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舞身韵资料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6456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舞身韵资料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古典舞身韵资料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古典舞身韵资料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古典舞身韵资料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古典舞身韵资料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典舞身韵资料doc.docx

《古典舞身韵资料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舞身韵资料doc.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典舞身韵资料doc.docx

古典舞身韵资料doc

古典舞身韵

一.名词解释

1.神:

这是泛指内涵,神采,韵律,气质。

任何艺术若无神韵,就可以说无灵魂。

2.倒踢紫金冠:

中国古典舞基本动作之一,一条腿为支撑腿,另一条腿作为动作退向后踢起同时向后弯腰抬头。

此动作也可在空中完成。

3.云手:

双手在身体前上方做左手从左至右,从下至上,右手从右至左,从下至上的“8字圆”运动。

和“小五花”的运动路线是一样的,是放大了的“小五花”。

4.小五花:

答:

双手手背靠拢手心向外,以手腕为轴,双手形成由下至上,由里至外的360°的逆向转动,每做一次完整的小五花,每只手完成一个“8字圆”运动。

5.云肩转腰:

是古典舞身韵经过戏曲、无数长期观察,并总结中国古典舞舞蹈自身的要求提炼出来的,提、沉、冲、靠、含、腆、移等基本动律贯穿起来做就是云间转腰。

6.传统的八大手位:

八个手位即:

单山膀、双山膀、顺风旗、托按掌、双托掌、山膀按掌、冲掌、双提襟。

7.移:

上身直立,以腰为动力点.上身在水平线上向左或向右移动的动作过程:

动作过程中

头部正直,双肩平行。

8.端腿展翅:

即老鹰展翅,端右腿同时双臂向上撩掌,在头上交叉。

挺胸俯身向前与端腿成45°角,同时左腿半蹲。

再经双肋向后侧上方伸直,掌心向后,腿随右手,静止时眼看2点上方。

9.朝天登:

即:

主力腿伸直用力登地,动力腿由下至上往上抬180°贴到耳朵旁边,左右腿都可做动力腿或主力腿。

10.小五花:

即:

双手相配合做盘腕。

两手手背相对,尽量屈腕。

一手向外环绕,另一手向里环绕。

行走路线可做向上下直线,也可做8字线。

与腰的提沉含仰及旁提,拧等元素相配合。

做小五花这个动作时,要求两手对衬,腕子转的幅度要大,转的过程要圆。

11.双晃手“即小晃手动作的延续与放大,双晃手要求双臂沿前后轴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划圆时,两手之间的距离保持与肩同宽,动作要有延伸感。

头眼配合做立圆运动,配之以腰的旁提含仰动律。

转肘和转翻腕在动作过程中两手的配合均同小晃手。

12.环动:

主力腿不动,另一腿在空中变换舞姿,如:

由前腿舞姿不落地平移成旁腿舞姿,即称环动。

反之,由后腿舞姿平移成旁腿舞姿,或继续平移成前腿舞姿也称环动。

13.传统的八大手位:

八个手位即:

单山膀、双山膀、顺风旗、托按掌、双托掌、山膀按掌、冲掌、双提襟。

14云间转腰:

是古典舞身韵经过戏曲、无数长期观察,并总结中国古典舞舞蹈自身的要求提炼出来的,提、沉、冲、靠、含、腆、移等基本动律贯穿起来做就是云间转腰。

15.燕子穿林:

一只脚向前上一步,另一只脚迅速跟上双交并拢。

一只手从上至下做盖掌,另一只手从下至上做穿掌。

在半脚尖上做向左或向右360度的转动。

16.青龙探爪:

是一个融平圆立圆八字圆与一身的典型动作。

动作特点是上身和手臂要如龙蛇般的游动和曲回婉转,身法上突出一个“钻”字。

17.大刀花:

上身做左右交替的转动,双手臂在身体左旁或右旁做相互逆转想交替的每次36.度的立圆运动。

18.风火轮:

双腿从左弓右箭逐渐移至右弓左箭,身体从右侧至左侧最大限度的移动,双臂在身体前后做相互交替的“8”字形立圆运动。

也可以只做上身动作。

 

二.简答

1.身韵与韵律的关系 

答:

在古典舞特定的艺术规范和审美特征要求下的重要表现手段:

即身法与韵律。

它们实际上可以说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的灵魂。

古典舞身韵的形成,是从元素的提炼入手的。

提炼“元素”也既是把程式化的、凝固的造型抽象成为活的基因,如同音乐中的音符一样,找到其基质,以使其能获得多种合成方式,在新的组合排列中获得新的意义。

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只有他们二者的相互渗透与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审美上的神韵与风采。

技术技巧上有了身韵的辅衬,才能有艺术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换句话说:

“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这是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标志,是民族舞演员必须具备的艺术修养与素质。

2.形与神的关系

答:

一切外部展现的动作、舞姿、体态、路线都可称之为“形”;一切内涵的气蕴、呼吸、意念、神采都可称之为“韵”。

作为舞蹈艺术来说,它们应该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但事实上无论是教师或演员,往往容易倾向于表现外在而缺乏内蕴。

所以也可以说“身”和“韵”——或称之为“形”与“神”,不经过严格的训练和要求是不会天生结合在一起的。

3.云肩转腰的重要性      

“平圆、立圆、八字圆”这三种最基本、最典型的运动路线和轨迹。

以腰为轴的“平圆”练习应是基础中的基础。

完整的腰部平圆动作有一个专用的术语,叫做“云肩转腰”。

因此扎实地掌握好“云肩转腰”,不但能起到训练身法的作用。

而且可以广泛地和舞姿、旋转、步法结合运用,使它们增加韵律感。

因而在男班身韵教材中,我把“云肩转腰”列为重要的训练步骤与主干教材之一

4.中国古典舞与武术的关系

中国古典舞和武术原有一套典型动作,如云手、五花、晃手、大刀花、风火轮、燕子穿林、乌龙盘打、青龙探爪等。

我以为它们确实有丰富的身法性、风格性和表现力。

但必须用新的观点和方法来对待它们。

如果停止在它们原有的规格上,静止在原有的程式和套路的运用方法上,它们不但有浓厚的戏曲、武术痕迹,而且显得是孤立存在的,无助于古典舞的表现力。

对待这些传统的优秀典型动作,必须做到:

 1.强化“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等多动律元素。

 2.将“三圆”路线最大限度的鲜明化,并采取“拆开来”做,连起来做、复合做的办法,加强其舞蹈性和身法特点。

3.改变其“光动手臂,不动下肢”的情况,使“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融为一体。

 4.在节奏上改变它原有的格局,重新处理。

综上所述,在中国古典舞与武术的结合训练中,要选用的是:

以腰躯的动律元素为基础,以“云肩转腰”为重点,以“三圆”路线为运动轨迹,以传统的典型动作为依据,以组合为归宿的由浅入深,层层发展的方法。

5.简述弓步的要求

答:

要求:

在丁字步基础上出前腿形成。

前腿要成90度状,后腿绷直。

收臀立腰。

前脚不可太“撇”或“扣”成正开状。

后脚同样不可太“撇”或“扣”,双脚如收拢正好成丁字步状。

重心在双腿之间,不要偏于一腿。

手的姿态千变万化,可背、可按、可托,可作山膀状,但肩部一定要下垂。

头微偏。

双目平视。

6.简述掖步的要求

答:

要求:

在丁字步基础上,撤后腿形成。

要顺着后腿足跟的方向撤,前腿弯曲,大腿交叉重心在前腿。

上身可直立,也可前倾。

腰部微横拧。

头向上方翻视,也可微梗脖下视,手的配合千变万化,可背、可按、可托,可作山膀状。

7.传统的八大手位:

八个手位即:

单山膀、双山膀、顺风旗、托按掌、双托掌、山膀按掌、冲掌、双提襟。

8.“拧、倾、仰、”的概念

答1.所为“拧”就是下肢固定,上身(包括腰、肋、肩、颈、头)向左或向右作水平的旋扭。

尽管从形态上看来不同的舞姿可以有各种不同的“仰拧”、“倾拧”、“翻胸拧”,但拧的本身就腰部而言只有一种,即“横拧”。

不同的姿态都是在“横拧”的基础上加以胸部、肩部的仰或含而得以变化的。

做法:

从腰开始带动肩在和地面保持平行、脚位不动的情况下横面旋动上身。

幅度是由胯是否转动来决定的。

胯不动,完全有腰和肩横面拧动,是基本的横拧,但它的幅度是交小的。

 在膝部不动,胯也随着腰、肩横拧,拧的幅度可以达到极限。

 2.倾

凡是上肢向前或旁做“折”壮,均为“倾”。

 做法:

要求以胯为折点,向前或向旁倾倒。

如果以腰、肋、胸收缩而往前倾,不能叫“倾”而叫“含”。

这二者的区别必须搞清楚。

在“倾”的基础上再加上“横拧”则可以形成各种丰富的姿态。

“卧云”即是典型之一。

 3.仰

 凡是上肢向后“折”状,即是“仰”。

做法:

以胸部敞开经向上顶,继续做最大限度的敞开,双肩胛骨对齐形成向后向上壮。

它不同于用腰向后的“下腰”,要求敞胸、挤肩、顶胸、仰头.

9.平圆、立圆、八字圆的概念

 答:

“三圆”主要是指由整个人体运动造成的圆线轨迹。

所以首先要明确不仅这是“形”的圆也是“线”的圆。

 1平圆:

无论是手的局部动作或是整个上肢动作,运动时要如同“磨盘”壮。

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个平面的圆线运动。

 2.立圆:

 它的运动轨迹如同“车轮”壮。

既展开在面前的是一个竖面的圆线运动。

3.八字圆

 这是指肩部或双臂同时进行相反方向的两个圆线运动,形成“前后”或“左右”两个车轮式的圆线运动。

它的特点是在相反的交错重叠的情况下两个圆同时配合完成,如同一个∞字,故名“八字圆”,“风火轮”既是它的典型表现。

 10.点、线的基本概念

答:

“点”与“线”在身韵中不但是经常要提到的术语,它本身的涵义也是多方面的.从动作的外部而言,“点”往上是指动作中的突出的强拍或瞬间的停顿,“线”是指运动遵循的路线,如从2点到8点是走直线还是弧线,圆线?

平圆、立圆、八字园都是线的具体体现。

凡要做好一个动作必须首先明确动作外部经过的路线,节奏处理的强弱,这都是可以用“点”和“线”来要求学生的。

从神韵及内涵而言,“点”和“线”有着更深层的涵义。

“点”是指呼吸中瞬间的闭气;“提沉”中起伏的强弱;眼神运用时动幻中的凝聚;身法变换中意念的闪动。

“线”是指运动全过程中的内在意识的旋律感,如同歌唱时的乐感,演奏时的“如歌般”一样。

身韵动作是离不开心中的线的,如做“云手十字步”,心中一定要有“行云流水”般的线,做“大揉球”。

则要有内在的波浪线,做“燕子穿林”,则要有穿梭游动的线。

在“慢而不断”的线中,配以“画龙点睛”般的点,则形神可以兼备了。

因此,“点”与“线”的概念必须深深地印在学生的思维里。

也是教师启发学生不可缺少的用语.

11.以“串翻身”为例说明此技术动作的具体做法和动作要求。

答:

串翻身:

准备对5点,站小八字步,后耗腰,双臂左右平伸,掌心向上,头转向右,眼视右下方。

 做法:

以右脚为轴,左脚向7点上步,脚掌着地,同时身体右转半圈,双脚保持小八字步。

转身时经右旁腰成前腰。

双臂随身动,保持左右平伸状,掌心向下,留头,接着以左脚掌为轴,右脚继续向7点上步,落在左旁,身体再右转半圈。

保持小八字步,转时经左旁腰成后耗腰,掌心向上,甩头后眼视7点远下方还原成准备动作。

如此反复交替进行。

要求:

膝微屈,双脚交替移动时脚掌着地,微跳跃,只能向下踩。

翻身时手脚要协调,双臂要求踏步翻身相同。

每一步翻半面,上身固定高度,不能忽高忽低。

只用胸腰部分,不用大腰。

12.旋转的概念是什么?

答:

在舞蹈中,旋转是指人围绕着一个点或轴进行的圆周运动。

舞姿,动力和重心轴是构成舞蹈旋转技巧的三大要素;原地转进行转及空中转构成舞蹈旋转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在我国的舞蹈技术领域中,旋转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它既能作为独立的表现手段,也能在身法韵律和技巧动作中起巧妙的衔接作用,变化多端。

极富有表现力。

古往今来,旋转都以其特有的民族风格和高难度的技术技巧,在舞蹈,舞剧的表演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13.简述中国古典舞身韵元素名称及动律

答:

中国古典舞身韵元素名称是“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

其动律分别是“提沉”是联起来之称,事实上动律必是先“沉”后“提”的是躯干上下动律元素;“冲靠”则是“提沉”基础上“斜移”之动律。

“靠”是和“冲”相反的一对不可割裂的动律;“含腆”在身法动律中是极为重要的它们是构成身法具有韵律感所必须有的过程。

也是一对不可割裂的相反动律,是胸腔和后肩为动力的“前后”动律,是“提沉”的强化结果;“移”这是腰肩进行左右的水平运动,和上述的“上下”(提沉)“斜线”(冲靠)“前后”(含腆)的动律构成腰部动律的全方位规律;旁提这是身体作“弧线“运动的元素,是完成体态的线条感很重要的动律。

14.简述古典舞中脚的基本位置名称和脚的位置特点是什么?

答:

脚的位置名称特点如下:

(1)正步—双脚并立,脚尖想身体的正前方。

重心在两脚上。

(2)点步—在正步基础上向前、旁、后擦出后点地。

重心在主力腿上。

(3)虚步—在点步的基础上,加主力腿半蹲。

(4)前交叉步—(即“别步”)两腿膝盖前后重叠。

以左脚为例:

左脚交叉于右脚之前,用脚掌作为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