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43684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地质学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普通地质学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普通地质学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普通地质学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普通地质学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地质学总结.docx

《普通地质学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地质学总结.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地质学总结.docx

普通地质学总结

第一章绪论

重要术语

地质学、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复习思考题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重点何在?

P1

2、地质学研究的内容由哪些主要方面?

3、试述地质学研究的意义?

4、何谓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及外力地质作用?

5、你怎样理解地质学的特色?

6、地质学研究的方法怎样?

第二章矿物

本章小结

1、放射性同位素通过蜕变就转变成稳定同位素。

1种放射性元素蜕变到它原由数量一般所需的时间称为半衰期。

半衰期是常数。

2、克拉克值是地壳元素的丰度。

3、地壳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Si、Al、Fe、Ca、Na、K、Mg、Ti、H。

它们总含量站地壳重量的99.98%。

4、矿物的基本性质包括:

天然产出、具有有序结构及固体等三方面。

5、晶体是具有有序结构的固体,矿物都属于晶体。

晶体生长良好时具有多面体外形。

6、成分相同而内部不同的矿物称为同质多像矿物;成分不同而内部结构相同的矿物称为类质同像矿物。

7、矿物单体和集合体都可以形成特征性的形态。

根据形态可以识别矿物。

8、按透过光线的能力矿物可以分为透明的与不透明的;金属矿物都是不透明的,非金属矿物都是透明的。

9、按矿物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可分为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及非金属光泽三类。

前两类是不透明矿物的特征,后一个是透明矿物的特征。

10、矿物的颜色是鉴定矿物的重要特征。

11、条痕是矿物粉末的颜色。

对鉴定不透明矿物具有重要意义。

12、硬度计由10种矿物组成,利用硬度计可以测定矿物的硬度大小。

13、解理面是矿物受打击后沿一定的结晶方向分裂而成的光滑平面。

断口是矿物受打击后所形成的不沿固定的结晶方向的破裂面,它总是不光滑的。

14、硅氧四面体是一切硅酸盐矿物都具有的基本结构单位。

其特点是每一个硅的周围由四个氧。

15、石英、钾长石、斜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是其中最主要的硅酸盐矿物,在造岩矿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重要术语

稳定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克拉克值、矿物、晶体、非晶体、晶面、同质多像、类质同像、矿物集合体、透明度、光泽、颜色、条痕、硬度、摩氏硬度计、解理、断口、硅氧四面体、硅酸盐矿物。

复习思考题

1、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由哪些?

什么叫克拉克值?

2、解释:

晶质矿物、非晶质矿物。

3、解释:

稳定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举例。

4、解释:

类质同像、同质异像,举例。

5、解释:

显晶质、隐晶质。

6、解释:

解理、断口。

7、什么叫矿物的晶体及集合体?

有那些常见的矿物集合体?

8、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由那些?

在标本上如何加以认识?

9、解释:

硅酸盐矿物、硅氧四面体、凿岩矿物。

10、最重要的造岩矿物由哪几种?

其化学成分的特点怎样?

11、掌握实验中学过的各种矿物的鉴定特征。

12、解释:

斜长石、钾长石、基性斜长石、中性斜长石、酸性斜长石、碱性斜长石。

第三章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本章小结

1、岩浆是含有挥发性成分的高温硅酸盐熔融体。

其粘性的大小可以有较大幅度的变化。

岩浆的硅、铝氧化物含量多,岩浆温度相对低,以及所含气泡较多者,其粘性高;反之,其粘性低。

2、气体的喷发是火山喷发的前导,并贯串于火山喷发的全过程。

气体主要是由水蒸气以及少量CO2、硫化物、硫等组成。

3、火山喷出的固体物质统称为火山碎屑物,其大小不等,形态各异。

由火山碎屑物堆积而成的岩石称为火山碎屑岩。

4、火山灰是火山喷出的细小碎屑物,能长时间漂浮在空中,喷出量可以很大并能影响一定范围内的局部性气候。

5、熔岩是喷出地面后丧失了气体的岩浆。

粘性大的熔岩流动性差;粘性小的熔岩流动性强,可以展布很大范围。

熔岩在冷凝过程中发生规律性收缩,能够形成柱状节理。

6、火山是由火山喷出的固体或液体(或固、液体)产物堆积而成的高地。

7、火山高地的典型形态为锥形,称为火山锥。

锥体高度最大的可达数千米。

锥顶由圆形洼坑,是岩浆喷出的通道,称为火山口。

其直径大的可达数公里。

8、有的岩浆喷发是沿地壳中的巨大裂缝发生,不形成明显的火山锥,称为裂隙式喷发。

由的岩浆喷发沿地壳中的管状通道发生,形成火山锥,称为中心式喷发。

9、火山岩或喷出岩是火山碎屑岩及熔岩的总称。

10、超基性岩浆的SiO2含量<45%。

由超基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岩称为科马提岩。

它只见于很古老的岩层中。

目前没有超基性岩浆喷发的现象。

11、基性岩浆(或玄武岩浆)的SiO2含量为45%—52%。

裂隙式喷发正是基性岩浆喷发具有的特征。

它如为中心式喷发,可形成盾状锥、熔渣锥或熔岩锥。

12、海底喷发的基性熔岩常有枕状构造。

陆上喷发的基性熔岩表面常具有波状或绳状外貌。

13、由基性熔岩组成的岩石称为玄武岩。

14、中性岩浆(或安山岩浆)的SiO2含量为52%—65%;酸性岩浆(或花岗岩浆)的SiO2含量>65%,它们具有较大粘性,喷发猛烈,产生大量火山灰等火山碎屑物,具有很大破坏性。

15、中酸性岩浆喷发的火山碎屑物及熔岩常交互成层并堆积成复式火山锥。

如果岩浆粘性极大可以只喷出火山碎屑物,不喷出熔岩。

16、中性熔岩形成的岩石称为安山岩,酸性熔岩形成的岩石称为流纹岩。

17、由于塌陷或后继岩浆喷发使原有火山口受到破坏并扩大而形成的新火山口称为破火山口。

18、火山口易积水成湖,称之为火山口湖。

19、世界火山集中分布在坏太平洋、地中海—印尼带、洋脊带以及红海沿岸—东非带。

前两带是板块敛合带,后两带是板块分裂带。

20、安山岩浆的喷发只见于环太平洋四周的大陆边缘及岛屿而不出现于大洋内部,大洋内部都只喷发玄武岩浆,两者的界线称为安山岩线。

21、岩浆侵入的过程伴随着围岩的同化及岩浆的混染。

结果,岩浆的成分发生改变,在侵入体的边缘可出现未被同化掉的围岩残块——捕虏体。

岩浆在地下冷凝而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

22、一种成分的岩浆按矿物熔点高低依次结晶出不同成分的矿物并形成不同种类的岩石,称为结晶分异作用。

23、实验表明,玄武岩浆在结晶分异过程中,铁镁质矿物的晶出顺序是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称为不连续反应系列;长英质矿物晶出顺序是基性斜长石、中长石、酸性斜长石,称为连续反应系列;以上两个系列分别进行,同时发生,所形成的矿物一一反应。

在结晶分异的低温阶段则晶出钾长石、白云母、石英。

24、矿物晶体粗大且晶形较完好的长英质火成岩称为伟晶岩。

它是在岩浆结晶分异的晚期由残余岩浆所形成。

25、侵入岩的产出状态决定于岩浆冷凝的深度、岩浆的成分及其规模以及围岩的产状。

重要的产状由岩脉、岩盆、岩株、岩基等。

26、火成岩的结构指火成岩中矿物的结晶程度。

晶粒大小与形态特点以及晶粒间的相互关系。

结构的特征取决于岩浆冷凝的快慢,而岩浆冷凝的快慢与岩浆的成分、规模、冷凝的深度与温度等因素相关。

27、显晶质结构(包括粗粒、中粒、细粒及似斑状等)是侵入岩所常见的结构,非晶质及隐晶质结构(含斑状)是喷出岩所常有的结构。

28、火成岩构造指火成岩中矿物集合体的形态、大小及相互关系。

它是火成岩形成条件的反映。

29、层状构造是喷出岩特有的构造。

气孔构造、杏仁构造及流动构造主要见于喷出岩,也能见于侵入体的边缘。

30、火成岩的肉眼命名主要是根据岩石的矿物成分、颜色、结构与构造。

31、岩石熔融实验表明,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岩石便开始发生熔融,首先是低熔点的成分熔出;温度继续升高,较高熔点的成分相继熔出,由此可形成由酸性逐渐向基性转变的熔融体。

此种分级熔化的作用称为部分熔融。

许多火成岩是由组成地壳甚至地幔的岩石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的。

32、地球内部是热的。

内热外流称为大地热流或热流。

33、地下一定深度上,温度常年不变、其温度与当地年平均气温一致,此深度带称为常温层。

34、常温层以下的温度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加。

深度每增加100m地温增加的度数称为地热增温率或地温梯度。

大陆上地温梯度平均值为3。

C。

35、地下到达一定深度后,地温梯度减小。

现在认为,地下100km深度温度为1300。

C,2900km处为3700。

C,地心温度为4500。

C。

36、深度增加伴随着压力增加,而压力越大,岩石越难于熔融。

地幔中并不存在一个连续的岩浆层。

37、在地热的形成中由放射性元素衰变而生成的热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重要术语

岩浆、喷出作用、喷出岩(火山岩)、火山碎屑物、熔岩、火山灰、浮岩、火山弹、柱状节理、波状熔岩、绳状熔岩、块状熔岩、枕状构造、科马提岩、火山口、破火山口、盾状火山、熔岩锥、熔渣锥、玄武岩、溢流玄武岩、复式火山、中心式喷发、裂隙式喷发、安山岩线、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印尼火山带、洋脊火山带、地中海沿岸—东非火山带、活火山、死火山、侵入作用、侵入岩、围岩、浅成侵入、深层侵入、同化作用、混染作用、捕虏体、结晶分异作用、连续反应序列、不连续反应序列、鲍温反应序列、岩脉、岩床、岩盆、岩盖、岩株、岩基、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非晶质结构、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流动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层状构造、部分熔融、大地热流(热流)、常温层、地热增温率(地热梯度)、放射性热。

复习思考题

1、岩浆有哪些基本类型,其化学成分的差别何在?

2、岩浆的粘性大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3、火山喷发的气体产物有哪些主要成分?

4、火山喷发的固体产物有哪些类型?

其特点怎样?

5、解释:

熔岩、波状熔岩、块状熔岩、枕状构造、柱状节理。

6、解释:

火山、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岩浆房、火山顶(火山塞)。

7、科马提岩有哪些特点?

8、基性岩浆喷发的特点怎样(包括喷发物的性质和特征、喷发的规模、火山锥的类型和特征?

9、解释:

中心式喷发、裂痕式喷发、溢流玄武岩。

10、中酸性岩浆喷发的特点怎样(参考第11题)?

11、破火山口的成因如何?

12、解释:

活火山、死火山、火山口湖。

13、试述世界火山分布的规律。

14、解释:

安山岩。

15、解释:

侵入作用、围岩、侵入岩、浅成岩、深成岩。

16、何谓同化作用与混染作用?

它们对岩浆成分的改变有何意义?

17、何谓结晶分异作用?

试对它的地质意义做出评价。

18、鲍温反应系列中连续反应不连续反应系列各包含哪些依次晶出的矿物?

两系列中的矿物相互间的对应关系怎样?

19、火成岩产状有哪些主要类型?

20、你对花岗岩基的成因怎样理解?

21、何谓火成岩的结构?

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研究火成岩的结构?

22、何谓火成岩的构造?

有哪些主要的火成岩的构造?

23、了解火成岩分类的原则,熟悉各类火成岩中代表性岩石的特点。

并能鉴别它们。

24、何谓部分熔融?

它对于不同种类岩浆的形成有何意义?

25、解释:

大地热流、热流单位、地热增温率(地热梯度)。

26、你认为地球内热的来源何在?

第四章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本章小结

1、固体地球被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所包围。

外力地质作用正式由分别构成这三圈的大气、水、生物与构成地壳的岩石相互作用的结果。

2、北半球上一切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均向右偏;南半球的均向左偏。

此为科里奥利效应。

它对大气的运动方向(流水的运动方向也相同)发生重要影响。

3、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氮、氧以及少量的二氧化碳等。

在平流层上部有臭氧层。

正是因为地球具有这种性质的大气,生命的存在才称为可能。

4、太阳热能、地球的重力能以及日月的引力是发动各种外力地质作用的能源。

或者说是推动大气、水、生物三种营力做功的动力。

5、外力地质作用包含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等一个系列的作用。

这些作用都有其独立的意义,它们相互之间又有密切联系。

6、沉积岩(含沉积矿产)是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最终产物。

7、使松散的沉积物变为坚硬的沉积岩的作用称为固结成岩作用,包括压固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以及新矿物生长作用等。

它们对不同类型的沉积物具有不同的意义。

8、组成沉积岩的常见矿物都是在常温、常压下形成的,或者所适应的温度范围较大,在地表条件下能够保持稳定的矿物。

9、碎屑结构是沉积岩的特征性结构,也是识别沉积岩的基本标志。

10、碎屑结构按其组成碎屑颗粒粒径分为砾状、砂状、粉砂状、泥状等类型,其相应的沉积岩分别是砾岩(角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页岩、黏土)。

11、砾岩与砂岩一般都具有的碎屑、基质与胶结质三部分,或碎屑、胶结质两部分,用肉眼能够加以识别。

12、层理是沉积岩的特征性沉积构造,也是识别沉积岩的基本标志。

包括平行层理与交错层理两种类型。

13、递变层理、波痕、泥裂、印模等沉积构造都出现于具有碎屑结构的岩层中,它们对于判别岩层的顶底方向常有指示性意义。

14、缝合线是石灰岩及白云岩中常见的沉积构造。

它可以帮助确定岩层的层面。

15、砾岩(含角砾岩)的进一步定名主要依据其中碎屑的成分。

砂岩的进一步命名除依据碎屑成分外,海要注意碎屑的粗细程度、岩石的颜色、胶结物成分等。

16、粘土岩或泥岩的碎屑极细,难以辨认,进一步定名可以根据岩石的颜色及混入物成分。

17、硅质岩是由SiO2组成的岩石。

含有机质的硅质岩为黑色。

富含氧化铁的硅质岩为红色或灰绿色,称为碧玉。

它们都致密坚硬。

疏松多孔的硅质岩称为硅华。

富含黏土成分者称为硅质页岩,质地较软。

18、石灰岩是由方解石组成的岩石,遇稀盐酸起泡,硬度仅为3.5。

白云岩是由白云石组成的岩石,遇酸可微弱起泡(因含CaCO3)或不起泡,硬度较石灰岩略大。

岩石风化表面由溶蚀沟纹。

19、具有碎屑结构的石灰岩是常见的。

如鲕状灰岩、豆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竹叶状灰岩等。

它们都包含碎屑与胶结质(即亮晶)两部分或碎屑、胶结质(即泥晶)三部分。

各部分都要CaCO3组成,但是其特征不同。

20、具有非碎屑结构的石灰岩也是常见的,如泥晶石灰岩、钙华、礁灰岩等。

重要术语

大气圈、生物圈、科里奥利效应、水圈、搬运作用、沉积作用、碎屑沉积物、化学沉积物、生物沉积物、生物化学沉积物、压固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新矿物生长作用、碎屑结构、分选性、圆度、非碎屑结构、沉积构造、层理、交错层理、层面、递变层理、波痕、泥裂、缝合线、结核、印模、砾岩、砂岩、粉砂岩、硅质岩碧玉、硅质页岩、硅华、内碎屑、生物碎屑、竹叶状灰岩、鲕状灰岩、团块灰岩、礁灰岩、钙华、泥晶灰岩。

复习思考题

1、外力作用的三因素是什么?

你怎样理解它们的作用和意义?

2、何谓科里奥利效应?

它在外力地质作用中有何意义?

3、沉积岩形成的五个阶段包含那些基本内容?

4、组成沉积岩的常见矿物由哪些?

其中哪些是沉积岩特有的?

5、沉积岩有哪些常见的原生构造?

识别它们由什么地质意义?

6、何谓碎屑岩?

它有哪些基本类型?

各有何特点?

7、如何区分碎屑?

基质、胶结质?

常见的胶结质的成分是哪些?

8、何谓碎屑灰岩?

其碎屑的成因有哪些?

9、认识常见的沉积岩。

第五章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本章小结

1、变质作用是由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三种因素引起的岩石的变化,包括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的变化。

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并未发生熔融、也未丧失其整体性。

2、岩石变质一般是缓慢的过程,尽管具备变质的因素,但如缺乏足够的作用时间,变质作用难于实现。

3、在变质过程中,含H2O及CO2的岩石可以发生脱H2O及CO2反应;缺H2O及CO2的岩石可发生吸H2O及CO2反应。

这主要是由变质温度的高低不同所决定。

4、在很高的压力下密度小体积大的矿物可以结合成为密度大、体积小的新矿物。

5、只能由变质作用形成的矿物称为变质矿物,它是识别变质岩的重要标志。

6、由矿物重结晶而形成的结构称为变晶结构,其中的晶粒称为变晶。

变晶可大可小,粒径可以均匀(等粒变晶)分布,也可大小参差(斑状变晶)分布。

7、变质岩中部分保留的原岩结构,称为变余结构,如变余砂状结构,变余斑状结构。

8、由变质作用形成的构造称为变成构造,如片理构造、片麻状构造。

9、接触变质作用的发生主要与岩浆的侵入相关,岩浆带来了大量热能和化学活动性流体,促进变质作用发生。

变质作用影响的范围有局限性。

10、接触热变质作用是在单一的热能作用下发生的,可以引起岩石的矿物成分及结构的变化,但不伴随岩石化学成分的显著改变,如使石灰岩变为大理岩,石英砂岩变为石英岩。

11、接触交代变质作用是在温度与化学活动性流体两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

它使岩石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以及结构都发生变化。

其代表性的变质岩是矽卡岩。

12、区域变质作用乃是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具有大范围的影响。

13、区域变质环境由低压高温、正常地温梯度及高压低温三类,它们的地温梯度分别是25。

C—60。

C/km、20。

C—30。

C/km及7。

C—15。

C/km。

在不同环境下变质作用具有不同的具体特征。

14、埋藏地质作用既不与岩浆侵入相关,也不与构造活动相关,主要是由于沉积物堆积后地特别大而产生的较大静压力及较低温度所引起。

15、同一种原岩因变质温度与压力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种类的变质岩。

16、混合岩一般包括基体与脉体两部分。

基体是变质岩;脉体是变质岩中由外来熔体或热液通过填充或交代作用所形成的长石及石英。

如果长英物质彻底交代变质岩,便形成混合花岗岩。

17、动力变质作用的发生与剪切力引起的断裂活动相关,在地壳的表层表现为岩石的破碎,在地壳的较深部位表现为岩石中矿物颗粒发生塑性变形、重结晶以及形成新矿物等。

18、在地质历史中岩石处于消亡和新生的无限循环中。

这是因为地质作用改变着岩石所处的环境和条件。

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只能有特定种类的岩石存在。

重要术语

变质作用、变质岩、静压力、定向压力、剪切力、挤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脱水反应、脱CO2反应、柯石英、变质矿物、变晶结构、变晶、变余结构、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理、片麻状构造、变余构造、接触热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矽卡岩、区域变质作用、区域变质环境、埋藏变质作用、变质程度、混合岩化作用、混合花岗岩。

复习思考题

1、何谓变质作用?

2、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有何关系?

3、变质作用与构造运动有何关系?

4、引起岩石变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其作用如何?

5、组成变质岩的常见矿物有哪些?

其中哪些矿物是变质岩所特有的?

6、变质岩的特征性结构怎样?

7、变质岩的特征性构造有哪些?

8、何谓接触变质作用?

其形式环境如何?

有哪些因素引起?

代表性的岩石有哪些?

9、何谓区域变质作用?

有哪些区域变质环境?

由哪些因素引起?

代表性的岩石有哪些?

10、何谓混合岩化作用?

由哪些因素引起?

它对花岗岩的形成有何意义?

11、何谓基体与脉体?

12、何谓动力变质作用。

由何种因素引起,代表性的岩石如何?

13、认识常见的变质岩(实验中学过的)。

14.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和演化关系怎样?

第六章地质年代

本章小结

1、地质年代包含两层意义,一是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另一是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距今的事件。

前者称为相对年代,后者称为绝对年代。

2、较新地层覆于较老地层之上是一项规律,可简称为下老上新。

这是地层层序律的基本内容。

3、因构造运动的影响,地层层序可能发生颠倒。

因此,在运用地层层序律时必须要利用沉积岩的原生构造来正确判断地层的顶、底。

4、生物层序律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化石来判断地层的新老关系。

因为不同年代的地层含有不同种类的化石,同一年代的地层含有相同种类的化石;同时,生物的进化是有规律的,地层年代越新,其中含有的生物越高级。

5、具有演化快速、特征显著、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等特征的化石称为标准化石。

它对鉴定地层的年代最有价值。

6、对相互交切的地质体或地质界线而言,被切割者老于切割者;对具有包裹关系的两地质体言,被包裹者老于包裹者。

这是切割律的基本内容。

7、地质体的同位素年龄就是包含在该地质体中与该地质体同时形成的矿物的同位素年龄。

8、地质年代表是依据对全球地层进行系统的划分与对比所建立起来的地质历史的编年。

它简明地反映了地球上无机界与有机界的演化。

熟悉地质年代表十分重要。

重要术语

相对年代、绝对年代、同位素年龄、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切割律、化石、标准化石、母体同位素、子体同位素、地质年代表、宙、代、纪、世、宇、界、系、统、群、组、段。

复习思考题

1、何谓相对年代,它是怎样确定的?

2、何谓标准化石?

它有何意义?

3、何谓切割律?

4、何谓矿物的同位素年龄,它有何意义?

5、熟悉国际地质年代表。

6、解释:

群、组、段。

第七章地震与地球内部构造

本章小结

1、大地的震动称为地震。

震动的源地称为震源。

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点称为震中。

2、海底地震可以引起海啸。

海啸是波长巨大的海波,传播速度极快。

对海岸地带可能造成破坏。

3、构造地震是由地下岩石突然发生断裂引起的。

地球上90%的地震以及破坏性最大的地震都属于这一类型。

此外还有因火山喷发及岩石塌陷引起的地震。

4、作为刚性物体的岩石一旦破裂就会引起弹性振动。

这是解释构造地震成因的弹性回跳说的基本思想。

5、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的震源深度分别为<70km、70—300km、300—700km。

破坏性最大的地震都属于浅源地震。

6、从震源发出的弹性振动是以弹性波的形式传播的。

这种弹性波称为地震波。

7、地震波有不同类型。

纵波的特点是介质的振动方向同波的前进方向一致,传播速度较快,在固态,液态及气态介质中均能传播。

横波的特点是介质的振动方向同波的前进方向垂直,传播速度较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表面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面相遇后激发所产生的。

它只能沿着地面传播,传播速度最慢。

8、由地震仪所记录下来的振动是一条具有不同起伏幅度的曲线,称为地震谱。

从地震谱上可以区分出三种地震波先后到达并被接收的时间。

9、纵波与横波到达同一地震台的时差与地震台离震中的距离成正比,依据这一规律可求出地震台离震中的距离即震中距。

10、根据三个地震台所测得的震中距即可用交绘法求出震中位置。

11、地震的震级是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划分的。

5级以上的地震便能造成破坏。

目前已知最大的地震为8.9级。

地震的烈度是根据地面的破坏程度划分的。

同一震级的地震在不同地区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因而具有不同烈度。

12、环太平洋地震带集中了世界上80%的地震,其中包括90%的中源地震及几乎全部深远地震。

13、地中海—印尼地震带集中了世界上15%的地震,主要为浅源地震与中源地震。

14、洋脊地震带上都是浅源地震。

15、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

历史上记载的破坏性地震频繁,有许多特大地震。

这与我国临近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印尼地震带的交汇处有关。

我国的地震分布规律与地质构造有关。

16、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何时、何地、发生哪一级地震。

目前较困难的是对第一个问题做出准确的震前预报。

17、地震预防的主要途径是根据地震区划的要求,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18、地球的平均密度(5.5g/cm3)远远大于地表出露的岩石的密度(一般为2.6—2.8g/cm3,最高为3.3g/cm3),因而地球内部应为高密度的物质组成。

19、陨石由多种类型。

石陨石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含有约20%的金属Fe—Ni;铁陨石机会全由金属Fe—Ni组成;石铁陨石的成分界于前两者之间。

由于太阳系星体的物质组成应具有统一性,所以根据陨石的成分可以推断地球内部应存在高密度的Fe—Ni物质。

20、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状况来确定地球的内部构造,主要是依据以下原理:

(1)地下物质的密度愈大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愈快了

(2)地震波到达两种不同物态介质的界面上要发生折射和反射;(3)在液态介质中横波不能通过,纵波虽能通过,但其速度减慢。

21、根据地震波研究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及地核等主要层圈。

地壳与地幔之间的界面成为莫霍面,地幔与地核之间的界面称为古登堡面。

它们是地震波波速突变界面。

22、软流圈是位于地幔顶部的一个次一级层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