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敬老过重阳.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4708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尊老敬老过重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尊老敬老过重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尊老敬老过重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尊老敬老过重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尊老敬老过重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尊老敬老过重阳.docx

《尊老敬老过重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尊老敬老过重阳.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尊老敬老过重阳.docx

尊老敬老过重阳

《尊老敬老过重阳》课堂实录

 

教学内容

选自课标实验教材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8课《中秋与重阳》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关于重阳节的资料,了解有关重阳节的知识。

2、感受人与人之间相互真诚关爱的情感,体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深远,激发敬老爱老的真实感情。

3、初步培养学生形成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4、在日常生活中,能以实际行动关心老人、尊敬老人,主动为老人做事。

教学重、难点

感受人与人之间相互真诚关爱的情感,体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大深远,激发敬老爱老的真实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实录

一、一曲幽思入重阳

师:

今天看到这么多老师来我们班听课,你们紧张吗?

生:

紧张,我的心里就像有只小鹿在乱跑。

师:

那你们想怎么缓解一下现在的心情?

(生畅所欲言)现在,我们没那么紧张了,那你想怎么表现自己,让大家看到我们团结小学二年级的风采呢?

(展开讨论,蕴情)

师:

老师这里有一首诗歌,你知道它是写的什么吗?

(播放课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生:

我知道这首诗写了重阳节的故事。

生:

我知道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他写了自己在重阳节独自在他乡,没有亲人,感到很孤独,想起了家乡的亲人。

所以所以就写下了这首诗。

生:

我还知道这首诗中的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一句非常有名的诗句。

每到重阳节的时候,我的叔叔在西安打工回不来,我的爸爸有时候就爱念叨这句诗。

……

师:

同学们,你们真棒!

今天我就来一起探讨一下关于“重阳节”的话题。

(教师板书)

二、七嘴八舌话重阳

师: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重阳节的哪些知识?

下面咱们就来说一说,看谁说得多,表现得最好!

生:

我知道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

生:

我听爸爸说,重阳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从汉代就开始了。

人们为了免除灾祸而插茱萸,登高是为了长寿。

生:

重阳节的习俗是登高望远,吃重阳糕,喝菊花茶。

生:

重阳节是菊花盛开的时节,所以还有赏菊花的风俗。

生:

重阳节又叫老人节,1989年我国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号召我们尊老敬老。

……

师:

你们说的真好啊!

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谈谈重阳,谈谈“尊老敬老”的问题。

(教师补充板书)

三、诗情画意赞重阳

师:

同学们的发言真的太热烈了,讲得也很出色。

据老师所知,历史好多诗人都留下过不少描写重阳节的优美诗文,就像上课时,老师所引用王维的诗。

课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了收集任务,你们收集到了吗?

生:

老师,我这里还有重阳节的诗。

生:

我这里有重阳节的散文。

……

师:

接下来我们要举办一个朗诵比赛,看谁表演的好。

(学生踊跃上台朗诵自己收集的作品,对于表现较好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

师:

你们真的很出色,不知道古人听了大家的朗诵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诗歌,你们想听听老师的收集成果吗?

(生答略)

(教师播放课件,与学生一同欣赏)

四、读懂老人在重阳

师:

刚刚欣赏完优美的诗词,让我们轻松一下。

来猜个谜语,放松、放松。

说:

早上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

这是什么?

生:

这是人。

师:

为什么是人呢?

生:

因为人刚出生时不会走路,要爬着走,就是四条腿走路;年轻的时候,用两条腿走就行了;到老了,走路费劲,就得拄着拐杖走,就像是三条腿一样。

师:

恭喜你,猜对了!

为了奖励你的突出表现,老师奖励你颗星星!

希望你再接再励!

(奖星)我们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每个家庭都有老人。

你们回家采访自己爷爷、奶奶年轻的时候的故事,你们准备的怎么样了?

(生读采访稿,介绍自己爷爷、奶奶们年轻时的成就)

师:

你们的爷爷、奶奶年轻的时候都很了不起,那你见过他们年轻时的照片吗?

你觉得他们和现在有什么变化?

生:

爷爷奶奶变老了,脸上都是皱纹了。

师:

你从什么地方看出爷爷、奶奶老了?

生:

他们脸上有皱纹了,头发也白了。

生:

他们的牙齿越来越少了,吃饭越来越慢,吃不了硬的东西,爸爸妈妈要经常的照顾他们。

生:

我看见我的爷爷、奶奶拿不了太沉的东西,走几步就上喘,他们总爱说:

“不行了,这要是搁年轻时,我一人一次就能抗两个麻袋。

生:

我发现他们走路太慢,走几步就会捶捶后背,摇摇头。

……

师:

爷爷、奶奶,还有生活中许许多多的老人。

为社会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同学们知道重阳节又是老人节,我们应该这样对待老人呢?

生:

我们应该尊老敬老。

五、尊老敬老过重阳

师:

重阳节是爷爷、奶奶们的节日,今年的重阳节是几月几日?

生:

9月19日。

师:

前一阶段,我们开展感恩教育,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重阳节,我们能为老年人做些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并分头汇报)

生:

我们小组想到敬老院,慰问老人,陪他们聊天、下棋,给他们送去有趣的节目,让他们开开心心的过一个重阳节。

生:

我们小组的同学打算在家陪自己的爷爷、奶奶,送他们礼物。

生:

我们小组想给爷爷奶奶洗一次脚。

生:

我们小组想建议爸爸、妈妈带着爷爷、奶奶出去走走,散散心。

……

六、赞老助老结重阳

师:

同学们的想法太好了,假如爷爷、奶奶现在来到了我们班级,你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来表达自己此时的心情。

(生畅所欲言)

师:

希望大家真正陪爷爷、奶奶过一个尊老敬老的重阳节,做一个尊老敬老的好孩子。

我们经常把老年人比做夕阳,让我们祝爷爷、奶奶的晚年像夕阳一样灿烂!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有着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积累。

所以,在课前我注意让学生收集相关的知识,目的是强化他们对社会的关注,培养他们对社会性问题的兴趣。

围绕“重阳”这一话题我精心创设了教学情境,让孩子们在古诗中感受到浓浓的“重阳”气氛,引发孩子们关于“重阳”的回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他们异常的兴奋,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一首首诗歌脱口而出,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他们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享受着生活和学习的快乐。

我本着“玩中学”“学中玩”的理念为向导,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践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利用故事、游戏、谜语、诗朗诵、小竞赛等多种形式,辅以课件的声、光、色,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思,在思中问,在问中论,在论中得。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

“无论哪种有意义的学习,都这样与学习者的自身经验相关联。

”由于我注重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学习中学生们个个都有话可说,大家在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畅谈。

本节课我力求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这节课我认为是很成功的,我认为本课实现了以下几个突破:

一、美的环节得以张显。

在本节课上,我设计了六个环节:

“一曲幽思入重阳”“七嘴八舌话重阳”“诗情画意赞重阳”“读懂老人在重阳”“尊老敬老过重阳”“赞老助老结重阳”,凸显了一种古诗词形式美,让学生在走进课堂之时,感受到一种文化的气息。

二、学习方法得以转变。

这节课我改变了以教师收集材料代替学生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前后,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

通过“说一说”“诵一诵”“讲一讲”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到“重阳节”的有关知识,感受人与人之间相互真诚关爱的情感,获得一种深切的情感体验。

由蕴“情”到传“情”到表“情”,真正通过节日去祝福、关爱老年人。

三、学生价值得以体现。

本节课我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关注没一个孩子的发展,无论是讨论交流,还是讲故事、竞赛,学生总是参与到活动中来,再现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常识,使学生获得了强烈的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素材得以创造。

《品德与生活》是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我把教材作为一种可利用的资源和引发学生活动的工具,围绕本课的学习目标,我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融入了许多教材没有的内容,增强了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学生能力得以培养。

《品德与生活》是活动型的综合课,在今天的教学中,我通过各种活动为学生创设实践活动的机会。

例如,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竞赛、故事中培养了学生竞争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在交流汇报中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素材得以创造。

《品德与生活》是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把教材作为一种可利用的资源和引发学生活动的工具,围绕本课的学习目标,我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融入了教材没有的内容,增强了教育的实践性和实效性。

五、学生能力得以培养。

《品德与生活》是活动型的综合课,在今天的教学中,我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为学生创设实践活动的机会。

例如,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竞赛、故事中培养了学生的竞争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在交流汇报中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尊老敬老过重阳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而且这一天又是我国的老人节。

2.在活动中体会老人对自己的爱,萌发尊老、爱老的情感,培养学生尊老、爱老、助老的意识。

3.在日常生活中,能以实际行动尊敬、关心老人。

活动重点:

体会怎样才能给老人带来快乐,并有尊敬老人,帮助老人的意愿。

活动过程:

一、重阳节老人节

1.请学生说一说重阳节的含义及风俗。

2.学生汇报自己调查到的社会上尊敬老人的活动,以及老人节这一天自己家周围开展哪些敬老活动。

3.结合教科书上的画面想一想,说一说:

自己在老人节这一天,准备为老人做些什么?

二、小讨论--尊敬老人,平时我们怎样做

1.请学生课前调查、了解身边老人的需求,课上讲讲老人的需求主要有哪些?

根据老人的年龄状况、身体状况,考虑老人需要哪些帮助等。

2.结合教科书第37页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尊敬老人,平时我们怎样做?

特别要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切实感受到尊敬老人、关心老人的重要性。

二、情景表演

请几组学生分别设计并表演平时和老人相处,为老人做事情的情景。

活动七、我为老人做事情

组织全班学生实际开展一次为老人做事情的主题活动。

如访问敬老院、帮社区的老人做事情等。

附教学资源: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

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

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

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的由来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中秋与重阳》教学设计       下载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

感受到老人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愿意尊敬老人、关心老人;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及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的情感。

行为与习惯:

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尊敬老人的好习惯。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了解有关中秋节、重阳节、老人节的常识;了解一些与月亮有关的科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

学会观察、记录等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学情分析

中秋节和重阳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这些文化传承下去。

我国农村地区在庆祝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时,庆祝气氛往往比城市更浓,农村小学生生活在这种氛围中,耳濡目染,对中秋节和重阳节的一些习俗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了解得还不是很深入,没有升华到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层面上。

关于与月亮有关的科学知识,学生也了解甚少,他们热爱科学,但缺少科学探究的方法与实践机会。

对于尊敬老人、关心老人方面,他们具备一定的认知,但在实际的生活中真正能够做到从细节上关心老人的却不是很多。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有关中秋节、重阳节、老人节的常识以及与月亮的有关知识,懂得尊敬老人、关心老人。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及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要突破重难点,教师应当兴趣引路,引导学生交流关于中秋节和重阳节的风俗,充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了解有关中秋与重阳的民间传说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民俗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的情感。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月亮的变化,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通过模拟表演等活动,树立学生爱老尊老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有关中秋节、重阳节、老人节的常识以及与月亮有关的知识,懂得尊敬老人、关心老人。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及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收集调查社会上尊老敬老的活动,以及老人节这一天自己家周围(社区)开展哪些敬老活动。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和各地过中秋的风俗。

学生准备:

收集内容同上。

观察月亮,并做好记录,绘制“月亮变化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团团圆圆过中秋”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尊老敬老过重阳”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中秋节,团圆节

1.谈话导入新课。

(1)提问:

同学们,在金色的秋天里,我们会迎来两个中国的传统节日,知道是哪两个节日吗?

(板书:

中秋与重阳)

(2)过渡:

这节课我们先来一起了解中秋节。

(3)[出示图片:

日历上找秋天的节日]

(4)提问:

你知道中秋节是每年的什么时候吗?

板书:

农历八月十五(出示日历请学生观察日期)

2.谈话:

请大家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家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

(1)思考:

每家每户过中秋节有没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小组交流讨论)

(2)小结: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这天,月亮都很亮,人们把圆圆的月亮看作团圆的象征,在这一天我们家家户户团圆在一起,吃着月饼赏着月亮,所以中秋节也叫团圆节,吃月饼赏月就成为了传统的习俗。

3.[播放动画:

嫦娥奔月]

交流:

你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吗?

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有关中秋或月亮的传说故事,或朗诵有关描写中秋节或月亮的诗歌。

(板书:

团团圆圆过中秋吃月饼赏月)

4.提问:

你还知道我国其他地方独特的中秋习俗吗?

(1)[播放视频:

中秋节习俗]

(2)提问:

看了中秋节的习俗,你知道自己的家乡或其他地方的人们是怎样过中秋节的吗?

(3)[播放课件:

探寻习俗]

5.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画一画、写一封信、做一张贺卡、唱一首歌、跳一个舞等),向在外地、在异国他乡工作生活的亲人或台湾小朋友表达对他们的思念之情和节日祝福。

6.小结:

中秋节这天,月圆人团圆,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这圆圆的月饼代表着家庭的团圆与合家相聚。

我们和台湾人民是一家,希望台湾能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祖国的人民能够幸福团圆。

(板书:

团团圆圆过中秋)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感受中秋节家人团聚的美好,了解中秋节各地的习俗,同时对学生进行祖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活动二会变的月亮

提问:

同学们在晚上经常看到月亮,你们看到的月亮什么样子啊?

(1)学生根据课前观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绘制的观察到的月亮的形状,并结合自己的作品讲一讲这些形状的月亮大概是在农历什么时间看到的。

(2)思考:

大家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想想月亮的形状,看看谁的想法最有创意?

(3)教师提供范例:

初一一根线,

初二看得见,

初三初四像蛾眉,

十五十六圆又圆。

──江西儿歌

初一看,一条线。

初二三,眉毛弯。

初五六,挂银镰。

初七八,像小船。

初九十,切半圆。

十五六,像玉盘。

──李先轶《看月亮》

【设计意图:

学习观察、记录等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

活动三月球探秘

1.提问:

同学们了解哪些有关月球的知识呢?

2.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情况,进行补充介绍。

3.教师激励学生以后继续探索月球的奥秘。

如推荐《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书籍;推荐活动:

参观科技馆等。

【设计意图:

激励学生以后继续探索月球的奥秘。

 

板书设计

                                                   中秋与重阳

                                             团团圆圆过中秋

 

第2课时

活动一重阳节,老人节

1.谈话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重阳节吧!

2.[播放视频:

重阳节老人的活动]

(1)提问:

看了之后,你知道重阳节的含义及风俗有哪些吗?

(2)小结:

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被称为重阳节,也是老年人的节日,又称为“双九节”或“老人节”。

3.[出示图片:

尊老敬老大发现]

(1)提问:

你家里有哪些老人呢?

他们为家庭和社会做了哪些贡献呢?

(2)提问:

在你的家庭里,大家是怎样尊敬老人的?

(3)过渡:

不仅是在同学们的家中,在社会上我们也要一样尊敬、敬爱老人,为老人提供便利。

(4)提问:

你们知道社会上有哪些尊老敬老的活动吗?

(5)提问:

在老人节这一天自己家周围(社会)开展了哪些敬老活动?

4.小组讨论:

在“重阳节”这一天,我们准备为家中老人做些什么?

(1)全班交流。

(2)提问:

重阳节是老人的节日,我们在这一天为他们庆祝节日,那么是不是只在这一天尊敬老人就行了呢?

(3)小结:

创建一个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氛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需要我们每天尊老敬老,让老人的生活幸福美满。

(板书:

尊老敬老过重阳)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回到自己的生活中,思考节日里如何尊老敬老。

活动二尊敬老人,平时我们怎样做

1.[播放动画:

爷爷奶奶的心愿]

2.讨论:

尊敬老人,平时我们怎样做?

特别要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根据老人的年龄状况、身体状况,考虑老人需要哪些帮助等。

切实感受到尊敬老人、关心老人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

学会将尊老敬老的活动由老人节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活动三情景表演

请几组学生分别设计并表演平时和老人相处、为老人做事情的情景。

【设计意图:

进一步了解如何与老人相处。

活动四我为老人做事情

组织全班学生开展一次为老人做事情的主题活动。

如访问敬老院、帮社区的老人做事情等。

【设计意图:

课后延伸,巩固教育成果。

 

板书设计

                                                 尊老敬老过重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