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突发环境事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40491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口突发环境事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海口突发环境事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海口突发环境事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海口突发环境事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海口突发环境事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口突发环境事件.docx

《海口突发环境事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口突发环境事件.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口突发环境事件.docx

海口突发环境事件

2017年海口市突发环境事件

应急监测演练方案

 

海口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2017年11月

2017年11月10日上午9时30分,在海口市龙塘饮用水源地上游水域附近的公路发生货车与满载废矿物油的油罐车(海南宝来工贸有限公司)相撞的交通事故,满载废矿物油的运输车辆罐体发生泄漏。

大量废矿物油泄漏,存在通过地表进入龙塘饮用水源地上游水域的风险。

海口市环境保护局接到报告后,及时启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开展应急监测。

为提高我市对饮用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应急监测水平,有效地保护南渡江及周边生态环境,掌握南渡江龙塘水厂水质状况污染趋势,保障海口市人民群众的用水安全,为污染事故处理处置提供及时、准确、科学数据,为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综合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在快速了解本次污染事故的影响程度、范围、事故周边以及下游敏感点等情况后,制定了本应急监测方案。

一、编制依据

1、《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2010)

2、《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指导指南》(HJ495-2009)

3、《水质采样技术指导》(HJ494-2009)

4、《水质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HJ493-2009)

5、《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

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

7、《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

二、现场调查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污染类型、程度,事故单位名称、联系方式,事故周边敏感区域环境状况。

2、事故发生的原因及概况。

3、肇事车辆来源、功能及泄漏污染物〔事故发生有关人员(如货主、驾驶员、押运员等)的询问以及运送危险废物的外包装、车号等信息,调查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名称、数量、来源〕。

4、调查盛放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容器、标签等信息。

5、现场测量河面宽度、水深、流速以及水流方向等水文气象参数。

三、监测内容

(一)水质监测

1、范围及点位

共布设2个监测点位。

事故点水质断面1#、龙塘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断面2#。

地表水采样断面根据现场采样点河面宽度、水深以及水流速度,由采样人员确定采样垂线及采样层次。

2、监测频次

根据事故点水质断面、南渡江龙塘饮用水源地取水口断面监测两次。

3、监测项目

根据油罐车信息调查运输危险废物的名称、数量、来源,同时采用便携式监测仪器等现场快速采样分析、现场实验室分析,现场初步调查确定污染物为石油类,同时各监测断面现场测定水文参数(河宽、水深、水温、流速、流量)。

4、样品采集、保存及运输

采集瞬时样品,采样量同时满足快速检测、现场分析组和留样需要;根据污染物特性,选用玻璃容器存放样品;采水样时不搅动水底沉积物;采集样品后,将样品容器盖紧、密封,贴好样品标签;采样结束后,核对采样计划、采样记录与样品。

具备现场测定条件的监测项目进行现场测定。

采样组将样品采集后交给现场监测分析组进行监测,分析结果出具监测数据。

(二)土壤监测

1、监测点位:

在事故发生地范围内,设置一个土壤采样监测点位。

2、监测频次:

采样一次。

3、监测因子:

石油类。

4、样品保存、运输:

由专人将土壤样品送到实验室,送样者和接样者双方同时清点核实样品,并在样品交接单上签字确认,样品交接单由双方各存一份备查。

四、监测方法及监测仪器设备

为了快速准确地获取污染物定性、定量结果,采用现场测定和实验室分析进行样品监测分析。

现场监测方法及监测仪器设备见下表1。

实验室分析方法。

表1现场监测方法及监测仪器一览表

序号

监测项目

监测方法及来源

监测仪器设备

及编号

检出限

备注

1

石油类

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

红外分光光度法

HJ637-2012

红外测油仪

0.01mg/L

水文

参数

2

石油类

土壤红外分光光度法

土壤有机类物质分析测试技术(4-5)《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样品分析测试技术规定》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

红外测油仪

6mg/kg

3

pH值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

便携式pH计法

/

4

水温

热电阻法

《YSIProplus多参数水质分析仪使用方法》

YSIProplus多参数水质分析仪

/

5

水深

钢丝绳测深法(GB/T12763.2—2007)

铅锤

/

6

河宽

激光测距法

激光测距仪

/

7

流速

声学多普勒仪器法

《YISFLOWTRACKER多普勒流速仪使用方法》

YISFLOWTRACKER多普勒流速仪

0.001m/s

8

流量

声学多普勒仪器法

《YISFLOWTRACKER多普勒流速仪使用方法》

YISFLOWTRACKER多普勒流速仪

/

五、监测结果评价及信息报告

1、评价标准

(1)水质

水质评价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的III类标准和表3中的标准限值进行结果评价,具体标准限值详见表2。

表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单位:

mg/L,标明的除外)

序号

监测项目

标准限值

1

石油类

0.05

2

PH值

6-9

2、数据处理和结果报告

数据处理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和《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进行,监测结果采用定性、半定量或定量方式报出,监测信息及时向指挥部报告,采用电子邮件、电话、简报、监测报告等形式报送信息。

应急监测报告报送市环保局。

六、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应急监测全过程实施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点位布设、样品采集、现场分析监测、实验室分析、数据统计等过程均采取相应的质量保证,应急监测报告实行三级审核。

具体采取的质量保证措施如下:

(一)监测人员要求

监测人员均实行持证上岗考核制度,凡承担采样、监测分析、数据处理的人员,均经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二)监测仪器要求

现场监测仪器及实验室分析所用仪器均经过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现场应急监测使用的便携式监测仪器定期进行检定/校准或核查,使用试剂严格按规定进行保管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定期用标准物质对仪器准确性进行检查,且每次使用前对仪器进行检查。

(三)采样、样品保存和运输

监测点位布设严格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2010)要求执行。

在事故发生地及其在事故影响区域内龙塘饮用水取水口布设监控断面。

应急监测样品采集瞬时样品,样品量满足快速检测、实验室分析和留样需要,采样断面按技术规定设置垂线,按照南渡江流速预测污染团扩散范围,设置适合的采样频次,满足反应环境污染程度和范围的要求,现场采集空白样、10%密码样进行采样质量控制。

样品采集、保存及运输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2010)、《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水质采样技术指导》(HJ494-2009)、《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HJ493-2009)和《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等相关技术规范要求执行。

(四)现场测定

通过现场调查,利用红外测油仪现场分析主要污染物(石油类),现场监测分析方法采用《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HJ637-2012)和《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样品分析测试技术规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的规定。

现场样品分析采用平行样、带标准样品等措施进行质量控制。

(五)实验室分析

实验室分析方法采用《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HJ637-2012)的方法。

实验室室内样品分析质量控制采用室内空白样、平行样分析、标准样品分析等手段进行样品分析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控制。

平行样测定率大于10%,标准样品测定率大于10%,当样品数量少于10个时,每批样品测定数不少于1个。

(六)数据审核

数据处理执行国家相应的监测技术规范,应急监测结果及报告严格执行三级审核制度。

其中现场应急监测结果经监测人员、现场监测组副组长及组长三级审核后报出,应急监测报告、应急监测快报经现场陈坚、专家组黄梅婷、应急监测总指挥符圣和三级审核后报出。

六、任务分工

本次应急监测成立总指挥、专家组、监测组、信息组和后勤保障组,各组任务分工如下。

1、总指挥

由符圣和站长负责应急监测的综合协调指挥工作,随时与市局应急领导小组保持联系汇报,组织实施应急监测工作,及时向市局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应急监测结果,提出事故处理处置建议。

2、专家组

由黄梅婷副站长组织应急专家提供技术支持。

负责应急监测技术支持和质量保证;分析研究污染事故影响范围、程度及预测污染发展趋势,提出消除或减轻污染物危害的建议。

3、现场监测组

组长:

陈坚

第一组人员:

陈德宝、符诗海

第二组人员:

庄伟、吴岳福

第三组人员:

林军、周煜人

采样监测组:

第一组:

符诗海负责环境状况现场调查、样品采集和分析、测定河流流量等水文参数、报送信息及监测数据等现场监测工作。

陈德宝负责样品的运输和交接工作。

第二组:

吴岳福负责环境状况现场调查、样品采集和分析、测定河流流量等水文参数、报送信息及监测数据等现场监测工作。

庄伟负责样品的运输和交接工作。

第三组:

周煜人负责事故点周边环境状况现场调查、土壤样品采集。

林军负责样品的运输和交接工作。

现场监测组重点调查事故污染类型、程度、事故周边敏感区域环境状况、事故发生的原因及概况、肇事车辆来源、功能及泄漏污染物等。

(2)现场监测分析组

组长:

李杰峰

组员:

陈彩霞、孙蕊芬、郑鹏

负责与采样监测组进行样品交接并做好记录,完成样品主要污染物(石油类)和土壤(石油类)的分析,报送监测结果数据等现场监测工作。

4、信息组

组长:

何君明

组员:

张桂花、刘娜、李梦娜

负责收集历史监测数据和汇总分析应急监测数据、编制应急监测快报、及时报送应急监测信息等工作。

5、后勤保障组

由监测站办公室杨海航、詹尊旭、钱贵生、符圣平、唐琦琦组成应急保障组,负责组织、调配、保障应急监测车辆,现场监测组和实验室分析组之间的样品接送,应急通讯、水电、医疗、生活等保障工作。

七、应急监测计划

2017年11月10日9时32分,接到市局应急监测指令后,立即启动环境应急监测预案。

09:

40~09:

50,事故现场监测组到达现场,立即开展现场调查及采样监测工作。

10:

00-10:

10,采样组对事故发生地的水质和龙塘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进行第一次监测,特征污染物确定后结合水文数据确定最终监测方案,同时采样组对事故发生地的土壤进行采样监测;10:

15~10:

20,采样组对事故发生地的水质和龙塘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进行第二次样品采集,现场实验室马上对样品进行分析;水质样品采集后一份在现场利用红外测油仪进行分析,另一份保存备用;每期监测数据、监测快报经三级审核签发后立即报送。

2017年海口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演练

工作实施方案

2017年11月10日9时32分,现场监测组收到监测站应急监测任务的指令,在海口市龙塘饮用水源地上游水域附近的公路发生货车与满载废矿物油的油罐车相撞的交通事故,大量废矿物油泄漏,存在通过地表进入龙塘饮用水源地上游水域的风险。

按照监测站的统一部署,我站成立了监测站总指挥、专家组、现场监测组、信息组、后勤保障组,要求现场监测组技术人员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及龙塘饮用水源地开展应急监测工作。

信息组、后勤保障组和现场监测组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一、现场监测组

现场监测组下设四个监测小组,分别为事故点水质监测小组(应急监测第一小组)、龙塘水源地水质监测小组(应急监测第二小组)、事故点土壤监测小组(应急监测第三小组)、现场分析小组。

并要求现场监测小组在10:

00前赶到现场并开展首次采样监测工作。

演练现场设1个现场分析实验室为三个采样小组完成污染物的现场分析。

现场监测组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组长:

陈坚

副组长:

陈德宝

组员:

符诗海、庄伟、吴岳福、林军、周煜人

(一)事故点水质监测小组

事故点监测组主要负责事故点旁受污染水体监测断面的采样及现场情况调查工作。

重点调查事故污染类型、程度、事故周边敏感区域环境状况、事故发生的原因及概况、肇事车辆来源、功能及泄漏污染物等。

完成监测时监测水体河宽、水深、流速等水文参数,并做好记录。

组员:

陈德宝、符诗海

1、采样设备:

手持对讲机2部、油类采样器1套、1L广口玻璃瓶15个。

2、监测仪器:

激光测距仪1台、多普勒测速仪1台、铅锤(测水深)1个、YSIProplus多参数水质分析仪1部、实验用玻璃仪器1套。

3、防护设备:

救生衣2套、防护服10套、白大褂3件、红色马褂、口罩数个等。

4、采样及保存方法:

采用油类采样器放置水中进行采样,不对样品容器进行冲洗,样品采集后立即加浓盐酸至pH值小于2后置于样品箱保存。

每个监测点每次采集两份平行样品,其中1份给现场分析,另1份留样给实验室分析。

同时要正确填写样品标签和现场采样记录。

5、样品交接:

采样人员每次完成采样后,立即与分析人员进行交接,由陈德宝负责与现场分析组进行样品交接,双方认真检查样品的数量(包括2个现场空白样)、采样瓶是否完好、样品标签信息是否准确完整等内容,填写好样品交接记录表,最后确认签名完成交接。

6、具体工作步骤:

9时32分,应急监测第一小组接到应急监测任务后,陈德宝接到应急监测任务后,立即组织开展工作,以最快速度赶赴事故现场,车上进行详细分工:

①符诗海负责事故断面现场水温、pH值、水深、流速、河宽等指标监测及水样采集,并做好记录及样品保存交接准备工作;负责把每次采集保存好的样品交接给现场分析组进行石油类指标分析;②陈德宝负责现场指挥、任务安排、质量控制、监测结果上报等工作,并保持与总指挥的联系;③由现场分析组分析人员负责完成现场石油类的分析及结果原始记录的上报工作;

要求采样人员必须穿防护服和救生衣、戴无粉手套和口罩,分析送样人员必须穿白大褂,要注意安全,做好防护工作。

9时35分,应急监测第一小组工作人员从监测站赶赴龙塘镇事故点,9时55分,到达事故现场后,马上向应急监测总指挥汇报到达时间。

同时根据现场情况在事故发生造成污染的水域设水质监测点,分别在事故点发生地南渡江水域和龙塘水源地取水口各布设1个水质监测点,10时00分,开展第一期环境应急监测采样工作,10时04分,与现场分析组完成样品交接。

10时09分,由李杰峰向信息组报送事故点监测断面第一期应急监测数据,陈德宝向信息组报送事故点监测断面现场调查的相关情况和水温、水位、流量等水文参数资料。

10时15分,开展第二期环境应急监测采样工作,10时19分,完成样品交接。

10时24分,由李杰峰向信息组报送事故点监测断面第二期应急监测数据,陈德宝向信息组报送事故点水质监测断面现场调查的相关情况和水温、水位、流量等水文参数资料。

事故点发生地的南渡江水域断面的两次监测结果表明水质都正常,10时30分,应急监测总指挥符圣和下达停止监测指令,应急监测第一小组终止监测。

(二)龙塘水源地取水口监测小组

组员:

庄伟、吴岳福

1、采样设备:

采样船(租用渔船)1艘、手持对讲机2部、油类采样器1套、铅锤(测水深)1个、1L广口玻璃瓶30个。

2、监测仪器:

激光测距仪1台、YSIProplus多参数水质分析仪1部、哈希便携式流量仪、实验用玻璃仪器1套。

3、防护设备:

救生衣3套、防护服5套、白大褂3件、红色马褂、口罩数个等。

4、采样及保存方法:

采用油类采样器放置水中进行采样,不对样品容器进行冲洗,样品采集后立即加浓盐酸至pH值小于2后置于样品箱保存。

每个监测点每次采集两份平行样品,其中1份给现场分析,另1份留样给实验室分析。

同时要正确填写样品标签和现场采样记录。

5、样品交接:

采样人员每次完成采样后,立即进行样品交接,由符积彪负责与现场分析组进行样品交接,双方认真检查样品的数量(包括2个现场空白样)、采样瓶是否完好、样品标签信息是否准确完整等内容,填写好样品交接记录表,最后确认签名完成交接。

6、具体工作步骤:

9时32分,应急监测第二小组接到应急监测任务后,立即组织准备工作,以最快速度赶往龙塘水源地取水口采样地点,车上进行详细分工:

①吴岳福负责采样船准备及水样采集,完成现场水温、DO、pH值、水深、流速、河宽等指标监测,并做好记录及样品保存交接工作;负责把每次采集保存好的样品交接给现场分析组进行石油类指标分析;②庄伟负责现场指挥、任务安排、质量控制、监测结果上报等工作,并保持与总指挥的联系;③由现场分析监测组分析人员负责完成现场石油类的分析及结果原始记录的上报工作;④要求采样人员必须穿防护服和救生衣、戴无粉手套和口罩,分析送样人员必须穿白大褂,要注意安全,做好防护工作。

9时35分,应急监测第二小组从监测站赶赴南渡江龙塘水源地取水口监测地点。

9时55分,监测小组到达采样点后马上向应急监测总指挥汇报到达时间。

根据现场情况在龙塘饮用水源地取水口处布设1个监测点,10时00分,开展第一期环境应急监测采样工作,10时03分,与现场分析组完成样品交接。

10时08分,由李杰峰向信息组报送事故点监测断面第一期应急监测数据,庄伟向信息组报送龙塘饮用水源地取水口第一期应急监测采样现场情况及现场水体状况和水位、流量等水文参数资料。

10时15分,开展第二期环境应急监测采样工作,向总指挥汇报现场情况,10时18分,完成样品交接。

10时24分,由李杰峰向信息组报送龙塘饮用水源地取水口第二期应急监测数据,庄伟向信息组报送事故点监测断面现场调查的相关情况和水温、水位、流量等水文参数资料。

龙塘饮用水源地取水口两次监测结果表明水质一直保持正常,没有受到事故点废矿物油的污染,10时30分,应急监测总指挥符圣和下达停止监测指令,应急监测第二小组终止监测。

(三)事故点土壤监测小组

组员:

林军、周煜人

1、采样仪器设备:

铁锹、铁铲、圆状取土钻、螺旋取土钻、竹片以及适合特殊采样要求的工具。

GPS、罗盘、照相机、胶卷、卷尺、铝盒、样品袋、样品箱等。

2、防护设备:

防护服2套、白大褂2件、红色马褂、口罩数个等。

3、采样及保存方法:

在事故发生地按网格布点,在地基的监测中心部位布设1个采样点,采集表层土,剖面的规格一般为长1.5m,宽0.8m,深1.2m,挖掘土壤剖面要使观察面向阳,表土和底土分两侧放置,采样深度0~20cm。

样品采样量为2KG。

采样前记录点位坐标拍摄照片。

同时要正确填写样品标签和现场采样记录。

4、样品交接:

采样人员完成采样后,由林军负责运输与站实验室进行样品交接,双方认真检查样品的数量、采样瓶是否完好、样品标签信息是否准确完整等内容,填写好样品交接记录表,最后确认签名完成交接。

5、具体工作步骤:

9时32分,应急监测第三小组接到应急监测任务后,立即组织准备工作,以最快速度赶往事故发生地,车上进行详细分工:

①周煜人负责采样船准备及水样采集,完成现场水温、DO、pH值、水深、流速、河宽等指标监测,并做好记录及样品保存交接工作;负责现场指挥、任务安排、质量控制、监测结果上报等工作,并保持与应急监测总指挥的联系;②林军负责把采集好的土壤的样品运输兵交接给站实验室,实验室对土壤中的石油类指标进行分析;③由站实验室分析人员负责完成土壤样品中的石油类的分析及结果原始记录的上报工作;

要求采样人员必须穿防护服和救生衣、戴无粉手套和口罩,分析送样人员必须穿白大褂,要注意安全,做好防护工作。

9时35分,应急监测第三小组从监测站赶赴事故点现场,9时55分到达指定地点后,马上向应急监测总指挥汇报到达时间。

根据现场情况对事故发生地的周边环境进行调查,同时对事故发生地的土壤进行采样。

应急监测第三小组将将样品运输至站实验室进行交接。

土壤分析检测的工作由站实验室完成,分析结果回来后立即向应急监测组总指挥汇报土壤监测结果。

(四)现场分析小组

组长:

李杰峰

组员:

陈彩霞、孙蕊芬、郑鹏

1、仪器设备及试剂:

红外测油仪1台及相关配套仪器、手提电脑1台、惠普打印机1台、实验用玻璃器皿1套、四氯化碳溶液、无水硫酸钠、实验纯净水等。

2、防护设备:

白大褂4件、口罩数个、手套等。

3、主要工作:

在演练现场利用应急监测车建立临时现场实验室,以最快速度对样品中石油类指标进行分析,并及时向信息组上报监测结果。

4、分析方法:

采用《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HJ637-2012)

5、工作步骤:

①郑鹏负责与事故点水质监测组和龙塘水源地取水口监测组相关人员进行样品交接,并作好交接记录;②孙蕊芬负责所有样品石油类指标分析,确定水质中特征污染物的污染程度,了解污染物变化等情况,并及时向组长汇报分析结果;③李杰峰负责现场任务安排、质量控制、监测结果上报等工作,并保持与应急监测总指挥的联系;

分析结果原始记录执行三级审核,分析人员为孙蕊芬和郑鹏,校核人员为陈彩霞,审核人员为李杰峰;⑤陈彩霞负责通过手提电脑向信息组、专家组发送经审核的监测结果表;⑥要求分析人员必须穿白大褂,戴手套和口罩,要注意安全,做好防护工作。

10时04分,与事故点水质监测组完成第一期样品交接。

10时09分,完成样品分析后。

现场监测组立即向信息组和专家组报送事故点水质第一期水质监测结果。

10时03分,与龙塘水源地取水口监测组完成第一期样品交接。

10时08分,完成样品分析后,现场监测组立即向信息组和专家组上报龙塘水源地取水口第一期水质监测结果。

10时19分,与事故点水质监测组完成第二期样品交接。

10时24分,完成样品分析后,现场监测组立即向信息组和专家组报送事故点水质第二期水质监测结果。

10时18分,与龙塘水源地取水口监测组完成第二期样品交接。

10时23分,完成样品分析后,现场监测组立即向信息组和专家组报龙塘水源地取水口第二期水质监测结果。

二、信息组

组长:

何君明

成员:

张桂花、李梦娜、刘娜

信息组设在监测站大楼9楼会议室,主要负责应急演练的信息工作及主会场的视频播放工作。

准备资料包括污染事故点调查表、各监测断面水文数据、各监测断面监测数据、各期监测快报及PPT、视频播放顺序、向市局应急监测报告。

具体工作步骤:

10:

09-10:

10信息组收到现场监测组报送的事故发生点水质断面和龙塘水源地取水口第一期水质监测数据,编写第一期应急监测快报。

10:

23-10:

24信息组收到现场监测组报送的事故点断面水质和龙塘水源地取水口第二期水质监测数据,编写第二期应急监测快报。

三、专家组

组长:

黄梅婷

组员:

林锋、罗参

10时10分,专家组接到现场监测分析组上报的事故点水质和龙塘水源地取水口两个点位的第一期监测结果。

10时14分,专家组经研究讨论后,提出相关的处置建议,由组长并向指挥长汇报处置情况。

10时20分,专家组接到现场监测分析小组上报的事故点水质和龙塘水源地取水口两个点位的第二期监测结果。

10时24分,专家组经研究讨论后,提出相关的处置建议,由组长并向指挥长汇报处置情况。

四、后勤保障组

组长:

杨海航

成员:

占尊旭、符圣平、钱贵生、唐琦琦、王珂

后勤保障组主要负责组织、调配、保障应急监测车辆,现场监测组和实验室分析组之间的样品接送,搭建现场监测临时场所,负责演练期间应急通讯、水电、医疗、生活等保障工作和演练全过程的摄影摄像。

具体工作:

1、应急演练车辆及人员安排见下表

 

应急演练车辆及人员安排一览表

序号

车牌号

负责司机

乘车人员

备注

1

琼A23603

符圣平

陈德宝、庄伟

应急监测车

2

琼A82636

詹尊旭

陈坚、林军、符诗海

越野车

3

琼AM1601

钱贵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