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导学案教学文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4020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导学案教学文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导学案教学文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导学案教学文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导学案教学文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导学案教学文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导学案教学文稿.docx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导学案教学文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导学案教学文稿.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导学案教学文稿.docx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导学案教学文稿

“开启智慧之门”导学案

【单元导读】

托尔思泰说:

“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

”从古至今,几乎每一个人都在不停地找寻着智慧,总希望有一天自己能获得智慧之种,让它生根、发芽,直至开出美丽的花朵。

在找寻的过程中,有人将经历写成了文字,有人将经验写成了文字,有人将感悟写成了文字……然后这些文字就成为智慧的结晶,引导着一代代人打开智慧之门。

品读这些精美的文字,欣赏这些睿智的思想,我们就获取了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也就走向了通向自我追求之路。

而当我们回头反思,将圣贤之人的智慧内化为我们的修养,我们就离智慧更近了一步,就会“从智慧的土壤中生出三片绿芽:

好的思想,好的语言,好的行动”。

【单元学习目标】

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文本,背诵《劝学》和《师说》。

2、在诵读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虚词,了解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3、能归纳文本的内容要点,感受到文本的丰富内涵,并能针对文章的主要观点进行思考、展开讨论,提高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

4、能够利用网络或其他学习资源,广泛搜集信息,提高对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

5、能够通过写作实践活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6、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学习重点】

1、通过朗读、背诵和对文言词语的整理,能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2、通过思考、讨论,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能够提高搜集、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第一篇章:

走进文本,且学且思

走进《师说》

一、课前(预习)必知

1、关于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祖籍河北昌黎县,所以后人称他为“韩昌黎”。

他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以后才登上仕途,累官至吏部侍郎。

他先后做过四门博士、国子博士、国子祭酒,直接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

凡经他教授、指点过的学生,皆自称韩门弟子,足见韩愈是唐代一位很有影响的教育家。

他还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他反对魏晋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韩愈不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

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

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2、关于“说”

“说”是文体的一种,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3、了解背景

我国古代自从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后,士族合法地垄断做官大权和经济大权,形成以士族为代表的门阀制度。

上层士族的子弟,不管品德智能高低,凭着高贵的门第,生来就是统治者,大了靠特权当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他们尊“家法”而鄙从师。

到了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这种风气仍然存在,上层“士大夫之族”自己不从师学习,也反对像韩愈那样公然为人师的人,还对别人的从师学习“群聚而笑之”。

韩愈当时任国子监四门博士,就是在全国性的学府中担任一门课的教授。

他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恶劣风气深恶痛绝。

《师说》就是借为文送李蟠来抨击那些“耻学于师”的上层“士大夫之族”,大力宣传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的。

他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

柳宗元说: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

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他以文章为武器批判落后事物的做法,贯穿着他的一生。

同学们学过的《马说》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它大约写于贞元十一——十六年间,比《师说》早几年,那时韩愈才30岁上下。

更值得一提的是,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宫中要迎佛骨,韩愈上表反对,要求将佛骨“投诸水火,永绝根本”。

唐宪宗是信佛的,览表大怒,要杀死韩愈,多亏宰相说“愈虽狂,发于忠恳,宜宽容以开言路”,乃贬潮州——这年韩愈是51岁。

他有诗记载这件事: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政,肯将衰朽惜残年。

”这种胸怀在封建文人中是不可多得的。

你还想知道有关韩愈的小故事吗?

请借助网络或图书搜索,并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4、检查一下我的认字水平:

句读()小学而大遗()官盛则近谀()

郯子()苌弘()李氏子蟠()

老聃()作《师说》以贻之()或不焉()

你还有其它不认识的字吗?

如果有,请查字典后整理下来。

5、“我会断句吗?

【温馨提示】

文言文的诵读,要读准字音,还要读清句读(会断句),尤其注意长句的断句。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句中“/”为停顿处)

要求:

大声朗读,在断句疑难处做标记,并通过问同学或老师解决断句问题。

我的疑难句汇总:

6、流畅地朗读文本

7、借助注释、工具书或以前的积累,初步疏通文意。

将你的疑难之处写下来。

我的疑难字(注意:

字不离句,要写出整个句子,然后将疑难字标注出来):

我的疑难句:

二、课中须记

(一)积累·整理

8、你能不看课本解释这些实词吗?

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相似也()

惑: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而不从师()/则耻师焉,惑矣()

彼:

彼与彼年相若也()/彼童子之师()

所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圣人之所以为圣()

孰能无惑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小学而大遗

师不必贤于弟子作《师说》以贻之君子不齿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9、准确解释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其:

其皆出于此乎()/其可怪也欤()

其为惑也()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爱其子()

之:

古之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吾从而师之()/士大夫之族()

乃: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于: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学于余()/不拘于时()

10、检测一下自学成果。

请翻译下列句子。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二)阅读·感知

11、文章从哪几方面阐述作者提倡要从师的见解?

他主要借助什么手法来阐述?

(三)探究·交流

12、从文章中你能找出作者的哪些观点?

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13、你认可韩愈倡导的从师的道理么?

“从师”的观点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有没有意义?

如果有,意义在哪?

三、课后巩固

14、你学会分类整理文言知识么?

将本课学到的重要文言现象分类整理下来。

 

15、检验一下你的背诵。

若有不足,迎头赶上。

(建议把背得不好的地方至少写一遍)(相信你能行!

 

走进《劝学》

一、课前(预习)必知

1、关于作者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当时人们尊重他,故称),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

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法,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

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你知道哪些荀子的名言,请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2、检查一下我的认字水平:

木直中绳()以为轮()槁暴()

金就砺则利()日参省乎己()知明()

跂而望()舟楫()生非异也()

跬步()骐骥()驽马()

锲而舍之()金石可镂()二螯()

蛇鳝之穴()()

你还有其它不认识的字吗?

如果有,请查字典后整理下来。

3、流畅地朗读文本

4、借助注释、工具书或以前的积累,初步疏通文意。

将你的疑难之处写下来。

我的疑难字(注意:

字不离句,要写出整个句子,然后将疑难字标注出来):

我的疑难句:

二、课中须记

(一)积累·整理

5、你能不看课本解释这些实词吗?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虽有槁暴輮使之然也

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舆马者声非加疾也

君子生非异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无以至千里

6、准确解释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而: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吾尝终日而思矣()/登高而招()/蟹六跪而二螯()

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圣心备焉()

7、检测一下自学成果。

请翻译下列句子。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阅读·感知

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文章是从哪三个方面阐释中心论点的?

 

9、这篇文章的说理方式不同于我们常写的议论文,它的说理有什么特色?

(三)探究·交流

10、联系实际,谈一谈荀子所说的学习道理在你学习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后巩固

11、你学会分类整理文言知识么?

将本课学到的重要文言现象分类整理下来。

 

12、“你背好了吗?

”同桌相互抽查,及时弥补不足。

 

第二篇章:

阅读拓展,丰盈头脑

一、经典回顾:

(一)《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读一读,想一想】

同为《劝学》,它与荀子的异同点在哪?

 

(二)《谈读书》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

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

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

因此不常作笔记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

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读一读,写一写】

精读培根和朱光潜的《谈读书》,了解他们读书的观点,然后写一写你在读书方面的看法。

(不少于300字,且最好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二、名言积累(读读背背)

1、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吕氏春秋》)

2、上学以神听,中学以心听,下学以耳听。

以耳听者学在肌肤,以心听者学在肌肉,以神听者学在骨髓。

故听之不深,即知不明。

(《文子》)

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读书随随便便)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训学斋规》)

三、我的分享

如果你搜集到了学习方面的其它美文或名言,请打出来与大家分享。

第三篇章:

反思回顾,提升自我

一、回顾本单元的学习

查找知识上的漏洞,并写下来:

 

查找学习上还存在的疑惑,写下来,让老师或同学帮助解决:

 

2、阶段小结,制定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