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看化学课程网年终盘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38625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必看化学课程网年终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必看化学课程网年终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必看化学课程网年终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必看化学课程网年终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必看化学课程网年终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必看化学课程网年终盘2.docx

《高考必看化学课程网年终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必看化学课程网年终盘2.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必看化学课程网年终盘2.docx

高考必看化学课程网年终盘2

化学课程网年终盘点——论坛专题3

3.关于考试评价问题

3.1中考

Q:

请问在中招考试中,有许多开放性试题,在平常的教学中如何进行开放性试题的训练?

在训练时应该注意那些问题?

A:

[王磊]我想,光靠习题训练是不够的,首先,要学会让我们的教学开放,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开放,重视并使用好教材中的交流研讨或讨论性的栏目;其次,平时也要多留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再者,可以利用复习阶段集中呈现一些开放性试题,让学生适应。

Q:

中考题目的范围和难度能不能超出课程标准的要求范围,如在课程标准中对碳的几种单质几乎很少提到,中考可以出这些内容吗?

A:

[王磊]原则上不应在中考试题中出课标不要求的内容,除非使用合理的信息.碳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转化关系等知识内容在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都不再作系统要求了,只有二氧化碳仍是重点。

Q:

以后的中考会是怎么考,可能会有哪些变化?

A:

[魏国福]中考的方向也是课改的方向,中考会逐渐注意到考查学生在学习中的亲身体验,注重教育性,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Q:

新教材中没有出现的化学反应,在课后习题中出现了,能否在中考题中直接考查学生?

比如:

镁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教材中并未要求学生掌握,但课后题中以信息题的形式给出了,是否需要学生直接记住?

A:

[魏国福]凡是教材中没有直接讲授的知识,如果中考命题时要用到,都是以资料或信息的形式给出,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Q:

如何看待化学学科在中考试卷中的分值过低的问题?

A:

[魏国福]在教学过程中,我省初中阶段实行的是以物理、化学单科教学。

化学学科特点是知识内容多,实验多,又是高考理科中的重点学科,打好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关键是学生的重视程度,由于分值的影响,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必然影响学生成绩,继而影响高中教学。

理科综合试题的的评价模式,也给一线教师带带来很大困难,模糊评价,不利于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的发挥。

因此,建议增加化学学科的考试分值;或取消综合部分,物理、化学试题相对集中,总分值提高到220分(物理120分、化学100分)。

Q:

中考命题亮点有哪些?

A:

[魏国福]1、回归教材

回归教材是今年中考命题的一个突出特点,目的是为了给中考复习的教学一个暗示――不要脱离教材。

面对我省现行教材一纲多本的现状,命题以《课程标准》和《河北省中考文化课学科说明》为纲领性指导文件,兼顾各版本的教材。

依据的各版本教材有:

实验区是人教课标版、沪教课标版、科学版等;非实验区是人教大纲新版、冀教大纲版。

很多试题的立意来自于教材中的实验探究、家庭小实验等,还有很多来自于对教材知识的横向总结,甚至于很多文字的推敲都源自于教材内容或章节后的习题。

有相当数量的试题是对教材中的实验、图表、装置、定律等进行了精加工,渗透了新课标的理念,属于对教材的又一次创造、升华。

从具体的题目看,回归教材理念具体体现如下:

(1)实验区题目体现的尤为明显。

第1题,以物质的变化为知识的考查点,但抛弃了过去的文字叙述,而是换以教材中的基本实验装置,图文并茂,体现了创新;第3小题,考查点是质量守恒定律,题中的4个实例均来自于教材;第5题,溶解度曲线的考查,传统中体现创新,重在对曲线图的应用;第7题,重点考查对于教材中图表资料的应用,其中包括原子结构示意图、溶解性表、相对原子质量表、元素周期表等;第12题,金属、金属材料性质与用途关系的考查,钛合金、铁、不锈钢的举例均选自于教材。

更为突出的是卷II主观性试题中30、31、36、37共17分的题目,立意均源自于教材。

具体是:

第30题,直接把教材中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搬上试卷,从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上设计两问,最后设置1个开放性问题;第31题,图片源自于科学课标版教材的碳循环图,根据问题的设置,对图片进行了再加工;第36题,直接把教材中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搬到试卷中,实验装置图和步骤的叙述与教材保持一致,从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推论、实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考查;第37题,题目的取材源自于人教课标版教材中“活动与探究”中的“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以科学探究的方法,按照学生思维的规律进行巧妙设问,本题命制的目的在于给老师们一个信号――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去做,不要只讲实验。

(2)非实验区题目渗透课标理念,不失回归教材。

第1题,考查物质的变化,取材于人教新版教材中的4个家庭小实验;第3题,属于对氧气化学性质的总结,但综合了反应条件、物质分类、反应类型等知识点;第4题,对于教材中“相等”规律的总结;第6题,溶解度曲线的应用;第10题,氢气的性质、用途的考查,同样来自于教材;第30题,结合物质的用途,采用物质的俗名,从教材中选取4个典型物质进行命题;第37题,对教材中的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综合运用,最大的亮点是第3问对实验装置的改进与创新,体现了课改理念。

总之,今年中考题的命制,紧贴教材,题目素材大多来源于教材,又区别于教材,充分体现出了教材的重要性,对指导教师的教学起到了明显的导向作用。

2、突出重点,加大试题覆盖面

今年中考试题知识覆盖面很大。

由于化学部分的分值很小,又要照顾到知识点的覆盖面,所以在命制题目时,尽可能的容纳更多的知识点,最终使得每道试题均涵盖了4~6个知识点,覆盖率达到85%以上。

对于重点知识,加大考查力度,分配较大的分值,具体如下:

(1)实验区共40分,涉及49个知识点。

各主题分值权重如下:

科学探究主题,6分;身边的化学物质主题,18分;物质构成的奥秘主题,4分;物质的化学变化主题,6分;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6分。

很明显对于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一主题的考查力度是相当大的。

对教学目标不同层次的考查分析:

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25分;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7分;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8分。

可以看出,各目标层次分值的分配基本符合《中考文化课学科说明》的要求,对于基础部分即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的考查占了很大的比例。

(2)非实验区共39分,涉及53个知识点,。

各章节分值权重如下:

绪言,2分;第一章,7分;第二章,5分;第三章,4分;第四章,5分;第七章,3分;第八章,10分;化学实验,3分。

综合部分涉及的化学知识(共13分):

第一章,4分;第三章,3分;第四章,1分;第六章,2分;第八章,3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于酸、碱、盐知识的考查比例仍然很大,这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对教学目标不同层次的考查分析:

常识性介绍层次,2分;了解层次,12分;理解层次,6分;掌握层次19分。

综合部分对于化学知识的考查:

常识性介绍层次,4分;了解层次,4分;理解层次,1分;掌握层次4分。

显而易见,试题对于了解、掌握层次目标的考查比例是相当大的,说明命题时注重了知识的应用,这也迎合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3、难度下降

与去年相比,两套试题有一定的区分度,对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特别有利。

试题编排难度梯度明显,非客观题中,每小题均设置一个送分空,一个提高空,保证基础差的学生能拿分,基础好的学生也有所区别,但从整体上看,难度均有所下降,具体表现有:

①选择题、填空及简答题的难度下降;

②理化综合题难度也明显下降;

③计算题难度与去年持平。

非实验区的第三题实验探究题有较好的区分度,使得非实验区试题的难度略大于实验区试题的难度。

具体表现有:

①非实验区的第一题选择题比实验区难度要大一些;

②非实验区的第二题填空及简答题比实验区难度要小一些。

4、导向积极

两套试卷均可以称得上是一份成功的试卷。

对于稳定我省的正常的中学教学秩序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具体表现有:

①重视课本,但不依赖于课本,以课本知识为载体,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和借助新的情景,来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了既有较大的覆盖面,又突出了重点知识,有利于全省教学秩序的稳定。

②命题紧紧围绕《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做到符合《河北省中考文化课学科说明》的要求,尤其是非实验区命题,做到既依据大纲,又向课标靠拢,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要求,有利于我省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5、紧密联系实际为了更好地体现化学的生活性、社会性,真正体现化学的生命力,试题命制中尽可能紧密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和现代科技。

涉及范围相当广泛,如:

日常生活中的常识、饼干潮解的生活中疑问的解释、“春泛盐,秋泛硝”、土壤改良、硬水软化、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等生产、生活问题;关注“禽流感”、“吉林石化双苯厂爆炸”等社会热点问题;导电塑料、乙醇汽油、金属及金属材料的应用、淡化海水、废旧电池回收、垃圾的处理、烟花燃放等能源、资源、材料、环境保护等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诺贝尔奖等高科技社会问题也在试题中有所体现。

这些信息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背景材料,富于时代气息。

把课本中的一些重点知识寓于新的情景之中,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时刻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要学好化学一定要关注生活,从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学好化学能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更加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化学。

命题思路为今后教学改革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教育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作为现代公民的文化素质。

6、体现新课程理念两套试题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强调“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应用)理念。

考试内容突出重点概念、原理、重点物质、重要化学用语、基本实验和计算技能,并将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渗透在试题的背影和内涵之中。

命题中蕴含着化学基本观点、生活科学知识、科学学习方法及研究方法等。

试题的设计贴近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采取高视点、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多覆盖、难度分散的方式来命题。

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进一步增强,试题加大了实验探究的考查力度,能使学生充分体会探究性学习过程、学会探究性学习方法、领悟科学探究途径和方法的多样性。

试题答案不惟一性增加,给了学生很大的表达空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发挥特长。

旨在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体现新的课程理念,为推进课程改革和化学教学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3.2高考

Q:

江苏的08高考方案降低了化学学科的实际地位,弱化了化学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科学素养培养的功能,这不是对方案反感的问题,而是我们确确实实为民族素养的提高和工业、经济发展前途的担忧。

A:

[王磊]我想,一方面从现实角度看(顺着应试的现实看),江苏的高考方案确实对化学非常不利,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提意见.

但如果化学能在高考中占据重要位置,我们的教学又该怎么改?

如果化学沦落到像技术那样的地位,我们又该怎样教学?

我以为,我们国家必须加强的不是高考改革,而是课程监管体制。

否则,高考怎么改都难走出怪圈,总会是拆东墙补西墙。

Q:

高考和素质双赢的方向是什么?

是谁向谁靠拢?

如何靠?

A:

[卢巍]把最本质、最具迁移性的知识教给学生,让既具备了未来发展的学科能力,又能在各种考查知识的测试中取得好成绩!

Q:

请问2007年山东省的的高考理综考试与原来的理综考试除了知识内容不同外,有什么本质差别?

A:

[卢巍]第一是从形式上看,学生拥有了选择权,不再是千人一面,而是为多种个性的学生提供了向高校展示自己的平台!

第二是更加注重能力和基本观念的考查!

Q:

08年江苏高考方案对化学的削弱,会不会影响中考化学的分值、命题趋势或者生存地位

A:

[魏国福]高考的改革影响着中考,今年命题时感觉理科综合试题没法出,主要是因为分值太少,又需要照顾到知识点,所以比较困难。

按照高考理综300分,中考理化综合也应该加大分值,这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敲定。

3.3试题

Q:

如何看待现在试题的命制问题?

A:

[王磊]现在的考试命题范式的确存在问题,但是人们普遍对此还不认识,而且段时间内还难以形成新的命题范式.所以任重道远.试题革命比教材和课程革命都更难,这是我的感慨.我想这也应该是教育硕士可以贡献力量的领域。

Q:

情感态度价值观应如何出题测量?

为什么在教学中总是流于形式呢?

[卢巍]人的情感虽不能很准确的定量测定,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或测量其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等来判断其对事物的看法、态度和价值观念等。

有这样一道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总是希望化学反应进行得越快、越彻底越好

B.人们所使用的物质,纯度越高越好

C.天然物质都比人造物质好

D.在进行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时,人们经常通过变换单位,将复杂数据处理得简化一些

Q:

高考这种测试方式能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目标吗?

A:

[卢巍]能体现,但是体现的程度不会太大,这样的题目不好出,命题者要把考生在某个方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化,然后分析其构成要素,把其中的可测量要素演变成试题,是很难的。

但是不是不能出!

是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任何形式的考试都不可能把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都解决好,尽可能利用好纸笔测验,考察出学生的能力和对问题的态度,引导新课程改革向着革除应试弊端、解放学生的大脑、为不同发展需要的学生提供学习机会的方向推进。

Q:

在出题考试时,或给学生准备练习题时,选题的方向应如何确定?

如何在试题中体现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

A:

[刘克文]我认为可以按照课程目标的三个纬度来考虑试题的编写问题,对于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察确实有很大的难度,但不是不能考查,需要大家来共同探索。

不过一定要突破传统的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来进行。

Q:

一线教师经常感觉到“将化学与生活类”习题联系到什么程度没法把握?

一种情况是大量扩展,冲谈教学主题,而另一极端正好相反。

不知各位对此有何见解

A:

[魏国福]可以把与化学相联系的案例素材按照化学的知识体系条例化,让化学与生活互联互通!

理解化学原理需要生活中的案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需要运用化学知识!

Q:

经过几年的试题研究,探究试题的取材好像已经走到尽头了,各位人有什么好的建议?

A:

[魏国福]探究试题的取材却是不好挖掘,我建议通读各个版本的教科书,寻找可以用于实验探究的素材。

另外,还要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小案例。

记得去年有一题,说的是河虾生的时候是青色的,煮熟后变为了红色,这和化学中的酸碱指示剂相联系,构思了一道实验探究题。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相关专家]探究性试题,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成熟.但是不是就走到尽头,我本人不认同.我觉得一线教师对这方面的命题很有发言权.老师可以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提出的问题,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选择与组合,还是能够搞出很好的素材的.今年中考命题时,我们就是根据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提出的问题,设计了一个金属活动性探究的问题,我们觉得试题还是很有意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