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艺术发展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45271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艺术发展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西方艺术发展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西方艺术发展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西方艺术发展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西方艺术发展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艺术发展史.docx

《西方艺术发展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艺术发展史.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艺术发展史.docx

西方艺术发展史

西方艺术发展史

古典前时期艺术(原始艺术,古埃及艺术,古代两河流域艺术)

古典时期艺术(古希腊艺术,古罗马艺术)

中世纪艺术(早起基督教艺术,拜占庭艺术,罗马式艺术,哥特式艺术)

欧洲文艺复兴艺术(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尼德兰,德国,西班牙)

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17世纪意大利艺术,18世纪新古典主义艺术)

19世纪西方艺术

西方现代主义艺术

古典前时期艺术

原始艺术

两种艺术形式:

小型雕刻品---维林多夫母神像、

洞穴壁画----遗址:

法国拉斯科洞穴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受伤的野牛)

巨石建筑----巨石阵

古埃及艺术

332BC以前的埃及艺术,人类最早的文化发源地之一,三时期:

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

吉萨金字塔群

狮身人面像

卡纳克的阿蒙神庙

尼弗而提提王后彩色雕像

古代两河流域艺术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河流域古代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古希腊人把两河流域叫做“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地方”。

美索不达米又分两个部分,南边叫巴比伦尼亚,北边叫亚述。

就今天来说,两河流域相当于伊拉克一带。

两河流域文明时代最早的居民是苏美尔人。

苏美尔人是亚洲最早具有完整文化的民族。

牛头竖琴

古典时期艺术

古希腊艺术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古希腊艺术包括爱琴艺术和希腊艺术两部分

(分为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

爱琴艺术:

抓蛇女神像,狮门(迈锡尼城城门)

希腊艺术:

希腊艺术的主要成就是雕刻。

柱式:

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

掷铁饼者(米隆)

断臂维纳斯(米洛斯)

古罗马艺术

希腊文化与古罗马文化共同构成西方文明的起源。

罗马人最有成就的是建筑。

罗马人开始使用拱门与拱顶,并开始使用水泥制作混凝土,因此能建造出各种形状与体积的建筑物,所以建筑是罗马艺术上最大的成就。

其他建筑有市场、广场、澡堂(公共交际场所)、运动场、竞技场、斗兽场等。

古罗马建筑的代表类型:

大角斗场、万神庙、凯旋门(君士坦丁)

中世纪艺术

早期基督教艺术

中世纪史也叫中古史,指的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的历史。

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

(自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一段时间,史称中世纪。

中世纪艺术为什么与基督教文化紧密相连?

1.野蛮黑暗环境下人们的心境:

灰心丧气、悲观厌世、抑郁到极点。

当时有人说“世界只是一个残暴与淫乱的魔窟”。

人间仿佛提前来到了地狱,大批的人出世修道,不仅有穷人、弱者、妇女还有统治阶级的诸侯,甚至国王。

2.这种心境助长了基督教的势力,“相信世界为苦海,以醉心于上帝为无限幸福。

”到了3世纪已经发展成为能够控制西方世界的强大力量。

3.321年罗马皇帝颁布“米兰赦令”,确立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392年罗马皇帝再度颁布赦令,禁止基督教以外的所有宗教。

基督教由此上升到了精神统治的特权地位。

基督教文化的历史背景:

1.诞生:

1世纪罗马帝国下的东地中海地区,前身是犹太教。

因为当时小亚细亚的犹太人不堪忍受罗马统治的奴役又无法挣脱苦海,便渴望出现一个救世主。

基督教便应运而生了。

2.关于《圣经》:

由《旧约》和《新约》组成。

3.发展

早期:

少数人的教派,遭到官方的敌视与镇压。

只能在地下秘密活动。

中期:

“米兰赦令”

晚期:

罗马分裂----西罗马为罗马公教会(天主教会)

东罗马为东正教(拜占庭体系)

基督教合法化以前

地下墓穴艺术:

由于信徒们相信死后可以复活,早期基督教坚持土葬反对火葬。

基督教合法化后的艺术:

教堂

当基督教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时,为了更好地传播教义,让信徒们能在一起做礼拜,于是开始兴建正式的教堂,这时主要借用古罗马神庙的建筑形式,但内部空间大,采光也比较明亮。

圣康斯坦察教堂

马赛克镶嵌壁画

石棺雕刻

拜占庭艺术

背景材料:

拜占庭曾经是希腊著名的城市,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东迁来到这里。

以拜占庭帝国作为他的国名,首都就以君士坦丁堡命名。

君士坦丁堡有十一个繁荣和富裕的城市,它三面临海,蛮族无法从海上进攻,在陆地上则有坚固的城防御敌,可以排除外族的侵扰,这些条件使他在几百年间处于安定和平的状态,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拜占庭艺术的突出成就:

建筑,镶嵌画

圣索菲亚教堂

圣维塔莱教堂镶嵌画

查士丁尼的皇后西奥多拉

圣母子(12世纪)

祷告的主教

圣女的行列:

560年

罗马式艺术

“罗马式”指一种艺术风格,盛行于11--13世纪。

罗马式的产生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古代罗马美术的崇拜和模仿。

罗马式艺术的兴起也是教会势力上升的结果。

在这一时期,教会的权威和声望大为提高。

宗教的影响遍及各城市和封建城堡,封建主对宗教如痴如醉,由此各地统治者都为自己的城市兴建规模壮观的教堂和修道院,这就为为数众多的罗马式教堂的建造提供了可能。

促使罗马式艺术繁荣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朝圣热闹。

教堂沿着朝圣路线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以帮助朝圣者。

罗马式艺术的分类:

建筑

罗马式建筑以教堂为主。

典型特征:

拉丁十字布局,半圆形穹拱结构,厚重的石墙,窗户小,距地面较高,内部光线阴暗而神秘。

在外部,修建塔楼。

罗马建筑的标志:

最初塔楼设在十字交错拱顶的中心,后来逐渐固定在正门两侧,成为罗马建筑的标志。

英国的杜勒姆主教堂

意大利,圣玛利亚·拉·福巴大教堂(特色在于豪华的装饰上)

比萨教堂(意大利,1063--13世纪)

雕刻

罗马式雕刻与绘画的共同特点是:

有表现主义倾向。

传播宗教教义的需要是罗马式雕刻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罗马式雕刻首先是作为宗教的载体出现的。

雕刻装饰在罗马式建筑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在11--12世纪世俗的人们大多不识字,只有僧侣可以读和写,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看懂《圣经》,教堂便把其中的故事和代表人物刻在教堂的墙上,成为“石头圣经”。

罗马雕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与建筑的和谐结合,作为建筑装饰,成为建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被用来装饰教堂的正门、侧柱、柱头和祭坛等部位。

在塑造手法上,力图摆脱“蛮族”时期的平面性的表现方式和思维方式,和探讨三度空间的表现价值,许多浮雕版和柱头都已经接近高浮雕的形式,这种探索显示出古典传统的影响。

青铜洗礼盒(德国,12世纪末)

教堂门楣雕刻

柱头雕刻

绘画

在罗马式绘画中占主要地位的是抄本绘画,其次影响了当时的挂毯和刺绣制作。

罗马的抄本绘画也是紧密地与基督教发展相联系。

传教事业需要书籍,教堂的礼拜仪式需要书籍,基督教皇帝们用镶嵌有金银珠宝的福音书作为礼品馈赠给修道院或教堂,或对有功之臣进行奖赏。

作为中世纪学术中心的修道院,将拥有贵重的抄本视为修道院的光荣与尊严。

一位教士说“一座修道院没有书籍就像一个国家没有能源,一个军营没有部队,一个花园没有青草,一棵树上没有树叶...”。

受胎告知(英,1125)

橄榄山上的祈祷(英1125)

全能的基督(西班牙,1123)

拉撒路的复活(德,10世纪末)

鲁斯的殉教(法,12世纪初

哥特式艺术

罗马式艺术在12世纪下半期趋于衰落。

13--15世纪的中世纪美术被称为哥特式美术,这种风格最早起于法国,后来流行到整个欧洲。

哥特式美术是欧洲中世纪美术的高峰。

“哥特式”在中世纪是被称为“法国式”。

只是到了后来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有关建筑学的作者在轻蔑地回顾他们先人的作品时,才把这种风格称为“哥特式”,意思是“野蛮的、乏味的”。

这个名字一直被沿用到今天,而且也不再含有贬义的意思,“哥特式”这个名词首先专门用在建筑方面,因为在建筑上最有特征,也容易辨认。

哥特式雕塑是在13世纪后才开始独立出来的。

哥特式绘画也主要用在装饰教堂的墙壁镶嵌画即抄本绘画。

建筑

与罗马建筑不同的是,哥特式教堂是建在由城市保护的城市中,它已经不再具有罗马式建筑那样的城堡功能,而有了更宽阔、更高、更明亮的内部空间。

巴黎圣母院(1136--1250)

夏特尔教堂(法,1194--1225)

维也纳大教堂(奥地利,1304--1466)

威斯敏斯特教堂(英,10世纪)

科隆大教堂(德,始建1248,按法国哥特盛期样式建造的)

米兰大教堂(意大利,1897)

哥特式雕刻

哥特式雕刻主要用于美化教堂建筑

圣母和圣婴是哥特式雕刻的基本样式之一

哥特式绘画

哥特式绘画包括彩绘玻璃窗,板上画,湿壁画等多种形式

以自然主义手法为主,以耶稣受难为主要题材

 

欧洲文艺复兴艺术

文艺复兴简介

萌芽地点:

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性质:

是西方乃至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场政治、经济、文化的运动。

它以文艺复兴为代号,以人文主义精神为旗帜,以文学艺术为先锋而开始的。

人文主义:

其内容是肯定人生的意义,要求享受人间的欢乐,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相信人的力量和人性的崇高,主张用知识造福人类和人生。

文艺复兴发生的诸因素:

1.经济因素是主要的

2.科学技术和人文思想的结合,促进了新科学思想的形成。

3.意大利正处于东西方的要冲,时代的风雨和历史的遗产都在这里交融。

概况

一个中心:

意大利

两个画派:

枫丹白露,威尼斯

三个任务: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四个阶段:

开端,早期,盛期,晚期

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

分为初期,早期,盛期三个阶段

意大利初期文艺复兴(13世纪--14世纪)

1.奇马布埃(1240--1300)佛罗伦萨画派的先驱,深受拜占庭绘画的影响,乔托的老师。

以壁画为主,神圣题材的世俗化,明暗对比法的首次运用。

2.杜乔(约1250--1318),锡耶纳画派的创始人,与佛罗伦萨画派不同,采用富丽高雅的色彩和优美的线条,成功地将拜占庭艺术的庄严感于锡耶纳的神秘性杂糅一处,突出了画面的抒情效果。

代表作《光荣圣母》、《最后的晚餐》。

3.乔托(约1266--1377),佛罗伦萨画派。

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伟大先驱者之一。

他被尊称为“意大利第一位艺术大师”,也被称为“近代绘画之父”。

他的艺术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分水岭。

用现实生活的人物来表现宗教故事。

代表作有《逃亡埃及》、《犹大之吻》。

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15世纪)

15世纪的佛罗伦萨画派继承了乔托的现实主义原则,对解剖学和透视学的研究首次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约在1420年左右,佛罗伦萨三位大师的出现标志着早期文艺复兴的来临。

1.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1377--1466),他创造了线性透视学体系,将绘画引入科学轨道。

作品有佛罗伦萨大教堂。

佛罗伦萨大教堂是文艺复兴早期建筑的代表作。

2.雕塑家多纳泰罗,是15世纪意大利最杰出的雕塑家。

他的雕塑创作彻底拜托了哥特式风格的痕迹(模仿自然的现实),复兴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样式(高贵、典雅)。

代表作品:

加塔梅拉塔骑马像,大卫。

3.画家马萨桥(1401--1428),继承和发展了乔托的传统,以科学的探究精神,将解剖学、透视学的知识运用于绘画。

他的艺术成就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繁荣期的到来。

代表作品:

逐出乐园,纳税钱。

4.15世纪佛罗伦萨画派最后一位大师:

波提切利(1444--1510),他的绘画多取材于文学作品和古代神话传说,不再使用宗教题材,能更自由地抒发个性和世俗的感情。

注重用线造型,强调优美典雅的节奏和富丽鲜艳的色彩。

代表作:

春,维纳斯的诞生。

意大利盛期文艺复兴(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叶)

罗马取代了佛罗伦萨成为艺术中心,在艺术上形成了罗马画派。

罗马画派追求雄伟的美学风格

在绘画中注重雕塑般的立体效果

盛期文艺复兴的根本特点是追求完美

1.达芬奇(1452--1519),米兰画派的代表,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最卓越的代表之一,他不仅是一位天才的画家,并且是大数学家、科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

画面充满科学精神和哲理思考。

代表作:

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2.米开朗基罗(1475--1564),建筑师,雕刻家,画家。

在作品中倾注于自己满腔悲剧性的激情。

代表作:

大卫,创世纪,哀悼基督。

3.拉斐尔(1483--1520),是将文艺复兴盛期风格定型化的画家。

以优美的、诗一般的绘画语言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

代表作:

西斯廷圣母,雅典学院。

“复兴三杰”艺术风格的差异

达芬奇的艺术精巧含蓄,富于哲理,是智慧的象征。

米开朗基罗艺术雄伟壮丽,充满激情,是力量的体现。

拉斐尔的艺术婉雅,抒情优美,是理想的化身。

威尼斯画派(15--16世纪)

1.乔万尼·贝利尼(约1430--1516),被认为是威尼斯画派的创始人,其父兄都是画家,被合称为“贝利尼家族”。

他注重风景的描写,把自然景色诗意化,使作品充满宁静和淡雅的情调。

代表作:

有小树的圣母,神的欢宴。

2.乔尔乔纳(约1476--1510),贝利尼的学生,是从贝利尼风格过度到威尼斯画派全盛时期的人物。

诗一般的画面,并不单纯是一种优美的视觉效果,而且有丰富的人文主义内涵。

代表作:

沉睡的维纳斯,暴风雨。

3.提香(约1487--1576),乔尔乔纳的同学,其作品不像乔尔乔纳那样抒情和宁静,而是显得壮丽、热情和富于想象,色彩强烈,用笔奔放。

代表作:

花神,乌尔宾诺的维纳斯。

4.韦罗内塞(1528--1588)比提香晚一辈。

他在1533年来到威尼斯,这时的威尼斯已度过了它的繁盛期,贵族和商人抓住最后的时候饮宴享乐、花天酒地,这从另一侧面反映出威尼斯人追求的不是宗教的禁欲,而是世俗的欢乐和自由,他把这一切都搬上了自己的画面。

5.丁托列托(1518--1594),在威尼斯画派中别具一格,他的艺术理想是“把提香的色彩和米开朗基罗的形体结合起来”。

他善于画具有规模宏大的构图,复杂激烈的人物、动态和异乎寻常的透视角度。

6.柯罗乔(1499--1534),他是与威尼斯画派的乔尔乔纳、提香同时的一位著名的画家,在画风上受威尼斯派的影响较大,画面上色彩明快,诗意盎然,妇女形象美丽动人。

他的作品已可拿到巴洛克的前兆。

尼德兰文艺复兴艺术

总体特征

1.中世纪的尼德兰包括现在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及法国东北部的一些地区。

2.由于雕刻作品现存极少,在15世纪尼德兰美术绘画方面的成就便显得非常突出了。

尼德兰画派的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的祭坛画与独幅木版画,因为尼德兰美术脱胎于中世纪的哥特式艺术,使得尼德兰文艺复兴初期的绘画有比较浓郁的宗教气息。

总的绘画倾向是:

严肃、静穆,人物形象不够生动自然。

另一方面,尽管这些作品大多表现了传统的宗教题材,却由于画家对描写世俗生活和周围环境的兴趣大大增长,作品中便不时体现出现实主义倾向。

罗伯特·康宾和扬·凡·埃克是尼德兰画派的主要奠基人。

1.罗伯特·康宾,他的著名作品受胎告知虽然是宗教画,却透过某些细节的描绘,使画面上流露着市民生活的情趣;同时,画面上所描绘的风景,为风景画在尼德兰地区成为独立画种奠定了基础。

代表作还有些肖像。

2.扬·凡·埃克。

虽然他的画大部分为宗教画,但却突破了宗教画的传统技法,非常重视对人物性格与心理的刻画,非常注重写实,细心研究了光与色的表现,还对油画的方法做了重要改进;题材因为现实世界和世俗生活,体现了人文主义观念,开辟了尼德兰文艺复兴的道路。

代表作根特祭坛画,是尼德兰早期文艺复兴艺术的代表作。

阿尔诺芬妮夫妇像。

3.老彼得·勃鲁盖尔:

16世纪尼德兰最伟大的画家,他代表了尼德兰文艺复兴艺术的最高成就。

也就是自扬·凡·埃克开始的期刊荷兰画派的最后一位巨匠。

一生以农村生活作为艺术创作题材,人们称他为“农民的勃鲁盖尔”。

他是欧洲美术史上第一位“农民画家”。

他善于思想,天生幽默,喜爱夸张的艺术造型,因此人们又赠给他一个外号叫“滑稽的勃鲁盖尔”。

代表作:

农民舞蹈,盲人

尼德兰文艺复兴的的总体特征:

充分体现城市市民性。

继承的传统不是希腊罗马艺术,更多的确是哥特式艺术。

人文主义的思想基础比较薄弱,缺少雄伟气魄和理想境界。

德国文艺复兴艺术

德国文艺复兴发端于15世纪。

在德国美术史上将1420年左右至1540年这段时期成为文艺复兴时期。

这个时期的许多艺术家对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现象表现出关切,热心于描绘自然环境,人物的造型则强调真实感,凡此种种都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肯定现世生活、肯定人生、歌颂大自然的倾向。

德国早期文艺复兴艺术

1.康拉德·维茨(约1410--1445)的作品《基督缕海》(又称《捕鱼的奇迹》)可谓那时的杰作。

2.马丁·盛高厄(约1450--1491)的作品《牧人来拜》,虽然也是祭坛画,却十分成功地刻画了人物,他还是一位出色的铜版画家,丢勒与巴尔东在青年时代都曾深受其影响。

德国中期文艺复兴

在强有力的社会风暴冲击下,德国的文艺复兴从开始形成而达到极盛时期。

肖像画与风景画开始作为独立画种出现,特别是版画达到了当时欧洲的最高水平。

他们与时代同步,相当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因此,德国文艺复兴时代的美术作品以深刻而严肃著称。

1.丢勒:

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多才多艺,学识渊博,不仅是油画家还是铜版画家、雕刻家、建筑师,在建筑与绘画理论方面也都有著作出版。

(父亲肖像,四圣徒,犹豫)

2.格吕内瓦尔德(约1475--1528)但关于他的生平资料却极不完整。

他曾经服务于美因茨大主教,后来到哈勒任艺术与建筑顾问。

宗教改革的进步思潮对他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他甚至卷入1525年的农民战争。

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已失散,《伊森海姆祭坛画》成为他最重要的传世代表作,也就是16世纪德国艺术的瑰宝之一。

德国晚期文艺复兴

16世纪,德国风景画形成独立的绘画科目,多瑙河画派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个画派并不是学院意义上的画派,确切地应称之为“多瑙”风格,标志着风景画的一种风格。

西班牙文艺复兴艺术

格列柯(1541--1614),是西班牙文艺复兴艺术的代表。

祖籍:

希腊,出生于意大利。

他笔下的人物和风景常常是变形的,这正是他激动不安的心情的反映。

重要作品:

奥尔加斯伯爵的下葬,托莱多风景。

 

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

17世纪意大利艺术

16世纪以后,意大利兴起风格主义。

进入17世纪,风格主义引导全欧洲的艺术背离古典艺术,后来被成为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现实主义艺术/学院派

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

巴洛克一词原指不规则的,怪异的珍珠,在当时具有贬义,当时人们认为它的华丽,炫耀的风格是对文艺复兴风格的贬低,但现在,人们已经公认,巴洛克是欧洲一种伟大的艺术风格。

巴洛克风格的特点:

一是豪华。

既有宗教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

二是它是一种激情艺术,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

三是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

四是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五是具有综合性,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此外,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

六是浓重的宗教色彩;

1.波洛米尼:

被公认是巴洛克最伟大的创造者之一,作品以奇特著称,代表作:

圣卡罗教堂。

2.贝尔尼尼:

是当时罗马最重要的建筑师、雕刻家、城市规划专家。

代表作:

阿波罗与达芙尼,圣德列莎的沉迷。

 

现实主义艺术

现实主义是艺术发展进程中一种独特的艺术现象,指19世纪产生的艺术思潮,又称“写实主义”。

这个流派是使用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的方法的,现实主义艺术家赞美自然,歌颂劳动,深刻而全面地展现了现实生活的广阔画面,尤其描绘了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和斗争,此时劳动者真正成为绘画的主体形象,大自然也作为独立的题材受到现实主义画家青睐。

卡拉瓦乔是这一时期现实主义画派代表,与雕塑上追求运动感一样,追求光线效果是17世纪欧洲绘画的首要目标。

代表作:

圣马太被召唤,圣母之死。

学院派

学院派重视规范,包括题材的规范、技巧的规范和艺术语言的规范。

由于对规范的过分重视,结果导致程式化的产生。

学院一词最初含“正规、走正路不走邪路”的意思。

如何才能走正道,在学院派看来就是重视传统,向传统学习,因而学院派反对所有的改革。

学院派十分重视基本功训练,强调素描,贬低色彩在造型艺术中的作用,并以此排斥艺术中的感情作用。

这些特点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正反两方面的。

卡拉奇兄弟:

意大利画家。

共三兄弟:

阿戈斯蒂·卡拉奇,安东尼巴莱·卡拉奇,多维科·卡拉奇。

他们共同形成了博洛尼亚画派。

提倡学习古典及文艺复兴大师创作,画风典雅,技艺完美。

并于1582年创办一所艺术学院,以贯彻其艺术主张和进行理论研究。

代表作:

巴尔杰利亚的圣母,圣家族与圣佛兰奇斯,圣母升天。

18世纪新古典主义艺术

产生的背景:

18世纪下半叶,法国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一场巨大的革命运动即将来临,渴求改变现状的法国民众对散发着没落贵族气息和华丽脂粉的“洛可可”艺术越发反感。

他们都期待着庄严肃穆的新艺术风格作为宣传革命、号召人们的有力武器,希望艺术能够发挥培植人们的斗争勇气。

资产阶级从古希腊,罗马的历史中找到适合他们作为行动典范的共和主义英雄题材,来为当时一触即发的法国大革命服务。

18世纪中叶,德国美学家温克尔曼大力宣传古代社会的纯洁,静穆,提倡古典美的艺术思想。

他说:

“艺术应追求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

1748年,庞贝古城的发掘,使壮丽辉煌的古代艺术展现在人们面前,激起人们对古代文化的向往和崇拜。

在思想界,古典精神成了美的最高标准,法国因此掀起了一股学习古代艺术的潮流。

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点

新古典主义美术以希腊,罗马的艺术为范本,主张以古罗马神话和英雄故事为题材。

强调市民英雄主义艺术表现方面

强调理性秩序,忽视感情,个性的表达。

重视素描而忽视色彩的表现

讲究艺术形式的严谨完整,体现一种庄严典雅的风格。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新古典主义宗师

法国画家达维特是这种风格的创立者

马拉之死

战神马尔斯被维纳斯和美惠三女神解除武器

雷卡米埃夫人像

普绪刻接受爱神的初吻(弗朗索瓦·热拉尔,1798,1822藏于卢浮宫博物馆)

安格尔:

1780生于蒙托邦,他的父亲约瑟夫·安格尔是蒙托榜皇家美术院院士,自小父亲就培养他对艺术的兴趣,1791年安格尔被父亲送到图卢兹美术学院学习。

1797年进入新古典主义大师达维特的画室,1806--1820年安格尔在罗马学习和创作;1856,象征“的清高绝俗和庄严肃穆的美”的最杰出的作品《泉》的诞生,标志着安格尔艺术达到光辉的顶峰。

1863年被故乡授予金色桂冠。

1867年去世。

奥松威伯爵夫人像

里维埃小姐像

大宫女

瓦平松浴女

土耳其浴室

 

19世纪西方艺术

维多利亚时代(1819--1901)

新艺术(1890--1914)

文艺复兴绘画、巴洛克绘画和十九世纪绘画是二十世纪前世界美术史上并立的三大绘画高峰。

与前两个绘画高峰相比,十九世纪绘画艺术体现了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过渡,流派纷呈,风格迥异,经历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象征主义.后印象主义等阶段,成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绘画诸流派的历史源头。

浪漫主义

1814年3月联军进入巴黎,4月6日拿破仑下诏退位,路易十八随即登上王位,波旁王朝就此复辟。

在复辟年代里,一些知识分子是苦闷的,在文学和艺术上掀起了浪漫主义运动。

法国浪漫主义艺术的主要代表是藉里柯与德拉克罗瓦。

1819年,年仅26岁的席里柯根据1816年所发生的沉船事件创作了震惊画坛的《梅杜萨之筏》,从此,揭开了法国浪漫主义美术的序幕。

浪漫主义画家不同于达维特、安格尔那样热衷于希腊、罗马的古典规范,热衷于从希腊、罗马神话中去寻求创作的灵感;而是立足于对现实生活的感受,热衷于从中世纪、东方文化中寻求灵感;在创作中,他们不强调素描和严谨的外形而是强调激越的情感和极端个性化的表现。

主要代表

藉里柯(G6ricault,179l一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