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生平.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3730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起生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白起生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白起生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白起生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白起生平.docx

《白起生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起生平.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白起生平.docx

白起生平

白起生平

  出身:

  说法1:

祖先是秦穆公的将领白乙丙  《新唐书·卷七十五下·宰相世系表》:

一曰西乞术,二曰白乙丙,其后以为氏。

裔孙武安君起,赐死杜邮。

  说法2:

先祖是楚国公族白公胜  《太原白氏家状二道·故巩县令白府君事状》:

白氏芊姓,楚公族也。

楚熊居太子建奔郑,建之子胜居于吴楚间,号白公,因氏焉。

楚杀白公,其子奔秦,代为名将,乙丙已降是也。

裔孙白起,有大功于秦,封武安君。

后非其罪,赐死杜邮,秦人怜之,立祠庙于咸阳,至今存焉。

及始皇思武安之功,封其子仲于太原,子孙因家焉,故今为太原人。

  相貌: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言语》引严尤《三将叙》:

平原君劝赵孝成王受冯亭,王曰:

“受之,秦兵必至,武安君必将,谁能当之者乎?

”对曰:

“渑池之会,臣察武安君小头而面锐,瞳子白黑分明,视瞻不转。

小头而面锐者,敢断决也;瞳子白黑分明者,见事明也;视瞻不转者,执志强也。

可与持久,难与争锋。

廉颇为人,勇鸷而爱士,知难而忍耻,与之野战则不如,持守足以当之。

”王从其计。

  军事生涯记载  前294年,秦昭襄王任命白起为左庶长,率军攻打韩国的新城(今河南省伊川县西南)。

  前295年,在魏冉的推荐下,白起升任左更,接替向寿出任主将。

同年,韩、魏、东周联军以魏将公孙喜为主帅,率兵进军至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镇)与秦军对峙。

战争中秦国方面兵力不及韩、魏联军的一半,联军方面韩军势单力薄,希望魏军主动进攻,而魏军则倚仗韩军精锐,想让韩军打头阵。

秦军主将白起利用韩、魏两国联军想保留实力、互相推诿、不肯先战的弱点,先设疑兵牵制韩军主力,然后集中兵力出其不意猛攻魏军。

魏军战败后致使韩军溃败而逃,秦军乘胜追击,取得大胜。

伊阙之战秦军共斩首24万,占领伊阙及五座城池,公孙喜遭擒杀。

  《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

白起者,郿人也。

善用兵,事秦昭王。

昭王十三年,而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

其明年,白起为左更,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又虏其将公孙喜,拔五城。

起迁为国尉。

涉河取韩安邑以东,到乾河。

  《战国策·卷三十三·中山策·昭王既息民缮兵》:

韩、魏向率,兴兵甚众,即可所将之不能半之,而与战之于伊阙,大破二国之军,流血漂卤,斩首二十四万。

韩、魏以故至今称东藩。

此峻之功,天下莫不闻。

  前290年,白起与司马错合兵再次攻下垣邑。

  前291年,又率军夺取了魏国的蒲阪(今山西省永济市北)、皮氏(山西省河津市西)。

  《睡虎地秦简·编年纪》:

(秦昭襄王)十七年,攻垣、枳。

  《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

起与客卿错攻垣城,拔之。

  《史记·卷五·秦本纪》:

秦以(应为攻)垣为(应为及)蒲阪、皮氏。

  《睡虎地秦简·编年纪》:

(秦昭襄王)十八年,攻蒲反。

  前282年,林下之战白起黑的最爱  《秦本纪》:

二十四年,与楚王会鄢,又会穰。

秦取魏安城,至大梁,燕、赵救之,秦军去。

魏冉免相。

  林下之战是杨宽先生提出的,大致上是说这段时间只有白起有可能伐魏的记录,故林下的主帅可能是白起。

  依据:

  《战国策·卷二·西周策·苏厉谓周君》:

苏厉谓周君曰:

“败韩、魏,杀犀武,攻赵,取蔺、离石、祁者,皆白起。

是攻用兵,又有天命也。

今攻梁,梁必破,破则周危,君不若止之。

”谓白起曰:

“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左右皆曰‘善’。

有一人过曰:

‘善射,可教射也矣?

’养由基曰:

‘人皆曰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

’客曰:

‘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

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已善息,少焉气衰力倦,弓拨矢钩,一发不中,前功尽矣。

’今公破韩、魏,杀犀武,而北攻赵,取蔺、离石、祁者,公也。

公之功甚多。

今公又以秦兵出塞,过两周,践韩而以攻梁,一攻而不得,前功尽灭,公不若称病不出也。

”  对于林下之战与苏历说白起,我认为是两次不同事件  林下之战发生时间:

《秦本纪》:

(前283年)二十四年,与楚王会鄢,又会穰。

秦取魏安城,至大梁,燕、赵救之,秦军去。

魏冉免相。

  苏历说白起时间:

《周本纪》(前281年)三十四年,苏厉谓周君曰:

“秦破韩、魏,扑师武,北取赵蔺、离石者,皆白起也。

是善用兵,又有天命。

今又将兵出塞攻梁,梁破则周危矣。

君何不令人说白起乎?

曰‘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

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

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

有一夫立其旁,曰“善,可教射矣”。

养由基怒,释弓扼剑,曰“客安能教我射乎”?

客曰“非吾能教子支左诎右也。

夫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不以善息,少焉气衰力倦,弓拨矢钩,一发不中者,百发尽息”。

今破韩、魏,扑师武,北取赵蔺、离石者,公之功多矣。

今又将兵出塞,过两周,倍韩,攻梁,一举不得,前功尽弃。

公不如称病而无出’。

”  由于史记时间多有错误,总会有坚持不懈的起黑认为这是时间记载错误故还有其他证据可表明这是两次不同事件  苏历说白起作为一次游说是没有记载结果的,说白起被苏历说动或是没有被说动都是没有史料依据的。

  战国策:

关于伐梁,实际上不止《战国策·卷二·西周策·苏厉谓周君》一篇实际上还有一篇《战国策·魏策·献书秦王》与之相关  《战国策·魏策·献书秦王》:

献书秦王曰:

“昔窃闻大王之谋出事于梁,谋恐不出于计矣,愿大王之熟计之也。

梁者,山东之要也。

有蛇于此,击其尾,其首救;击其首,其尾救;击其中身,首尾皆救。

今梁王,天下之中身也。

秦攻梁者,是示天下要断山东之脊也,是山东首尾皆救中身之时也。

山东见亡必恐,恐必大合,山东尚强,臣见秦之必大忧可立而待也。

臣窃为大王计,不如南出。

事于南方,其兵弱,天下必能救,地可广大,国可富,兵可强,主可尊。

王不闻汤之伐桀乎?

试之弱密须氏以为武教,得密须氏而汤之服桀矣。

今秦国与山东为仇,不先以弱为武教,兵必大挫,国必大忧。

”秦果南攻兰田、鄢、郢。

  《献书秦王》虽然没有记录时间,但最后一句“秦果南攻兰田、鄢、郢。

”还是基本可以把时间确定在前280年秦国攻楚之前。

  前280年《秦本纪》二十七年,错攻楚。

赦罪人迁之南阳。

白起攻赵,取代光狼城。

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因蜀攻楚黔中,拔之。

  《献书秦王》可以表明秦国确实有意伐梁,但最后放弃了,而且此事件与攻楚的时间也应当非常接近。

《战国策·卷二·西周策·苏厉谓周君》没有记载结果也很正常,秦国放弃伐梁与苏历无关,是秦昭王被魏国使者说动,故·《苏厉谓周君》无结果可言,因此白起与林下之战无关。

  前282年到前280年,这个时间段白起都是在伐赵国  秦伐赵的原因大致有两个:

  1、秦怨赵不与己击齐  2、和氏璧  《赵世家》十七年,乐毅将赵师攻魏伯阳。

而秦怨赵不与己击齐,伐赵,拔我两城。

十八年,秦拔我石城。

王再之卫东阳,决河水,伐魏氏。

大潦,漳水出。

魏厓来相赵。

十九年,秦取我二城。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伐赵这段白起大致取蔺、离石、祁、代、光狼城五城左右,斩首3万一说2万。

  所以别说什么白起避战廉颇白起伐赵也一样没见谁挺身而出。

  《战国策·卷二·西周策·苏厉谓周君》:

(周赧王三十四年),苏厉谓周君曰:

“败韩、魏,杀犀武,攻赵,取蔺、离石、祁者,皆白起。

  《赵世家》十七年,乐毅将赵师攻魏伯阳。

而秦怨赵不与己击齐,伐赵,拔我两城。

十八年,秦拔我石城。

王再之卫东阳,决河水,伐魏氏。

大潦,漳水出。

魏厓来相赵。

十九年,秦取我二城。

  《史记·卷五·秦本纪》: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白起攻赵,取代、光狼城。

  《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击赵,斩首三万。

  《廉颇蔺相如列传》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伐楚  原因:

  1、魏国使者建议伐楚  2、楚国有意联络诸侯抗衡秦国  《楚世家》:

欲以激怒襄王,故对以此言。

襄王因召与语,遂言曰:

「夫先王为秦所欺而客死於外,怨莫大焉。

今以匹夫有怨,尚有报万乘,白公、子胥是也。

今楚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犹足以踊跃中野也,而坐受困,臣窃为大王弗取也。

」於是顷襄王遣使於诸侯,复为从,欲以伐秦。

秦闻之,发兵来伐楚。

  《战国策·魏策·献书秦王》:

臣窃为大王计,不如南出。

事于南方,其兵弱,天下必能救,地可广大,国可富,兵可强,主可尊。

  前280年:

《秦本纪》:

二十七年,错攻楚。

赦罪人迁之南阳。

白起攻赵,取代光狼城。

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因蜀攻楚黔中,拔之。

  前277年:

《六国年表》二十二秦拔我巫、黔中。

  貌似有二次攻取的嫌疑,楚国可能有所反击。

  前279年,渑池之会,白起转向伐楚。

  白起转向伐楚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1、秦攻楚不顺利  2、白起伐赵遇上了地震,不吉利。

  前280年:

《六国年表》二十七击赵,斩首三万。

地动,坏城。

  前279年白起率军数万人沿汉江东下,攻取沿岸重镇。

白起命秦军拆除桥梁,烧毁船只,自断归路,以此表示决一死战的信心,并在沿途寻找食物,补充军粮。

而楚军因在本土作战,将士只关心自己的家庭,没有斗志,因而无法抵挡秦军的猛攻,节节败退。

秦军长驱直入,迅速攻取汉水流域要地邓城(今湖北省襄阳市北),直抵楚国别都鄢城(今湖北省宜城市东南)。

鄢城距离楚国国都郢(今湖北省江陵市西北)很近,楚国集结重兵于此,阻止秦军南下。

秦军久攻不下之时,白起利用蛮河河水从西山长谷自城西流向城东的有利条件,在鄢城西百里处筑堤蓄水,修筑长渠直达鄢城,然后开渠灌城。

经河水浸泡的鄢城东北角溃破,城中军民被淹死数十万。

攻克邓、鄢城后,白起赦免罪犯迁往两地,又率军攻占西陵(今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西)。

  《战国策·卷三十三·中山策·昭王既息民缮兵》:

故起所以得引兵深入,国倍城邑,发梁焚舟以专民,以掠于郊野,以足军食。

当此之时,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秦,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

楚人自战其地,咸顾其家,各有散新,莫有斗志。

  《史记·卷五·秦本纪》: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鄢、邓,赦罪人迁之。

  《水经注·卷二十八·沔水中》:

夷水又东注于沔,昔白起攻楚,引西山长谷水,即是水也。

旧堨去城百许里,水从城西,灌城东,入注为渊,今熨斗陂是也。

水溃城东北角,百姓随水流死于城东者,数十万,城东皆臭,因名其陂为臭池。

  《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

(楚顷襄王)二十年,秦拔鄢、西陵。

  前278年,白起再次出兵攻打楚国,攻陷楚国国都郢,烧毁其先王陵墓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向东进兵至竟陵(今湖北省潜江市东北),楚顷襄王被迫迁都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自保。

此战秦国占领了楚国洞庭湖周围的水泽地带、长江以南以及北到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云梦县一带)的大片土地,并在此设立南郡,白起因功受封为武安君。

次年,秦昭襄王任命白起为主将、蜀郡郡守张若为副将,夺取了楚国的巫郡和黔中郡。

  《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

其明年,攻楚,拔郢,烧夷陵,遂东至竟陵。

楚王亡去郢,东走徙陈。

  《韩非子·初见秦》:

秦与荆人战,大破荆,袭郢,取洞庭、五渚、江南。

荆王君臣亡走,东服于陈。

  《睡虎地秦简·编年纪》:

(秦昭襄王)廿九年,攻安陆。

  《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

武安君因取楚,定巫、黔中郡。

  《史记·卷五·秦本纪》:

(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

  伐魏  前276年,白起伐魏取两城,趁这个时候楚国反攻秦国15城。

  《秦本纪》三十一年,白起伐魏,取两城。

楚人反我江南。

  《楚世家》二十三年,襄王乃收东地兵,得十馀万,复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为郡,距秦。

  前273年,赵、魏两国进攻韩国的华阳(今河南省郑州市南),韩国国相派陈筮求救于魏冉。

魏冉请求秦昭襄王出兵,秦昭襄王命白起和客卿胡阳率军救韩。

秦军采取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方针,长途奔袭八天后突然出现在华阳战场,然后趁赵、魏联军不备发动进攻,大败赵、魏联军。

此战秦军共俘虏三名将领,斩首魏军13万,魏将芒卯败逃;赵国将领贾偃被击败,秦军杀死溃退渡河的赵军2万人。

秦军占领华阳并乘胜攻取了魏国的卷县(今河南省原阳县西)、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中阳(今河南省郑州市东)、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市东北)和赵国的观津(今山东省观城县西)。

  《资治通鉴·卷四·周纪第四》:

赵人、魏人伐韩华阳。

韩人告急于秦,秦王弗救。

韩相国谓陈筮曰:

“事急矣!

愿公虽病,为一宿之行。

”陈筮如秦,见穰侯。

穰侯曰:

“事急乎?

故使公来。

”陈筮曰:

“未急也。

”穰侯怒曰:

“何也?

”陈筮曰:

“彼韩急则将变而他从;以未急,故复来耳。

”穰侯曰:

“请发兵矣。

”乃与武安君及客卿胡阳救韩,八日而至,败魏军于华阳之下,走芒卯,虏三将,斩首十三万。

武安君又与赵将贾偃战,沈其卒二万人于河。

魏段干子请割南阳予秦以和  前272年秦楚和  前272年,秦昭王已命令白起同韩国、魏国一起进攻楚国,春申君黄歇上书劝说秦王,昭王读了春申君的上书后说:

“真好。

”于是阻止了白起出征并辞谢了韩、魏两国。

同时派使臣给楚国送去了厚礼,秦楚盟约结为友好国家。

  前272年《秦本纪》:

三十五年,佐韩、魏、楚伐燕。

初置南阳郡。

  前272年《楚世家》:

二十七年,使三万人助三晋伐燕。

复与秦平,而入太子为质於秦。

楚使左徒侍太子於秦。

  《春申君列传》:

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姓黄氏。

游学博闻,事楚顷襄王。

顷襄王以歇为辩,使于秦。

秦昭王使白起攻韩、魏,败之于华阳,禽魏将芒卯,韩、魏服而事秦。

秦昭王方令白起与韩、魏共伐楚,未行,而楚使黄歇适至于秦,闻秦之计。

当是之时,秦已前使白起攻楚,取巫、黔中之郡,拔鄢郢,东至竟陵,楚顷襄王东徙治于陈县。

黄歇见楚怀王之为秦所诱而入朝,遂见欺,留死于秦。

顷襄王,其子也,秦轻之,恐壹举兵而灭楚。

歇乃上书说秦昭王曰:

…昭王曰:

“善。

”于是乃止白起而谢韩、魏。

发使赂楚,约为与国。

  前265年,范雎为应侯  前265年《秦本纪》:

四十二年,安国君为太子。

十月,宣太后薨,葬芷阳郦山。

九月,穰侯出之陶。

  前264年,秦昭襄王命白起进攻韩国的陉城(今山西省曲沃县东北)、汾城(今山西省临汾市北),斩首5万并沿汾河修筑防御工事到广武(今山西省代县西)。

次年,又率军封锁了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的道路。

  前264年《史记·卷五·秦本纪》:

(秦昭襄王)四十三年,武安君白起攻韩,拔九城。

  《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

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韩陉城…斩首五万。

四十四年,白起攻南阳太行道,绝之。

  《史记·卷七十九·范雎蔡泽列传》:

昭王四十三年,秦攻韩汾陉,拔之,因城河上广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