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基础测绘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47071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三五基础测绘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十三五基础测绘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十三五基础测绘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十三五基础测绘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十三五基础测绘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三五基础测绘规划.docx

《十三五基础测绘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三五基础测绘规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三五基础测绘规划.docx

十三五基础测绘规划

苏州市“十三五”基础测绘规划(征求意见稿)

基础测绘是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测绘地理信息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加快发展基础测绘,形成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全面提升测绘地理信息应用与服务水平,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国务院《基础测绘条例》、《江苏省测绘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江苏省“十三五”省级基础测绘规划》和《中共苏州市委关于制定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相关精神,在总结苏州市“十二五”基础测绘发展、分析苏州市社会经济“十三五”发展对基础测绘需求的基础上,面向苏州市“十三五”基础测绘和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需求,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在地域空间上覆盖苏州市辖6区,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

昆山、张家港、常熟、太仓市可以参考本规划,或结合本市实际单独编制“十三五”基础测绘规划。

一、苏州市基础测绘现状

(一)“十二五”市级基础测绘规划实施情况

“十二五”期间,按照全省基础测绘工作统一安排和苏州市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实施了测绘基准完善与维护、市级基础地理信息更新、数字苏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城市地图集编制等重点工程,完成了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与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1.现代测绘基准体系逐步完善

“十一五”期间,苏州市建立了统一的、高精度的、数字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包括覆盖苏州大市范围(8488平方公里)的B级GPS网、二等水准网和厘米级似大地水准面,完成了CGCS2000大地坐标系转换,其中B级GPS网中框架网GPS观测共14个点,全面网GPS观测共121个点。

“十二五”期间,苏州市规划区范围(约3000平方公里)内的二等水准网每年进行一次维护与复测,规划区范围外的二等水准网和大市范围的B级GPS网也不定期组织维护与复测。

“十一五”期间,苏州市国土资源局开始建设苏州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简称SZCORS)的,并于2006年7月在省内率先建成,2009年6月成为江苏省CORS苏州分中心,系统采用虚拟参考站技术,共由12个连续运行参考站组成,覆盖了苏州整个行政辖区。

“十二五”期间,SZCORS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注册单位150余家,活跃用户达300多个,服务遍及测绘、规划、建设、国土、房产、市政、勘察、电力、燃气、水务等多个行业应用部门。

SZCORS基本完成了参考站的北斗改造,实现了包括北斗的厘米级定位服务,在全市推广北斗的行业应用,实现了与省局JSCORS并网,提升对测绘单位的统一监管水平。

“十二五”期间,苏州市规划局也组织完成了苏州市空间定位信息服务系统(SZGNSS-CORS)的建设,建立了覆盖苏州大市范围(约8488平方公里)的高精度、全天候、实时连续运行的GNSS卫星空间定位信息服务系统——“苏州市空间定位信息服务系统(SZGNSS-CORS)”。

系统采用ITRF2000框架、CGCS2000坐标系,由8个参考站、2个控制中心及数据通信网络组成,控制中心与各GPS台站通过光纤进行数据通讯。

“十二五”期间,苏州市有序推进城市控制点查勘、恢复、维护和补充,目前城市控制点共有643个。

每年开展二等水准网复测,连测水准点177个,每年开展地面沉降监控网和监测网复测,连测水准点425个。

2.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日益丰富

苏州市规划局从2006年开始每隔一年组织一次市区范围(约3000平方公里)的数字航空摄影(分辨率为0.1米-0.2米),编制了1:

2000的数字正射影像图。

“十二五”期间,定期对市区1:

2000正射影像图进行更新,完成了市区330平方公里三维模型的更新及市区1000多公里道路街景数据的采集工作,建立了苏州城区地下管线数据库。

“十五”、“十一五”期间,苏州市规划局完成了中心城区84平方公里的1:

500比例尺和市区约2895平方公里的1:

1000比例尺的数字化地形测图工作,并编制完成市区1:

5000地形图等,“十二五”期间定期进行了上述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数据的修测、补测与建库。

完成了全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丰富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初步构成了内容丰富、现势性强、格式多样的多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3.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数字苏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简称数字苏州)于2013年5月立项,2013年9月省局和市政府签订《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协议书》,于2014年11月22日通过省局组织的专家验收。

除昆山外,张家港、常熟、太仓均已开展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数字苏州由苏州市国土资源局和苏州市规划局共同建设,市国土资源局牵头组织数字苏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会同规划部门进行项目设计、组织实施及相关标准规范的编制和审定,组织申报、评审与验收工作,具体实施公众版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苏州”网站主节点建设、上线发布及日常运行维护等工作。

市规划局负责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补充,进一步完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将已有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改造成符合数字城市要求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政务版,开展日常地理信息数据更新和平台的维护等工作。

数字苏州项目整合更新了苏州市域1∶25万、1:

5万、1∶1万、1:

1000、1:

500DLG数据,1∶25万、1:

5万、1∶1万、1:

2000DOM和DEM数据,市区约2979平方公里地名地址专题数据,主城区300平方公里城市三维景观等多种类型地理空间数据;搭建了全市唯一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开发了“国土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生态文明“四个百万亩”管理信息系统、“规划一张图”信息系统、公安警用地理信息系统、智慧园林信息管理平台、智慧水利、数字城管等十多个应用系统,同时建成了公众版平台——“天地图•苏州”,接入了国家主节点。

数字苏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促进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在国土、规划、农业等相关行业中的应用,提高了行业信息化、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水平,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为公安、园林、水利等部门的科学管理和公众生活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和坚实的数据保障。

4.服务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测绘队伍和技术力量得到大幅提升,目前苏州市共有甲级测绘资质持证单位8家、乙级16家,保证了测绘地理信息基础和应用工作的顺利开展。

数字苏州地理空间框架已在国土、规划、农业、公安、园林、城市管理等部门得到应用。

“天地图•苏州”通过苏州市旅游GIS系统、苏州市医疗服务信息系统、舌尖上的苏州GIS系统、苏州园林名录展示平台等示范应用为公众获取、利用地理信息资源提供了便利,为公众的出行、休闲和生活提供了快捷有效权威的地理信息服务。

根据省局《关于开展城市地图集编制试点工作的通知》(苏测〔2014〕160号)通知要求,我市作为江苏省城市地图集编制三个试点城市(南京、苏州、连云港)之一开展《苏州城市地图集》编制工作,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信息参考,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详尽的区域环境信息。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十二五”期间,苏州市基础测绘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但总体来看,基础测绘的数据资源、服务能力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测绘基准服务、GNSS站点尚有待完善,大地、高程、重力基准有待融合,CGCS2000坐标系统尚未得到权威使用;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体系尚不完善,基础地理信息覆盖范围、更新速度与需求相比存在较大差异;

测绘高新技术装备体系水平不高,应急保障服务能力不足;

测绘地理信息支持政府决策、行业发展和公共服务的内容、方式相对简单,基础测绘成果应用与共享有待加强;

基础测绘管理机制需要进一步协调和优化。

二、发展的机遇与面临的挑战

(一)发展的机遇

“十三五”时期,是江苏省落实“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推进“两个率先”,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的关键期,苏州市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具有独特魅力的国际文化旅游胜地和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国际化大城市”的发展目标。

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创新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生态建设、国土空间优化开发、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与预警、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社会公众日常生活都对测绘地理信息提出了更高要求,新的应用需求不断涌现。

基础测绘工作既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转型发展、服务升级等诸多挑战。

科技进步的机遇。

“十三五”期间,电子、信息、自动化等科学技术将迅速发展,将带动测绘地理信息科技的快速进步。

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等重大专项的推进为测绘地理信息获取提供了新的平台,尤其系列测绘卫星、北斗卫星等国产基础地理信息获取技术取得突破,我国将发展具有全球覆盖、海陆兼顾、联动更新、按需服务、开放共享等特征的新型基础测绘体系,以数据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服务网络化、应用社会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测绘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随着“天空地一体化”、“智慧城市”、“物联网+”、“工业4.0”的发展,将提供更海量的信息存储能力、更快速的信息传输能力、更高精度的信息获取能力、更直观的表达能力、更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更便捷的信息服务能力,将进一步促进地理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和服务等技术的创新发展,星空地协同观测、地理空间大数据、信息化测绘将具备坚实的技术支撑。

“互联网+”与“物联网+”不仅为地理信息的采集、处理、共享、应用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和手段,而且将地理信息产业推向移动化、智能化、便捷化和实时化,进一步推动地理信息产业与智慧城市的结合。

区域发展的机遇。

苏州市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I型大城市,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及涉及苏州市资源、环境、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多项内容,并提出要率先建成智慧城市群,协同推进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苏州、宁波、芜湖等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测绘地理信息的支持。

《中共苏州市委关于制定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紧紧围绕“人的城镇化”这一核心,科学合理划定城市边界,注重区域内部统筹协调,促进产业布局、城市空间、公共服务、生态保护、基础设施等互联互通,发挥各自优势,推动错位发展;要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要加强生态空间保护,综合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特大城市规模,依托山水地貌优化城市形态和功能,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实行绿色规划、设计、施工标准;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守住耕地保护、开发强度、生态保护“三条红线”,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这些区域重大需求为测绘地理信息数据、产品和服务提供了重要机遇。

产业创新的机遇。

地理信息产业作为新型服务业态,目前已成为信息消费业、互联网+背景下新兴产业热点之一。

《中共苏州市委关于制定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高起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突出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电子商务、创意设计、检验检测、软件和信息技术、人力资源服务等重点领域产业,促进服务业发展增量提质。

抓住“互联网+”发展大机遇,重点支持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加快发展健康、养老、体育、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

苏州市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也是十三五期间实现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共享发展极具潜力的突破口之一。

从基础测绘转型升级发展需求来看,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的不断融合,测绘地理信息从地理要素分类信息到地理实体身份信息、从静态地图表达到动态地理场景表达,从空间定位数据到综合地理信息、从重生产向重服务的转变,为基础测绘和地理信息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社会服务的机遇。

政府、企业和公众对精细化、个性化地理信息服务的需求,是基础测绘地理信息发展的重要机遇。

新型城镇化、生态建设、多规合一、智慧城市、海绵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与预警等政府决策与服务,都需要测绘地理信息、地理国情监测的支持。

行业和企业发展的产业格局与空间优化、位置服务支持方面需要地理信息、导航定位技术支持。

公众在健身、健康、出行、旅游等方面都需要精准的位置服务,社会大众在公共服务查询、交通导航、观光旅游、就医导购、土地房产、科普教育等日常生活中也对基础测绘工作提出了多样化需求。

社会和公众服务需求的不断深化、拓展和细化,是测绘地理信息发展的重要机遇。

民生幸福工程,推进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健康养老服务,公共交通、美丽城乡建设与环境综合整治、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等惠民工程的规划、管理和实施均需要二维、三维等多种基础地理数据的支撑。

从国防建设和防灾减灾需求来看,基础测绘是实现国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也是应急保障和防灾减灾的基本前提。

国土安全、预警探测、指挥控制、精确打击、灾害预警发布、突发事件处置、应急救援、灾害治理、调查评估等工作均需要基础测绘成果为各类信息资源整合、综合分析和辅助决策提供空间载体,也对基础地理信息的现势性、准确性、完整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面临的挑战

虽然“十三五”期间苏州市基础测绘与地理信息事业发展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从基础测绘与地理信息的现状来看,相比潜在的需求,仍然面临严峻的形势和重要的挑战:

数据获取与更新的挑战。

物联网+的发展向室内外无缝定位和导航技术、高分辨率遥感获取、激光雷达技术、倾斜摄影测量、高精度工业测绘技术提出了更高需求。

按需更新、联动更新、动态更新、面向对象的更新将成为重要的更新方式。

在数据处理技术方面,提出了快速、协同、智能化的地理数据处理要求。

数据管理将从按图幅的管理方式向按行政区域、按地理单元的数据存储与管理方式的转变,实现时空、三维、动态数据以及众源地理数据的有效管理。

成果形式与共享的挑战。

目前基础测绘与地理信息仍然以测绘系统常用的4D产品形式提供使用,但相对日益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基础测绘成果的提供形式面临挑战。

测绘地理信数据的社会化应用、实现安全和最大利益共享成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挑战之一。

面向信息化智能化测绘体系建设和共享应用需求,研究制定覆盖数据采集、加工、存储、分发、应用和服务全链条的标准体系。

应用与服务模式的挑战。

面向智慧城市、重要工程建设和公众日常生活及时提供全方位、多内容、个性化的地理信息服务,是基础测绘地理信息应用和服务创新的重要方向。

“十三五”期间,信息化智能化测绘体系发展速度更快,测绘技术和地理信息的应用要求更高。

在我市测绘地理信息创新能力不强和企业核心竞争力较弱的情况下,基础测绘事业发展要适应新常态,转型发展,实现和建设信息化测绘体系与智能化测绘体系,大幅提高基础测绘的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将是“十三五”期间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家和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对基础测绘工作的全面部署和江苏省、苏州市“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坚持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宗旨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加强基础测绘,监测地理国情,强化公共服务,壮大地信产业,维护国家安全,建设测绘强国”的总体战略为导向,面向苏州市“努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具有独特魅力的国际文化旅游胜地和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国际化大城市”的发展目标,衔接苏州市相关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测绘管理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协调省市基础测绘规划,强化测绘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构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丰富测绘地理信息资源,完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社会化应用,实现由生产型测绘向服务型测绘转变,引领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为苏州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及时可靠的测绘地理信息保障。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加强管理。

进一步理顺苏州市基础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机制,加强基础测绘规划协调和管理,形成部门协作、省市区联动的协同机制,大力推进跨部门、跨层级、跨行业的集约化测绘和信息共享机制,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快管理体制机制建设。

创新驱动、科技推动。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促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服务创新,坚持“科技兴测”和“人才强测”,加快高新技术攻关,制定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构建信息化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体系。

需求牵引、强化服务。

把落实国家和地方任务要求、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民生发展作为基础测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需求为牵引,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鼓励增值开发和行业应用,促进资源高效利用。

夯实基础、保障安全。

加强测绘地理信息高精尖装备和资源建设,提升基础地理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利用、安全和服务能力。

正确处理基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与安全保障、开发利用与规范管理的关系,在保障基础地理信息安全的同时,促进其有效开发利用。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面实现我市测绘基准现代化,建立起高效协调的基础测绘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陆海统一的测绘基准体系,形成以基础地理信息获取立体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智能化、服务网络化社会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测绘体系,全面建成结构完整、功能完备的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基本实现我市基本比例尺地理信息数据陆域、地下空间和水下地形的立体全覆盖,丰富和完善我市测绘地理信息系列数据库和系统平台,实施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具备为苏州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多层次、全方位、可定制的服务能力。

测绘基准一体化。

升级现有苏州市全球导航卫星连续运行参考站综合服务系统(JSCORS),改造成为兼容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的多星综合服务系统。

建成大地、高程、重力三网融合新一代测绘基准,开展苏州市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工作,满足高精度、地心、动态、统一的测绘基准保障要求。

2018年前统一全市测绘基准,所有测绘成果归算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对外提供服务。

数据覆盖立体化。

综合运用“星空地”数据获取技术,初步具备全天候、全天时、全覆盖的数据获取与更新能力,实现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由陆地向水域、由地上向地下、由空间到空间属性一体的全方位和立体化覆盖,增强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战略储备和保障能力。

数据生产智能化。

完善测绘地理信息自主创新体系,开展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研究,优化生产技术流程,实现测绘生产全过程业务流程的网络化、智能化。

充分利用现代测绘技术,对基础测绘成果开展更新,建立基础测绘2年1次的更新机制,确保基础测绘成果的现势性。

成果服务社会化。

完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创新产品形式、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

基本形成以新型基础测绘、地理国情监测、应急测绘为核心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体系,发展基于网络的地理信息社会服务新模式,实现覆盖全社会、一站式的测绘地理信息成果服务。

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和统计分析评价,为政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建立时空云信息平台和“天地图·苏州”等在线地理信息平台服务,提高测绘成果应用的广度深度,提升社会化应用水平。

三、主要任务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江苏省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要求,紧密结合苏州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对测绘地理信息的应用需求,发挥测绘地理信息资源优势,依托高新技术,拓展传统测绘任务,发展新型基础测绘,更新和丰富地理信息资源,提升和深化服务水平,推进地理国情监测与服务、智慧江苏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等新任务。

(一)升级测绘基准,提升服务水平

创新测绘基准维护和服务模式,加强建设苏州市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

改造、优化和完善测绘基准体系,开展苏州市域内省B、C级GNSS网点和一、二等水准网的周期性复测。

配合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一、二等重力网建设,推进大地、高程、重力控制网的三网融合,为高精度实时三维空间定位提供坚实的基础。

提升JSCORS服务水平,改造升级为兼容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的多星综合服务系统,建立统一、协调、完整、开放的卫星导航定位基础设施体系,提供高精度的卫星定位应用服务,实现重点区域和特定场所室内外全覆盖无缝定位。

按照推广使用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的要求,“十三五”完成苏州市现有基础测绘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的转换。

(二)丰富数据资源,完善更新机制

充分发挥管理和组织职能,建设与省、市(县)互动互联的三级地理信息数据联动更新机制,形成定期更新、应急更新、按需更新有序协调的更新机制。

研发高效可靠的基础测绘与地理信息更新技术,重点发展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无人机遥感数据的更新模式。

探索实现采用互联网大数据和基于移动基站高清摄像的地理信息数据更新模式。

推进激光、雷达数据获取,丰富三维地理信息资源,扩大1:

2000、1:

1000、1:

500基础地理信息覆盖范围,实现多比例尺的基础地理数据全覆盖。

加强与规划、国土、房产等部门的专题信息共享,充实和拓展基础地理信息素内容和类型,丰富专题与语义信息,增强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适用性,提高地理信息资源的多样性以及数据质量和标准化水平。

集成整合基础类和专题类地理信息资源,构建三维地理场景。

开展长江沿岸、重要湖泊水下地形测量,推进地下管线、地下空间设施等测量与信息化工作。

(三)完善基础设施,推进能力建设

建设和配置与新型基础测绘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满足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存储、分析、服务等需要。

加强测绘地理信息基础设施、卫星导航定位地面应用设施、无人机应急测绘系统等保障性、基础性装备设施建设,建立配套的数据处理、传输和通信指挥等信息采集和传输设备。

加强地面及水下地形测绘装备建设与测量机器人、影像全站仪、车载移动测量系统等现代测绘装备应用。

提升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建设,完善测绘专用(移动)网络、集群计算中心、云架构中心等专业基础设施。

夯实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天地图•苏州”和智慧苏州时空信息云平台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更新并提升“天地图·苏州”的软硬件水平和服务能力。

健全公共应急测绘保障服务体系,规范应急测绘工作机制,建设覆盖全市的应急测绘服务基地及配套设施,加强应急测绘装备能力、技术能力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形成可靠、高效、及时的应急测绘保障服务能力。

(四)加强技术创新,提升科技水平

完善基础测绘数据获取、处理和应用的系列标准规范,优化生产技术流程,建立快速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技术方法和工艺流程,构建网络环境下的新型基础测绘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信息化平台,实现测绘生产全过程的网络化、流程化、智能化和标准化。

开展新技术研发与应用,提升科技水平,重点研究多星多模北斗位置集成服务、水平地形测绘、倾斜摄影测量、激光雷达遥感、高分辨率卫星测绘、地理场景模型构建、遥感数据自动化解译和信息提取、DLG要素和地理国情要素一体化采集建库、增量更新技术、多尺度级联更新与自动综合、多元化地图产品生产、地理信息云服务技术、志愿者地理信息采集与分析挖掘技术、真三维时空数据库技术。

(五)监测地理国情,服务科学发展

在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的基础上,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以普查带监测促转型,提升地理国情监测与服务能力,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和统计分析评价,提高成果应用的广度深度,实现苏州市地理国情监测的业务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以城镇化、土地利用、生态建设、国土空间优化、多规合一等作为切入点,针对我市发展战略、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相关政策,准确把握社会经济发展对地理国情信息的基本需求,实施国情动态监测。

(六)强化公共服务,加强产业引领

面向信息化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的需求,完善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体系,针对政府、企业、行业、公众不同应用主体的需求,创新产品形式和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

丰富面向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系列比例尺地图产品,继续推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