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第二单元导学案教案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54996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上第二单元导学案教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五上第二单元导学案教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五上第二单元导学案教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五上第二单元导学案教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五上第二单元导学案教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上第二单元导学案教案DOC.docx

《五上第二单元导学案教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上第二单元导学案教案DOC.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上第二单元导学案教案DOC.docx

五上第二单元导学案教案DOC

5古诗词三首

主备人:

卢佳子

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2.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要求:

1.读熟古诗词,并会认生字,初步理解诗意。

2.查找王安石、张籍、纳兰性德资料.

3.试着解释书P24的诗句意思。

4.结合书上注释理解诗意,并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自主学习并填写自主学习单;练习汇报成果的方式。

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请大家自读课文,标上自然段,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准的词语画出来。

2.检查朗读课文,纠正字音,及时评价。

【设计意图:

通过自读和检查,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努力做到正确、流利。

二、自主完成《自主学习单》

1.发放自主学习单,布置学习要求。

请同学们根据自主学习的情况,认真完成《自主学习单》的内容,注意看清要求,书写要工整。

2.学生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单》

3.小结:

这节课我们自主学习了《古诗词三首》这篇文章,并填写了《自主学习单》的内容,下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课文,期待大家更精彩的表现。

【设计意图:

尊重学生的自读自悟,通过学生自主学习,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后面的的学习提升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谈话:

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

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if-件展示诗句.)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3.过渡:

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

先去读一读吧.

二、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我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三、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

(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

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

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

你们的回答很精彩!

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

种“绿”色呢?

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9.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指名答.)

小结:

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四、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

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

谁不想留恋其中?

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

(指名答.)

2.诗人想回哪里去?

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

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

先好好读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明.(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

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6.引导学生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指名答.)

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五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

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练习背诵.

3.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

千头万绪涌上心头

……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

第三课时

一、读入情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注意读准“意万重”“聒”.)

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

(指名答.)

4.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任选一首说.(指数名答.)

二、品悟情

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

默读,画出来.

2.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

(指名答.)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

小组内交流.

3.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挂念。

4.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齐读.)

5.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与诗中的呢?

你能感受到吗?

6.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四、议深情

1.学生任选一首配乐背诵.

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指名答.)

3.总结:

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我们不可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得到!

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再来背

一背这首感人的诗词吧.

五、记生字

1.找到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指名答.)

3.指导书写:

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写得左窄右宽.

作业布置:

1.背诵古诗。

2.练习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题目   作者  背景 思乡缘由 作者表现表达特点

 泊船瓜洲 王安石 奉诏入京  春意浓 追问明月  借景抒情 直抒胸臆

 秋思   张籍  客居洛阳  见秋风寄写家书   叙事抒情 含蓄感人

 长相思  纳兰性德征旅途中  遇风雪辗转难眠   写景叙事 倾诉心声

课后反思:

 

6梅花魂

主备人:

卢佳子

学习目标:

1.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飘泊、玷污”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能从句子中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3.从课文中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会认生字。

2.解词:

古玩、不甚在意、玷污、大抵、隆冬、眷恋。

3.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

4.想一想课文通过那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并简要写下来。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自主学习并填写自主学习单;练习汇报成果的方式。

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请大家自读课文,标上自然段,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准的词语画出来。

2.检查朗读课文,纠正字音,及时评价。

【设计意图:

通过自读和检查,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努力做到正确、流利。

二、自主完成《自主学习单》

1.发放自主学习单,布置学习要求。

请同学们根据自主学习的情况,认真完成《自主学习单》的内容,注意看清要求,书写要工整。

2.学生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单》

3.小结:

这节课我们自主学习了《梅花魂》这篇文章,并填写了《自主学习单》的内容,下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课文,期待大家更精彩的表现。

【设计意图:

尊重学生的自读自悟,通过学生自主学习,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后面的的学习提升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看梅花图,说梅花特点。

2.是啊,别的花大多春暖才开花,只有梅花在冬天开放,越是寒冷,它越开越精神。

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篇和梅花有关的课文《梅花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作者回国前外祖父将自己最珍爱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作者,并告诉作者要向梅花学习。

三、品词读句,感悟“梅花魂”

1. 默读课文,用“──”划出表现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体会。

(重点指导以下句子。

a“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找出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

(不甚留意──分外爱惜)

◆古玩和一幅画哪个更值钱?

从这对反义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相机指导朗读。

b“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

“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看见慈祥的外公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

“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呢?

◆用“▲”标出句子中外祖父动作的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读读外祖父训斥我的话。

这是反问句,如果改成陈述句怎么改?

他为什么不直接说:

“不要弄脏梅花。

”而说:

“清白的梅花玷污不得。

”(强调梅花高洁、清白的秉性)

◆相机指导朗读。

2 转入第13段,直接感悟“梅花魂”。

a 在众多的花儿中,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衷?

(他欣赏梅花的秉性)

b 相机引出第13段,从相应的句子中总结出梅花的秉性。

(不畏严寒、傲骨凛凛、坚忍不拔、顶天立地……)(板书)

c 第13段除了讲梅花的秉性外,还讲了哪几层意思?

(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像梅花一样的人物;作为中国人应该具有梅花的秉性。

d 举例说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

(岳飞、戚继光、江姐……)

e外祖父把自己最珍爱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向梅花学习,做个有气节的中国人。

f 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四、回顾整体,畅谈收获

1 .(指课题)什么叫“魂”?

2. 本文以“梅花魂”为题想告诉读者什么呢?

3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4.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作业布置:

自己选择一首思念亲人或家乡的古诗背诵下来,在班上展示。

板书设计:

6梅花魂

               (民族魂)

           黯然    分外   失声

           泪下    爱惜   痛哭

                 爱国心

                临别含泪

                送图递绢

课后反思:

7*桂花雨

主备人:

卢佳子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已学了两篇回忆性的文章,可以根据学生家庭的实际,让学生听听长辈讲的关于小时候家乡生活的故事,丰富他们的感情体验,进一步体会人们的思乡情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

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板书课题。

简介作者:

琦君(1918—)现当代女作家。

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

  3.介绍桂花:

常绿小乔木,高达15m,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花序,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

是传统的名贵香花,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

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二)检查预习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

  因为桂花的花香持久,沁人心脾,历代文人墨客经常用美好的诗词歌颂它。

你们读过哪些有关桂花的名句来跟同学交流一下好吗?

我们却从未听说桂花会下雨。

 2.默读课文。

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三)自读自悟细读悟情

 1.自读自悟(出示思考题)

 

(1)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

勾出有关的词句。

 

(2)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

(四)品读体会

 1.母亲说: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

为什么?

 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业布置: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

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设计:

        7*、桂花雨

      桂 花 飘 香 十 里

      摇 花 真 像 下 雨

      爱 花 赏 花 拾 花

      仿 佛 回 到 故 里

课后反思:

 

8、小桥流水人家

主备人:

卢佳子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涌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浓浓思乡情,以及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学生预习要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诗,了解课题。

◆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请读过这首诗的同学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导题:

这篇以古诗句为题的文章写的是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翻开书读一读.

二、初读,把握课文主旨

◆自主学习: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表达出作者怎样的

情感?

◆同伴互助:

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全班交流:

a.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表达的情感.

三、交流.探究表达方式

◆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现和体会.

a.“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b.“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c.“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

四、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作业布置:

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板书设计:

8*小桥流水人家

景:

那么美,那么自然

事:

那么多,那么有趣

印在脑海一辈子不忘

课后反思:

 

回顾拓展二

主备人:

卢佳子

学习目标:

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2.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明确内容

◆“望着云彩,思念故乡.思念故乡,望着云彩”这诗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这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

让我们共同走进.

◆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

出示相关语句.

◆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

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写具体的事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通过写景物抒发怀念故乡之情.)

过渡:

课文中这样的描写还有哪些呢?

本组的几篇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二、互相交流,各抒己见

◆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边读边批注.

◆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

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a.课文中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b.课文中通过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小结:

表达思乡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应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作家的作品是这样,我们的习作也要这样.

第二课时

一、诗文链接,内化积累

◆回顾课文的学习,通过充分交流,我们收获了很多,不仅明白了抒情要用具体的事物

或景物来表达,还积累了不少感人的片段.谁能背诵一两段?

◆表达思乡情的诗文还有很多很多,读一读下面的诗句(日积月累中的),你能把它们印在脑海里吗?

练习背诵.

◆你还读到过这样的诗文吗?

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吗?

(指名读背.)

二、趣味语文.激发兴趣

◆学生自读“推敲的来历”一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小组互问,解决不懂的问题.

◆全班交流对“推敲”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对语言文字进行推敲的实例.

 

口语交际习作二

学习目标: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3.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

 2.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动.

 3.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样策划才能搞好一次活动,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淡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大诗人李白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让我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2.现然大家都这么热爱家乡,那么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要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小组交流讨论

  1.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

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2.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根据讨论情况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

  3.小结过渡:

刚才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事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策划的活动方案吧.

展示活动方案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

  2.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也可以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

  3.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全班制定一个活动方案.

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大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第二、三课时 习作

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

今天让我们大胆地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

大胆想象

  1.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2.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

  3.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

  2.小组互说.打开思路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1.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2.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小组评议,互改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2.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佳作赏评

  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评。

  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成功的原因,对其它同学进行一个启发。

课后反思:

 

第二组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

本组选编的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

《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长相思》写到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夜不成寐;《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桂花雨》写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怀念;《小桥流水人家》则深情地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乡生活。

浓浓的恋乡意,如一杯茗茶,飘着悠悠茶香,越品味越醇香,越品情越浓烈。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交流平台和日积月累1课时,展示台1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