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4790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19 大小:62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9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9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9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9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docx

《五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docx(2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docx

五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

备课教案

 

 

 

 

科目语文

年级五年级

 

教师

 

 

 

学年度第一学期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章节

教学内容

教学课时

主备人

 

本学期学科课程标准摘要

本册教材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200个,会写220个,会使用字典、等工具书,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5.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6.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阅读说明性文章,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8.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本册教材重难点:

1.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指导学生练好钢笔字。

2.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读书能力。

3.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依据课标认真备课,详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做到教学有的放矢。

2.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尽力做到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

3.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各种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各种学习习惯和语文能力。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实践中运用语文,学用结合,提高语文素养。

 

(一)单元备课摘要

本单元名称:

一花一草总关情

主备人:

1

本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以“花鸟”为主题,学习《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

制定班级公约”“习作:

我的心爱之物”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重难点: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明白所选的4篇课文通过描述不同的事物,寄寓了不同的情感。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时以读为主,边读边理解,感受并积累具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和句子。

“口语交际”教学要关注“讨论”和“汇报”,培养听众意识。

习作是围绕自己的心爱之物,写写它的样子,是怎么得到的,为什么会成为心爱之物等,写出自己对这一事物独有的感受。

“语文园地”可以通过朗读、比较、背诵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学习描写事物的方法,积累古诗词。

第四小学电子教案

学科:

语文

课题:

1.白鹭

主备教师:

1

上课教师:

教学目标:

1.会认“鹭、嫌”等6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0个生字及“精巧、配合、身段”等15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抄写喜欢的段落。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感受文中描绘的画面,并学会用精简的语言概括画面。

5.了解作者通过写具体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2.感受文中描绘的画面,并学会用精简的语言概括画面。

 

教学难点:

了解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并学会表达。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罗丹的名言: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1)让学生说说对这句名言的理解。

(2)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美,发现语文课本中的美。

2.你们还记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句诗吗?

这是大诗人杜甫的名句。

(背一背)你从这两句诗中发现美了吗?

谁见过白鹭?

指名说说。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让学生边观察边听介绍:

白鹭,也叫鹭鸶,腿很长,全身羽毛雪白,主要生活在我国长江以南等地方,春夏季多活动于湖边沼泽或水田中,主要以小鱼等为食。

3.课件出示杜牧的诗句: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这是杜牧笔下的白鹭,请学生自由朗读,读完后说说自己对白鹭的认识。

预设:

白鹭身穿雪白的衣裳,长着雪白的头发和青玉一样的嘴巴。

它们成群地在溪中捕鱼,美丽的身形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中。

突然,它们因为受惊而飞起,背衬着碧绿的青山,向远方飞去,那洁白的身影,宛如朵朵梨花飘舞在晚风之中。

4.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也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白鹭》。

(齐读课题)

出示图片让学生在感性上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介绍诗文帮助学生了解有关白鹭方面的知识和文学家眼里的白鹭形象,为全文的品读打下基础。

尤其是对杜牧诗句的介绍为本课的学习营造了气氛,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学生自读,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

本课生字词。

鹭嫌黛嵌匣嗜

适宜白鹤嫌弃朱红嵌入玻璃框镜匣哨子恩惠韵味

(2)指名读,交流识记方法。

预设:

“嫌、韵”是前鼻音,“框”是后鼻音;“宜”是二声,不要读成四声;“匣”的读音是“xiá”,不要读成“jiá”。

(3)齐读生字词。

(4)小组合作读课文,相互检查读书情况,相互纠正读音,读顺句子。

(5)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1.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2.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读好这两个句子。

相机指导学生读书,并通过带读、齐读等方式,读好排比句、反问句。

这篇文章生字词较多,所以认识生字、新词不能轻视,只有这样才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为理解课文内容打好基础。

三、走近白鹭,感悟“精巧”美。

过渡:

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述,走近白鹭,看看白鹭这种常见的鸟在郭沫若先生的眼里,为什么是一首“精巧的诗”。

(板书:

精巧的诗)

1.读课文第1~5自然段,体会白鹭的精巧。

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呢?

打开课本,朗读第1~5自然段,边读边想: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的精巧?

2.集体交流,引导感悟。

(1)课件出示: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①引导学生抓住“色素”“配合”“身段”“适宜”这几个关键词,通过观察课件中的白鹭图片,感受它外形的和谐优美,读出和谐美。

②第2自然段概括描写:

白鹭颜色、身段搭配的和谐美。

(2)课件出示: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①观察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的图片,抓住“生硬”“太不寻常”等关键词,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白鹭的美:

小巧、玲珑、柔和、平常。

②在朗读中感受如诗般精巧、美丽的白鹭。

③第3自然段对比描写:

将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相比较,突出其独特的精巧美和寻常美。

(3)课件出示: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①引导学生观察白鹭的近景图,结合课文“雪白”“流线型”“铁色”“青色”这几个关键词语和“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个排比句,说出白鹭的外形美。

②在朗读中体会白鹭的一切都很适宜,像诗一样精巧优美。

③第5自然段具体描写:

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真是巧夺天工!

小结:

是呀,难怪作者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整体感知,读出学生自己的理解,感受白鹭外形如诗一般的精巧美。

以读为主,以读为本,读中品味白鹭精巧如诗的外形美。

无须教师过多的分析和赘述,从课文对白鹭外形的三处描写入手,让学生在读中体会白鹭外形的美丽。

着重紧扣第5自然段中具体描写白鹭外形的语言文字,引领学生品词析句,在图文结合中,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感受白鹭美在色彩搭配和谐,美在身段大小适宜。

这样,学生对“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句话就不难理解了。

四、布置作业。

1.认清生字的字形,相互提醒易错的部分,如:

“宜”字下面是“且”,不要多写一横。

2.描红、临写生字。

注意生字的笔顺规则,

“嫌”的笔顺是“

”;

“匣”的笔顺是“

”,最后一笔是竖折。

3.抄写词语。

4.课外熟读课文

通过描红、临写生字,帮助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啊!

古往今来,人们常说: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朗读课文第6~8自然段,也许大家能从白鹭这首精巧的诗中找到优美的、富有诗意的画面,并给这三幅优美的画面分别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总结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开门见山,简明扼要。

认真读一读第6~8自然段,学会概括文章内容,巩固高年级的阅读要求,完成课后习题第二题。

二、朗读课文,感悟白鹭的“韵味美”。

1.师范读课文第6~8自然段。

(配轻柔的音乐,约1分钟)

师:

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2.指名交流:

此刻,你仿佛看到了白鹭生活的哪些画面呢?

(觅食、栖息、低飞)

3.哪个画面深深地吸引了你呢?

用心读一读,画出使你回味无穷的词句,并写下你的感受。

4.学生自读自悟自写,教师巡视指导。

5.指名学生集体交流,相机使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师生共读共悟。

示例1: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

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觅食图”:

是啊,白鹭觅食时恬静安详,如诗一般迷人!

(3)欣赏画面并取画名:

多美的一幅画啊,你们能给它取个画名吗?

(水田觅食)

(4)精读第一句,体会拟人、比喻手法的绝妙,体会白鹭与水田的和谐搭配。

文中不说白鹭捉鱼,却说它“站着钓鱼”,你是怎样理解的?

试着读出自己的理解。

(5)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诗一般的韵味。

示例2: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栖息图”:

是啊,白鹭垂钓美妙绝伦,白鹭登高栖息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3)看看图,读读画面下的文字,再说说你们的感受吧。

(4)指名交流感受。

(5)“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质疑激趣,启发想象:

你们说,在晴天的早晨,白鹭悠然登高,独处在小树的绝顶,真的是在望哨吗?

(6)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

(7)配乐齐读课文。

的确,作者的这一疑问,真能引起我们读者无限的遐想。

多么耐人寻味的生活画面啊。

用心读一遍,读出自己的感受吧!

示例3: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生自学交流。

小结:

当我们再次聚焦于白鹭生活的画面时,不得不惊叹于白鹭全身流泻出的诗一般的美!

三、感受白鹭的整体美。

1.展示白鹭生活场景的三组图片,配乐朗读,让学生静静地欣赏。

2.质疑:

此时此刻,你觉得白鹭美吗?

它美中还有哪些不足吗?

3.指名交流,体会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

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小结:

是啊,白鹭真是如诗如画如歌!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4.齐读第11自然段。

让我们和作者一样,面对这可爱的小精灵,发出内心的赞叹吧!

读悟结合,读思结合,图文结合,读中领悟“白鹭诗中有画,韵味无穷”。

课文第一部分描写白鹭外形的直观美是显而易见的,如何让学生感悟白鹭本身所蕴含的那种无穷无尽的韵味美,是本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细细品味,不难发现三幅富有诗意的画面:

觅食图、栖息图、低飞图。

教学中抓住三幅画面,引导学生读中品味,读中遐想,写下自己读中的感受,并根据画面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

三幅图先逐个展示,再同时展示,先部分,再整体,饱含浓浓的诗意,无穷的意蕴,加上诗一般的语言,以及多媒体课件中播放的优美柔和的轻音乐,孕育出美的品味,美的震撼,美的享受,使得学生对“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理解水到渠成!

四、赏读全文,体会表达方法。

1.赏读全文。

正是白鹭这首精巧的诗,这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深深地感染了郭沫若老先生,因而诞生了这篇如诗如歌如画的美文,细细品读,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白鹭深深的赞美和喜爱。

让我们伴着音乐,齐读全文,尽情享受白鹭无尽的美,感受作者借助白鹭抒发感情的写法。

2.齐读。

(配轻柔舒缓的音乐,约2分钟)

3.指名说说读完了全文后的感受。

师总结:

老师最想说的是,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我们发现美的眼睛。

真诚地祝愿同学们人人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捕捉,去挖掘生活中像白鹭这样如诗如歌如画的美!

让学生畅谈学习后的感受,加深对文章主题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要善于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捕捉挖掘生活中像白鹭这样如诗如画的美。

五、布置课外作业。

1.背诵全文。

抄写你喜欢的自然段。

2.阅读类似《白鹭》这样的美文,写下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

课外拓展延伸,增加阅读积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并使书面语言渐渐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形成语言表达的特色,为学生终生学习语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批注或调整: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小学电子教案

学科:

语文

课题:

2.落花生

主备教师:

1

上课教师:

教学目标:

1.会认“亩、吩、榨”等5个生字,读准“便”这个多音字,会写“亩、播、浇”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播种、浇水、吩咐”等7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的特点,并联想到身边的人,试着写一段话。

重点通过听读、观察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认识生字。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哦,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现在老师说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出示谜语)

青藤藤,开黄花,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上结果不开花。

(打一植物)

2.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花生有关的课文。

(板书课题:

落花生)同学们通过预习课文,知道了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

许地山:

笔名落华生,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空山灵雨》等。

3.老师解题。

其实,落花生指的就是我们所认识的花生,那为什么把花生叫作落花生呢?

老师课前查找了一些资料,咱们一块儿来看一下。

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在地上开花,花落了之后,子房柄就钻到土里长成了花生,所以叫落花生。

(设计意图:

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陶行知说:

“创造始于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兴趣是求知的动力。

引用猜谜语,是为了营造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1.回顾预习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词。

半亩播种浇水吩咐茅亭榨油爱慕矮小

重点正音:

播种(bō)榨油(zhà)矮小(ǎi)

2.读准加点字的读音,正音。

(1)花生的价钱便(pián)宜。

(2)送货上门,不但方便(biàn)了群众,也给商店增加了收入。

3.理解词语的含义。

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1)读句子。

重点突出“好几样”“吩咐”“茅亭”这三个词语。

(2)考查“茅亭”“吩咐”“食品”等词语的读音、含义。

茅亭(máotíng):

用茅草搭建的凉亭。

食品(shípǐn):

可以供人食用的东西。

吩咐(fēnfù):

口头指派或命令。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这是阅读教学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前提。

对于学生容易读错的生字,要传授记忆方法,多音字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区分。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再读课文,提出问题:

这篇文章围绕着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呢?

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朗读课文。

2.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预设:

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3.师小结:

你看,在同学们的合作下,大家用小标题的形式把这篇文章的内容概括了出来,真了不起!

师:

这篇文章围绕着落花生写了(师指板书,生齐读:

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这些事情,那你们认为作者重点写的是什么呢?

为什么?

生:

重点写了谈论花生,因为在谈论花生的过程中“我们”明白了父亲想告诉“我们”的道理。

4.是呀!

种花生、收花生要几个月,可作者在这里只用了一段话,却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写父亲和“我们”一起谈论花生,那么课文哪一部分是详写,哪一部分是略写?

能说说吗?

生:

围绕落花生,作者详写了谈论花生,略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吃花生。

这样恰当地安排,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设计意图:

朗读是学会语文的基础,在读中熟悉课文内容,培养语感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明确了这篇文章的写作重点,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四、学习“种花生”“收花生”的部分。

1.提出问题。

师:

好!

我们来读一读种花生、收花生这一部分,看一看,你们都能读懂什么?

有什么问题?

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2.学生谈收获。

预设1:

“我们”不仅享受种花生过程的快乐,而且还大有收获。

预设2:

没有想到父亲也会来,出人意料。

预设3:

“我们”都喜欢吃花生。

3.学生质疑预设:

作者为何用“居然”一词?

(合作解疑:

表示没想到,出乎意料)

4.指导朗读。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看你们能体会出什么。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师:

你看,就是这样一片荒地,又是在“我们”姐弟几个孩子的侍弄之下,没过几个月竟然收获了花生。

哎呀,这多么让人兴奋呐!

来,再读读这一句,读出惊喜之情。

(设计意图:

让学生先读一读开头两个自然段,自由畅谈读后的感受,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在学习种花生、收花生的基础上,从整体到具体,再理解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的含义,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重点进行朗读指导,读出惊喜之情。

五、设置悬念,布置作业。

1.是啊,母亲也和“我们”一样感到高兴,于是她提议“我们”来过一个收获节,而且还把父亲请来了。

一家人吃花生、议花生是怎样的情景呢?

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2.布置作业:

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抄写词语,摘抄父亲介绍花生好处的语句。

(设计意图: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走进了文本,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小结本节课内容后,引导学生自学下节课的学习内容,继续布置朗读任务,摘抄好词佳句,积累语言,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回顾“种花生、收花生”,导入新课。

1.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教师提问:

花生的意外收获令“我们”惊喜万分,母亲是个

有心人,高兴之余,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

一起过一个收获节,

一方面让“我们”品尝到花生的香甜,另一方面让我们体会到劳

动的快乐。

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一家是如何边吃花生边谈

花生,继而又如何谈论到了人生的吧!

(设计意图:

再读课文,由上节课“种花生、收花生”的有关内容,直接过渡到本节课准备学习的主要内容。

紧扣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突出“议花生”这一重点,从中落实训练点。

开门见山,简明扼要,直奔主题。

二、品读研析“吃花生、议花生”。

师:

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15自然段,想一想:

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师适时指导)

生:

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是第3~11自然段,第二层是第12~15自然段。

师:

这两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生:

第一层讨论了落花生的好处。

第二层讲了做人的道理。

师:

对了,说得真好!

课文第三部分就是围绕这两层意思来讲的。

师: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三部分,读的时候要求画出父亲议论花生好处的话,读完后小组之间可以讨论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开始吧!

(一)体会第一层意思。

1.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

课件出示父亲的话: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师:

父亲说的这段话中提到了哪几种事物?

生:

花生、桃子、石榴、苹果四种事物。

师:

这段话中父亲认为是谁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生:

桃子、石榴、苹果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师:

父亲把花生和谁进行了比较?

谁更可贵?

生:

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还是花生更可贵。

2.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

师:

谁来读读父亲说的话?

(引导学生读这段话,读到“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时提出问题)

师:

停,刚刚“爱慕”这个词你读得很好,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

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师:

那么父亲有没有对这些鲜红嫩绿的果实产生爱慕之心?

(没有)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

(落花生)你是从哪个句子看出来的?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

师:

父亲认为花生的什么最可贵?

(花生的品格最可贵)谁来读读原文?

师:

父亲把与花生生长特点截然不同的事物拿来做比较是为了突出花生具有藏而不露、默默无闻的品格。

相比之下,桃子、石榴、苹果则是高挂枝头,炫耀自己。

师:

请同学们再来读读父亲的话,注意读出花生的可贵。

师:

读完了父亲的话老师有几道题考考大家,请大家辨析下列说法的对错并说说理由。

(1)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都不好。

()

(2)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

(3)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

师:

从上面3个辨析题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为了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但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大家明白了吗?

(二)体会第二层意思。

过渡:

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那么父亲仅仅就是在说花生吗?

1.课件出示父亲的话。

齐读。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2.师:

好,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父亲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讲做人的道理,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

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3.师:

孩子们明白父亲的话了吗?

(明白了)从哪儿看出来的?

(从“我”说的话中可以看出)课件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