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步三查模式构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53830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步三查模式构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六步三查模式构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六步三查模式构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六步三查模式构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六步三查模式构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步三查模式构建.docx

《六步三查模式构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步三查模式构建.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步三查模式构建.docx

六步三查模式构建

中学课堂“六步三查”教学模式构建的实践研究

 

课题信息

 

 

负责人:

吴贤忠

 

执笔人:

胡彩宏

 

成员:

吴贤忠胡彩宏许垚张晓琳

 

徐荟钱锋

 

 

 

 

课题单位:

安吉县昆铜中学

 

地址:

安吉县昆铜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目录

 

第一部分报告正文

内容摘要……………………………………………………………………………4

一、研究缘起………………………………………………………………………5

(一)研究背景………………………………………………………………………5

(二)研究意义………………………………………………………………………6

二、研究设计…………………………………………………………………………7

(一)文献综述………………………………………………………………………9

(二)概念界定………………………………………………………………………9(三)目标内容………………………………………………………………………9

三、研究实践…………………………………………………………………………8

(一)运行机制:

建立六步三查的基本流程………………………………………9

1.编制导学学案…………………………………………………………………

2.规范操作流程…………………………………………………………………

(二)动力机制:

拓宽六步三查的评价方式………………………………………9

1.建立五级评价…………………………………………………………………

2.辐射五个维度…………………………………………………………………

(三)协同机制:

完善六步三查的支持系统………………………………………9

1.小组建设…………………………………………………………………

2.合作学习…………………………………………………………………

(四)保障机制:

规范六步三查的组织实施………………………………………9

1.建立组织机构…………………………………………………………………

2.扎实推进实施…………………………………………………………………

四、研究成效………………………………………………………………………19

(一)构建“六步三查”:

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光彩………………………19

(二)从学会到会学:

学生人性、天性、个性得到张扬………………………20

(三)从灌输到引领:

教师文化认同锻造完美团队……………………22

(四)从区域到神州:

浙北乡村课改经验迎面袭来……………………20

五、研究思考……………………………………………………………22

六、参考文献……………………………………………………………………24

 

第二部分主要附件

 

 

 

 

 

【内容摘要】昆铜中学作为一所有着近五十年历史的初级中学,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是在当下也同样面临着两个问题:

第一,学生的厌学情绪非常高,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也很苦,甚至于校长到教室里听课,都有睡觉的学生;第二,农村中学的师资水平普遍较低,而且结构性缺编也比较严重。

面对这样的情况,课题组进行课堂教学转变的研究。

课堂教学改革基本思想的确立为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通过多方考证并经过整合,逐步形成了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小组合作的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以及时评价为鼓励手段的“六步三查、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六步三查”,即第一步课前自学,培养自学能力,第二步小展示,学生全面参与,第三部大展示,突破教学难点,第四步课堂小结,梳理知识结构,第五步当堂训练,巩固所学内容,第六步汇总记录,及时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前后三次学情调查来组织课堂交流的内容和形式。

在研究实践过程中,课题组采取了如下干预措施:

一是建立运行机制,通过编制导学学案、实施操作流程,建立六步三查的操作流程;二是构筑动力机制,通过建立五级评价、辐射五个维度,拓宽六步三查的评价方式;三是建立协调机制,通过建立学校小组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完善六步三查的支持体系;四是建立保障机制,通过成立组织构架、引领教师专业学习、扎实开展研究工作等,规范六步三查的组织实施。

经过几年的研究实践,课题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主要体现在,构建了六步三查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明显提高;在研究过程中,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都得到转变,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同时,本课题的研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从学生家长到当地政府,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大众媒体,各方均好评如潮。

课题研究虽已结题但研究工作并非结束,课题组决心最大程度地发挥课题研究的功能效用,实现智慧互融,资源共享。

【关键词】六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实践研究

中学课堂“六步三查”教学模式构建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缘起

(一)研究背景

十年前安吉的一位农民在一个山村的农舍前,发现了一颗叶片晶莹嫩白的茶树。

出于好奇或是因为对茶叶本能的喜爱,他开始偿试种植这种另类的茶树。

由于白茶特殊的色泽和香气,赢得了大众的青睐。

后来,由于当地政府大力推广,白茶便成了许许多多安吉农民致富的道路。

昆铜中学对于安吉县的课改就像十年前那一家试种白茶的农户。

怀着对农村教育质朴的情感和对现状质疑,我们进行了农民起义式的课堂革命运动。

昆铜中学作为一所有着近五十年历史的初级中学,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是在当下也同样面临着两个问题:

第一,当时学生的厌学情绪非常高,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也很苦,甚至于校长到教室里听课,都有睡觉的学生。

经过调研,我校发现不是学生不想学,而是老师用了很大力气“讲”,学生却根本听不懂或是听不进去,学生对学习本身失去了兴趣,以至于课堂教学效率很低;第二,农村中学的师资水平普遍较低,而且结构性缺编也比较严重。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校认为主要问题出在课堂上而不是教师素质上。

或者换个说法,教育患了“课堂并发症”,课堂上的主角完全颠倒,学生的主体地位被颠覆替换为教师,课堂上只注重知识的灌输,教师的眼里只有知识,课上课下瞄准知识“射击”,而结果就是时间加汗水,没完没了的作业和考试……这样苦教苦学的课堂,造成了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结局,使得师生都很痛苦。

教育偏离了本质,变成了“分数”的傀儡。

当然上述认识均出于感性的概念,为了全面了解课堂教学情况,课题组围绕此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部分内容如下:

1.你对目前课堂教学现状是否满意()

A.完全满意B.满意C.一般

D.不满意E.非常不满

2.你认为目前教师的课前准备如何()

A.非常充分B.基本充分

C.不太充分D.很不充分

3.你认为目前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如何()

A.合理B.一般C.有些不清

D.混乱E.相当混乱

4.你对目前课堂师生互动、学生参与程度如何()

A.师生互动,非常活跃B.有时互动,比较活跃

C.少数互动,有些活跃D.偶尔互动不太活跃

E.从不互动,很不活跃

5.你认为合理的教学方式是什么()

A.精讲精练B.少讲多练C.多讲适练

E.只讲不练F.其他方式(如:

……

我们通过对传统课堂的各种表现进行诊断,分析并反思我们的教育行为:

1.教师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和知识的拥有者,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者。

课上老师在讲台唾沫横飞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

教师无法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无法促进学习的气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乏交流,学生学习的内在心理需求得不到满

足,学习兴趣逐渐丧失。

其结果是:

学有所得、学得愉快成为空谈,学生厌学的情况日趋严重,学习成为学生的重大负担。

2.只追求知识,把知识当做了教育的全部内容。

教与学的过程完全变成了单一知识的“灌输”与“接受”,教学中缺乏学生自主学习,缺乏师生互动,缺乏课堂讨论,缺乏让学生寻求答案的过程,总之一句话,缺乏研究性学习。

在条条框框的限制下,一切都为了考试,学生习惯于老师告诉自己答案,而不再发散思维去思考。

学生死记硬背,背公式和解题步骤、背现成答案、背中心思想,甚至背范文应付语文等考试。

长期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下,学生刚入学时的天真、活泼、喜欢提问、善于思考等创新性思维的萌芽被一天天消磨殆尽。

结果是:

让全面发展成为一句口号,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学习能力逐渐减弱,发展后劲不足,高分低能。

3.面向全体成为一句空谈。

老师只重视成绩好的学生,课堂成为优等生展示“才华”的舞台,而成绩中等和后进的学生成为被忽视的群体,始终得不到认可,甚至被贴上“失败者”的标签。

这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结果是教育失去了“公平”。

4.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所有的教育教学行为围绕提高分数展开,情感和人际关系在课堂中的重要性被忽视,学生欠缺体验和感悟的机会。

结果,无论是成绩优异的还是成绩中下的学生普遍公民意识淡薄,价值判断糢糊。

而深层的问题是基本的公民道德素养与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严重缺失,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完善。

在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诊断与分析后,我校认识到现行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

在这种教育方式下,不仅“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无法落实,“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的教育本意也无法实现。

(二)研究意义

1.转变教学模式的需要。

本课题的提出是立足于初中教学模式改革具体实践而进行的研究,因而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它既吸收了合作学习的优势,又对它们有所创新,结合当代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立足于义务教育的实际,更进一步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参与性、平等性和发展性,突出了可操作性。

因此,本课题在教学领域中的实践与探究,是对落实新课标的进一步实践和探索,对各学科的教学实践也具有较高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理论价值。

2.促进全面发展的需要。

课堂原本的样子应该是学生热爱学习,学有所得,学得愉快。

然而,如今的教育,却渐渐与这个“原本”相背离。

著名教育家于漪说:

“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珍惜每个生命的价值,不要让孩子提前支付。

”而如今天教育恰恰相反,中高考的压力让孩子十几年来一直处于“苦学”的状态,学习成为了负担。

这种“提前支付”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丧失了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

所以教育本身应该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应该注重“人”的培养,而不是分数的培养,或者说我们不能把孩子培养的只剩下分数。

3.实现教育目标的需要。

教育,本来应该是帮助孩子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让孩子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现行的教育模式已经阻碍了教育的发展,传统教育引发的种种痛彻人心的事情鞭挞着我们,必须去做一个改变。

在这样的教育形势下,任何有远见、有良知的人都应该意识到,改革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改革是为了践行教育本质和遵循教育规律,注重“人”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分数,真正的去培养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有内涵、有能力的人。

二、研究设计

(一)文献综述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春风已在全国范围内吹响,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模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等等,这些新型教学模式的出现无疑是对传统课堂的颠覆,是一种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摩、实践、想象、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地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地发展,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课堂上不仅学生解放了,教材开放了,而且教学过程也开放了,教学时空也开放了,学生在课堂上几近随心所欲。

教室三面皆是黑板,可随时上前演示。

学生分组而坐,或交流、或讨论、或争论,课堂教学不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不再是只有在教室才叫上课了,走廊也一样是课堂。

但是,由于地区的差异性、文化背景的不同,让其他学校很难将这些好的教学模式照搬过去,只能在此基础上寻找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合其他学校发展。

(二)概念界定

课堂教学改革基本思想的确立为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通过多方考证并经过整合,逐步形成了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小组合作的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以及时评价为鼓励手段的“六步三查、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六步三查”,即第一步课前自学,培养自学能力,第二步小展示,学生全面参与,第三部大展示,突破教学难点,第四步课堂小结,梳理知识结构,第五步当堂训练,巩固所学内容,第六步汇总记录,及时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前后三次学情调查来组织课堂交流的内容和形式。

“六步三查”教学模式是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基于对传统教育模式、教育本质规律进行分析和思考,大胆提出——从“课堂”教学入手,抓住课堂,从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开始,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离开了学生的学,任何的“效益”都无从谈起,只有尊重学生,做好放权和放手,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责任,进而让课堂散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效益才得以极大的提升,只有“变教为学”的课堂,教学效益才能得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才能得以实现。

(三)目标内容

通过课题的研究,旨在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知识传递方式,打造“学生自学——独立思考——合作讨论——互助交流”的知识体验发现模式,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导向性和目的性,又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实现课堂状况的改变。

改变现有的课堂教学状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把学生成观众变成演员,变成这个学习过程的参与者,满足学生自主、自尊、成功感、归属感、自我实现等心理需求。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由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全面性到更加关注学生的性格、人格的健全;由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到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由传统共性和整齐划一的教育到更加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由注重课堂环节、程序的编制到更加关注学情、氛围和师生、生生关系。

2.实现学校整体气象的改变。

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及学校文化建设,使学校的整体气象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真正让每个孩子都享受成功的乐趣,使整个学校焕发出阳光、健康、乐学、善教的和谐气象。

3.实现课堂教学流程的改变。

确立“六步三查,以学定教”的课堂流程。

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让每个孩子通过思考、讨论、争辩、感悟最后得出结论,在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中掌握了方法、激发了情感、加深了印象,把课堂还给学生,实行“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4.实现学校管理、评价制度的改变。

全新的教学模式没有新的管理和评价机制的保障是无法顺利进行的,为此学校要建立一整套在新课改模式下的学校管理和师生评价制度,改变以往只看成绩定胜负的评价制度,注重是师生的全面发展,开展一课一评、一日一评、一周一评、一月一评、一学期一评的五级评价机制,不断激励学生的健康成长。

5.实现教师思想、角色的改变。

教师思想的转变是课堂教学研究是否成功的关键,在“六步三查、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独角戏演员,而是这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员,变“不放心”为“放手干”,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三、研究实践

提出问题后,我们对国内多家课改名校的核心策略进行了研究。

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杜郎口中学的展示课堂、南京竹山中学的课堂评价等。

然后,根据我校的特点进行策划,我们的目标定位是“关注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实现这一目标,从宏观层面上讲,需要设计技术、动力、支持、保障四个方面的措施,进而衍生出微观层面上的具体办法。

自主

合作

探究

技术系统:

运行机制

导学导案

课堂流程

驱动系统:

动力机制

展示成果

评价机制

支持系统:

协同机制

合作学习

小组建设

辅助系统:

保障机制

建立组织机构

扎实推进实施

(一)运行机制:

建立六步三查的基本流程

1.编制导学学案

导学案是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教材的二度创作,它将教师的教案与学生的学案合二为一,是学生自学的导航、课堂交流的剧本、学习效果的检测、学情调查的工具。

其内容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学法指导、情景导入、自学与交流、文本拓展、课堂小结、当堂反馈等,不同学科还各具特色。

导学案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顺利独立学习,而这又是之后课堂交流的重要前提。

目前我们的导学案大部分还偏重于对学生自学的结果的检测上,较少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难点问题增设梯子,对教材内容进行开发拓展,这些都是后续研究的方面。

更重要的是导学案不是独立于课堂而存在的,它与我们预设的整个先学后交的流程是浑然一体的。

所以对导学案的改良应鉴于学科模式或课型的流程保持一致。

同时根据不同学习内容,其侧重点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如语文一般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进行文章的整体感知,而不应过分地支解文章。

科学导学案中突出的问题探究性的问题,这个一般不该先读文本,导学案的应指导学生通过家庭实验或观察形成对本节课核心概念的体会或初步的构建,进入课堂后通过小组交流、实验将概念全面清晰的表达出来。

导学案的功能是指导、帮助学生如何进行自学,随着学生自学能力的增长,导学案的功能应该逐渐退化,直至没有导学案。

那时,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就实现了。

2.规范操作流程

课题研究教师把先进教育理念(理论)应用在教学教研实践中,并对原有教育理念(理论)进行验证、引申补充、细化,总结归纳了“六步三查、以学定交”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步:

课前自学——培养自学能力

教师提前一天下发导学案,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自学,并完成上面的练习,第二天早上交到科任老师处,经教师批改后于课前下发。

各小组学科组长交替检查,根据完成情况对各小组进行打分,并将分数公布在黑板上的“课评表”预习栏内。

第二步:

小展示——让每个孩子在每堂课上都能发言

课前各学科组长根据能力大小给每个组员分配任务。

上课一开始,全体组员站立起来,围成一个圈,依次展示自己分配到的问题。

如有不同答案就进行全组讨论。

小组讨论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就由学科组长将题序填在黑板上的“课评表”前。

此时,教师的任务是深入各个小组,主要是监督(打分)、答疑、发现亮点、分配下一步大展示任务。

第三步:

大展示——突破学习难点

根据教师的分工,各小组依次派代表上台进行展示,可以通过朗读、讲解、板书、表演等形式进行。

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点评、补充、质疑、对抗。

教师的任务是激励、引导(深度、方向、节奏)、评价、适时地点拔和讲解。

第四步:

课堂小结——不是教师教了多少,而是学生学会了多少

通过课前自学、课堂交流,学生将自己的收获进行小结,并构建出知识框架。

并让之前得分最少的小组进行展示,其它小组补充。

第五步:

当堂训练——我想知道这堂课是否高效

小结之后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的巩固练习。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题目也分成A、B、C三类不同的难度。

必需围绕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必需让绝大部份孩子能当堂完成、当堂核对。

第六步:

汇总记录

教师在学生做当堂训练时,对黑板上“课评表”中每个小组的各项得分进行汇总,并在本节课结束时对优胜的小组及个人进行表扬。

课后学科的科代表将分数记录在“日评表”中。

(二)动力机制:

拓宽六步三查的评价方式

我们对孩子的评价存在三个缺失:

多维性、过程性、积极性。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智能结构是不同的,现代脑科学的研究还表明男、女生心智成熟的时间是不同的,女生一般比同龄男生的心智成熟早2.5岁。

十年新课改以来我们不少学校进行了评价改革的尝试,但从普及性、全面性都不尽人意,怎使我们日常的评价能达到立体、及时、激励的功能?

1.建立五级评价

无论是专家的研究结果还是我们自身的经验无不证明了,孩子的每得到一次肯定他的自信就会增加一分。

特别对于成绩中下的孩子,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机制下,他们永远是失败者,也正是这一次次失败的打击,将许许多多原本优秀的孩子变成了“差生”。

所以新课改明确地提出了“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评价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然而,众所周知,这是个难题。

经过不断摸索,我们创造了一套方法。

两年的实践证明,它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很好地激励作用。

我们称之为“五级评价机制”,是每课一评、每日一评(包括学习和生活)、每周一评(班主任组织)、每月一评(德育处组织)、每学期一评(校长室组织)。

其中包括对小组和学生个体两方面的评价。

(1)每课一评。

在每个教室的黑板上都有一张“课评表”,包括组名、预习、小展示、大展示、点评、合计共六列,用于上课时记录各小组的得分。

评价量表如下图所示:

组名

预习

小展示

大展示

点评

反馈

合计

(2)日、周、月、学期评价。

每节课后,由学习委员将各组的总分记录于纸质表中,一天结束后得出各组的日评总分,结合生活方面的得分,由班长在全班进行一天的总结表扬。

即为一日一评。

每组的学科组长对各组员在本节课中的得分也会记录于表中,一天几节课中得分累计后,便产生了当天的各类个人先进。

其它几级评价的操作与之类似,只是表扬的主体和范围不同。

周评由班主任组织、月评由学校德育处组织、学期总评由校长室组织。

周评表如下图所示:

小组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合计

学习

生活

学习

生活

学习

生活

学习

生活

学习

生活

2.辐射五个维度

根据每个孩子个人得分评出“勤奋之星”、“参与之星”、“展示之星”、“进步之星”、“点评之星”。

每课一登记、每日一小结、每周一表扬、每月一表彰、每学期一总结。

这些荣誉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让所有孩子都有机会登上领奖台。

教育不应该培养失败者,基础教育的宗旨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是培养合格公民。

在孩子人生起步时应给予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鼓励、赞赏,让他们对学习、生活、学校、社会、人生充满信心和美好的憧憬。

通过这几个给力的抓手,两年来我们的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光彩,因为它附和了教育规律,也附和了孩子的认知心理。

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明显的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

同时也让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和良好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和探究思辨的能力。

四是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目前,在安吉县教育局的大力倡导下,我县已成立了十所课改实验学校,大家都在以昆铜模式为蓝本进行校本化地研究与实践。

而且在全县层面铺开,课改的春风正吹拂着安吉每个孩子的心灵。

(三)协同机制:

完善六步三查的支持系统

1.小组建设

昆中在全班范围内根据学生的性别、个性特征、学习能力、智力水平等方面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式进行分组。

通常由AA、BB、CC共6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为了避免学生产生被歧视的心理,结合昆中的校训:

“自强不息、乐学仁爱”,将三层次的学生分别命名为“乐学”、“善学”、“勤学”。

通过竞选演讲、公众投票,选择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等工作。

每个小组还要设立六个学科组长,学科组长每人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意愿担任某门学科的学科组长。

这样可以增强小组成员参与小组、管理小组的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感觉到我很重要,为小组建设贡献力量。

为了强化小组建设,课题组还根据班名和班级精神,赋予班级、小组文化的内涵,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而响亮的名字,并由此提练出本组的小组精神。

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

班级文化建设在经历了模仿、规范之后各校都走向了创新,今年我们结合班级文化建设,专门创设了“领袖培养课程”,立体构建了小组、班级、学生会三个层面的学生自主管理体系,从德育处的层面聘请各班的班长为“新班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