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九年级物理考点归类复习专题五十五压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4731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8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九年级物理考点归类复习专题五十五压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年九年级物理考点归类复习专题五十五压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年九年级物理考点归类复习专题五十五压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学年九年级物理考点归类复习专题五十五压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学年九年级物理考点归类复习专题五十五压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九年级物理考点归类复习专题五十五压强.docx

《学年九年级物理考点归类复习专题五十五压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九年级物理考点归类复习专题五十五压强.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九年级物理考点归类复习专题五十五压强.docx

学年九年级物理考点归类复习专题五十五压强

2019-2020学年九年级物理考点归类复习——专题五十五:

压强

考点一:

固体压强

1.下列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

A.书包带做的较宽

B.啄木鸟的喙坚硬而细长

C.把酸奶吸管的一端切成斜口

D.篆刻刀的刀口做的很锋利

2.用螺丝固定工件时,常在螺帽下面垫一个较大的垫圈,如图所示。

使用该垫圈的直接作用是(  )

A.增大螺帽对工件的压强B.减小螺帽对工件的压强

C.增大螺帽对工件的压力D.减小螺帽对工件的压力

3.如图所示,物理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图  是为了减小压强,图  是为了能产生很大压强,图  涉及密度知识。

4.如图是小欢利用小桌、砝码、泡沫塑料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1)该实验是通过  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由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可得出:

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

(3)若用甲、丙两图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她的探究存在的问题是  。

5.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放置在水平面上,甲的边长为0.2米,甲的密度为3×103千克/米3,乙的边长为0.3米,乙的质量为54千克。

求:

①正方体甲对水平面的压强p甲。

②若将正方体乙叠放在甲上表面的正中央,则乙对甲的压强p1与甲对地面的压强p2之比为多少?

 

考点二:

液体压强

1.下列工具或设备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高压锅B.热气球C.三峡船闸D.飞机升力

2.如图所示,小明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分别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从图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A.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

B.甲液体的密度等于乙液体的密度

C.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3.向下列图中某容器内匀速地注水,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与注入水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这个容器可能是图中的(  )

4.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着两个底面积不同、高度相同、质量可忽略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乙(S甲<S乙),分别盛满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

现将密度为ρ的物体A分别放入水中和酒精中(ρ酒精<ρ<ρ水),待静止后,水和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水和p酒精,甲和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和F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p水>p酒精,F甲>F乙B.p水>p酒精,F甲<F乙

C.p水<p酒精,F甲=F乙D.p水<p酒精,F甲>F乙

5.如图所示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质量相等的圆柱形容器甲和底大口小的容器乙,分别倒入适量的同种液体,液面高度和液体上表面面积都相等,设两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分别为F甲、F乙,桌面受到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则F甲  F乙,p甲  p乙(填“>”“<”或“=”)

6.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是  ,它是利用U型管两管中液面的  变化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变化。

7.病人输液时,吊瓶距血管竖直高度1.2m,瓶中药液滴完后,药液在输液管中下降到距血管0.5m高时不再下降,则病人的血压为  。

(ρ液=1.0×103kg/m3,取g=10N/kg).针头的表面做得非常光滑,这是为了  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若要提高输液速度,除了调节调节器外,还有一个简便的方法就是  。

8.甲、乙、丙三个相同的烧杯内,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酒精、盐水,则  烧杯内是酒精。

三种液体对烧杯底的压强  (填“相等”、“不相等”)。

9.茶壶壶盖上开有一个小孔,其作用是在倒水时内外的  相等,由于壶身和壶嘴构成  从而使壶身与壶嘴液面保持相平。

10.如图所示,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1)图甲所示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水面的  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

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水面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该装置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型管内水面已有高度差,通过  (选填序号)方法可以进行调节。

(A.从U型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B.拆除软管重新安装;C.向U型管内添加适量水。

(3)比较乙图、丙图和丁图,可以得到:

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

(4)在乙图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同深度的盐水,其他条件不变,则可以观察到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5)实验过程中,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最后可得到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是液体密度和深度。

11.如图,置于水平桌面上的容器装有某种液体。

液体的体积为2.0×10﹣3m3,液体的深为0.5m,若容器重为20N、底面积为20cm2,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为6.0×103Pa.(g取10N/kg)求:

(1)液体的密度。

(2)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3)距容器底高为0.2m处A点的液体压强。

(4)这个装着液体的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考点三:

大气压强

1.下列现象中:

①用吸管吸饮料;②马德堡半球实验;③吸盘贴在光滑的墙面上;④医生用一次性塑料注射器给病人注射药液。

与大气压有关的是(  )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如图所示,小玮想估测大气压的大小,她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A.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这就是大气对吸盘的压力。

B.将蘸水的塑料挂衣钩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

C.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向上拉,直到吸盘脱离玻璃板面。

D.量出吸盘与玻璃板接触面的直径,计算出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为S。

E.根据p=F/S,计算出大气压的大小p。

(1)小玮由于疏忽,将前三项的顺序写颠倒了,正确的顺序是  ;

(2)实验中小玮将蘸水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的目的是  ;

(3)如果实验中小玮所用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N,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是10cm2,她

  (选填“能”或“不能”)测出大气压的大小(设大气压约为1.0×105Pa);

(4)要测出大气压的大小,你认为实验中所选吸盘的面积应尽量  (选填“大一些”或“小一些”);

(5)小玮又通过查阅资料发现: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  (选填“增大”“减小”“不变”),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100℃,随着大气压的减小,水的沸点会  (选填“升高”“降低”“不变”)。

考点四:

流体压强

1.下列现象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

A.用吸管把饮料吸进嘴里﹣﹣液体压强

B.锅炉水位计显示锅炉内水位﹣﹣利用大气压强

C.飞机机翼产生的升力﹣﹣利用浮力

D.微风吹过窗帘飘向室外﹣﹣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

2.如图所示,汽车向左行驶,马路两边的树叶会沿着哪一个方向飘动(  )

A.向A方向飘动B.向B方向飘动

C.向C方向飘动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3.下列实例,应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是(  )

A.拦河坝修成“上窄下宽”

B.用吸管吸瓶中的饮料

C.飞机飞行时获得升力

D.鱼鳔的大小变化使鱼在水中沉浮

4.暑假小红坐飞机去旅游,飞机飞行过程中,机翼  方(选填“上”或“下”)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随着海拔的升高,外界大气压强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为了测定风速大小,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装置中探头、金属杆和滑动变阻器滑片P相连,可上下移动。

该装置利用了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  的原理。

现要求:

当风吹过探头时,风速越大,电压表的示数越大,请对该装置提出一条合理的改进措施  。

6.小金在淘宝上购买了“电动竹蜻蜓”的飞行玩具,电动竹蜻蜓为什么能飞?

为了探究原理,小金设计了实验。

(1)将弹簧秤固定在铁架台上。

将电动竹蜻蜓用电胶布固定在弹簧秤下方。

观察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为3.2N,弹簧秤对电动竹蜻蜓的拉力为  N;

(2)闭合开关,电动竹蜻蜓高速旋转。

此时弹簧秤示数为2.2N.由此推断,电动竹蜻蜓在高速旋转时,其上方的空气流速  (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下方的空气流速,气压变  ,其上方和下方的压强差使之飞行。

7.航空母艇上的蒸汽弹射器可以辅助战斗机的起飞,它的原理图可以简化成如图所示。

当蒸汽进入弹射汽缸后通过牵引器拉动飞机快速运动使飞机达到起飞的速度,使飞机实现短距离、大载量起飞。

若要使飞机更易起飞,应该逆风还是顺风弹射?

为什么?

 

2019-2020学年九年级物理考点归类复习——专题五十五:

压强参考答案

考点一:

固体压强

1.下列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

A.书包带做的较宽

B.啄木鸟的喙坚硬而细长

C.把酸奶吸管的一端切成斜口

D.篆刻刀的刀口做的很锋利

【答案】A。

【解析】A、书包带做的较宽,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A正确;

B、啄木鸟的喙坚硬而细长,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B错误;

C、把酸奶吸管的一端切成斜口,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C错误;

D、篆刻刀的刀口做的很锋利,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D错误。

2.用螺丝固定工件时,常在螺帽下面垫一个较大的垫圈,如图所示。

使用该垫圈的直接作用是(  )

A.增大螺帽对工件的压强B.减小螺帽对工件的压强

C.增大螺帽对工件的压力D.减小螺帽对工件的压力

【答案】B。

【解析】螺帽垫一个面积较大的垫圈的目的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螺帽对工件的压强,故B正确,ACD错误。

3.如图所示,物理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图  是为了减小压强,图  是为了能产生很大压强,图  涉及密度知识。

【答案】(b);(a);(c)。

【解析】(a)图,刀刃磨得锋利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能产生很大的压强;

(b)图,宽大的履带式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c)图,体积相同的铁和铝,铁的密度较大,由公式m=ρV可知铁块的质量大,则左边的铁块下沉,涉及了密度的知识。

4.如图是小欢利用小桌、砝码、泡沫塑料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1)该实验是通过  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由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可得出:

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

(3)若用甲、丙两图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她的探究存在的问题是  。

【答案】

(1)泡沫塑料的凹陷程度;

(2)压力大小;

(3)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解析】

(1)该实验是通过泡沫塑料的凹陷程度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由甲、乙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得出;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需要控制压力相同,而甲丙中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5.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放置在水平面上,甲的边长为0.2米,甲的密度为3×103千克/米3,乙的边长为0.3米,乙的质量为54千克。

求:

①正方体甲对水平面的压强p甲。

②若将正方体乙叠放在甲上表面的正中央,则乙对甲的压强p1与甲对地面的压强p2之比为多少?

【答案】解:

①实心均匀正方体甲的体积和底面积分别为:

V甲=L甲3=(0.2m)3=8×10﹣3m3,

S甲=L甲2=(0.2m)2=4×10﹣2m2,

由ρ=

可得,正方体甲的质量:

m甲=ρ甲V甲=3×103kg/m3×8×10﹣3m3=24kg,

正方体甲对水平面的压力:

F甲=G甲=m甲g=24kg×9.8N/kg=235.2N,

正方体甲对水平面的压强:

p甲=

=5880Pa;

②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将正方体乙叠放在甲上表面的正中央时,

乙对甲的压力等于乙的重力、受力面积等于甲的底面积,

则乙对甲的压强:

p1=

甲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甲和乙的重力之和、受力面积等于甲的底面积,

则甲对地面的压强:

p2=

所以,p1:

p2=

=m乙:

(m甲+m乙)=54kg:

(24kg+54kg)=9:

13。

答:

①正方体甲对水平面的压强为5880Pa;

②若将正方体乙叠放在甲上表面的正中央,则乙对甲的压强p1与甲对地面的压强p2之比为9:

13。

【解析】①知道实心均匀正方体甲的边长,根据V=L3求出其体积,根据S=L2求出其底面积,利用ρ=

求出正方体甲的质量,正方体甲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根据F=G=mg求出其大小,利用p=

求出正方体甲对水平面的压强;

②所以,将正方体乙叠放在甲上表面的正中央时,乙对甲的压力等于乙的重力、受力面积等于甲的底面积,甲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甲和乙的重力之和、受力面积等于甲的底面积,根据p=

表示出两者的压强,然后求出两者压强的比值。

考点二:

液体压强

1.下列工具或设备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高压锅B.热气球C.三峡船闸D.飞机升力

【答案】C。

【解析】A、高压锅密封好,锅内产生的水蒸气可以增大气体压强,从而提高水的沸点,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因此饭菜在高温的环境下可以很快地煮熟,没有应用连通器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

B、热气球里热空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使气球受到的浮力大于气球的重力,因而能升空,是利用浮力工作,不是连通器,故B不符合题意;

C、三峡船闸底部相通,上端开口是利用了连通器,故C符合题意;

D、由于机翼都做成上凸下平的形状,同一股气流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机翼的上方和下方,上方气流通过时经过的路程大,速度大,压强小;下方气流通过时经过的路程小,速度小,压强大。

机翼下方压强大于上方压强,机翼在压强差下产生向上的升力,是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与连通器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2.如图所示,小明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分别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从图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A.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

B.甲液体的密度等于乙液体的密度

C.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C。

【解析】压强的大小是通过U型管两侧的高度差来体现的,高度差越大,压强越大,由图可知,甲的高度差大于乙的高度差,故探头在甲中受到压强大于在乙中受到的压强;

又因为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根据公式p=ρ液gh可知:

液体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故C正确,ABD错误。

3.向下列图中某容器内匀速地注水,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与注入水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这个容器可能是图中的(  )

【答案】C。

【解析】根据图象可知,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变化是越来越慢,

当匀速地向某容器内注满水时,若压强变化越来越慢,根据p=ρgh可知,水面升高的高度变化越来越慢,容器的形状应该是上口大、底小。

A、A选项的锥形瓶,水面升高的高度变化是越来越快,不符合题意

BD、BD选项的烧杯和量筒,水面升高的高度变化是均匀的,不符合题意;

C、C选项的量杯,水面升高的高度变化是越来越慢,符合题意;

4.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着两个底面积不同、高度相同、质量可忽略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乙(S甲<S乙),分别盛满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

现将密度为ρ的物体A分别放入水中和酒精中(ρ酒精<ρ<ρ水),待静止后,水和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水和p酒精,甲和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和F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p水>p酒精,F甲>F乙B.p水>p酒精,F甲<F乙

C.p水<p酒精,F甲=F乙D.p水<p酒精,F甲>F乙

【答案】B。

【解析】

(1)由图可知:

甲乙容器中的液面高度相同,

由于盛满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将物体A分别放入水和酒精中待静止后,液面高度不变;

已知ρ酒精<ρ水,则根据公式p=ρgh可知水和酒精对容器底部压强:

p水>p酒精;故CD错误;

(2)因甲乙容器中分别盛满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即G水=G酒精;

将密度为ρ的物体A分别放入水和酒精中,因ρ酒精<ρ<ρ水,所以待静止后,物体A会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下沉,所以,由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可得:

在甲容器中,GA=F浮水=G排水,在乙容器中,GA>F浮酒精=G排酒精,

所以G排水>G排酒精;

因容器的质量可忽略,则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甲=GA+G水﹣G排水,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乙=GA+G酒精﹣G排酒精,

所以F甲<F乙;故A错误,B正确;

5.如图所示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质量相等的圆柱形容器甲和底大口小的容器乙,分别倒入适量的同种液体,液面高度和液体上表面面积都相等,设两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分别为F甲、F乙,桌面受到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则F甲  F乙,p甲  p乙(填“>”“<”或“=”)

【答案】<;>。

【解析】

(1)甲、乙两容器中盛的是同种液体,液面高度相等,

根据p=ρgh可知,液体对两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由题知,液体上表面积都相等,则乙容器底部面积较大,

根据F=pS可知,F甲<F乙;

(2)拿一个和乙底面积相同、质量相同的圆柱体容器丙,加入高度相同的同种液体,

因为丙容器内液体的质量大、重力大,

所以,丙容器的总重大于乙,

由p=

可知,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因为甲、丙两个容器为圆柱容器,装的同种液体,且液面等高,将两容器看作固体,

所以,由p=

=ρgh可知,甲、丙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同,

综上可知,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即p甲>p乙。

6.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是  ,它是利用U型管两管中液面的  变化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变化。

【答案】压强计;高度差。

【解析】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是压强计,压强计是通过比较U形管液面高度差来比较被测压强大小的。

7.病人输液时,吊瓶距血管竖直高度1.2m,瓶中药液滴完后,药液在输液管中下降到距血管0.5m高时不再下降,则病人的血压为  。

(ρ液=1.0×103kg/m3,取g=10N/kg).针头的表面做得非常光滑,这是为了  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若要提高输液速度,除了调节调节器外,还有一个简便的方法就是  。

【答案】5000Pa;减小摩擦;提高吊瓶

【解析】药液在输液管中下降到距血管0.5m高时不再下降,此时病人的血压等于药液的压强,即P=ρgh=1.0×103kg/m3×10N/kg×0.5m=5000Pa,若要增大压强,则可增加高度;

8.甲、乙、丙三个相同的烧杯内,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酒精、盐水,则  烧杯内是酒精。

三种液体对烧杯底的压强  (填“相等”、“不相等”)。

【答案】丙,相等。

【解析】

(1)由题知,三种液体的质量相等,

∵ρ=

,ρ酒精<ρ水<ρ盐水,

∴酒精的体积大,

∴丙烧杯内是酒精;

(2)∵甲、乙、丙是相同的烧杯,是圆柱形容器,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ps=ρghs=ρgv=mg=G,

∵三种液体的质量相等,

∴三容器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

由题知,三容器的底面积相等,

∵p=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9.茶壶壶盖上开有一个小孔,其作用是在倒水时内外的  相等,由于壶身和壶嘴构成  从而使壶身与壶嘴液面保持相平。

【答案】大气压;连通器。

【解析】壶盖上的小孔连通了内外的空气,使壶内外气压相等,从而使壶中的水能顺利倒出;壶身与壶嘴构成了一个连通器,因为水静止时水面相平,所以制作时高度应相同才行。

10.如图所示,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1)图甲所示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水面的  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

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水面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该装置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型管内水面已有高度差,通过  (选填序号)方法可以进行调节。

(A.从U型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B.拆除软管重新安装;C.向U型管内添加适量水。

(3)比较乙图、丙图和丁图,可以得到:

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

(4)在乙图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同深度的盐水,其他条件不变,则可以观察到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5)实验过程中,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最后可得到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是液体密度和深度。

【答案】

(1)高度差;不漏气;

(2)B;(3)相等;(4)变大;(5)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

【解析】

(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水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2)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型管内水面已有高度差,进行调节时,只需要将软管取下,再重新安装,这样的话,U形管中两管上方的气体压强就是相等的(都等于大气压),当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故选B;

(3)比较乙图、丙图和丁图,探头的深度相同,而探头橡皮膜的朝向不同,乙图、丙图和丁图中U形管中水面的高度差相同,故可以得到:

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在乙图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盐水,其他条件不变,控制深度不变,把水换成盐水,密度变大,则可以观察到U型管两边液体的高度差变大;

(5)本试验主要采用了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最后可得到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是液体密度和深度。

11.如图,置于水平桌面上的容器装有某种液体。

液体的体积为2.0×10﹣3m3,液体的深为0.5m,若容器重为20N、底面积为20cm2,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为6.0×103Pa.(g取10N/kg)求:

(1)液体的密度。

(2)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3)距容器底高为0.2m处A点的液体压强。

(4)这个装着液体的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答案】解:

(1)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得,液体的密度:

ρ=

=1.2×103kg/m3;

(2)由p=

可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F=pS=6.0×103Pa×2×10﹣3m2=12N;

(3)距容器底高为0.2m处A点的深度hA=0.5m﹣0.2m=0.3m,

则A点的液体压强:

pA=ρghA=1.2×103kg/m3×10N/kg×0.3m=3.6×103Pa;

(4)由ρ=

可得,容器内液体的质量:

m液=ρV=1.2×103kg/m3×2.0×10﹣3m3=2.4kg;

液体的重力为:

G液=m液g=2.4kg×10N/kg=24N,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

F′=G容+G液=20N+24N=44N;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

p′=

=2.2×104Pa。

答:

(1)液体的密度为1.2×103kg/m3;

(2)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为12N;

(3)距容器底高为0.2m处A点的液体压强为3.6×103Pa。

(4)这个装着液体的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2.2×104Pa。

【解析】

(1)根据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的变形公式可求出液体的密度;

(2)知道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和底面积,根据压强公式的变形公式F=pS求出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3)先求出距容器底高为0.2m处A点的深度,然后根据p=ρgh求出A点的液体压强。

(4)运用F=G总,先求出对桌面的压力,再根据p=

,可求压强。

考点三:

大气压强

1.下列现象中:

①用吸管吸饮料;②马德堡半球实验;③吸盘贴在光滑的墙面上;④医生用一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