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阿房宫赋》课堂实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39359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课堂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课堂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课堂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课堂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课堂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课堂实录.docx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课堂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阿房宫赋》课堂实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课堂实录.docx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课堂实录

《阿房宫赋》课堂实录

  一、学情了解

  师:

现在我们上课啊,上课!

  生:

起立,老师好!

  师:

同学们好!

上一次请一位同学将课文发给大家了。

预习没有?

  生:

(齐声)预习了。

  师:

预习了,好。

我想了解一下我们同学有关课文情况。

(走近一名同学)这位同学你来说说,这篇课文你预习了的印象或感受如何?

  生:

……

  师:

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生:

……

  师:

(示意坐下,再换一名学生)啊,你说说看。

  生:

第一段写阿房宫的……

  师:

我是问预习了这篇文言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你以前学文言文有什么感受?

  生:

以前学过的,初中文言文啊。

  师:

以前学过的?

……就是你对这篇课文的感受。

就是这一篇课文你是在哪儿学过的?

  生:

……难。

  师:

哦,我所问的是,学这样的课文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

蛮难懂的。

  师:

比如说……,你举个例子。

  生:

……

  师:

好。

你坐下。

我再请一位同学。

(又走近一名同学)你来说说看。

  生:

我感到了阿房宫的气势和辉煌,壮观,还有秦朝宫廷的奢侈。

  师:

比如说,在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生:

(读)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师:

你认为这些都是写什么?

是不是都是写壮观呢?

应该说,“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覆压三百余里,我们一般有没有见过那么大面积的房子?

  生:

没有。

  师:

还有,骊山北构而西折,他们的房屋是以什么走向来建造的?

  生:

骊山。

  师:

骊山是座山,是吧。

这座山像一匹马。

一直通过山体走向咸阳。

骊山,在渭河平原的南边,再往南边,就是秦岭,然后跨过渭河往西北,到咸阳。

这个,所盖的房子跨度很大,在今天也很罕见。

……还有没有例子?

  生:

……

  师:

还是有多少说多少。

  生: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师:

这是反映什么?

  生:

奢侈。

  师:

反映奢糜,是不是?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就是把什么当着什么,当什么比着什么?

  生:

把宝鼎当着铁锅,把美玉看成石头,把黄金看成铁块,把珍珠看成石子。

  师:

东西都是物以稀为贵,这些东西现在太多,也就是不值钱了。

哎,我不是这样意思,这里应该指秦王朝……?

  生:

奢侈。

  师:

这是讲秦王朝奢侈浪费。

还有没有?

  生:

(摇摇头)没有了。

  师:

说得很好啊。

请坐。

  师:

(又换一名同学)这篇课文,我们自学了,自学之后有什么体会?

  生:

……

  师:

有没有体会?

好,没有,请坐下。

  师:

刚才和几位同学聊了一下,有些同学可能觉得文言文初中学过,我想请问一下,你们以前文言文是怎么学的?

(问一位同学)

  生:

老师是先做介绍,介绍背景,然后字词解释,然后再作翻译,然后再做介绍。

  师:

就是字词,到翻译,再到总结。

是吧?

  生:

是。

  师:

如果我们今天不那样,行不行?

可愿意尝试一下一个新东西?

  生:

愿意。

  师:

(面向大家)大家愿意不愿意?

  生:

(齐声)愿意!

  二、读悟课文

  师:

我这个很简单。

我在黑板上写几个字。

(竖行写“读一读想一想分一分议一议”)“读一读”,然后“想一想”,“分一分”,后面呢是“议一议”。

  师:

我也了解到,我们班同学“读”的功夫比较深,我也想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然后另一些同学来议一下,好不好?

……大家举荐一下,哪同学读得比较好?

  众同学推举了一名靠近前排的同学。

教师走过去,示意。

  生:

(读)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生读mán,师纠正读màn)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生念bùjí,师纠正bújì)何虹?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师:

(问大家)读得怎样?

  有学生说“读得很好”。

  师:

读得很好?

再请一位同学来评价。

  生:

(坐在中间)有些字读得不准,有些地方读得不熟练。

  师:

你的说法比较客观了。

好的,好的,请坐。

  师:

(又指评价的同学)你能够尝试一下第二段?

第一吃螃蟹要有勇气,第二个吃也是不错的,呵呵,尝试一下。

  生:

(读)妃嫔媵嫱,王子皇(生紧张,自纠正hóng为huáng)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生自纠正cháo为zhāo)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生读fán,师纠正fén)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生紧张读zhāo,师未作纠正)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生读zhèng,师纠正为zhì)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师:

很好。

请坐。

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来评价一下她读得怎样。

  生:

我觉得她气势有。

因为她是宿松来的,读音不是很清晰。

  师:

哪些地方有问题?

指具体一些。

  生:

(读)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师:

这个地方不要读得有气势?

为什么?

……妃嫔媵嫱,这些都是过去六国的那些宫女是吧。

王子皇孙呢?

  生:

……

  师:

这个“子”都是男孩还是女孩啊?

  生:

……

  师:

(面向大家)这个“子”是指男孩还是女孩啊?

  生:

(经过思考)都是女孩。

  师:

她们都来干什么啊?

  生:

都是六国王侯的女儿。

  师:

给谁?

……都到这儿来做什么?

……后面说“为秦宫人”。

都是秦始皇的什么人?

  生:

妃嫔,宫女。

  师:

所以这里的“子”“孙”,都应该是女的。

他们都离开原来的国家,离开原来的地方,到秦宫来,你觉得她们是浩浩荡荡,气势汹汹,排山倒海是到来,还是怎么的?

  生:

有些凄惨。

  师:

好像不应该。

对了。

这里,这些女孩子,这些妇女,这些贵族,她们过来的时候,一定是凄惨的,我觉得气势也不在这个地方。

——(对前面朗读的同学)我觉得你后面的气势倒是挺好的。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师:

我想问一下,为什么你处理这个地方的时候,感觉到比较有气势呢?

  生:

因为那个场面比较宏大。

  师:

你认为那个场面比较大,那她们在干什么事啊?

  生:

她们在打扮啊。

  师:

就是梳洗打扮什么的。

到了一个什么程度啊?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生:

可以看出很奢靡。

  师:

很奢靡是吧?

……渭河里的水涨得很高。

为什么河水涨得那么高呢?

  生:

就是秦王的宫妃的打扮……显得那个很夸张。

  师:

就是说当时的做此事的人很多。

  生:

就是当时的秦始皇很奢靡嘛。

它想表达那个……

  师:

人多,是吧?

就是说,她们每一次洗沐之后,就像渭河上突然发了水似的。

(北方)一般是秋季发水,还不是春季。

……每一次洗沐之后河水暴涨,说明当时的人多。

我们知道,梳洗打扮,一个人一脸盆水,而渭河暴涨,得有多少人啊!

  生:

几千人。

  师:

几千人,甚至有几万。

这个比较可怕。

——我觉得你这里,场面处理得比较好。

请坐。

(也示意请另外一位同学)请坐。

  师:

还有后面,我们再讨论。

这篇课文可能有点难,但是我们不怕。

我们来慢慢渗透,慢慢渗透。

  师:

(走到一位同学跟前)请接着后面读。

  生:

(读)嗟乎!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

  师:

我这里插一下,“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是什么意思?

(面向大家)什么意思啊?

刚才那位同学很好,思维很敏捷。

对话其实就应该是这样的。

——看看这句到底是什么意思?

一个人的心,是千万个人的心吗?

是不是这个意思?

  生:

……

  师:

这样吧,我们将“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后面的句号变成冒号,那么,(再问站着的同学)现在你有什么发现?

  生:

还没有想好。

  师:

没有想好,是吧?

(退几步向着大家)有没有哪位同学想好了,将句号换成冒号后,句子有什么区别?

有没有什么变化?

啊?

  师: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后面是冒号,然后是“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请你(前面回答过问题的那位同学)再说说?

  生:

那我就直说了。

  师:

(笑)没关系。

课堂一定要直。

  生:

一人之心,讲是是秦朝那个皇帝,千万之心,就是秦王统治下的百姓,民夫啊,那些宫女啊,那些市人,……

  师:

他们的心理怎么样啊?

  生:

他们的心理很恐惧秦王,他们是敢怒而不敢言。

  师:

(提示)那是后面的内容了。

呵呵。

问题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后面改成冒号……

  生:

后面的话就是对前面话的解释。

  师:

哦。

你很厉害也!

秦爱纷奢,就是秦王爱奢侈这一类,就是你刚才所讲的奢靡。

念,就是什么?

  生:

想着,思念。

  师:

哎,就是“想着”,想着其家怎么了?

后面可以打个括号……念其家什么?

……后面可以把前面哪个词语填写进去?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念其家什么?

——也是什么啊?

  生:

(小声)也是奢侈。

  师:

诶,也是“纷奢”,是吧?

我们现在将那个词移到后面去。

  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纷奢)。

  师:

诶,对了。

现在的意思可明确了?

  生:

明确了。

  师:

好,请坐。

(示意坐下)等一会还有话呢。

(再回到前面仍然站着的同学)现在你接着读。

  生:

(读)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师:

“奈何”是什么意思?

怎么,怎么。

前面都可以理解,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之纷奢),可是不能理解的是什么?

“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为什么不珍惜呢?

  生:

(继续读)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生读kǎn,师纠正为jiàn),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师:

这里停一下,(向着大家)我们看这里有多少个“多于”啊?

数数看,有多少个“多于”?

这里多于、多于,……多少个“多于”?

  生:

(杂然)六个。

  师:

诶,一共有六个,这六个都是干什么,都是来说明什么?

……想想看,建个房子要那么多复杂吗?

  生:

不需要。

  师:

这说明什么?

用之如……什么?

诶,“用之如泥沙”,是吧?

这个就叫纷奢,就是奢侈腐败。

好,你接着读。

  生:

(读)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生读shǔ,师纠正为shù)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师:

最后阿房宫怎么了?

  生:

(杂然)烧了,烧毁了。

  师:

烧到什么程度?

诶,成了焦土。

我们读到这个地方什么感觉?

……你奢侈腐败有没有好结果?

没有好结果!

读得不错,请坐。

(再问)这个事情有什么结果啊?

  生:

(杂然)人民力量的强大。

  师:

你说人民力量的强大,——

  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师:

(欣喜)好的。

(大步走到后排)你来说说。

  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师:

就是说你不得人民的支持,人民是不会支持你的。

要把船弄翻,要把它毁掉,是吧?

  生点头。

  师:

你如此奢侈浪费,有没有一个好的结果?

  生:

没有!

  师:

好。

请坐。

  师:

下面我们看看最后一段。

我们来齐读一下好不好?

  生:

好。

  师:

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预备——

  生:

(齐读)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师:

很强烈的感慨。

“呜呼”,有没有现代汉语和它对应?

  生:

(杂然)唉。

  师:

还不怎么算。

有时候口语有词汇,比如“啧啧啧”,或者“啊呀呀”,有那点意思。

当然,也可以讲“啊——!

”“唉——!

”,都行。

  师:

这里讲灭亡六国是谁?

  生:

(杂然)秦。

  师:

是秦吗?

  生:

(醒悟,赶紧)是六国。

  师:

是自己把自己灭亡。

后面说,族秦,把秦灭族的是谁啊?

  生:

秦本身。

  师:

原因都在谁身上?

  生:

自己。

  师:

都是自身。

在自身找原因。

后面一句讲,(读)“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这里有几个“后人”,正因为哀而不鉴,所以历史的悲剧不断地重复着。

  师:

这里,我们是简单地将课文过了一下。

我们并没有怎么讲。

刚才呢,也有同学提到,我们没有多讲,这里的意思也不是那么复杂。

  三、辨章文理(上)

 师:

下面,我们同学思考一下,就是课文的每一段,大体讲什么东西?

可以讨论讨论,前后位,可以交头接耳。

前后的同学一定要交流讨论一下。

课文四段,每一段都说什么。

  学生讨论中,教师在黑板上将部分板书抄上。

如图一。

  师:

(课堂讨论约2.5分钟)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黑板上有四行话,“自毁毁人,哀而不鉴”,大家看看是在哪一段。

“宫藏千艳,剽剥亿财”,“千艳”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生:

(杂然)佳丽,妃子,宫女。

  师:

好,我们同学都知道是妃子。

……“建构宏丽,歌舞豪华”,在哪一段?

  众生纷纷指认。

  师:

“铺张挥霍,轰然焚毁”,又在哪一段?

  生又纷纷指认。

  师:

(欣喜)我们好多同学都知道了。

下面,我们再来确认一下。

“自毁毁人,哀而不鉴”第几段?

  生:

(齐声)第四段。

  师:

“宫藏千艳,剽剥亿财”,是第几段?

  生:

(齐声)第二段。

  师:

“建构宏丽,歌舞豪华”,是第几段?

  生:

(齐声)第一段。

  师:

“铺张挥霍,轰然焚毁”呢?

  生:

(齐声)第三段。

(如图二)

  师:

下面再看,每一段我是用几句话来进行概括的?

  生:

两句话。

  师:

似乎可以分为两句话,一共有八句,对不对?

下面我们还来做一个游戏。

每一句话,在每一段的大致什么位置?

也就是说,给每一段再分一下小层。

看看我们同学可能找得到?

  师:

我们现在还是交流、讨论。

  同学热烈交流讨论,教师则一边巡查。

  师:

(巡视后最后一排,与一同学交流)你现在没办法交流讨论,是吧?

比如第一个“建构宏丽,歌舞豪华”,你把它切分在哪里?

  生:

……

  师:

(指黑板)那一二三四,是指涉课文的每一大段的意思,每一大段意思的概括。

我的意思就是说,把它分为……

  师:

(感到部分学生还没有理解课堂上老师的意图,赶紧结束与该同学交谈,大步走到黑板前)哎,大家停一下。

我的意思是说,每一部分用了两句话来概括,然后我们再将每一部分切分两小块,总共要切分成几小块啊?

八小块。

知道吧?

  教师再与前排一些同学小声交流。

忽然想起上次校刊上刊载有班上伍秀莲同学文章,对其有印象,于是趁间向同学打听,找到前排第一排,然后与之讨论起了作文写作的话题。

  师:

从写作角度来说,我看过你的作文,你的叙事能力比较强。

你叙事的时候,一般是怎么进行写作的?

  生:

我觉得是凭感觉。

我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写。

  师:

从哪里开始进行写作的?

  生:

……

  师:

写作一般从时空角度,从情感和逻辑角度……

  生:

先从一件事,然后从中找到自己的感觉,然后根据时间前后、事物的大小来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师:

我知道了。

  师:

(面向大家)画好了没有?

找同学画一下每个小板块。

比如说第一段,分成两个小部分,请。

参考书把第一段第一层分到“流入宫墙”,对不对?

然后第一段分成这样的两个部分,你同意吗?

现在你分的第一段的第一层在哪里?

  生:

到“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师:

你分到“钩心斗角”,你再看看黑板,上面说了两层意思,“建构宏丽,歌舞豪华”,后面是不是分到这里?

  生有所领悟,微笑。

  师:

哦,你笑了。

第一节应该画到什么地方?

  生: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师:

哦,“不知西东”。

好,你请坐下。

  师:

(走到第一排伍秀莲同学跟前)第一段第一层,你分到什么地方?

  生:

我分到“不知西东”。

  师:

嗯。

正好前面所讲的是建筑,后面讲的是什么?

  生:

讲的是歌舞。

  师:

好。

请坐。

  师:

第一层到什么地方?

大家说到“不知西东”,同意不同意啊?

  生:

(齐声)同意。

  师:

好。

那第二段呢?

其第一层我们应该画到什么地方?

(走到中间)请你来说说。

  生:

我觉得到“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师:

哦。

后面是说“剽掠财富”的情形,是吧?

好的,请坐。

(面向大家)大家同意不同意啊?

  生:

(齐声)同意。

  师:

好。

我们下面看第三段“铺张挥霍,轰然焚毁”。

……那么这一部分,我们看看,前后怎么划分?

  生:

……

  师:

你觉得第三段第一层应该划分到什么地方?

  生:

到“多于市人之言语”。

  师:

你认为到“多于市人之言语”,是吧?

你看他……毫不可惜。

后面是讲“轰然焚毁”。

这里是讲两种人。

  有学生在下面议论,说应该到“不敢言而敢怒”。

  师:

“敢怒而不敢言”,换句话说,叫什么?

  生:

不敢言而敢怒。

  师:

“独夫”是什么呢?

……《孟子二章》里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亲戚叛之。

“亲戚”是什么人?

  生:

……

  师:

父母对不对啊?

连父母兄弟都背叛了,最后只剩下谁呢?

  生:

他一个人。

  师:

诶,那就叫“独夫”。

好,请坐。

  师:

第三段有没有异议?

是不是就画到这个地方?

(请一位同学)你认为呢?

  生:

我认为到“不敢言而敢怒”。

……

  师:

还有没有不同的看法?

(走近一同学)你看看。

  生:

我认为到“多于市人之言语”。

  师:

你也认为到“多于市人之言语”?

  生:

(主动站起来)我认为到“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师:

(赶紧过去)你认为是到“日益骄固”。

哦,是这个地方。

  生:

因为秦始皇顽固不明的新体一直存在,所以一旦秦始皇没死,他的“铺张挥霍”的不明之举就会一直继续下去。

后面的“轰然焚烧”是形容突然,火势大而猛,而这一段最后一句正是最好的写照。

  师:

也不一样。

好啊。

……第三段前后两个部分,两种划分,都是有道理的,都是可以的。

一开始我也以为画到“多于市人之言语”,我现在感到,到“日益骄固”,也行。

……下面,最后一段,中间一刀,切到什么地方?

  生:

(大声,杂然)到“谁得而族灭也”。

  四、辨章文理(下)

  师:

噢。

好。

下面还有一个小任务。

(走到黑板前)我们现在已经把课文切成八小块,第四大块现在暂且不问,前面六块请大家重新排列一下。

……刚才,我提前采访了一下我们班的才女伍秀莲同学,她谈了自己的写作究竟是怎么进行的。

她讲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或者按照重要不重要程度。

诶,我觉得这是写作的一种方法。

那么,(手指黑板)我们看看按照什么样一种顺序?

有时候,我们的脑子很乱啊,这篇课文很难学,如果我们重新排列一下,就好学了。

  师:

一二三,(走上讲台,手指“课文八板块”)怎么排列啊?

第一应该是什么,在哪里?

如果我们就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看,第一处应该是什么?

  生议论。

有说“宫藏千艳”。

  师:

“宫藏千艳”是不是?

我问大家,房子没盖好,就将宫女们就收进来?

  生议论。

说“建构宏丽”,“剽剥亿财”。

  师:

为什么你说“剽剥亿财”?

  生:

(激动,大声)只有先搜刮财富后,才能建构起宏丽的建筑,才能宫藏千艳。

  师:

哦,所以“剽剥亿财”是第一,然后是“建构宏丽”。

然后呢?

  生:

(齐声)“宫藏千艳”。

  师:

现在房子没建怎么办?

房子需要盖啊。

……现在归结一下,“剽剥亿财”是一,没有钱财干不成事,然后是(学生齐声)“铺张挥霍”地进行建造。

第三呢?

  生:

“建构宏丽”。

  师:

哦。

然后才是——

  生:

(齐声)“宫藏千艳”。

  师:

然后是——

  生:

(齐声)“歌舞豪华”。

  师:

最后是——

  生:

(齐声)“轰然焚毁”。

  师:

然后是——

  生:

(齐声)“自毁毁人,哀而不鉴”。

  师:

然后是“悲恨相续”到今天,是吧。

下面请大家将序号标一标。

(如图三)

  师:

我们重新再看这一篇赋。

我们就发现了,原来顺序是这样的。

还有一点,这个赋就有一个特点,就是第一段的结尾和第二段的开头是联系在一起的,第二段的结尾和第三的开头联系在一块。

大家看是不是这样的?

  师:

这个手法叫“连珠”。

这是过去写赋的很重要的一个写作习惯。

课文上划分段意,包括我们的教参,都是很牵强附会的。

汉代有一著名的辞赋家叫枚乘,他写过一段很有名的话,我给大家抄一下。

(板书)“比物属事,离辞连类——枚乘《七发》”。

  师:

“比物属事”,“属”是“连缀”的意思,“比”是“并”的意思,把事物连在一起,将事物进行归类。

“离”是“合并”的意思,“离辞连类”是将言辞排列在一起,将相同的类放在一块。

我们再看,比如“建构宏丽,歌舞豪华”,建筑的……

  生:

(齐声)宏丽。

  师:

歌舞的……

  生:

(齐声)豪华。

  师:

将建筑的特点和歌舞的特点放在一起。

我们再看“宫藏千艳,剽剥亿财”,把那么多的宫女放在一块,把那么多的财富集中在一块,这就有一种相似。

还有,我们看,既然是连珠,都是相关联的。

“铺张挥霍”、“轰然焚毁”,“剽剥亿财”和“铺张挥霍”它们都是相关联的。

——这个,就是赋的妙处。

  五、汇宗作结

  师:

至于教训呢,看一下后面的《学习材料》(课前刚下发给学生)。

看第四组。

找一下原典出处。

《孟子》里有一段话很重要,“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秦王朝不爱自己,叫“自毁毁人”,毁了自己又毁了别人。

如果我们爱自己的话,也一定要爱他人。

你只有爱他人,才能更好地爱自己。

孟子的话已经告诉我们这些了。

  师:

至于这篇文章的主题和中心呢,我引用了魏徵的一段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和李商隐的一段话(“历览前贤家与国,成由勤俭败由奢”)可以基本涵括,就不多讲了。

  师:

这一节课虽然难,但是我们同学在课堂上,我第一次和你们见面,你们就给我很多惊喜。

这篇课文你知道有多难吗?

你知道有多难吗?

很多所谓的名校的学生,在我看来,都不如你们。

你们应该给自己鼓一下掌了。

  学生鼓掌。

  师:

谢谢你们,谢谢大家!

这篇课文我们就上到这里。

后面的《学习资料》上的作业,你们自己做一下。

其中有一题作业,是江苏的一位著名的语文老师,黄厚江老师,所设计的一个题目,答案在你们班主任那里,课后核对一下。

好不好?

好,下课。

谢谢大家。

  生:

老师再见!

  师:

同学们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