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吴小学四年级备课组 组长张恩艳.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4356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吴小学四年级备课组 组长张恩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陶吴小学四年级备课组 组长张恩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陶吴小学四年级备课组 组长张恩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陶吴小学四年级备课组 组长张恩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陶吴小学四年级备课组 组长张恩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陶吴小学四年级备课组 组长张恩艳.docx

《陶吴小学四年级备课组 组长张恩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吴小学四年级备课组 组长张恩艳.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陶吴小学四年级备课组 组长张恩艳.docx

陶吴小学四年级备课组组长张恩艳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陶吴小学四年级备课组组长:

张恩艳

一、指导思想

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新课标为依据,全面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技能,培育学生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身心全面发展的新型社会所需人才。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了解到本年级绝大多数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态度较端正。

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

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少部分学生,由于知识脱节,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还可以,个别学生仍需继续辅导。

从班级常规看,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精力不集中,上课爱搞小动作,回答问题不够积极等。

根据现状,在本学期应分期分类,定出实际目标,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强化训练学生常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在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进一步培养学生勤学习、爱动脑的好习惯。

(2)继续加强纪律教育。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4)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受到爱祖国、爱科学等方面的教育。

(5)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干净整洁。

(6)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

2、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和必要的计算技能,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发现一些运算规律;联系数的已有知识认识整数间的一些关系和整数的一些特征;结合解决实践问题,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联系现实情境,经历观察、操作和探索相关图形的特征以及图形的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及其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通过实例,初步形成容量大小的观念,了解容量的意义和计量单位。

(3)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体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掌握用折线统计图表达数据的方法,并能按照统计图里的数据变化分析相应的统计结果;经历从具体问题的需要出发选择统计图的活动,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统计图。

3、数学思考方面:

(1)在联系已有知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充分开展猜想、讨论、解释、交流等活动,发展推理能力。

(2)在观察、探究整数之间的一些关系和一些特征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3)能对现实生活的有关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运算规律和概括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抽象思维和符号感。

(4)在探索一些平面图形特征和对图形进行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5)经历把现实问题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合理地选择相应的形式描述数据,以及对数据作出分析和解释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

(6)在建立数学概念、获得数学结论、发展数学规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开展观察、猜想、实验、类比、归纳等活动,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对结论作出合理的、有说服力的说明与解释。

4、解决问题方面:

(1)能从现实情境中提取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问题的结果,并进行解释和说明。

(2)能应用相关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解决比较简单的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想法。

(3)能用量杯或自制的量具测量一些液体的多少。

(4)能选择恰当长度的小棒搭三角形,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能根据三角形的两个已知角求第三个角的度数,根据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或底角)求一个底角(或顶角)的度数。

(5)能判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能从生活中找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实例,能利用方格纸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6)能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到指定位置,能灵活运用对称、平移、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能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说明所得的结论。

(8)能从生活中主动收集数据信息,能读懂有关媒体中的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能设计简单统计活动,运用统计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应的数据。

(9)学会并具有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展主体意识。

5、情感与态度方面: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主动探索并发现数学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事实和数学内在联系的好奇心,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内容,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应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里的一些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与作用。

(3)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初步体验探索问题的科学方法,并初步形成科学地探索问题的意识与态度。

(4)能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的体验;能与他人合作交流,热心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有质疑和反思的意识;发现错误能主动改正。

(5)主动、认真地阅读一些数学知识背景资料,感受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四、本册教材各单元重、难点

重点:

(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和口算;

(2)认识容量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学会按角吧三角形进行比较,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掌握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顺序;

(5)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在活动中掌握排列数与组合数的规律及方法;

(7)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8)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认识平移和旋转;

(9)倍数、因数、奇数、偶数、合数、素数的意义;

(10)利用计算器帮助学生探索发现运算规律;

(11)让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到用画图和列表的策略整理信息的必要性,增强运用策略意识,提高运用策略水平;

(12)认识统计图和体会统计图的作用;

(13)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难点:

(1)使学生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简便算法,通过比较让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和体验乘法的一些计算规律,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体验规律进行简便;

(2)1升观念的建立,培养学生对容量的估计能力;

(3)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关系,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特征,学会画三角形中指定底边上的高;

(4)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正确、熟练地计算;

(5)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高的认识以及测量、画法;

(6)在活动中掌握排列数与组合数的规律及找出方法;

(7)会应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计算简便,达到熟练程度;

(8)能在方格纸上把图形平移和旋转90°;

(9)在掌握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各类判断,明白每类自然数的特征;

(10)应用规律学会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笔算的简便算法;

(11)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运用策略富有个性地解决问题;

(12)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据特点选择恰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13)使学生体验对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化处理的过程。

五、教学措施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4、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5、精讲多练,熟能生巧。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单元教学要求

教学措施

第1、2周

(一)

《乘法》

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

10

1、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笔算和口算方法

2、注意通过比较让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体验乘法的一些计算规律,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体验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让学生尝试计算

提高灵活计算的能力。

第3周

(二)

《升和毫升》

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5

1、结合实例在具体比较中体验容量的含义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了解“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在具体操作中认识升和毫升间的进率

2、联系现实生活和加强操作,加深对升和毫升的认识

3、重视估计容量多少,发展空间观念

实践活动突出实践性,注意综合性

联系现实生活和加强操作

第3、4周

(三)

《三角形》

7

1、联系现实情景和实际操作认识三角形及其基本特征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认识并掌握三角形的分类

3、让学生由特殊到一般探索、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

4、亲身感知并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性

5、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引导学生实际操作,具体感受所学图形,积累对其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的感性认识,可以发展空间观念。

第5周

(四)《混合运算》

教学整数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5

1、联系现实的问题情境和已有认识学习运算顺序

2、适当安排比较,引导学生切实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通过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举一反三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6周

(五)《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5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认识相应的图形及各部分名称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重视实践操作,发展空间观念

重视实践操作,发展空间观念

第7周

(六)《找规律》

通过观察、实践、思考找出事物里的一些数学规律,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数学思考

4

1、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找搭配现象中的规律

2、引导学生通过直观表示找简单排列、组合问题中的规律

了解找规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掌握其中的规律

第8、9周

(七)《运算律》

教学乘法分配律及相应的简便运算

7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

2、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一些计算的简便算法

3、安排有效练习提高学生合理计算的能力

4、以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落实知识的综合应用

恰当的练习

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

第10、11周

(八)《对称、平移和旋转》

5

1、用折纸的方法认识和确定对称轴,学习画对称轴

2、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学会平移简单图形的方法

3、联系现实情景体验旋转和学会把方格纸上图形旋转90°

4、灵活应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让学生自主探索和交流

第12周

(九)《倍数和因数》

认识倍数和因数,2、5、3的倍数的特征,素数和合数。

5

1、通过操作并依据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

2、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发现2、5的倍数的特征

3、采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4.通过学生的活动和思考,认识素数和合数

通过自己的活动发展数学思考

通过综合性练习加深学生的认识和激发学生兴趣

第13周

(十)《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5

1、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积、商变化规律的过程

2、逐步提高学习要求,发展学生学习水平

3、注意应用规律,加深有关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联系实际问题的背景理解

第14周

(十一)《解决问题的策略》

5

1、让学生用画图的策略探索解决图形实际问题的方法

2、让学生用画图的策略探索解决一般实际问题的方法

3、在应用策略中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

感受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价值

第15周

(十二)《统计》

教学折线统计图

5

1、选择适当题材让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

2、联系问题的需要和统计图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3、在实践与综合应用中重视发展学生统计观念和统计能力

让学生联系具体问题

第16、17周

(十三)《用字母表示数》

8

1、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字母表示数

2、突出数学化过程,发展符号感

3、注意字母式子的简单运算

联系实际数量关系理解字母表示的数的实际含义

第18、19周

(十四)整理与复习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