

0.18

0.73

9

(1)关键车流判定的数据准备及处理

现以6号大街和23号大街交叉口为例进行分析,列出该路口的基本信息,绘制表格,如表格2-4所示。

表格2-423号各向车流的已知交通数据

车流编号

绿灯时间间隔I

最短绿灯显示时间Gm

损失时间l

到达流量q

饱和流量S

饱和度极限值

1

3

7

3

1510

4800

0.9

2

3

4

3

160

800

0.9

3

3

7

3

1120

3200

0.9

4

3

4

3

80

1600

0.9

5

3

4

3

288

1600

0.9

6

3

3

3

55

1600

0.9

因此,可以选取一个比大于91s的数作为初始信号周期,假设初始信号周期取100s。

2.3确定公共信号周期

根据线性控制的基本要求,公共周期由各个交叉口的设计相位与周期可得,为100s。

11号大街相序

相位一

相位二

相位三

总量

周期

损失时间

3

3

3

9

68.51852

关键车流流量比

0.35

0.18

0.2

0.73

19号大街相序

相位一

相位二

总量

周期

损失时间

3

7

10

62.5

关键车流流量比

0.41

0.27

0.68

23号大街相序

相位一

相位二

相位三

总量

周期

损失时间

6

3

3

12

100

关键车流流量比

0.29

0.27

0.21

0.77

25号大街相序

相位一

相位二

相位三

总量

周期

损失时间

3

3

6

12

88.46154

关键车流流量比

0.31

0.19

0.24

0.74

图2-2各个交叉口的设计相位与周期

图2-2中各交叉口的周期是根据韦氏信号周期公式算得,其中最大的为23号大街与6号大街交叉口周期为100s,故取各交叉口公共信号周期时长(Cm)为100s。

为了各路口的交通信号做到相互协调,必须使得各路口的周期达到统一。

由于6号大街与23大街交叉口的周期最长,将它作为关键交叉口,公共周期时长定为100s。

调整后各个路口的周期及配时如表2-5所示。

表2-5调整后各个路口周期及配时

交叉口

最佳周期/s

主方向绿灯/s

次方向绿灯/s

11

100

55

37

19

100

51

41

21

100

53

39

23

100

54

38

2.4用图解法确定信号时差

图2-3图解法确定信号示意图

由图2-3所示图解法,通过带可以计算得出带速约为40km/s,带宽约为24s,即为周期时长的24%。

第3章软件设计

3.1总体方案

全部控制程序实际上分为若干模块:

键盘设置处理程序,状态灯控制程序,LED显示程序,紧停或违规判断程序,中断服务子程序,车流量计数程序,红绿灯时间调整程序等。

3.2程序设计思路

在这部分我设置南北方向通行,东西方向禁行为初始状态,持续时间40为s。

接下来黄灯闪烁5s,然后南北方向禁行,东西方向通行,持续时间仍为24s,最后黄灯闪烁5s,回到初始状态。

如此循环,程序流程图如图3-1所示。

图3-1交通灯程序流程图

3.3子程序模块设计

按键模块的控制是调用中断来实现控制的,独立式键盘的实现方法是利用单片机I/O口读取口的电平高低来判断是否有键按下。

将常开按键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一个I/O口,程序开始时将此I/O口置于高电平,平时无键按下时I/O口保护高电平。

当有键按下时,此I/O口与地短路迫使I/O口为低电平。

按键释放后,单片机内部的上拉电阻使I/O口仍然保持高电平。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程序中查寻此I/O口的电平状态就可以了解我们是否有按键动作了。

中断子程序流程图如图3-2所示。

图3-2中断子程序

定时中断子程序是本设计的重点,负责完成数码管输出数据刷新和各个状态的处理切换。

中断子程序包括数码管输出数据刷新程序和各状态处理程序。

中断程序的流程图如图3-3所示。

图3-3定时中断流程图

第4章硬件设计

4.1AT89C51介绍

芯片AT89C51的外形结构和引脚图如图4-1所示。

AT89C51是一种带4K字节闪烁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FPEROM-FlashProgrammableandErasableReadOnlyMemory)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8位微处理器,俗称单片机。

该器件采用ATMEL高密度非易失存储器制造技术制造,与工业标准的MC-51指令集和输出管脚相兼容。

由于将多功能8位CPU和闪烁存储器组合在单个芯片中,ATMEL的AT89C51是一种高效微控制器,为很多嵌入式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灵活性高且价廉的方案。

图4-1AT89C51引脚图

4.1.1主要特性

8051CPU与MCS-51兼容

4K字节可编程FLASH存储器(寿命:

1000写/擦循环)

全静态工作:

0HZ-24KHZ

三级程序存储器保密锁定

128*8位内部RAM

32位可编程I/O线

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

5个中断源

可编程串行通道

低功耗的闲置和掉电模式

片内振荡器和时钟电路

4.1.2管脚说明

VCC:

供电电压

GND:

接地。

P0口:

P0口为一个8位漏极开路双向I/O口,每脚可吸收8TTL门电流。

当P1口的管脚第一次写1时,被定义为高阻输入。

P0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它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第八位。

在FLASH编程时,P0口作为原码输入口,当FLASH进行校验时,P0输出原码,此时P0外部必须被拉高。

P1口:

P1口是一个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口缓冲器能接收输出4TTL门电流。

P1口管脚写入1后,被内部上拉为高,可用作输入,P1口被外部下拉为低电平时,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

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1口作为第八位地址接收。

P2口:

P2口为一个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口缓冲器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2口被写“1”时,其管脚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且作为输入。

并因此作为输入时,P2口管脚被外部拉低,将输出电流。

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

P2口当用于外部程序存储器或16位地址外部数据存储器进行存取时,P2口输出地址的高8位。

在给出地址“1”时,它利用内部上拉优势,当对外部八位地址数据存储器进行读写时,P2口输出其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内容。

P2口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接收高八位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

P3口:

P3口管脚是8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双向I/O口,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

当P3口写入“1”后,它们被内部上拉为高电平,并用作输入。

作为输入,由于外部下拉为低电平,P3口将输出电流(ILL)这是由于上拉的缘故。

P3口也可作为AT89C51的一些特殊功能口,各功能口功能如下:

口管脚的备选功能

P3.0RXD(串行输入口)

P3.1TXD(串行输出口)

P3.2/INT0(外部中断0)

P3.3/INT1(外部中断1)

P3.4T0(计数器0外部输入)

P3.5T1(计数器1外部输入)

P3.6/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

P3.7/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

P3口同时为闪烁编程和编程校验接收一些控制信号。

RST:

复位输入。

当振荡器复位器件时,要保持RST脚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时间。

ALE/PROG:

当访问外部存储器时,地址锁存允许的输出电平用于锁存地址的地址字节。

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用于输入编程脉冲。

在平时,ALE端以不变的频率周期输出正脉冲信号,此频率为振荡器频率的1/6。

因此它可用作对外部输出的脉冲或用于定是目的。

然而它可用作对外部输出的脉冲或用于定是目的。

然而要注意的是:

每当用作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将跳过一个ALE脉冲。

如想禁止ALE输出可在SFR8EH地址上置0。

此时,ALE只有在执行MOVX,MOVC指令时才起作用。

另外,该引脚被略微拉高。

如果微处理器在外部执行状态ALE禁止,置位无效。

:

外部程序存储器的选通信号。

在由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期间,每个机器周期两次

有效。

但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这两次有效的

信号将不出现。

/VPP:

保持低电平时,则在此期间外部程序存储器(0000H-FFFFH),不管是否有内部程序存储器。

注意加密方式1时,

将内部锁定为RESET;当

端保持高电平时,此间内部程序存储器。

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也用于施加12V编程电源(VPP)。

XTAL1:

反向振荡放大器的输入及内部时钟工作电路的输入。

XTAL2:

来自反向振荡器的输出引脚。

4.2芯片74LS273介绍

74LS273是8位数据/地址锁存器,如图4-2所示,它是一种带清除功能的8D触发器,下面介绍一下它的管脚图功能资料。

1脚是复位CLR,低电平有效,当1脚是低电平时,输出脚2(Q0)、5(Q1)、6(Q2)、9(Q3)、12(Q4)、15(Q5)、16(Q6)、19(Q7)全部输出0,即全部复位。

当1脚为高电平时,11(CLK)脚是锁存控制端,并且是上升沿触发锁存,当11脚有一个上升沿,立即锁存输入脚3、4、7、8、13、14、17、18的电平状态,并且立即呈现在在输出脚2(Q0)、5(Q1)、6(Q2)、9(Q3)、12(Q4)、15(Q5)、16(Q6)、19(Q7)上。

图4-274LS273引脚图

4.3多位数码管

图4-374LS273引脚图

LED显示器由七段发光二极管组成,排列成8字形状,因此也称为七段LED显示器。

为了显示数字或符号,要为LED显示器提供代码,即字形代码。

其段发光二极管,再加上一个小数点位,共计8段,因此提供的字形代码的长度正好是一个字节。

智能交通灯用到的数字0—9的共阳极字形代码如表4-1所示。

表4-1驱动代码表

显示数值

驱动代码(16进制)

0

1

2

3

4

5

6

7

8

9

C0H

F9H

A4H

B0H

99H

92H

82H

F8H

80H

90H

4.4时钟电路设计

图4-4时钟电路

MCS-51单片机芯片内部有一个用于构成振荡器的高增益反相放大器,引脚XTAL1和XTAL2分别是此放大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

当使用内部振荡电路时,XTAL1和XTAL2引脚外接石英晶体和微调电容,如图所示,图中C2、C3大小一般为30pF。

还加了复位/备用电源引脚的接线方法,任何单片机在工作之前都要进行复位,以便CPU以及其他功能部件都处于一个确定的初始化状态,并从这个状态开始工作,也就是程序开始执行之前,单片机做好准备工作。

如何进行复位呢?

只能在单片机的RST引脚上保持两个机器周期(24个时钟周期)的高电平即可对单片机实现复位操作。

当主电源VCC发生掉电或者是电压降低到电平规定值时,VPD上外接的备用电源自动启用,为单片机内部RAM提供电源,以保护片内RAM中的信息不丢失,使系统在恢复上电后能正常运行。

时钟电路如图4-4所示。

4.5复位电路设计

图4-5复位电路

AT89C51的复位是由外部的复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