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项练习资料中国现代史北师大版docdoc.docx
《中考历史专项练习资料中国现代史北师大版doc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专项练习资料中国现代史北师大版docdoc.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历史专项练习资料中国现代史北师大版docdoc
2019中考历史专项练习资料-中国现代史(北师大版)
专题十八
十一届三中全会
A对内改革
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团。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的进行,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978年冬,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创造了“包产到户”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1982年以后,包产到户的春风吹遍了中国农村。
1980年,四川省广汉县的一个人民公社挂上了乡人民政府的牌子。
从1958年以来延续二十多年的人民公社体制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
在改革大潮中逐步走向结束。
①主要内容: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其收成在完成了上交给国家和集体的任务后,剩余的归农户所有。
②意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空前地推动了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③性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解放前的地主土地私有制和解放初的小农土地私有制都是有区别的:
其一,所有制不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仍然坚持土地公有制,农户承包的只是土地经营权和使用权,并不是所有权,所有权仍然归集体所有。
并且承包是有期限的,承包到期时不排除再分配土地经营权的可能性。
这就与解放前地主土地私有权和解放初小农土地私有制具有本质区别。
其二,分配方式不同。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户收成要交足国家的农业税,留足集体的留成,剩下的才是自己的,这样就保证了集体经济的存在,坚持了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
而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小农土地私有制都没有集体留成这一项,没有集体经济的存在,因而也不可能实现劳动者的共同富裕。
再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地实现了按劳分配原那么,因为在国家农业税和集体留成固定不变的情况下,农户自己支配收成的多少就和劳动投入程度和劳动产量多少直接挂钩,多劳那么多得,少劳那么少得。
这与地主经济的封建剥削分配形式、地主不劳而获有着根本区别。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先后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时间
方式
制度
意义
1950-1952年底
通过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由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既土地私有制〕
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1953-1956
通过三大改造
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集体所有制〕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1958
大搞人民公社化运动,搞“一大二公”,政社合一
土地集体所有制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产生的严重失误。
虽然广大干部群众付出了辛勤劳动,但是,由于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泛滥开来,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现
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集体所有制,农民承包使用权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空前地推动了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启示
农村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于冲破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体制,说明要保持社会主义制度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进行改革。
3、国有企业改革
1993年11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假设干问题的决定》,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此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搏击市场经济大潮的先进典型。
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
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
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北师大〕:
1993年11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假设干问题的决定》,规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此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搏击市场经济大潮的先进典型。
〔指南〕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企业责任制;将企业推向市场。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公司制、股份制的改造〕
目标: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效率。
4、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
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人教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从前的“铁饭碗”逐渐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
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
就业制度的改革也要求人们不断地学习,提高适应就业变化的能力。
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普遍得到了加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也迈出了步伐。
〔北师大〕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到新的阶段。
我国政府实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
人们在劳动就业观念上逐步告别了“铁饭碗”和“大锅饭”,通过公平竞争获得工作岗位。
为了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发展稳定的需要,我国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重点,精心编织起社会安全网。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开始在全国范围建立。
5、以人们衣、食、住、行、用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的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衣:
改革开发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色的海洋”。
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不少人穿上名牌服装或时装。
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食:
改革开放以前,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住:
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
改革开放后,不仅人均居住面积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的改善。
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
由于经济条件的好转和假期的延长,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除乘火车外,乘坐飞机也不是稀罕事了,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也占一定比重。
用:
改革开放前,代表着当时生活水平的“四大件”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
改革开放后,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话、电脑、手机已相当普及。
以上说明,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
6、针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谈谈你的认识。
使我们认识到改革开放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实践证明,对内改革是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由此可见,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B对外开放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设立了哪几个经济特区?
我国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5个经济特区,都在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
深圳是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2、建立经济特区有何作用?
建设经济特区,可以增强同国外的经济技术的交流和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建立经济特区,是为了打开对外开放的突破口。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引发了第一次沿海开放的高潮,并进而促进了经济特区〔5个〕——沿海开放城市〔14个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岛、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沿海经济开放区〔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珠江三角洲〕——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大跨越。
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充分证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它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自信上丰富了我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3、我国现代的开放与近代的开放有何区别?
在打破封闭,加强与世界的联系上是一致的,在一些具体的开放形式也有相似之处,但近代的开放与现代的开放存在本质的区别。
一是前提不同。
近代开放是在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完整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的被迫开放;现代开放那么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前提下的主动开放。
二是目的不同。
近代开放是适应列强对华侵略的需要;现代开放那么是为了发展经济。
三是后果不同。
近代开放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渐加深并日益贫困;现代开放那么使国家逐渐走向富强。
4、对外开放政策的认识
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对外开放是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那么,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其目的是加快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对外开放是建立在维护国家主权、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的,旧中国的“开放”那么建立在不平等条约的基础上的,是为外国侵略中国服务的。
5、我们应该如何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
我们要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自己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例题1、
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有兴趣、有意义和力所能及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所做的“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方式变化情况调查卷”,如果你是兴趣小组的成员,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内容。
〔1〕20世纪60年代,人们挖野菜吃。
这一时期人们吃野菜的原因是?
答:
20世纪60年代,经历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人们挖野菜作为粮食的补充。
〔2〕20世纪90年代,人们到饭店点野菜吃。
这一时期人们吃野菜的原因是?
答: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丰衣足食,饮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野菜成为餐桌上的绿色食品,健康食品。
〔或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物资丰富。
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
〔3〕通过这次调查,你有什么体会?
答:
改革开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正向文明和高质量的方向发展等等。
●例题2
请用史实说明,建国以来我们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过哪几次调整或变革?
其结果如何?
请你针对这一问题对我国当前解决“三农”问题,提出几点解决建议。
答:
〔1〕经历了四个步骤:
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A进行土地改革,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B实行农业合作化进一步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结果进一C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C实行人民公社化,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
我国农村人口素质还比较低,农村受教育水平比较低。
〔4〕建议: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普及农村义务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