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6人口Word版含答案.docx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6人口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6人口Word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6人口Word版含答案
三年(2016-2018)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
专题6人口
【2018年高考题】
(2018·新课标Ⅰ卷)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在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4~5题。
4.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5.该直辖市是
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
【答案】4.C5.D
【解析】
精准分析:
5.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均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为人口的迁入区,常住人口数量大于户籍人口数量,比较四个直辖市,只有重庆人口迁出大于迁入,经济相对落后,对人口迁入的吸引力小,以迁出为主,户籍人口数量大于常住人口数量。
故选D。
考点定位:
该题组考查人口的空间变化,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关系。
【试题点评】
思路点拨:
解答该题首先弄清楚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概念,这考查了考生平时知识积累的能力,另外,考生还要仔细读图,首先图上第一个信息是:
该地的户籍人口比常住人口多;第二个信息是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差距略微缩小(这一点考生不易发现,就很容易误选)。
根据第一个信息可以得出该地外来务工人口少于外出务工人口;根据第二个信息可以得出该市人口迁出回落,即该市劳动力需求增加。
(2018·海南卷)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安徽省2017年常住人口达6254.8万人,比上年增加59.3万人。
2001—2017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图2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
据此完成10~11题。
10.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
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B.外出务工人员激增
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11.2013年后该省
A.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答案】10.B11.C
【解析】
精准分析:
11.考查安徽省2013年以来的常住人口变化特征,容易题。
2013年后安徽省常住人口增长率稳定在0.7%以上,但“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需要省外人口的迁入来补足两者的差距,C选项正确,排除A选项。
安徽省是否存在劳动力缺口(实际上不大可能)及老龄化问题,是无法从图文信息中得到依据的,排除B、D选项。
考点定位:
该题组考查人口空间变化和人口问题。
【试题点评】
思路点拨:
该题组以安徽省常住人口的时间变化为线索,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给图文信息,判断不同时期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原因,考生从统计图中归纳、概括关键地理信息,并结合人口学知识综合分析和推理问题的能力。
(2018·江苏卷)图7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A.政局动荡B.生育观念
C.产业结构D.自然灾害
14.该国最可能位于
A.北美B.西亚C.西欧D.南美
【答案】13.C14.B
【解析】
精准分析:
14.西亚由于石油产业发达,开发石油需要大量的男性青壮年劳动力,所以吸引其他国家的劳动力迁入,导致男女性别比差距较大,故B项正确。
北美、西欧经济发达,老年人口比重会比较高,图中所示地区老年人口比重并不高,A、C项错误;南美经济发展水平低,不会吸引大量青壮年迁入,D项错误。
考点定位:
该题组考查人口年龄结构特点和成因。
【试题点评】
易错提醒:
此题组第2问很容易在西欧和北美之间选择错误答案,北美和西欧经济发达,迁入人口较多,但是这些地区迁入人口并不是只以青壮年男性为主,而是各个年龄段的人口都比较多。
(2018·天津卷)13.(20分)度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攀枝花市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由乡村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
(3)据图11中信息,概括攀枝花市人口分布的两个特点。
(6分)
【答案】
(3)特点:
人口密度差异大(人口分布不均);1965年后迁入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区和西区,其他区域迁入人口少。
【解析】
精准分析:
考点定位:
该题考查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城市人口的分布。
【2017年高考题】
(2017•江苏卷)据微信大数据分析,2017年春节期间,全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460亿个。
图1为“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
A.京→冀B.闽→川C.桂→黔D.粤→湘
2.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
A.要素综合性B.环境复杂性C.空间邻近性D.条件相似性
【答案】1.D2.C
【解析】
考点:
人口流动和红包流向的关系。
【点睛】该题关键是明白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与人口流动量是呈正相关关系。
(2017•江苏卷)图7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
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
14.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出生率B.人口迁移C.人口死亡率D.人口密度
【答案】13.A14.B
【解析】
考点:
人口问题和人口流动。
【点睛】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
两个含义:
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2016年高考题】
(2016•天津卷)读图3,回答第5题。
5.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答案】5.D
【解析】
考点:
人口的数量变化。
【名师点睛】此题难度不大,关键是理解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增长率大小之间的关系。
(2016•上海卷)(十)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
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甲省
乙省
丙省
丁省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778.5
914.3
283.4
1799.4
耕地面积(万公顷)
588.31
528.18
814.07
414.95
A.甲省B.乙省C.丙省D.丁省
20.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人才资源强国。
技师技工一般是通过中等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成长起来的。
图为2013年中、美、日、德四国劳动就业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和中等技术教育的人口比例。
由图中数据可以推测,与其他三国相比,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A.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B.技师技工数量偏低
C.制造业从业人口数量偏低D.研发人员数量偏低
【答案】19、C20、A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
考查人口容量及人口素质对社会发展影响。
【名师点晴】本组题主要考查人口容量及影响因素。
做题时学生也会考虑资源短板,资料中短板有丙省的水资源和丁省的耕地面积;而判断时要考虑单位耕地面积的水资源量。
学生做题时,很容易把比例和人数混在一起而出错。
题中的3个选项都是人数偏低,而资料给出的是人口比例,这一点一定要看清楚。
(2016•浙江卷)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完成3、4题。
3.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③→①→②
4.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答案】3.D4.C
【解析】
试题分析:
3.该题需要理解三者的关系,城市工业、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因而导致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促进城乡间人口流动,带来农村经济发展,从而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
4.人口流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发展水平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会缩小,从而减缓流动人口增长,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不会提高城市化水平,小城镇人口也属于城市化人口。
考点:
人口流动原因及影响。
【名师点睛】理解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要全面掌握我国人口流动的原因及影响。
(2016•新课标Ⅲ卷)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据此完成4-6题。
4.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
5.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好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今后,上海市引进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A.资源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D.知识密集型产业
【答案】4.A5.C6.D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
城市化的进程。
【名师点睛】该组试题以上海市产业转移和人口数量变化为切入点,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以及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第4题中B选项明显是无关选项,可直接排除;“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加重”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导致逆城市化即城市人口向周边迁移的原因,然而,这不是“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因此,理清城市化、逆城市化的异同,理解城市化、逆城市化和人口迁移的关系是作出正确选择的关键,在复习过程中应注重教材重要概念的理解,注重教材重要概念间关系的梳理。
第5题是第4题的拓展和延伸,上海市向外转移的主要产业类型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周边中小城市承接来自上海的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后,能够提供的就业机会增多,因此导致外来常住人口大量流入。
第6题,上海产业结构升级后,将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结合材料中“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信息可作出判断。
(2016•江苏卷)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材料一“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材料二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
2015年来此过冬养老人结合数近10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材料三图16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表1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
(2)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此外,其他地理原因有、、。
(5分)
(3)大量外来人口对“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
。
(4分)
【答案】
(2)冬季气温较高晴天多,光照充足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
(3)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解析】
考点:
人口迁移
【名师点睛】解答人口迁移,在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时要注意先从自然方面分析,再分析社会经济原因,当然做题时要看清问题,问什么就答什么,比如本题问的是有利气候条件,我们就回答有利气候条件就可以了,不用再去考虑其他的。
解答人口迁移的影响时我们一般要回答积极影响,也要回答不利的影响,但是题目明确有利和不利影响时就要根据题目回答。
对人口迁入地来说,人口迁移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但也会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管理难度;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对人口迁出地来说,人口迁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迁出地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更好的利用土地资源;但也会导致人才外流,劳力短缺。
总的来说,人口迁移对调整人口分布、劳动力盈缺、促进地区文化交流、新资源的开发、经济文化区的建立、民族和种族的融合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2016•海南卷)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
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
图4是2010年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
(6分)
(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
(8分)
(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
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6分)
【答案】
(1)(地理位置)临近省份;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中东部省份比例高。
(6分)
(2)3省与3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2分)3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应性强;(3分)皆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
(3分)
(3)应该限制:
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3分)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
(3分)
不该限制:
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3分)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交流。
(3分)(所述理由需支持所持态度,否则不得分。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本小题满分不超过6分。
)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
人口流动和城市化。
【名师点睛】此题要求学生有较好的中国区域地理知识和空间定位能力,虽然提供的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图,但需要将外来人口分省统计转化到中国区域地图中,明确各个省份和城市的地理位置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