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政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52676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政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经济政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经济政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经济政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经济政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政策.docx

《经济政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政策.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政策.docx

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

1.经济政策的目标及内容

1.1经济政策目标

经济政策目标就是通过经济政策实施要达到的目的。

在开放经济中,传统的宏观目标假设为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前三个目标属于内部目标,第四个则是外部目标。

外部目标从属于内部目标,因为前者是后者在开放经济情况下衍生的。

1.1.1经济政策目标内容

●充分就业

所谓充分就业是指包含劳动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

充分就业包含两种含义:

一是指除了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之外,所有愿意接受各种现行工资的人都能找到工作的一种经济状态,即消除了非自愿失业就是充分就业。

二是指包括劳动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都按其愿意接受的价格,全部用于生产的一种经济状态,即所有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

失业意味着稀缺资源的浪费或闲置,从而使经济总产出下降,社会总福利受损。

因此,失业的成本是巨大的,降低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就常常成为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

●价格稳定

价格稳定,物价稳定是指物价总水平的稳定。

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衡量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

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价格的固定不变,也不是指价格总水平的固定不变,而是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

价格指数又分为消费物价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PPI)和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GNPdeflator)三种。

物价稳定并不是通货膨胀率为零,而是允许保持一个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所谓低,就是通货膨胀率在1—3%之间,所谓稳定,就是指在相当时期内能使通货膨胀率维持在大致相等的水平上。

这种通货膨胀率能为社会所接受,对经济也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它包括:

一是维持一个高经济增长率;二是培育一个经济持续增长的能力。

一般认为,经济增长与就业目标是一致的。

经济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经济增长会增加社会福利,但并不是增长率越高越好。

这是因为经济增长一方面要受到各种资源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无限地增长,尤其是对于经济已相当发达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

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要付出代价,如造成环境污染,引起各种社会问题等。

因此,经济增长就是实现与本国具体情况相符的适度增长率

●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具体分为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自主平衡与被动平衡。

静态平衡:

指一国在一年的年末,国际收支不存在顺差也不存在逆差;

动态平衡:

不强调一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而是以经济实际运行可能实现的计划期为平衡周期,保持计划期内的国际收支均衡;

自主平衡:

是指由自主性交易即基于商业动机,为追求利润或其他利益而独立发生的交易实现的收支平衡;

被动平衡:

是指通过补偿性交易即一国货币当局为弥补自主性交易的不平衡而采取调节性交易而达到的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要求做到汇率稳定,外汇储备有所增加,进出口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不是消极地使一国在国际收支帐户上经常收支和资本收支相抵,也不是消极地防止汇率变动、外汇储备变动,而是使一国外汇储备有所增加。

适度增加外汇储备看作是改善国际收支的基本标志。

同时由于一国国际收支状况不仅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对外经济交往情况,还反映出该国经济的稳定程度。

1.1.2经济政策目标的关系

以上四大目标相互之间既存在互补关系,也有交替关系。

互补关系是指一个目标的实现对另一个的实现有促进作用。

如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水平,就要维护必要的经济增长。

交替关系是指一个目标的实现对另一个有排斥作用。

如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就存在两难选择。

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必须刺激总需求,扩大就业量,这一般要实施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由此就会引起物价水平的上升。

而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就必须紧缩财政和货币,由此又会引起失业率的上升。

又如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也存在着相互排斥的关系。

因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通货膨胀已难以避免的。

2.特雷弗·斯旺(TrevorSwan)图模型

斯旺图模型是由澳大利亚经济学家特雷弗·斯旺首先引入到国际经济分析中。

运用斯旺图可以考察内外平衡的政策调节,在经济处于内外失衡时,采取转换支出政策和改变支出政策能实现内外平衡。

(参照图1)

2.1基本假定

假定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动量为零,从而国际收支平衡等同于贸易收支平衡。

2.2具体分析

斯旺图中,横轴D表示国内支出,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购买支出组成。

纵轴R表示汇率(用本币表示的外币价格),汇率上升意味着本币贬值;汇率下跌意味着本币升值。

图1中,EE线是外部平衡线,表示能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汇率和国内支出的各种组合。

它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正,表明汇率与国内支出成同方向变动才能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因为国内支出D增加,将使国民收入增加,进口增加,这只有在汇率上升,进口减少,出口增加时才能实现外部平衡。

例如,从EE线上的C′出发,使国内支出D从D1增加到D2时,必须使汇率从R1′上升到R2,移到EE线上的F点,实现外部平衡。

EE线外任意一点所表示的国内支出与汇率的组合都不能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其左上方任意一点表示国际收支盈余,其右下方任意一点表示国际收支赤字。

例如,C点在EE线的右下方,在给定国内支出为D1时,汇率R1低于国际收支平衡C′(D1,R1′)时的汇率R1′,净出口小于R1′时的净出口,国际收支赤字;在给定汇率为R1时,国内支出D1大于国际收支平衡B(D0,R1)时的国内支出D0,D1时的进口大于D0时的进口,国际收支赤字。

同样,对于EE线左上方任意一点,如C〞,在给定国内支出为D1时,汇率R3高于国际收支平衡C′(D1,R1′)时的汇率R1′,R3时的净出口大于R1′时的净出口,国际收支盈余。

图1中,YY线是内部平衡线,表示能实现内部平衡的汇率和国内支出的各种组合。

它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表明汇率与国内支出成反方向变动才能实现内部平衡。

因为在汇率下降,出口减少时,只有国内支出D增加才能使国内支出与净出口之和维持在充分就业水平,实现内部平衡。

例如,从YY线上的C〞出发,使汇率从R3下降到R2时,必须使国内支出D从D1增加到D2,移到YY线上的F点,实现内部平衡。

YY线外任意一点所表示的国内支出与汇率的组合都不能实现内部平衡,其左下方任意一点表示失业,其右上方任意一点表示通货膨胀。

例如,C点在YY线的左下方,在给定国内支出为D1时,汇率R1低于内部平衡C〞(D1,R3)时的汇率R3,R1时净出口小于R3时的净出口,国内支出与净出口之和小于充分就业水平,存在失业;在给定汇率为R1时,国内支出D1小于内部平衡J(D3,R1)时的国内支出D3,存在失业。

同样,对于YY线右上方任意一点,如J′,在给定国内支出为D3时,汇率高于内部平衡J(D3,R1)时的汇率R1,净出口大于R1时的净出口,引发通货膨胀。

图1斯旺图

图中,EE线与YY线相交于F点,F点时内外平衡。

除F点外平面内任意一点都不能同时实现内外平衡,EE线与YY线相交将平面划为四个区域,区域Ⅰ内任意一点所表示的汇率和国内支出的组合都将导致失业和盈余并存;区域Ⅱ内任意一点意味着通货膨胀和盈余并存;区域Ⅲ内任意一点意味着通货膨胀和赤字并存;区域Ⅳ内任意一点意味着失业和赤字并存。

当经济处于失衡状态时,可以搭配使用转换支出政策和改变支出政策,使经济达到F点,实现内外平衡。

当经济处于失业和赤字并存的C点时,可采取转换支出政策使汇率从R1上升到R2,同时,采取使支出增加的改变支出政策使支出从D1增加到D2,达到F点,实现内外平衡。

如果仅仅采取转换支出政策,汇率从R1上升到R1′,移到EE线上的C′,则只能实现外部平衡;如果汇率进一步上升到R3,移到YY线上的C〞,则只能实现内部平衡。

如果仅仅采取改变支出政策,使国内支出从D1增加到D3,移到YY线上的J,则只能实现内部平衡。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同位于区域Ⅳ内的H点,必须采取使汇率上升和国内支出减少的政策。

虽然国内支出减少会加剧失业,但汇率上升不仅能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而且汇率上升所引起的净出口增加将使国内支出与净出口之和达到在充分就业水平,实现内部平衡。

当政府要实现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这两个目标时,通常需要运用转换支出和改变支出这两种政策。

例如,当经济处于盈余和内部平衡的C〞点时,要实现内外平衡,必须转换支出政策和使支出增加的改变支出政策。

如果仅仅使用转换支出政策,汇率从R3下降到R1′,只能实现外部平衡。

3.LM-IS-FE(BP)模型与全面均衡

3.1IS-LM-BP模型

IS-LM-BP模型表示,由于外贸余额是收入的函数,资本项目是国内利率的函数,假定国民收入上升,则会引起消费增加,接着进口也会增加。

如果出口保持不变,就会产生贸易赤字。

为了消除赤字,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必须减少资本输出,增加资本输入,而资本的输入必须以高利率来吸引。

因此,为了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利率必须同国民收入同升降,于是在IS一LM曲线上增加了一条正斜率的国际收支曲线BP。

该曲线表明:

收入上升,利率也上升,从而使资本流入,由此弥补贸易赤字。

3.1.1基本假定

首先,它的建立必须以国内经济的均衡,即以IS-LM的成立为前提;

其次,BP的移动是在浮动汇率下进行的。

3.1.2具体分析

该模型表示,由于外贸余额是收入的函数,资本项目是国内利率的函数,假定国民收入上升,则会引起消费增加,接着进口也会增加。

如果出口保持不变,就会产生贸易赤字。

为了消除赤字,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必须减少资本输出,增加资本输入,而资本的输入必须以高利率来吸引。

因此,为了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利率必须同国民收入同升降,于是在IS一LM曲线上增加了一条正斜率的国际收支曲线BP。

该曲线表明:

收入上升,利率也上升,从而使资本流入,由此弥补贸易赤字。

如图2所示。

图2IS--LM--BP模型

图中IS-LM和BP曲线相交于正点,表明在正点,国内商品市场、金融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处于均衡。

如果投资下降使IS曲线移至IS',并与LM曲线相交于E'点,在该点上,IS'=LM,但却在BP(=0)这条曲线的左上方,说明国际收支有盈余。

因为一国的投资(I)、出口(X)和政府支出(G)之和等于储蓄(S)、进口(M)和税收(T)之和,以方程式表示为:

  I+X+G=S+M+T

假定储蓄不变、投资下降,使S>I,同时也使T>G,这样,就使(S+T)一(I+G)>0。

但由于:

(S十T)一(I+G)=X-M,则:

X-M>0。

反过来,如果LM与/J曲线的交点在BP(=0)的右下方,则说明国际收支赤字。

3.1.2.1.开放经济条件下的IS-LM-BP模型

开放经济下的IS-LM-BP模型可以用三个方程、三个未知数的方程组表示如下:

  

  

  

  

3.1.2.2资本完全流动下的IS-LM-BP模型

资本完全流动时的BP曲线在资本完全流动时,BP=0一定是一条位于国外利率水平rw上的水平线:

 r=rw

3.2全面均衡的分析

研究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

其研究方法以国民收入为中心,采用总量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因此本文以联合国公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为基础,并采用支出法计算GDP,首先介绍一些基本方程[2],然后讨论如何设计该系统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总需求方程:

Y(t)=C(t)+I(t)+G(t)+NX(t)

(1)

Y(t)为总需求或国民总收入GDP,C(t)为消费需求,I(t)为投资需求,G(t)为政府支出需求,NX(t)为净出口需求。

投资需求方程:

I(t+1)=I(Y(t),r(t))

(2)

式中r(t)为第t个时间周期的利率水平。

在投资的预期利润率既定时,企业是否进行投资,首先就取决于实际利率的高低。

利率上升时,投资需求量就会减少;利率下降时,投资需求量就会增加。

另外,投资水平依赖于收入水平,收入越高投资规模也越大。

为了简化处理,用如下线性方程来描述相互间关系[3]:

I(t+1)=aY(t)-br(t)(3)

其中,a,b>0。

消费方程:

C(t)=_+_(1-u)Y(t),(4)参数,u>0,u为比率税税率。

现实中有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这里的税率u为税收总量占GDP的总比重。

货币需求函数:

货币的总需求如凯恩斯所言是人们对货币的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需求的总和。

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取决于收入,而货币的投机需求均定于利率,因此对货币的总需求函数可描述为

对于货币供给量,通常是考虑的名义货币量。

而名义货币量是不管货币购买力如何而仅计算其票面值的货币量。

把名义货币量折算成具有不变购买力的实际货币量,必须用价格指数加以调整。

若用M,m和P依次代表名义货币量、实际货币量和价格指数,则

其中,

>0为调节系数。

当货币需求L(t)大于货币供给m(t)时,引起第t+1个时间周期利率r(t+1)的上升。

反之,当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引起利率下降。

净出口函数:

式中,参数q,n>0。

参数

称为边际进口倾向,E为名义汇率,Pf为对应国外价格指数。

净资本流出函数:

在开放经济中,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国外利率,外国的投资和贷款就会流入本国,这时净资本流出减少。

反之,一般而言,净资本流出是本国利率r与国外利率r_之差的函数。

假定这一函数是线性的,有

F=_(r_-r)(9)

由上方程可得开放经济下IS-LM-BP模型,用3个方程表示如下:

___

方程(10)为IS曲线方程;式(11)为LM曲线方程;式(12)为BP曲线方程。

IS曲线给出了在现行汇率下使总支出与总收入相等时的利率和收入水平的组合。

LM曲线给出了使货币需求与供给相等的利率和收入水平的组合。

BP曲线给出了在给定汇率下与国际收支相一致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状态被称为内部均衡或国内均衡。

BP曲线上的每一点所对应的状态,即国际收支平衡被称为外部均衡或国外均衡

4.蒙代尔(R.A.Mundell)的政策组合说

1962年,蒙代尔正式提出了“政策配合说”,特色在于它强调以货币政策促进外部均衡,以财政政策促进内部均衡的政策主张。

他以总需求和充分就业量的关系来说明内部均衡。

4.1基本概念

蒙代尔政策组合说认为在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上有两种方法,一是以财政政策对外,货币政策对内。

这样配合的结果会扩大国际收支不平衡,是不恰当的。

二是以财政政策对内,货币政策对外,是恰当的。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考察的是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形,资本完全流动意味着资产所有者认为国内证券与国外证券之间可以完全替代。

因此,只要国内利率超过国外利率就会吸引资本大量流入;或者只要国内利率低于国外利率,就会使资产所有者抛售国内资产,引起大量资本外流。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着重分析了在资本完全流动的前提之下财政、货币政策的不同效应。

此模型可称为货币主义模型,它反映了货币主义的种种观点和政策主张。

4.2基本分析

蒙代尔以总需求(AD)和充分就业产量(Y)的关系来说明内部均衡。

当AD=Y时,国内达到均衡状态;当AD>Y时,则存在通货膨胀;当AD

蒙代尔用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余额(B)与资本流出净额(H)之间的关系来说明国际收支平衡。

当B=H时,实现外部均衡;当B>H时,则国际收支呈顺差状态;当B

如果以政府预算支出G变化代表财政政策,以利率r变化代表货币政策。

G上升为扩张财政政策,G下降为紧缩财政政策;r上升为紧缩货币政策,r下降为扩张货币政策。

有效的政策配合可用图2来说明。

图2中横轴G代表财政政策,纵轴r代表货币政策。

IB曲线为国内均衡轨迹,EB曲线为外部均衡轨迹。

F点为IB和EB曲线的交叉点,表示国内外均达到平衡。

IB为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表明要保持内部均衡,扩张性财政政策须有紧缩性货币政策加以配合。

如从图7-10中的F点出发,当G增加时,总需求大于充分就业条件下的收入,则出现通货膨胀(如A点),要恢复内部均衡,就必须使利率上升,抑制投资从而降低总需求。

但若需求下降过多(如超过A'点),则会造成失业产生。

所以IB曲线将此平面划分为两部分,右下方为通货膨胀区域,左上方为失业区域。

EB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同样说明扩张性财政政策需要紧缩性货币政策相配合才能维持外部均衡。

例如,F点出发,G上升至A点,刺激收入上升,从而促进出口增加,国际收支恶化(如A点),要重新回到外部均衡,就必须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结果会吸收资本流入,平衡国际收支。

但若资本流入过多,则会产生国际收支顺差(如r上升超过A''点)。

所以,EB曲线将该平面分为两个区域,左上方为顺差区域,右下方为逆差区域。

4.3结论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结论是:

在固定汇率制下,资本完全流动的条件使得货币政策无力影响收入水平,只能影响储备水平;而财政政策在影响收入方面则变得更有效力,因为它所造成的资本流入增加了货币供给量,从而避免了利率上升对收入增长的负作用。

在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对于刺激收入增长是无能为力的。

5.蒙代尔(R.A.Mundell)的政策组合说的贡献与缺陷

5.1政策组合说的贡献

第一,对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分析比较深入具体,符合经济一体化后各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对各国对内对外经济政策的判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政府在固定汇率制下解决内外经济失衡问题提供了理论上的有力支持。

第二,考虑到了国际资本流动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固定汇率制的事实,因而从理论上讲,它比米德更加精巧,也更符合实际。

第三,蒙代尔稳定经济的政策搭配思想是当时西方发达国家宏观金融管理和经济决策的重要理论基础如在六七十年代的美国,蒙代尔的政策搭配是解决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方法。

1964年的美国总统经济报告指出,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灵活搭配能够解决内部和外部政策目标冲突,甚至有人认为正是蒙代尔的经济思想才使里根在总统竞选中获胜。

5.2政策组合说的缺陷

第一,财政与货币政策作用的领域截然分开,不符合实际。

第二,单纯强调利率变化(忽视汇率、通胀及各国经济状况)对资本流动的影响。

第三,忽略了财政货币政策实现目标的不一致性和矛盾性。

第四,忽略了国内支出变化对对外资本输出的影响,从而得出经常项目与国内支出之间的直接关系;

第五,政策的选择比较单调,仅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第六,两种政策对国内经济、国际收支影响的大小关系不能一概而论,而应根据不同国家及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第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妥当搭配很难实现,因为政府和中央银行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时滞并无十分的把握。

第八,蒙代尔的分配法则以其他国家的情况不变为前提,这与现实相去甚远。

事实上,各国从维护自身的利益出发,极有可能采取相应的对策,从而使对方的政策效力大大减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