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凯里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53662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6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黔东南州凯里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黔东南州凯里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黔东南州凯里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黔东南州凯里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黔东南州凯里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黔东南州凯里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

《黔东南州凯里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黔东南州凯里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黔东南州凯里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

黔东南州凯里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5-2016学年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一中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代表燃烧热(25℃,101kPa)的是(  )

A.CH4(g)+

O2(g)═2H2O(l)+CO(g)△H1

B.S(s)+

O2(g)═SO3(s)△H2

C.C6H12O6(s)+6O2(g)═6CO2(g)+6H2O(l)△H3

D.2CO(g)+O2(g)═2CO2(g)△H4

 

2.已知:

4NH3+5O2=4NO+6H2O,若反应速率分别用ν(NH3)、ν(O2)、ν(NO)、ν(H2O)(摩/升•分)表示,则正确的关系是(  )

A.

ν(NH3)=ν(O2)B.

ν(O2)=ν(H2O)C.

ν(NH3)=ν(H2O)D.

ν(O2)=ν(NO)

 

3.在密闭容器中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表示.已知v(A)、v(B)、v(C)之间有以下关系2v(B)=3v(A),3v(C)=2v(B).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

A.2A+3B=2CB.A+3B2=CC.3A+B=2CD.A+B=C

 

4.一定温度下,对可逆反应A(g)+2B(g)⇌3C(g)的下列叙述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

A.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A,同时生成3amolC

C.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D.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5.将2molPCl3和1molCl2充人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PCl3(g)+Cl2(g)⇌PCl5(g)达平衡时,PC15为0.4mol.此时若移走1molPCl3和0.5molCl2,在相同温度下达平衡时PCl5的物质的量是(  )

A.0.4molB.小于0.2mol

C.0.2molD.大于0.2m01而小于0.4mol

 

6.体积相同、pH相同的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中和,两者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  )

A.相同B.中和HCl的多

C.中和CH3COOH的多D.无法比较

 

7.甲溶液的pH是4,乙溶液的pH是5,甲溶液与乙溶液的c(H+)之比为(  )

A.10:

1B.1:

10C.2:

1D.1:

2

 

8.下列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

A.H2O+H2O⇌H3O++OH﹣B.HCO3﹣+OH﹣⇌H2O+CO32﹣

C.CO2+H2O⇌H2CO3D.CO32﹣+H2O⇌HCO3﹣+OH﹣

 

9.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正盐NaX、NaY、NaZ的水溶液,其pH分别为8、9、10,则HX、HY、HZ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HX,HZ,HYB.HX,HY,HZC.HZ,HY,HXD.HY,HZ,HX

 

10.MOH强碱溶液和等体积、等浓度的HA弱酸溶液混合后,溶液中有关离子的浓度应满足的关系是(  )

A.c(M+)>c(OH﹣)>c(A﹣)>c(H+)B.c(M+)>c(A﹣)>c(H+)>c(OH﹣)

C.c(M+)>c(A﹣)>c(OH﹣)>c(H+)D.c(M+)>c(H+)>c(A﹣)>c(OH﹣)

 

11.为了除去MgCl2酸性溶液中的Fe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加入适量的盐酸,这种试剂是(  )

A.NH3•H2OB.NaOHC.Na2CO3D.MgCO3

 

12.以MnO2为原料制得的MnCl2溶液中常含有Cu2+、Pb2+、Cd2+等金属离子,通过添加过量难溶电解质MnS,可使这些金属离子形成硫化物沉淀,经过滤除去包括MnS在内的沉淀,再经蒸发、结晶,可得纯净的MnCl2.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可推知MnS具有的相关性质是(  )

A.具有吸附性

B.溶解度与CuS、PbS、CdS等相同

C.溶解度大于CuS、PbS、CdS

D.溶解度小于CuS、PbS、CdS

 

13.锌铜原电池产生电流时,阳离子(  )

A.移向Zn极,阴离子移向Cu极B.移向Cu极,阴离子移向Zn极

C.和阴离子都移向Zn极D.和阴离子都移向Cu极

 

14.下列各变化中属于原电池反应的是(  )

A.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形成保护层

B.镀锌铁面有划损时,仍然能阻止铁被氧化

C.红热的铁丝与冷水接触,表面形成蓝黑色保护层

D.锌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可使反应加快

 

15.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它的充放电反应按下式进行:

Cd+2NiO(OH)+2H2O

Cd(OH)2+2Ni(OH)2.由此可知,该电池充电时的阳极是(  )

A.Cd(OH)2B.Ni(OH)2C.CdD.NiO(OH)

 

16.下列关于电解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阴极

B.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阴极

C.在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D.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沿导线流入电解池的阴极

 

17.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锌铜原电池中铜是正极

B.在镀件上镀铜时可用金属铜作阳极

C.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粗铜作阳极

D.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纯铜作阳极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

B.化学反应不一定都有能量变化

C.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D.一般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19.在0.1mol/LNaHCO3溶液中,下列关系式错误的是(  )

A.c(Na+)>c(HCO3﹣)>c(CO32﹣)>c(OH﹣)>c(H+)

B.c(Na+)>c(HCO3﹣)>c(OH﹣)>c(H2CO3)>c(CO32﹣)

C.c(Na+)+c(H+)=c(HCO3﹣)+2c(CO32﹣)+c(OH﹣)

D.c(Na+)=c(H2CO3)+c(HCO3﹣)+c(CO32﹣)

 

20.已知Ksp(AgCl)=1.56×10﹣10,Ksp(AgBr)=7.7×10﹣13,Ksp(Ag2CrO4)=9.0×10﹣12.某溶液中含有Cl﹣、Br﹣和CrO42﹣浓度均为0.010mol•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L﹣1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

序为(  )

A.Cl﹣、Br﹣、CrO42﹣B.CrO42﹣、Br﹣、Cl﹣

C.Br﹣、Cl﹣、CrO42﹣D.Br﹣、CrO42﹣、Cl﹣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H2和1molI2,压强为p(Pa),并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发生反应:

H2(g)+I2(g)=2HI(g)△H<0.

(1)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加入1molH2,反应速率加快吗?

说明理由.

(2)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加入1molN2(N2不参加反应),反

应速率也加快吗?

说明理由.

(3)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加入1molN2(N2不参加反应),反应速率      ,理由是      .

(4)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加入1molH2(g)和1molI2(g),反应速率      ,理由是      .

(5)提高反应的起始温度,反应速率      ,理由是      .

 

22.已知反应A(g)+3B(g)⇌2C(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若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分别为v(A)=2mol•L﹣1、v(B)=2mol•L﹣1、v(C)=1mol•L﹣1则K=      .

 

23.25℃时,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2(g)+3H2(g)⇌2NH3(g)△H=﹣92.4kJ/mol

(1)在该温度时,取lmolN2和3molH2放在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总是小于92.4kJ.其原因是      .

(2)为了提高NH3的产率,应如何选择反应条件?

 

24.泡沫灭火器内装有NaHCO3饱和溶液,该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

   

   ;灭火器内另有一容器中装有Al2(SO4)3溶液,该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

      .当意外失火时,使泡沫灭火器倒过来即可使药液混合,喷出CO2和Al(OH)3,阻止火势蔓延.其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

 

25.

(1)将pH=10和pH=12的NaOH溶液以1:

1的体积比混合,则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约为      .

(2)0.2mol/LNaHSO4和0.1mol.LBaCl2溶液按等体积混合后,则溶液的pH等于      .

(3)用pH=4和pH=11的强酸和强碱混合后,使pH=10,则两溶液的体积比为      .

 

26.现用物质的量浓度为amol•L﹣1的标准NaOH溶液去滴定VmL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请填写下列空白:

(1)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2)如图1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时,应将标准NaOH溶液注入      (填“甲”或“乙”)中.

(3)如图2是碱式滴定管中液面在滴定前后的读数,c(HCl)      mol•L﹣1.

 

27.用铂电极电解某金属的氯化物(XCl2)溶液,当收集到1.12L氯气时(标准状况),阴极增重3.2克,求:

(1)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2)电路中有多少电子通过?

 

 

2015-2016学年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一中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代表燃烧热(25℃,101kPa)的是(  )

A.CH4(g)+

O2(g)═2H2O(l)+CO(g)△H1

B.S(s)+

O2(g)═SO3(s)△H2

C.C6H12O6(s)+6O2(g)═6CO2(g)+6H2O(l)△H3

D.2CO(g)+O2(g)═2CO2(g)△H4

【考点】燃烧热.

【分析】物质的燃烧热,通常在25℃,101kPa时,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书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可燃物一定是1mol,即可燃物的计量系数一定是1,其他物质的计量系数

可以用分数,反应中C→CO2,H→H2O(液),S→SO2(气).

【解答】解:

A、反应物中碳元素应生成CO2,故A错误;

B、硫应生成SO2(气),故B错误;

C、可燃物C6H12O6(s)的物质的量是1mol,反应中C→CO2,H→H2O(液),反应放出的热量是燃烧热,故C正确;

D、CO的化学计量数应为1,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度不大,注意书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可燃物一定是1mol,即可燃物的计量系数一定是1.

 

2.已知:

4NH3+5O2=4NO+6H2O,若反应速率分别用ν(NH3)、ν(O2)、ν(NO)、ν(H2O)(摩/升•分)表示,则正确的关系是(  )

A.

ν(NH3)=ν(O2)B.

ν(O2)=ν(H2O)C.

ν(NH3)=ν(H2O)D.

ν(O2)=ν(NO)

【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根据同一化学反应中,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来解答.

【解答】解:

A、由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O2=

VNH3,故A错误;

B、由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νH2O=

νO2,故B错误;

C、由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H2O=

VNH3,故C错误;

D、由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NO═

νO2,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明确同一化学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数值不同,但意义相同,且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3.在密闭容器中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表示.已知v(A)、v(B)、v(C)之间有以下关系2v(B)=3v(A),3v(C)=2v(B).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

A.2A+3B=2CB.A+3B2=CC.3A+B=2CD.A+B=C

【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以此确定反应式.

【解答】解:

已知2V(B)=3V(A),3V(C)=2V(B),则V(A)=:

V(B):

V(C)=2:

3:

2,

由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反应为2A+3B=2C,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为高频考点,把握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4.一定温度下,对可逆反应A(g)+2B(g)⇌3C(g)的下列叙述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

A.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A,同时生成3amolC

C.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D.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当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变,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也不变,注意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

【解答】解:

A.当C的生成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

B.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A,同时生成3amolC,所以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故B错误;

C.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容器内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所以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故C错误;

D.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始终不变,所以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化学平衡的特征,只有反应前后改变的物理量才能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依据.

 

5.将2molPCl3和1molCl2充人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PCl3(g)+Cl2(g)⇌PCl5(g)达平衡时,PC15为0.4mol.此时若移走1molPCl3和0.5molCl2,在相同温度下达平衡时PCl5的物质的量是(  )

A.0.4molB.小于0.2mol

C.0.2molD.大于0.2m01而小于0.4mol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

【分析】达平衡后移走1.0molPC13和0.50molC12,重新到达的平衡,可以等效为开始加入1.0molPC13和0.50molC12到达的平衡,与原平衡相比压强减小,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减小,故平衡时PC15的物质的量小于原平衡的一半.

【解答】解:

达平衡后移走1.0molPC13和0.50molC12,重新到达的平衡,可以等效为开始加入1.0molPC13和0.50molC12到达的平衡,与原平衡相比压强减小,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减小,故达新平衡时PC15的物质的量小于原平衡的一半,即达平衡时PC15的物质的量小于0.4mol×

=0.2mol,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有关减小,化学平衡的建立等,难度中等,关键是设计等效平衡建立的途径.

 

6.体积相同、pH相同的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中和,两者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  )

A.相同B.中和HCl的多

C.中和CH3COOH的多D.无法比较

【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分析】盐酸和醋酸都是一元酸,pH相同的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酸是弱电解质,氯化氢是强电解质,所以C(HCl)<C(CH3COOH),等体积的两种溶液,所以哪种溶液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多,其消耗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就多,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

盐酸和醋酸都是一元酸,pH相同的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酸是弱电解质,氯化氢是强电解质,所以C(HCl)<C(CH3COOH),等体积的两种溶液n(HCl)<n(CH3COOH),所以醋酸消耗的氢氧化钠多,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明确“pH相同的相同元数的酸中,弱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强酸”是解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7.甲溶液的pH是4,乙溶液的pH是5,甲溶液与乙溶液的c(H+)之比为(  )

A.10:

1B.1:

10C.2:

1D.1:

2

【考点】pH的简单计算.

【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分别根据pH=﹣lg计算pH=4、pH=5的甲乙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然后计算出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之比.

【解答】解:

溶液的pH是4,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

c(H+)=10﹣4mol/L,

乙溶液的pH是5,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

c(H+)=10﹣5mol/L,

则甲溶液与乙溶液的c(H+)之比为:

10﹣4mol/L:

10﹣5mol/L=10:

1,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pH的简单计算,为高频考点,试题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相关计算公式及其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8.下列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

A.H2O+H2O⇌H3O++OH﹣B.HCO3﹣+OH﹣⇌H2O+CO32﹣

C.CO2+H2O⇌H2CO3D.CO32﹣+H2O⇌HCO3﹣+OH﹣

【考点】盐类水解的原理.

【专题】盐类的水解专题.

【分析】水解反应的实质是:

弱离子和水电离

出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过程,水解方程式用可逆号.

【解答】解:

A、水是弱电解质,电离为氢离子(实际是H3O+)和氢氧根离子,H2O+H2O

H3O++OH﹣是水的电离方程式,故A错误;

B、方程式表示碳酸氢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与水,故B错误;

C、方程式表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C错误;

D、方程式表示碳酸根结合水电离的氢离子生成碳酸氢根和氢氧根,是碳酸根的水解,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考查学生对水解反应原理的理解,难度不大,注意从概念把握,识记常见的弱电解质.

 

9.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正盐NaX、NaY、NaZ的水溶液,其pH分别为8、9、10,则HX、HY、HZ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HX,HZ,HYB.HX,HY,HZC.HZ,HY,HXD.HY,HZ,HX

【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分析】酸的酸性越强,其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小;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小,相同浓度的钠盐溶液pH越小,据此确定三种酸的酸性强弱.

【解答】解:

酸的酸性越强,其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小;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小,相同浓度的钠盐溶液pH越小,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正盐NaX、NaY、NaZ的水溶液,其pH分别为8、9、10,说明X﹣、Y﹣、Z﹣的水解程度逐渐增大,则HX、HY、HZ的酸性逐渐降低,即酸性:

HX>HY>HZ,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为高频考点,明确弱酸酸性强弱与酸根离子水解程度关系、水解程度与pH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知道常见弱酸相对强弱判断方法,题目难度不大.

 

10.MOH强碱溶液和等体积、等浓度的HA弱酸溶液混合后,溶液中有关离子的浓度应满足的关系是(  )

A.c(M+)>c(OH﹣)>c(A﹣)>c(H+)B.c(M+)>c(A﹣)>c(H+)>c(OH﹣)

C.c(M+)>c(A﹣)>c(OH﹣)>c(H+)D.c(M+)>c(H+)>c(A﹣)>c(OH﹣)

【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

【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MOH强碱溶液和等体积、等浓度的HA弱酸溶液混合后,恰好反应为MA,为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

MOH强碱溶液和等体积、等浓度的HA弱酸溶液混合后,恰好反应为MA,为强碱弱酸盐,

A﹣水解,则c(M+)>c(A﹣),

水解显碱性,则c(OH﹣)>c(H+),

溶液中显性离子大于隐性离子,则浓度关系为(M+)>c(A﹣)>c(OH﹣)>c(H+),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酸碱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明确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及盐类水解是解答的关键,注意显性离子与隐性离子的关系,题目难度中等.

 

11.为了除去MgCl2酸性溶液中的Fe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加入适量的盐酸,这种试剂是(  )

A.NH3•H2OB.NaOHC.Na2CO3D.MgCO3

【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镁、铝的重要化合物;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专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分析】Fe3+易水解生成沉淀,可通过调节溶液pH的方法促进Fe3+的水解,注意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

A.加入氨水混入氯化铵杂质,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故A错误;

B.加入NaOH易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且混入NaCl杂质,故B错误;

C.加入碳酸钠,易混入NaCl杂质,故C错误;

D.加入碳酸镁,与氢离子反应,可起到调节溶液pH的作用,促进铁离子的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而除去,且不引入新的杂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注意根据铁离子易水解的性质用调节溶液pH的方法除杂,注意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2.以MnO2为原料制得的MnCl2溶液中常含有Cu2+、Pb2+、Cd2+等金属离子,通过添加过量难溶电解质MnS,可使这些金属离子形成硫化物沉淀,经过滤除去包括MnS在内的沉淀,再经蒸发、结晶,可得纯净的MnCl2.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可推知MnS具有的相关性质是(  )

A.具有吸附性

B.溶解度与CuS、PbS、CdS等相同

C.溶解度大于CuS、PbS、CdS

D.溶解度小于CuS、PbS、CdS

【考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向溶液中加入MnS,可使这些金属离子形成硫化物沉淀,从难溶电解质的转化的角度分析,应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硫化物沉淀,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

沉淀向溶解度更小的方向转化,因此MnS的溶解度大于CuS、PbS、CdS的溶解度.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移动原理以及影响因素.

 

13.锌铜原电池产生电流时,阳离子(  )

A.移向Zn极,阴离子移向Cu极B.移向Cu极,阴离子移向Zn极

C.和阴离子都移向Zn极D.和阴离子都移向Cu极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锌铜原电池中,Zn为负极,Cu为正极,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

A.Zn为负极,Cu为正极,阳离子向Cu极移动,阴离子向Zn极移动,故A错误;

B.Zn为负极,Cu为正极,阳离子向Cu极移动,阴离子向Zn极移动,故B正确;

C.Zn为负极,Cu为正极,阳离子向Cu极移动,阴离子向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