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融资的探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50876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企业融资的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对企业融资的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对企业融资的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对企业融资的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对企业融资的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企业融资的探讨.docx

《对企业融资的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企业融资的探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企业融资的探讨.docx

对企业融资的探讨

对企业融资的探讨

会计学:

刘林翔指导老师:

冯坚

摘要:

我国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技术创新、满足多样化需求等现代经济的各个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与1999年相比,2001年的产值增长了57%。

以民营企业为例,2003年选出的百强民营企业的平均增长速度达210.14%,净资产报酬率达到18.4%。

尽管民营企业具有很高的资金利用率,并获得了高速的发展,但由于自身规模小,实力弱以及外界的融资障碍多等因素造成的融资困难严重影响其发展。

据调查,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存在严重的资金短缺,各方面也出台了各种相应的解决方案,但要真正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实际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关键词:

融资,融资机制,内源融资,外源融资.

1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从1979年的不足1%提高到目前的三分之一左右。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70%以上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70%以上也是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就业。

实践证明,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中小企业发展仍面临严重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之一是融资难。

融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势必影响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融资进行探讨:

我国的融资现状,企业融资的方式和途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等等。

2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企业是在一定环境下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有机集合体。

企业运营只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面临的环境是指存在于企业周围,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客观因素和力量的总称,它是企业选择融资方式的基础。

企业制定融资战略必须立足于一定的宏观环境之下,制定时要考虑:

1.政治法律环境。

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

随着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国内政局稳定,经济日益活跃,我国的产业政策、外汇政策和税收政策等的日益完善,与国际惯例的逐步接轨,为外资进入中国提供了保证,使我国企业的融资区域进一步扩大,融资数额逐年增加,方式也更加多样。

2.经济环境。

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经济条件、经济特征、经济联系等客观因素。

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高速的发展势头,物价得到有效控制,这一切表明,我国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发展机会,同时也为国内外大量的游资找到了出路。

3.技术环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水平、技术政策、新产品开发能力以及技术发展的动向等的总和。

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对科技开发力度的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有计划培养,都将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1]。

 企业微观环境是指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条件和能力的因素,包括行业状况、竞争者状况、供应商状况及其他公众的状况,这是确定企业融资方式的前提。

一个良好的销售网络、及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商等微观环境,将十分有利于企业融资的顺利实现。

此外,企业的内部条件也应该属于企业融资的微观环境。

企业的内部条件包括:

企业经营者的能力、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和政策、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研究开发情况等。

就融资而言,企业内部条件达到一定的标准,才会吸引资金、技术进入企业,因此企业要得到实现企业扩张所需要的资金,应扎扎实实的做好企业的各项工作,赢得债权人和投资者的信任,他们才会将资金、技术交由企业使用和管理。

 

3企业融资的方式和途径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融资方式总的来说有两种:

一是内源融资,即将本企业的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二是外源融资,即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储蓄,以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内源融资已很难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外源融资已逐渐成为企业获得资金的重要方式。

[2]下面对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分别加以介绍:

 

3.1内源融资方式 

就各种融资方式来看,内源融资不需要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者股息,不会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同时,由于资金来源于企业内部,不会发生融资费用,使得内源融资的成本要远远低于外源融资。

因此,它是企业首选的一种融资方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的利润水平,净资产规模和投资者预期等因素,只有当内源融资仍无法满足企业资金需要时,企业才会转向外源融资。

在这里,笔者认为相当一部分表外筹资也属于内源融资。

表外筹资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未予以反映的筹资行为,利用表外筹资可以调整资金结构,开辟筹资渠道,掩盖投资规模,夸大投资收益率,掩盖亏损,虚增利润,加大财务杠杆的作用等。

比如,企业与客户签订一项产品的筹资协议,先将产品售给客户,然后再赊购回来,该项产品并未离开企业,但企业却通过这一协议得到了借款。

因此,表外筹资可以创造较为宽松的财务环境,为经营者调整资金结构提供方便。

鉴于表外筹资在我国应用还不是太普遍,而其应用的前景又十分广泛,所以,笔者将在这里对表外融资作一较为详细的介绍 .

表外融资可分为直接表外筹资和间接表外筹资。

直接表外筹资是企业以不转移资产所有权的特殊借款形式直接筹资。

由于资产所有权未转入筹资企业表内,而其使用权却已转入,所以这种筹资方式既能满足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缓解资金不足之需,又不改变企业原有表内资金结构[3]。

最为常见的筹资方式有租赁、代销商品、来料加工等。

大多数租赁形式属于表外筹资,只有融资租赁属于表内筹资。

经营租赁是出资方以自己经营的设备租给承租房使用,出租方收取租金,承租访由于租入设备扩大了自身生产能力,这种生产能力并没有反映在承租方的资产负债表中,承租方只为取得这种生产能力支付了一定的租金。

当企业预计设备的租赁期短于租入设备的经济寿命时,经营租赁可以节约企业开支,避免设备经济寿命在企业的空耗。

此外,维修租赁、杠杆租赁和返回租赁也属于企业的表外筹资。

 

间接表外筹资是用另一个企业的负债代替本企业负债,使得本企业表内负债保持在合理的限度内。

最常见的间接表外筹资方式是母公司投资于子公司和附属公司,母公司将自己经营的元件、配件拨给一个子公司和附属公司,子公司和附属公司将生产出的元件、配件销售给母公司。

附属公司和子公司实行负债经营,这里附属公司和子公司的负债实际上是母公司的负债。

本应有母公司负债经营的部分由于母公司负债限度的制约,而转给了附属公司,使得各方的负债都能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例如:

某公司自有资本1000万元,借款1000万元,该公司欲追加借款,但目前表内借款比例已达到最高限度,再以公司名义借款已不可能,于是该公司以500万元投资于新公司,新公司又以新公司的名义借款500万元,新公司实质上是母公司的一个配件车间。

这样,该公司总体上实际的资产负债比率不再是50%,而是60%,两个公司实际资产总额为2500万元,有500万元是母公司投给子公司的,故两个公司公司共向外界借入1500万元,其中在母公司会计报表内只反映1000万元的负债,另外的500万元反映在子公司的会计报表内,但这500万元却仍为母公司服务。

现在,许多国家为了防止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财务转移,规定企业对外投资如占被投资企业资本总额的半数以上,应当编制合并报表。

为此,许多公司为了逃避合并报表的曝光,采取更加迂回的投资方法,使得母公司与子公司的控股关系更加隐蔽。

 

除了上述的两种表外筹资外,还可以通过应收票据贴现,出售有追索权的应收帐款,产品筹资协议等把表内筹资化为表外筹资。

 

3.2.外源融资方式 

企业的外源融资由于受不同筹资环境的影响,其选用的筹资方式也不尽相同。

一般说来,分为两种:

直接筹资方式和间接筹资方式:

 

企业外源融资究竟是以直接融资为主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除了受自身财务状况的影响外,还受国家融资体制等的制约。

从国际上看,英美等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国家的企业历来主要依靠市场的直接融资方式获取外部资金,70年代以前,通过企业债券和股票进行的直接融资约占企业外源融资总额的55%-60%;日本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则相反,企业主要依靠银行的间接融资获取外部资金,1995年以前,日本企业的间接融资占外源融资的比重约为80%-85%。

70年代以后,情况缓慢的发生了变化,英美企业增加了间接融资的比重,日本则增加了直接融资的比重。

由此可见,如何搞清各种不同的外源融资方式的不同特点,从而选择最适合本企业的融资方式,是企业面临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

下面对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逐一加以详细的介绍:

 

3.2.1直接融资方式 

我国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的融资方式趋于多元化,许多企业开始利用直接融资获取所需要的资金,直接融资将成为企业获取所需要的长期资金的一种主要方式,这主要是因为:

(1).随着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的不断弱化和困难的财政状况,国有企业的资金需求很难得到满足;(2).由于银行对信贷资金缺乏有效的约束手段,使银行不良债务急剧增加,银行自由资金比率太低,这预示着我国经济生活中潜伏着可能的信用危机和通货膨胀的危机;(3).企业本身高负债,留利甚微,自注资金的能力较弱[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资金的使用者不通过银行这一中介机构而从货币所有者手中直接融资,已成为一种通常的做法,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发达,我国直接融资的比例较低,同时也说明了我国资本市场在直接融资方面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明显向个人倾斜,个人收入比重大幅度上升,与此相对应,金融资产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随着个人持有金融资产的增加和居民投资意识的趋强,对资本的保值、增值的要求增大,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国债和股票等许多新的投资渠道。

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企业股份制改造无疑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应该看到,由于直接融资,特别是股票融资无须还本付息投资者承担着较大的风险,必然要求较高的收益率,就要求企业必须有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

 

3.2.2间接融资方式 

我国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从无到有,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从社会居民的金融资产结构来看,银行存款较之股票和债券仍占有绝对的优势,而且,大部分企业的资金来源也仍旧以银行为主,尤其是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由于上市指标主要用于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基本上与上市无缘,就使得通过银行的间接融资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5]。

 

在间接融资方式中,值得注意的是随之近几年来大量的企业兼并、重组,从而导致我们可以利用杠杆收购融资方式。

杠杆收购融资是以企业兼并为活动背景的,是指某一企业拟收购其他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时,以被收购企业资产和将来的收益能力做抵押,从银行筹集部分资金用于收购行为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

在一般情况下,借入资金占收购资金总额的70%-80%,其余部分为自有资金,通过财务杠杆效应便可成功的收购企业或其部分股权。

通过杠杆收购方式重新组建后的公司总负债率为85%以上,且负债中主要成分为银行的借贷资金。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日益朝着集约化、大型化的方向发展,生产的规模性已成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重要条件之一。

对企业而言,采用杠杆收购这种先进的融资策略,不仅能迅速的筹措到资金,而且收购一家企业要比新建一家企业来的快、而且效率也高。

 

4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表一.中小企业融资情况调查结果[6]:

项目

贷款难或较难

没有接受过贷款优惠

没接受过科委三项经费支持

企业项目

37.9%

42.6%

44.8%

项目

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

需要风险投资

打算进入二板市场

企业看法

68.65%

55.5%

13.89%

表二.

企业

规模

申请

数量

申请

次数

拒绝

数量

拒绝数量的利率

拒绝的

次数

拒绝次数的利率

51人以下

736

1537

478

64.95%

1213

78.92%

51/100人

360

648

203

56.39%

3756

57.87%

101/500人

159

507

65

40.88%

224

44.18%

500人以上

46

152

12

26.09%

37

24.31%

合计

1301

2844

758

48.26%

1849

65.01%

4.1银行重存轻贷,服务滞后

目前我国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主导银行实力弱,服务明显“滞后”。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统计,2004年9月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主导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的资产占全部金融机构资产的比重为18%,贷款占全部贷款数的比重不超过20%,这同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很不相称。

同时,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与银行的资金供给之间缺口很大,金融体系的发展严重落后于中小企业发展速度。

从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结构上看,中小企业对长期资金需求更为迫切,金融机构即使给予贷款也多为短期,一般在一年以下,这种短期资金只能作为企业流动资金运用,而对于企业长期资金周转和长期发展投资资金则无法满足。

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中小金融机构数量过少,实力和规模也不大,使得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受到制约。

应以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为主体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及其他中小金融机构,却将业务领域重点放在风险小、收益固定的国债投资或同业拆借业务上,贷款重点也投向效益好的大中型企业,使得中小企业失去了融资基础和来源[7]。

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为了防范信贷风险,上收了基层行的信贷审批权,集中力量支持“大城市、大行业、大企业”,主要面对中小企业的银行分支机构无放贷自主权,这虽然对规范经营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却加大了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支持的难度。

另外,银行为加强对贷款的监管,减少风险损失,要求银行放贷经办者对贷款质量负责,实行贷款终生责任制,在当前企业经营效益普遍较差的大背景下,此项要求虽然增加了信贷资金的安全性,但却挫伤了信贷人员投放贷款的积极性,形成基层行重存轻贷的现象,影响着中小企业融资的力度。

4.2政府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

我国从1998年开始,就致力于推进中小企业立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进中小企业发展,尤其是改进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法律性文件,包括《关于进一步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指导意见》等。

但是,目前已出台的这些法律性文件大都是以意见、办法、通知等形式面世的,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法规仅有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且还缺少配套的实施细则,整个立法体系还很不完善。

同时,随着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及社会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这些已出台的法律性文件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内容滞后或相互抵触等问题,很难满足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8]。

在我国,对中小企业管理机构问题上虽然有所认识,但还没有从战略的高度来引导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在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自身已经难以解决,需要政府的帮助.因此,政府需要成立专门的组织结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我国成立的乡镇企业局,服务面窄,主要向乡镇企业提供服务,官僚主义严重,不仅不为中小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相反沿用计划经济思维对企业进行管"卡"压和直接行政干预,妨碍了中小企业发展.那么,面对我国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及发展所遇到的难题.需要对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和规范,进行职责界定和明确分工,中小企业管理机构的建立主要是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而不是对他们进行行政管理.从法律角度直接进行规定,制定详细的处罚措施和考核指标,建立中小企业管理机构的监督体系!

真正做到是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小企业发展确立良好的外部环境.

4.3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由于单笔贷款规模小,无法覆盖相对较高的贷款固定成本,同时,中小企业的信息不透明使得传统的贷款分析技术失效,加上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了契约的执行,银行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放贷的现象在中国非常突出。

4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在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和世界银行联合举办的“微小企业融资国际研讨会”上表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利用正规金融机构外,不吸收存款的小额信贷组织和民间借贷也可以充分发挥作用。

所有制的原因。

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有不同的融资模式选择。

一般而言,大型、成熟的企业向公众募股和发行债券都比较容易,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这些企业大都会进行直接融资。

而中小企业几乎不可能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

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实情况分析发现:

(1)中小企业内源融资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的内源融资结构不合理,过度依赖内源融资,负债率过高。

1999年国际金融公司对我国北京、成都、顺德与温州四个地区的600家私营企业融资结构进行了调查,根据统计资料,我们发现我国中小企业主要依赖内源融资,我国中小企业过度依赖内源融资的局面,有其客观必然性,特别是与中国金融体系和金融结构有关,与宏观政策导向也有关。

(2)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现状:

中小企业外源融资主要依靠银行,外源融资渠道狭窄。

从直接融资来看,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达不到企业上市所要求的条件,况且在我国企业上市,股权融资极端廉价且资金来源无风险,大企业上市尚且远远难以满足,不可能考虑中小企业上市问题;而且企业发行债券要求很高,许多大企业都达不到发行条件,更不要说中小企业了。

再者,我国中小企业创业板市场也不发达,政府干预过强,大多数中小企业与之无缘。

因此,从企业规模上将大多数中小企业排除在直接融资之外。

从间接融资来看,由于目前银行多以抵押担保的形式向企业贷款,这种贷款需要复杂的手续和费用,不仅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而且由于中小企业可以用作抵押的资产少、信用等级低,银行也不愿贷款。

有资料显示,银行占企业全部资金来源比例不到10%,而中小企业对银行融资依赖度过高,一旦从银行得不到贷款,就无法成长壮大。

但现实情况却是,中国正规的金融机构不太愿意给中小企业贷款[9]。

(3)信用制度不健全,使中小企业融资难。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关系是维系市场交易秩序运转的基础,一旦信用关系基础不牢靠,收益不变而市场交易风险大大增加,缩小了市场交易范围、规模和频度。

我国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贷款,这与其缺乏信用保证度有很大关系。

中小企业一般规模小,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所以很难从银行得到贷款。

中小企业不仅资信差,更重要的是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信息也不对称,这是中小企业从商业银行得不到贷款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很难反映企业真实情况,这样银行很难了解中小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经济效益,银行将资金贷给企业没有办法控制贷款风险,银行为了规避这方面的风险,往往选择回避对中小企业贷款,使得中小企业从银行融资难度加大。

4.4其他方面原因

在银行的商业化进程中,其追求经济效益的发展宗旨必然以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为前提,在中小企业大量逃债或欠息的背景下,为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目前各金融机构全部停办信用贷款而采用抵押担保贷款。

虽然我国已颁布实施了《担保法》,使贷款担保有了法律保障,但由于许多企业自身经济实力弱,很难有足够的抵押品,愿为其提供担保的单位也很少,且大都不具备担保资格,使许多需要贷款的企业因没有合适的担保而不能贷款。

1999年国家经贸委发布《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后,我国相继成立了大约800多家担保公司,但其在运作中也遇了一系列问题。

第一是机构数量十分有限,难以满足众多中小企业的需求。

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目前在保中小企业户数仅为中小企业总数的13%左右,在经济落后地区,在保中小企业还远远达不到这个数。

第二是担保功能薄弱,没有起到应有的放大作用。

还有就是担保机构的资金规模及业务量有限,担保业务期限过短,一般是3个月至半年,最长也在1年之内。

同时在以抵押或质押为主的贷款形式中,尽管风险较小,但由于需要对抵押品进行评估、公正、登记、封存等,存在手续繁杂、手续费过高等问题,一般全套手续下来,各项费用占贷款额的5%左右,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不堪重负。

而且企业要获得一笔贷款,往往要往返抵押担保登记部门及银行多次,既增加了企业负担,又降低了办事效率。

实行抵押担保贷款是金融企业不得不为之而中小企业不想为之的事情,也是当前银行业与中小企业在取得信用关系时最难疏通的症结,并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5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局的建议

5.1明确各项政策举措,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政府应完善各种政策举措,尤其是要成立专门机构,强化职能,在这一方面发达国家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

如美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成立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永久性联邦机构”———联邦中小企业管理局,专门向中小企业提供包括政策制定与协调以及资金支持、技术援助、政府采购、紧急救助等在内的全方位、专业化服务。

目前,我国在中小企业管理方面缺少专门机构,因此,借鉴国外经验,尽快设立专门机构,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规范和管理,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必然之举[10]。

5.2 完善法律法规,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制度环境

我国从1998年开始,就致力于推进中小企业立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进中小企业发展,尤其是改进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法律性文件,包括《关于进一步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指导意见》等。

但是,目前已出台的这些法律性文件大都是以意见、办法、通知等形式面世的,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法规仅有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且还缺少配套的实施细则,整个立法体系还很不完善。

同时,随着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及社会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这些已出台的法律性文件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内容滞后或相互抵触等问题,很难满足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

针对上述问题,我国应加快中小企业立法进程,完善中小企业立法。

尽快制定《中小企业法》、《中小企业投资法》、《中小企业技术革新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并及时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

对已有的法律法规进行调整,使各项立法能够真正符合中小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5.3 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最核心、最关键也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调动全社会各资金供给主体的积极性,构建多层次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5.3.1 强化政策性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

小企业融资中的主渠道作用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力军,支持中小企业融资责无旁贷,但至今其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量仅占其信贷总量的17%左右,这与其在金融业中所处的地位及中小企业的巨大资金需求都极不相称。

针对这种现状,应采取以下措施:

(1)构建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机构(如小型企业信贷部),直接面向中小企业开展服务。

(2)简化贷款手续,搞好对贷款的全过程动态检测与管理等。

(3)充分利用贷款利率放开的有利环境,建立科学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定价机制。

(4)着力创新融资产品,推进融资服务个性化。

(5)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充分调动一线员工拓展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积极性。

5.3.2 培育直接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各类中小金融机构

立足我国国情,因地制宜,组建或改建多样化的中小金融机构,包括放开民营资本进入金融行业的限制,组建民营银行、社区银行、中小股份制银行、中小企业科技开发银行及中小企业小额信贷组织,改造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地方性商业银行及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等合作性金融机构等。

在利率、税收、业务创新等方面给予中小金融机构以支持,促进其不断发展壮大。

5.3.3 强化政策性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

世界各国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