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5370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全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全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全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全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含答案解析.docx

《全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含答案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含答案解析.docx

全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含答案解析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带答案解析

1.记忆效果最佳的条件之一是学习的成熟程度达到()

A150%

B100%

C170%

D200%

答案:

A。

解析:

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150%时,效果并不递增,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而成为无效劳动。

因此,答案选A。

2.中学语文课文中学到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学生可以根据诗中的描述,在头脑中出现一幅祖国冬日长城内外的壮丽景象。

这种想象叫()

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幻想

答案:

B。

解析: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词的描述或图像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心理过程。

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头脑中独立地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题干中,描述的是再造想象。

因此,答案选B。

3.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叫做()

A应激

B能力

C性格

D定势

答案:

B。

解析:

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因此,答案选B。

4.()是指在行为发生频率或持续时间上的增加。

A动机

B内驱力

C诱因

D强化

答案:

D。

解析:

强化也是一种操作,是指在行为发生频率或持续时间上的增加。

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因此,答案选D。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内驱力指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一种内部刺激。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在此均为干扰选项。

5.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识环境、辨别方向属()

A数理能力

B空间能力

C方向能力

D运动能力

答案:

B。

解析:

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

按加德纳的解释,智力是在某种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之下,个体用以解决问题与生产创造所需的能力。

空间能力,包括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

因此,本题选B。

6.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既具有儿童期的特点,又具有成年期的特点,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心理学家把这种特点称为()

A.转折性

B.坦率性

C.社会性

D.过渡性

答案:

D

解析:

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心理发展主要体现为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7.一个中学生的智力年龄是18岁,实际年龄15岁,则这名儿童的智商是()

A130

B135

C120

D125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比率智商的计算方法。

IQ=(MA/CA)×100=(18/15)×100=120

8.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是()

A顺序性

B阶段性

C定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

B

解析:

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指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

因此,答案选B。

9.为了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小学课程改革需要加强()

A综合性

B弹性

C实践性

D基础性

答案:

C

解析:

新课改在学习方式上的实施,要求转变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即增加学生的实践性。

因此,小学课程改革也需要加强实践性。

本题选C。

10.通过课堂教学、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觉悟的德育方法是()

A自我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情感陶冶法

D实际锻炼法

答案:

B

解析:

说服教育法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

包括语言性说服和事实性说服。

课堂教学、报告、专题讲座等属于语言性说服法。

因此,答案选B。

11.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是()

A元认知策略

B复述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学习策略

答案:

D。

解析: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等三个方面。

因此,根据题意描述,应选D。

B项复述策略和C项精细加工策略都属于认知策略范畴。

12.心向或定势是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

A动力准备状态

B知识

C技能

D计划

答案:

A。

解析:

定势(即心向)是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因此,答案选A。

其它选项在此为干扰项。

13.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这是()

A发散思维训练

B推测与假设训练

C自我设计训练

D头脑风暴训练

答案:

D。

解析:

头脑风暴训练是指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进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因此,答案选D。

发散思维训练主要训练个体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如用途扩散、结构扩散、方法扩散与形态扩散等。

自我设计训练是指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及其知识经验,然后给他们提供某些必要的材料与工具,让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实际动手去制作某种物品的方法。

A、B、C都属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常用方法,但在此不合题意。

14.担心“学生喜欢我吗?

”、“同学们如何看我?

”的老师处在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哪一阶段?

()

A关注生存

B关注情况

C关注学生

D关注教学材料

答案:

A。

解析:

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处于关注生存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

”“同事们如何看我?

”“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

”等。

因而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

因此,选A项。

关注学生阶段是能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关注学生不同的需要,因此,该阶段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标志。

在此不合题意。

其它选项为干扰项目。

15.罗森塔尔等人对教师的期望进行研究,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近因效应

D皮格马利翁效应

答案:

D。

解析:

罗森塔尔等人对教师的期望进行了研究。

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人将之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因此,答案选D。

16.下面关于学习的论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

B学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行为

C学习引起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D学习是外显的行为

答案:

D。

解析:

学习是指个体由于经验而引起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学习这一定义的实质包括了三个方面:

第一,学习表现为个体产生了某种变化;第二,学习所引起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第三,学习是由反复的经验而引起的。

学习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行为。

学习引起的变化不仅有外显的行为变化,也有潜在的个体内部心理结构的改组和重建。

因此,答案选D。

17.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这是下列哪一学习理论的观点()

A有意义接受

B认知结构

C建构主义

D联结主义

答案:

C。

解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中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因此,答案选C。

有意义接受学习是奥苏伯尔的观点。

将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化为个体的认知结构是布鲁纳的学习观点。

联结学习理论则强调学习是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18.()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

A认知好奇心

B成就动机

C自我效能感

D成就归因

答案:

C。

解析: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这一概念由班杜拉在1977年最早提出的。

因此,答案选C。

成就动机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默里(H•A•Murray)于1938年提出的。

其它选项在此为干扰项。

19.动作技能熟练后,()控制增强。

A听觉

B视觉

C动觉

D味觉

答案:

C。

解析:

动作技能熟练后,其动作特点是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专门控制和有意识的活动,视觉注意范围扩大,能准确地觉察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调整动作方式。

因此,答案选C。

其它选项为干扰项。

20.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知识是()

A感性知识

B命题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陈述性知识

答案:

D。

解析: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主要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因此,答案选D。

而A项感性知识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B项命题知识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21.某学生在得知父亲因车祸离世的消息后,悲痛欲绝,痛哭流涕,全身抽搐,还出现了短暂的意识丧失。

这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属于()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移情

答案:

B。

解析:

强烈的、爆发式的情绪属于激情,因此选B。

22.某人感觉身体不适,但却迟迟不肯就医,这种行为所反应的动机冲突是()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答案:

B。

解析:

双避冲突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威胁性的目标同时出现,使个体对这两个目标均产生逃避动机,题干中体现了想避免身体不适,又不想看医生的双避冲突,因此选B。

23.学生渴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希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活动,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这属于()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求知的需要

D审美的需要

答案:

A。

解析: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题干中所描述的完全与自我实现的需要相符,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24.对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较少依赖,取决于个人的禀赋,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是()

A晶体智力 

B流体智力 

C创造智力 

D操作智力

答案:

B。

解析:

流体智力是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依赖于先天的禀赋,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而晶体智力是一个人通过其流体智力所学到的并得到完善的能力,是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发展起来的。

因此,答案选B。

25.进行心理辅导时辅导教师与受辅导的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A积极关注

B尊重

C互助

D真诚与同感

答案:

C。

解析:

进行心理辅导时辅导教师与受辅导的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包括积极关注、尊重、真诚与同感,不包括互助。

因此选C。

2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颁布并开始施行。

A.1995年

B.1994年

C.1993年

D.1996年

答案:

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因此,本题选A。

27.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

A.分级管理、分工负责

B.分级负责、分工管理

C.国务院领导下,地方人民政府管理

D.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共同管理

答案:

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

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

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

28.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A.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B.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C.爱国主义、社会主义

D.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答案:

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六条规定:

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29.()应当为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接受教育创造条件。

A.国家和社会

B.国家、社会和家庭

C.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

D.国窖、社会、家庭、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答案:

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九条规定:

“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为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接受教育创造条件。

30.县级人民政府批准,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根据自愿、量力的原则,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集资办学,用于实施(),不得挪作他用。

A.边远贫困地区发展义务教育事业

B.义务教育学校的危房改造和修缮、新建校舍

C.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D.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答案:

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十九条规定:

“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根据自愿、量力的原则,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集资办学,用于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危房改造和修缮、新建校舍,不得挪作他用。

3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具体运算阶段的特点()

A可逆

B守恒

C去自我

D知觉集中

答案:

D。

解析: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4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其中具体运算阶段①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②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方面的守恒关系;③去自我中心④具体逻辑思维。

据此可排除ABC项。

知觉集中属于形式运算阶段特点。

32.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水平()变化的。

A上升

B下降

C先降后升

D先升后降

答案:

B。

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

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

33.当人由亮处走进暗处,从亮处走到暗处,刚开始看不清,后来能看清周围的事物,这是适应性能力的()

A提高

B降低

C没有变化

D无法判断

答案:

A。

解析:

感觉的适应是指相同的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面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可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

其中视觉适应又包括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

如从明亮的阳光下进入正在放映的电影院内,起初感到一片漆黑,但经过一段时间就可以看清周围的轮廓了。

这种由明到暗的适应叫暗适应。

反之叫明适应。

34.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还历史纪念馆之类的对教师和学生()

A免费开放

B优待开放

C优先开放

D节假日开放

答案:

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章第五十条明文规定:

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美术馆、体育馆(场)等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以及历史文化古迹和革命纪念馆(地),应当对教师、学生实行优待,为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提供便利。

广播、电视台(站)应当开设教育节目,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文化和科学技术素质的提高。

35.神经系统表现为强、平衡、不灵活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答案:

C。

解析:

考查的是不同气质类型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

胆汁质是强、不平衡;多血质是强、平衡、灵活;粘液质是平衡、灵活;抑郁质是弱。

36.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可逆性

C模仿期

D关键期

答案:

D。

解析:

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说明错过了塑造教育“兽孩”的关键期,一旦错过,后期的补救措施收效会很小,甚至无济无事,故选D。

37.教师的教育机智充分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示范性

B长期性

C复杂性

D创造性

答案:

D。

解析:

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意外的情境,能够迅速准备作出判断,作出恰当反应的能力。

是教师劳动创造性的表现。

38.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规定。

A学校

B国务院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教育行政部门

C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D教育主管部门

答案:

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国务院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39.涂尔干说:

教育是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风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所实施的影响。

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

”这种论断正确地指出了()

A教育具有社会性

B教育就是使人的天赋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

C教育要促进人的个性化

D个人不可能成为教育的目的

答案:

A。

解析:

涂尔干是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题干中很明确地表述了教育应考虑社会和环境的需要,也体现了教育的社会属性,故选A。

4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权利的是()

A开展教育教学实验

B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C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D评定学生的品质和学业成绩

答案:

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的权利有:

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41.让“一草一木都能说话”“每一墙壁都能说话”体现了什么德育方法()

A.陶冶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说服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答案:

A。

解析:

陶冶教育法也称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有目的的、有计划地运用情感和环境的因素,以境陶情,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心灵受到感化,进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方法。

陶冶法又分为:

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

环境陶冶是利用美化的校园环境、优良的校风和班风、美化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家风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以达到陶冶情景、培养品德、净化灵魂的目的。

以上就是利用的环境陶冶法。

42.先前学习的内容对以后学习的材料产生的影响,称为()

A前聂抑制

B倒聂抑制

C单一抑制

D双向抑制

答案:

A。

解析:

先前学习的内容对以后学习的材料产生的影响,称为前聂抑制。

4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

A学会共同生活

B学会学习

C学会合作

D学会工作

答案:

A。

解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

21世纪做人应该具备的四大知识支柱是: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44.教育工作的核心是()

A教育法规

B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的

答案:

D。

解析: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

教育目的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

它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据。

4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答案:

A。

解析: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劳动起源论。

46.18世纪有一位法国人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这段话结束了欧洲几百年来把儿童看成“小大人”的观点,这句话出自()之口。

A杜威

B卢梭

C涂尔干

D裴斯泰洛奇

答案:

B。

解析:

教育家卢梭曾说过: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地等待,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内在“时间表”,从而人为地通过训练加速孩子的发展,那样,只会适得其反,拔苗助长的故事也就会重演。

47.“教育是把一切的艺术奉献给一切的人类”这句话是谁说的()

A卢梭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洛克

答案:

B。

解析:

这句话是夸美纽斯提出的,体现的是他的泛智思想,认为教学就是“把一切的艺术奉献给一切的人类。

48.以下体现教育启发性的是()

A禁于未发

B不陵节而施

C开而弗达

D相观而善

答案:

C。

解析:

以上四项皆选自《学记》。

“禁于未发之谓预”事情没有发生就加以防止,这叫防患于未然;“相观而善之谓摩”;共同学习,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叫作观摩切磋;“不陵节而施之谓孙”:

教学循序渐进,不超越学生的年龄特征,叫作顺应自然(陵:

超越;节:

年龄特征);“开而弗达”;启发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达成结论,体现的是启发性。

49.教学是一种交往过程,是()

A认知过程

B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C教师与学生双主体

D教师与学生互为主体

答案:

B。

解析: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双方具有本质的联系。

40.新课改倡导师生新关系,新课程中具有现代师生关系的模式是()

A合作模式

B平等模式

C管理模式

D授受模式

答案:

B。

解析: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体现的是一种平等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