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64381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

《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

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

2020年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儿童发展关键期,教育者要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多样性

【答案】B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是

指人的身心发展不是一个匀速发展的过程。

教育应该顺应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

机地施以相应的教育。

因为在关键期,学生学习的速度最快,知识、技能最容易形成,而错过了关键期,教

育效果将会下降。

故选B。

2、在教育调研中,为获取相关资料而对一所学校或一个学生进行专门调查属于()。

A、全面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个案调查

【答案】D

【解析】个案调查法是指采用各种方法,搜集有效、完整的资料,对单一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研究的方法。

选D。

3、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

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B

【解析】中国的科举制度萌芽于南北朝时期,起始于隋唐时期。

故选B。

4、教育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保证了人类文明的延续,也传递了保守的文化传统,这体现了教育的

()。

A、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B、理论功能和实践功能

C、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D、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答案】C

【解析】从教育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正向功能是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

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负向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题干中所述的人类文明

的延续是教育的正向功能,而传递保守的文化传统指传递不好的方面或封建思想等,体现了教育的负向功

能。

故选C。

5、某教师在运行《磁铁》教学时,使用磁铁、回形针和硬币进行磁铁性质的演示,该教师遵循了()。

A、启发性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答案】C

【解析】教师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己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

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的教学属于直观性教学。

故选C。

6、关于陈述性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

B、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

C、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D、是一种实践性知识

【答案】C

【解析】陈述性知识主要反映事物的状态、内容及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

样,一般可以用口头或书面言语进行清楚明白的陈述。

它主要用来描述一个事实或陈述一种观点,因此也称

描述性知识。

故选C。

7、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学校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且情节严重或者拒不改正

的,应当依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

A、民事处分

B、民事处罚

C、行政处罚

D、刑事处分

【答案】C

【解析】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学校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

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整顿;对情节严重或者拒不改正的,应当依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给予

相应的行政处罚。

故选C。

8、小明不爱吃菜,只爱吃肉,妈妈为了改变他的不良习惯,告诉他,只要吃5根青菜,就可以吃一块肉。

这体现了哪种强化原理?

()

A、消退

B、负强化

C、惩罚

D、正强化

【答案】D

【解析】按照强化实施以后学习者的行为反应,提出强化理论,包括强化、惩罚和消退几个重要概念。

其中强

化又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就是通过给予一个积极的刺激来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

题目中妈妈告诉小明,

只要吃5根青菜,就可以吃一块肉,通过允许小明吃肉这个积极刺激,来增加其吃青菜的行为发生的概率,即

属于正强化。

故选D。

9、通过角色扮演以增强自信心,然后再将学得的应对方式应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去。

这一方法叫做

()。

A、强化法

B、行为塑造法

C、全身松驰训练

D、肯定性训练

【答案】D

【解析】肯定性训练也称自信训练、果敢训练,其目的是促进个人在人际关系中公开表达自己真实情感和观

点,维护自己权益也尊重别人权益,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

肯定性训练是通过角色扮演以增强自信心,然

后再将学得的应对方式应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

故选D。

10、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A、《大学》

B、《中庸》

C、《孟子》

D、《学记》

【答案】D

【解析】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大学》、《中庸》、《孟子》都不

是教育文献。

故选D。

11、学校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世界上许多国家在进入()后出现了学校。

A、原始社会

B、奴隶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早期

【答案】B

【解析】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使教育从社会活动中分化出来,

成为独立的形态。

故选B。

12、教育立法是()社会教育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

A、现代

B、古代

C、近代

D、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答案】C

【解析】西方近代社会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教育的每次重要进展或重大变革,都以法律的形式予以规

定和提供保证。

这是该时期教育发展的显著特点。

故选C。

13、教师申诉制度是我国《教师法》规定的一项救济制度,以下不属于该项制度特点的是()。

A、是一项正式的法律救济制度

B、是一项专门性的申诉制度

C、是一项行政性的申诉制度

D、是一项民事的申诉制度

【答案】D

【解析】

(1)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法定的申诉制度。

这种法定性,使教师申诉程序具有了法律的确定性和严

肃性。

(2)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性的权利救济制度。

它是为教师这一特定的专业人员设立的,只能由教

师或其代理人提出。

(3)教师申诉制度是行政性的申诉制度。

它是由行政机关依法对教师申诉,在其行使职

权范围内做

14、我国历史上,首次规定中小学实行“六三三制”学制的是()。

A、壬寅学制

B、壬戌学制

C、癸卯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答案】B

【解析】我国历史上,首次规定中小学实行“六三三制”学制的是壬戌学制。

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现代学

制是壬寅学制。

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癸卯学制。

壬子癸丑学制是中国辛亥革命后1912—1913年

南京临时政府制定公布的学制系统。

故选B。

15、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求平等合作,体现了新型师生关系的()。

A、民主平等

B、教学相长

C、尊师爱生

D、心理相容

【答案】D

【解析】心理相容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彼此协调一致、相互接纳,在教学实施

过程中表现为师生关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

故选D。

16、()是衡量一个测验有效性、正确性的重要指标。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答案】B

【解析】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它是科学测量工具最重

要的质量指标。

此题旨在考查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

故选B。

17、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

A、心理过程

B、信息过程

C、逻辑过程

D、认识过程

【答案】D

【解析】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其特殊性体现在:

①认识的间接性;②认识的交往性;③认识的

教育性;④有领导的认识。

故选D。

18、皮亚杰认知发展观中表述错误的是()。

A、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B、认知结构的构建和再构建是认知发展的本质所在

C、儿童认知发展取决于认知结构的发展水平

D、在儿童发展中要注意对其进行奖惩

【答案】D

【解析】对儿童进行奖惩是行为主义斯金纳的观点。

故选D。

19、皮亚杰认知发展观中表述错误的是()。

A、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B、认知结构的构建和再构建是认知发展的本质所在

C、儿童认知发展取决于认知结构的发展水平

D、在儿童发展中要注意对其进行奖惩

【答案】D

【解析】对儿童进行奖惩是行为主义斯金纳的观点。

故选D。

20、通过检测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学校常用的评价方法,在一个测验中,衡量是否达到测验目的的程

度,即是否测出了所要测量的东西的指标是()。

A、难度

B、效度

C、区分度

D、信度

【答案】B

【解析】效度是指测验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它所要测出的东西。

一个测验的效度总是对一定

的测验目标而言的,故不能离开特定的目标笼统地判断这个测验是否有效度。

故选B。

21、研究表明,与学生的知识学习显著相关的是()。

A、教师表达的清晰度

B、教师思维的流畅性

C、教师人格特征

D、教师期望

【答案】A

【解析】研究表明,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教师表达的清晰度有显著的相关,教师讲解的含糊不清与学生的学习成

绩有负相关;教师思维的流畅性与他们教学效果有显著的相关。

故选A。

22、()是影响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主导因素。

A、遗传素质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主观能动性

【答案】B

【解析】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遗传是个体发展

的物质前提。

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

导作用。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故选B。

2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

B、文化

C、政治经济制度

D、科学技术

【答案】C

【解析】政治经济制度是决定教育性质的直接因素。

故选C。

24、()的概念可以定义为,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

理特征。

A、性格

B、气质

C、人格

D、兴趣

【答案】C

【解析】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

统一的心理品质,即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

征。

故选C。

25、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一般应连续()以上。

A、1学期

B、1学年

C、2学年

D、3学年

【答案】B

【解析】《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五条规定:

“班主任由学校从班级任课教师中选聘。

聘期由学校确

定,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时间一般应连续1学年以上。

26、根据法律规定,我国教育经费以()为主。

A、家庭承担

B、国家财政拨款

C、社会捐赠

D、学校自行筹集

【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

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

故选B。

27、对教师追究其教育法律责任的形式主要有()。

A、扣押教师资格

B、通报批评

C、降职或撤职

D、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

教师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

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故选D。

28、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