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3933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docx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docx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教学内容】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及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难点:

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

【讲授提纲】

中国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地理生态环境包括两个方面:

自然地理环境,如气候、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海陆分布等;

人文地理环境,又分为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地理环境。

在考察中国传统文化时必须将它们放在当时的地理环境条件下,注意研究地理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才能了解中国文化发展的原因。

第一节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一、疆域、政区

(一)疆域

夏朝尚无考古发现证实。

殷商不断发展。

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

乾隆奠定今天中国疆域的基础。

1840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大肆攫取中国的大片领土。

今天中国陆地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

(二)政区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中国的政区基本上是在郡县制的基础上调整变动)

商和西周实行分封制。

秦汉郡县制州-郡-县三级制。

隋将州改为郡,重新实行郡县三级制。

唐先是二级制,安史之乱后,为加强地方的抵抗实力,普遍设置方镇,形成方镇(道)-州-县三级制。

宋宋太宗废止了方镇辖州的制度,不久后又改变,形成路-州(府、军、监)-县三级制,但管辖权力交错,是一种不完整的三级制。

金灭北宋后,实行的政区制度基本与北宋相同。

宋朝还将一些重要的州改称为府,以后府越来越普遍。

元将省作为最高一级行政区划,省以下一般有路(或府)、州(或县)二级,少数也有路、府、州、县四级。

明洪武九年废除行省制,原来的省改称布政使司,分别任命三名官员负责民政、司法监察和军务。

1427年后,全国划分为两京(南北直录)和十三布政使司,俗称两京十三省或十五省。

省以下废除了路,但设有若干分守道、分巡道作为省的派出机构。

以后,朝廷为了地方治安或边防,陆续向各地派驻总督或巡抚,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清初设十八省,以总督或巡抚为长官,以下只有府(或直录州、直录所)、县(散州、散所)二级。

每省还分若干道,作为省的派出机构。

民国废除了府一级政区,州、所都改为县,又重划了道区,所以成了省-道-县三级制。

国民党政府废除了道,企图实行省、县二级制,但到了20世纪30年代“剿共”时又在江西首先分区设行政督察专员,不久推行到全国。

共和国继承省下分区制度,改称专区,以后改称地区,作为省的派出机构,基本的政区依然是省(直辖市、自治区)-县二级制。

改革开放以来,原来的地区陆续改设为市,成为介于省与县之间的行政区划,出现了省-市-县三级制与省-县二级制并存的局面。

现在实行的基本上是“市管县”

在少数民族或边疆地区,历代还成立过各种特殊的政区或机构。

少数民族政权或边疆政权有的模仿中原王朝的政区制度,有的建立自己的行政区划。

游牧民族的政权一般仅以部族、军事编制或游牧区作为划分的单位。

二、民族、人口

(一)民族

除朝鲜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等几个是在以往一二世纪从境外迁入的以外,绝大多数都是在中国形成的,或者已居中国生活了很长的时间。

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融合是主流。

(二)人口

汉朝公元2年,在所列政区内有近6000万,加上列入统计的数百万人口,合计超过当时世界人口约1.7亿的三分之一。

北宋境内人口超过1亿,加上辽、西夏境内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则更多,当时世界人口约3.2亿,也占三分之一以上。

1850年,世界人口达到约12亿,而中国人口已突破4.3亿,所占比例依然没有减少。

即使是在人口的低谷,中国的人口也占到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以上。

中国的人口数量一直居世界之首,在主要依靠人力和简单工具的条件下,中国无疑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生产力。

中国庞大的人口分布很不均匀,大致形成东南人口稠密区和西北人口稀疏区。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后、唐朝安史之乱后、北宋末年靖康之乱后的三次人口南迁;

明朝初年的人口迁移;长江以南向江淮一带;长江中游向四川;山西向华北平原。

清代的“湖广填四川”。

20世纪前期的移民流向:

平原进入山区、内地迁入边疆;

其他方式的人口迁移。

中国移民对所在国和中国本身在经济、文化、社会和政治诸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地形、地貌

多山国家;

地势西高东低,高差悬殊:

“三大阶梯”;

局部地区“沧海桑田”:

湖泊的发育和消亡,水道和水系的变迁,海陆变迁,黄土高原的变迁,沙漠的变迁。

这些变化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往往产生重大的影响。

四、气候

中国气候三大特点:

季风气候明显(风向雨量),大陆性气候强(年温差较大),气候类型多种多样。

总体而言气候变化不大,但有变化。

气候波动的情况:

第一,中国气候的总趋势是由温暖转向凉爽;第二,湿润状况的变化方面,雨量的变动常趋于极端,非涝即旱。

这两方面的变化所产生的复杂后果,对经济的开发、民族的迁移、人口的增长、文化的传播,以至社会的治乱和王朝的兴衰都起着或大或小的作用。

(中国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产生发展和延续)

第二节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一、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地理环境”的含义:

这里所说的地理环境是指“生物特别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层”。

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上述三种环境各以某种特定的实体为中心,由具有一定地域关系的各种事物的条件和状态所构成。

这三种地理环境之间在地域上和结构上又是互相重叠、相互联系的,从而构成统一的整体和地理环境。

在人类早期,可以把地理环境主要当作自然环境,到了近代,随着人类生产的发展,已很难将这三者严格地区分开来了。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人类意识或精神的基础。

因此,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是具有一定的决定意义的。

但是,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地理环境在起决定作用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发展保留着相对广泛的自由,原因有三:

第一,它并没有规定人类从产生到消亡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

第二,它并没有确定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

第三,人类只要不违背它的内在规律,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得用这一环境,实现对自身有利的物质转化和能量转换。

(总体而言有决定作用,具体而言有过程、方式、时间等方面的相对自由)

人类的历史和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千差万别的原因:

人类对环境的利用从来没有达到极限,今天离极限也还相当遥远。

而且,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人们对地理环境的利用程度存在着相当悬殊的差异,利用的方式也迥然不同。

这也是在大致相同的地理环境中,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人类的活动会出现如此不同结果的缘故所在。

(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对环境的作用)

同样的地理环境,在不同的生产方式或生产力条件下,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所以在人类的早期,即人类基本上还只能被动地适应现成的环境时,地理环境以人类各方面的活动几乎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但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方式的多样化,人们开始能动地利用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对人类具体活动的决定作用就逐渐减弱。

生产力越发达,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能力和度就越大。

但这一切都是以地理环境所提供的条件为前提的,是以不违背它的内在规律为限度的。

二、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

(一)中国疆域辽阔,地理位置比较优越,为发展农业提供了适宜的条件,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新石器时代,黄河中下游一带成为先民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的地区。

农业生产条件限制了中国历代的行政区划。

(以适应农耕,养活居民为限)

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

(二)中国在亚洲的地理位置,有利于中国文化的延续

中国境内华夏文化始终占着统治地位。

(中国内地文明程度最高,文化最发达。

入侵者文化不适应于农业地区,最终被同化)

在近代以前,西方文明在总体上无法动摇中国文化的统治地位。

(怛罗斯之战――唐五朝与阿拉件惟一的一次直接冲突)

三、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1.地理障碍的影响

2.地理特征、自然资源的影响

3.人类社会的早期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由于发展程度的不同,而形成各地不同的物质基础。

与不同的生产方式相适应,各地的社会、政治、行政制度各不相同。

4.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使人们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

5.地理障碍对文化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不同地区受到外来文化影响的程度不同。

四、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

(一)中国的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究竟有利还是不利,要作具体分析

1.地理环境的开放与封闭是相对的,不存在着绝对的开放与封闭

2.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地理障碍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3.自然地理环境并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惟一条件,海洋也不是开放的惟一途径

(二)中国历史上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不是地理障碍的阻隔,而是中国的地理环境过于优越

1.在西方近代文明兴起之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足的国家,中国的自给自足、无求于人心态是导致开放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

2.中国的历史地理环境给文化交流带来的障碍也不容忽视。

思考题答题要点:

一、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举例说明。

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地理位置

二、为什么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方式的多样化使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起到不同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