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治理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3685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通病治理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质量通病治理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质量通病治理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质量通病治理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质量通病治理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通病治理方案.docx

《质量通病治理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通病治理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通病治理方案.docx

质量通病治理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

全球食品安全中心。

建设地点位于:

北京怀柔区雁栖经济开发区,雁栖东二路。

建筑面积3063.22平方米,占地面积2212.8平方米,框架结构,共计两层。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特制定质量通病治理方案。

二、成立质量通病防治小组

项目部成立质量管理小组,负责本工程质量计划的实施及施工过程的工作。

质量保证体系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副组长由总工及生产经理担任,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目标明确。

各级质量人员严肃使用质量否决权,做到无计划、无方案、无交底不安排施工,没有达到质量标准不交接,没有质量签字不进入下道工序。

质量通病治理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陈如涛

副组长:

陈丕新周振

成员:

何晓辉梁玉龙唐伟张琦赵颖张广东

三、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措施

3.1土方工程

(1)通病现象:

回填土下陷

(2)原因:

0下陷原因可能为回填时未分层夯实、碾压,没有控制最佳含水率,对回填土的施工未进行有效控制。

(3)预防措施:

1)回填土应按规定每层取样检测夯实后的干容重,在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回填上一层,回填土前必须将基底清理干净。

2)严格控制每层回填虚铺厚度,在边坡上用红线做回填土分层厚度标记,施工中严格按分层厚度填土,以保证土层的夯实密实度。

3)严格选用回填土料质量,控制含水量、夯实遍数等是防止回填土下沉的重要环节。

4)机械夯填的边角位置仔细夯实,并应使用细粒土料回填。

5)雨天不应进行填方的施工。

且宜采用碎石类土和砂土、石屑等填料。

现场应有防雨和排水措施,防止地面水流入坑(槽)内。

当土壤含水率较大时,采用翻开晾晒的方法处理。

6)严禁采用水夯的方法施工。

3.2模板工程

1.梁模板

(1)通病现象:

轴线位移造成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及下挠、梁侧模涨模、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

(2)原因:

梁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不准,梁底未按跨度要求进行起拱,梁模侧面未按要求进行加固处理。

(3)防治措施:

1)支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

2)梁侧模必须有压脚板、斜撑、拉线通直后将梁侧钉固。

梁底模板按规定起拱。

3)混凝土浇筑前,木模板提前浇水湿润,但不得有明水存在。

2.柱模板

(1)通病现象:

涨模、断面尺寸偏差、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偏斜、柱身扭曲。

(2).原因:

柱模板未按要求进行封底造成烂根现象,混凝土浇筑时振捣不密实,柱模支模时未按要求进行挂线拉直,检查时未进行垂直度检查等。

(3)防治措施

1)根据规定的柱箍间距要求加固。

柱底部在顶板混凝土施工时要在柱子四边各10cm范围内找平,并在柱模板底部增加海绵条,避免柱烂根现象。

2)成排墙柱模支模时,应先立两端墙柱模,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柱模,四周斜撑要牢固。

柱应四面量测垂直度,墙要两面每隔一米一处和转角处量测垂直度。

3.板模板

(1)通病现象:

板中部下挠,板底混凝土面不平。

(2)原因:

板模板未按跨度要求进行起拱,混凝土浇筑振捣不密实。

(3)防治措施:

楼板模板厚度要一致,搁栅木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搁栅面要平整,支顶要符合规定的控制项目要求。

板中起拱要按相关跨度要求进行施工。

3.3钢筋工程

1.钢筋加工

(1)通病现象:

钢筋开料切断尺寸不准;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箍筋歪斜,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值根据结构钢筋的所在部位和钢筋切断后的误差情况,确定调整或返工。

(2)原因:

钢筋下料料表位进行复核就进行切料。

(3)预防措施:

每次下料前应对下料料表进行严格复核。

已下料错误的钢筋,对于I级钢筋只能进行一次重新调直和弯曲,其他级别钢筋不得重新调直和反复弯曲。

可调整钢筋使用部位。

2.钢筋绑扎与安装

(1)通病现象:

钢筋骨架外形尺寸不准;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不准确;柱子接头处钢筋过密,无法插入振动棒;钢筋级别、大小用错;墙体、柱子钢筋出现偏位等。

(2)原因:

钢筋未按要求尺寸下料,钢筋骨架安装后未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固定,钢筋自检未按要求对照图纸,墙体、柱子未设置定位钢筋等。

(3)预防措施:

1)绑扎时宜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绑扎时,某号钢筋偏离规定位置及骨架扭曲变形。

2)垫块间距应适宜,否则导致平板悬臂板面出现裂缝,梁、板底柱侧露筋。

3)钢筋骨架绑扎完成后,会出现斜向一方,绑扎时铁线应绑成八字形。

左右口绑扎发现箍筋遗漏、间距不对要及时调整好。

4)柱子箍筋接头无错开放置:

绑扎前要先检查,绑扎完成后再检查,若有错误应即纠正。

5)浇筑混凝土时,受到侧压钢筋位置出现位移时,就及时调整。

6)同截面钢筋接头数量超过规范规定:

骨架未绑扎前要检查钢筋接头数量,如超出规范要求,要作调整才可绑扎成型。

7)钢筋级别、数量、大小用错。

实行三检制,层层检查,层层验收。

8)墙柱钢筋偏位。

混凝土浇筑前根据墙柱定位线调整钢筋到正确位置,安装水平梯子筋。

9)为保证钢筋位置,应用竖向梯子筋和水平梯子筋,竖向梯子筋2m一道设置,墙体水平梯子筋在顶板上400—500mm设置一道,临时箍筋对墙柱筋加以固定;浇筑混凝土前再复查一遍,如发生位移,则应校正后再浇筑混凝土;

10)墙体保护层:

墙体采用塑料垫块和水泥垫块,间距400-600㎜梅花形布置;顶板、梁保护层:

采用水泥垫块,间距同上,双层双向钢筋采用钢筋焊接马蹬。

;后浇带、顶板施工缝、楼梯平台保护层:

此处必须通长设置钢筋马蹬,距预留位置5-10㎝,防止钢筋出现间距过大变小

3.直螺纹套筒

(1)通病现象:

丝口处钢筋不直,丝扣过长或过短,安装中露丝过长等。

(2)原因:

钢筋套丝前未进行切口,未按要求调节套丝机,钢筋安装时未安装到位等。

(3)预防措施:

1)套丝前钢筋母材全部用无齿锯切头,保证钢筋断面垂直,无毛刺。

2)调节好套丝机,不同钢筋级别的套丝长度按照规范要求控制。

3)对后台钢筋直螺纹丝头逐个检查,不合格的全部重做。

4)对套筒质量逐个检查,不合格的严禁使用。

5)钢筋连接后用扭矩扳手检查拧紧力矩值。

3.4砼工程

(一)砼浇筑

1.通病现象:

蜂窝、露筋、麻面、孔洞、缝隙及夹渣、墙柱底部缺陷(烂脚)、梁柱结点处(接头)断面尺寸偏差过大、楼板表面平整度差、混凝土表面不规则裂缝、缺棱掉角、钢筋保护层垫块脆裂、混凝土底面有钢筋锈色等现象。

2.原因:

(1)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砂浆流失;钢筋较密或石子相应过大。

(2)主筋保护层垫块不足,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振捣不实。

板钢筋过高或混凝土浇筑时板厚达不到设计要求。

(3)模板表面不光滑;模板湿润不够;漏涂隔离剂。

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住或漏振。

墙柱钢筋上有绑丝等杂物。

(4)施工缝没有按规定进行清理和浇浆,特别是柱头和梯板脚。

(5)模板下口缝隙不严密,导致漏水泥浆;或浇筑前没有先浇灌足够50mm厚以上水泥砂浆。

(6)接头模板刚度差,或把安装柱头模板放在楼层模板安装的最后阶段,缺乏质量控制和监督。

(7)振捣后没有用拖板、刮尺抹平;混凝土未达终凝就在上面行人和操作。

(8)淋水保养不及时,湿润不足,水分蒸发过快。

(9)拆模板过早,拆模板方法不当。

(10)垫块强度低于构件强度。

3.预防措施:

(1)按规定使用振动器。

中途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缝范围要小心振捣。

模板接缝宽度超过2.5mm,应采用窄木条封闭,梁筋过密时应与设计沟通,钢筋放置两排布置,并提前与搅拌站沟通提出粗骨料粒径的要求。

(2)钢筋垫块厚度要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

垫块放置间距适当,钢筋直径较小时垫块间距宜密些,使钢筋下沉挠度减少;使用振动器必须待混凝土中气泡完全排除后才移动。

在混凝土浇筑前,在墙柱上弹本层标高500高控制线,每跨拉通线量测模板、钢筋安装高度,如有不符合要求处,调整模板、钢筋安装高度至符合要求。

混凝土找平时用墙柱上的500高控制线拉通线控制混凝土面标高。

振捣后没有用拖板、刮尺抹平;混凝土未达终凝就在上面行人和操作。

(3)模扳应平整光滑,安装前要把粘浆清除干净,并满涂隔离剂,浇捣前对模板要浇水湿润。

(4)对钢筋较密的部位(如梁柱接头)应分次下料,缩小分层振捣的厚度;按照规程使用振动器。

墙柱封模前仔细检查钢筋上是否有杂物。

(5)浇注前对柱头、施工缝、梯板脚等部位重新检查,清理杂物、泥沙、木屑。

(6)模板缝隙宽度超过2.5mm应予以填塞严密,特别防止侧板吊脚;浇注墙柱混凝土前先浇筑50mm厚的同混凝土等级的减石子水泥砂浆。

(7)安装梁板模板前,先安装梁柱接头模板,并检查其断面尺寸、垂直度、刚度,符合要求才允许接驳梁模板。

(8)浇捣楼面应提倡使用拖板或刮尺抹平,混凝土达到1.2MPa后才允许在混凝土面上操作。

(9)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淋水保养;高温或干燥天气要加塑料薄膜等覆盖,保持有较久的湿润时间。

(10)拆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在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时方能拆除。

拆除时对构件棱角应予以保护。

(11)垫块的强度不得低于构件强度,并能抵御钢筋放置时的冲击力;当承托较大的梁钢筋时,垫块中应加钢筋或铁丝增强;垫块制作完毕应浇水养护。

(12)柱混凝土强度高于梁板混凝土强度超过两个等级时,应按图在梁柱接头周边用钢丝网定位,并先浇梁柱接头,随后浇梁板混凝土。

(13)标高不同的部位,应先待较低部位浇筑后再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防止砂浆从吊板下冒出导致烂根。

(14)浇筑悬臂板应使用钢筋马镫将上层钢筋垫起,保证钢筋位置正确。

(15)严禁踩踏钢筋,确保钢筋配置符合设计要求。

(16)混凝土浇筑前用水将模板湿润。

(17)混凝土运输、浇筑、收面过程中严禁加水。

(2)混凝土缺陷的处理

1.麻面:

用下次打灰的同种型号混凝土进行抹面处理。

2.蜂窝、露筋:

先凿除孔洞周围疏松软弱的混疑土,然后用钢丝刷洗刷干净,对小的蜂窝孔洞用搅拌站配置的水泥砂浆抹平压实,对大的蜂窝露筋按孔洞处理。

3.孔洞:

凿去疏松软弱的混凝土,用钢丝刷洗刷干净,支模后,

重新浇筑混凝土。

(3)泵送砼

1.混凝土输送管道的直管布置应顺直,管道接头应密实不漏浆,转弯位置的锚固应牢固可靠。

2.尽量减少布料器的转移次数,每次移位前应先清出管内混凝土拌合物。

3.泵送中途停歇时间一般不应大于60min,以保证泵机连续工作。

4.最初泵出的砂浆应均匀分布到较大的工作面上,不能集中一处浇筑。

5.泵送过程,要做好开泵记录、机械运行记录、压力表压力记录、塞管及处理记录、泵送混凝土量记录、清洗记录,检修时做检修记录。

3.5砌体工程

(一)砌体原材料质量控制

1、严格控制砌块的含水率。

施工现场具备存放条件时,宜提前将墙体材料购进存放。

2、墙体材料现场存放时应设置可靠的防潮、防雨淋措施。

3、搬运墙体材料应注意成品保护,防止出现断裂、缺棱掉角现象。

(2)墙体砌筑质量控制

  1、墙体砌筑前,可将墙体材料适当洒水湿润,水浸入深度宜小于1cm。

严禁将墙体材料在水中提前浸泡或雨水淋湿后上墙。

  2、墙体砌筑时,应采用挂线砌筑,控制好灰缝厚度和平直度。

  3、砌块墙体水平饱满度均要达到90%以上,竖向灰缝砂浆饱满度均要达到80%以上。

严禁使用落地砂浆和隔日砂浆嵌缝。

  4、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填充墙底部应砌筑高度不小于150cm混凝土坎台。

  5、填充墙与周边混凝土结构竖向衔接处,宜留1.5cm~2cm灰缝。

待墙体砌筑完成后,采用干硬性砂浆二次嵌缝,并确保密实。

采用的干硬性砂浆可掺加不大于水泥重量的5%的膨胀剂。

  6、填充墙砌体应分次砌筑。

每次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5m,日砌筑高度不宜大于2.8m;

  7、填充墙砌筑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间,至少间隔7d后,再将其补砌挤紧。

当采用顶部“滚砖”补砌时,“滚砖”两端及中间宜采用红泥砖进行补砌,滚砖斜度宜控制在约60度;当采用梁(板)底预留30-50mm,用干硬性C25膨胀细石混凝土填塞。

8、在填充墙上剔凿设备孔洞、槽时,应先用切割锯沿边线切开,后将槽内砌块剔除,应轻凿,保持砌块完整,如有松动或损坏,应进行补强处理。

9、填充墙砌体临时施工洞处应在墙体两侧预留2Ф6@500拉结筋,补砌时应润湿已砌筑的墙体连接处,补砌应与原墙接槎处顶实。

(三)墙身轴线位移

1.通病现象:

墙身轴线位移

2.原因:

在砌筑操作过程中,没有检查校核砌体的轴线与边线的关系,以及挂准线过长而未能达到平直一致的要求。

3.预防措施:

在砌筑前,应检查校核轴线的正确性,严格按照图纸中轴线与边线的关系,分段挂准线,避免因准线过长而造成轴线位移。

(四)水平灰缝厚薄不均

1.通病现象:

水平灰缝厚薄不均

2.原因:

工人砌筑水平和没有挂线进行砌筑。

3.预防措施:

严格按线进行砌筑,砌砖时每道灰缝厚度要均匀,一般为8至12mm,砌砖准线应分段拉紧。

(五)墙面粗糙

1.通病现象:

墙面粗糙

2.原因:

砌筑时半头砌集中使用造成通缝,一砖厚墙背面平直度偏差较大;溢出墙面的灰渍(舌头灰)未刮平顺。

3.预防措施:

砌筑时应尽量避免半头砖的使用,若需要使用,必须错开使用,避免造成墙体通缝。

墙体的垂直度应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溢出墙面的灰渍(舌头灰)应及时刮平顺。

(六)构造柱未按规范砌筑

1.通病现象:

构造柱未按规范砌筑

2.预防措施:

在砌筑施工前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对于构造柱两侧砖墙要严格过程控制,必须按照要求砌成马牙槎。

在砌筑过程中落入柱内的砂浆和杂物,应及时清理干净。

(七)墙体顶部与梁、板底连接处出现裂缝

1.通病现象:

墙体顶部与梁、板底连接处出现裂缝

2.原因:

砌筑时墙体顶部与梁板底连接处没有用侧砖或立砖斜砌顶贴挤紧。

3.预防措施:

砌筑时墙体顶部与梁板底连接处应用侧砖或立砖斜砌,时间不可以过早,应在砌筑完成后7天,待沉降稳定后再进行顶砖砌筑。

4.当墙体顶部缝隙过小时,砌筑完成7天后,再用干硬细石混凝土碾压密实。

3.6装饰工程

(一)墙体抹灰质量控制

  1、墙体抹灰前,应先清理基层,除去附着在墙体表面上的砂浆、灰尘和污垢。

  2、墙体抹灰前应采用1:

3水泥砂浆将砌块开裂(先剃槽)、凹凸不平部位抹平。

  3、不同基体材料交接处、剔槽部位、两侧应采取抗碱玻纤网格布抗裂措施。

抗碱玻纤网格布与不同基体的搭接宽度每边不小于100㎜。

  4、抹灰前墙面应适量润湿,润湿程度应根据墙体材料和气温不同分别控制,并同时检查基体抗裂措施实施情况。

  5、墙体抹灰应分层进行,一般不宜少于两层。

底层抹灰完成后,可在不同基体材料交接处、剔槽部位、临时施工洞处两侧等宜开裂部位,增贴一道防碱网格布。

  6、墙面抹灰应控制抹灰每层厚度。

抹灰总厚度不应超过35㎜时。

(二)一般抹灰

⑴门窗洞口,墙面上等抹灰空鼓、裂缝

1.通病现象:

门窗洞口,墙面上等抹灰空鼓、裂缝

2.原因:

a.门窗框两边塞灰不严,经门窗开关振动,在门窗框周边处产生空鼓、裂缝。

b.基层清理不干净或处理不当,墙面浇水不透,抹灰后,砂浆中的水分很快被基层(或底灰)吸收。

c.基底偏差较大,一次抹灰过厚,干缩率较大。

d.配制砂浆和原材料质量不好或使用不当。

3.预防措施:

a.应重视门窗框塞缝工作,设专人负责堵塞实。

b.在抹灰前应认真进行砌体基面清理和提前浇水。

c.抹灰时应分层找平,每遍厚度宜为7~9mm,一次不要摸得太厚。

d.应根据不同基层配制所需要的砂浆,同时要加强对原材料的使用管理工作。

⑵抹灰面层起泡,有抹纹、开花

1.通病现象:

抹灰面层起泡,有抹纹、开花

2.原因:

a.抹完面层灰后,灰浆还未收水就压光,因而出现起泡现象。

在基层为混凝土时较为常见。

b.底灰过分干燥,又没有浇透水,抹面层灰后,水分很快被底层吸去,因而来不及压光,故残留抹纹。

c.抹灰表面不平,阴阳角不垂直,不方正。

主要是抹灰前吊垂直,套方以及冲筋不认真,或冲筋后间隔时间过短或过长,造成冲筋被损坏,表面不平;冲筋与抹灰层收缩不同,因而产生高低不平,阴阳角不垂直,不方正。

d.管道抹灰不平。

主要是工作不认真细致,没有分层找平,压光。

3.预防措施:

a.抹灰完成后应在灰浆收水后进行压光,避免出现气泡现象。

b.灰底基面应浇透水,避免摸完面层灰后,水分被底层吸走。

c.在抹灰前,必须在砌体基面吊垂直,套方及做砂浆冲筋。

d.管道处抹灰应分层找平,压光。

(三)楼地面水泥砂浆找平层施工

⑴起砂

1.通病现象:

起砂

2.原因:

水泥质量不好(过期或受潮至使强度降低),水泥砂浆搅拌不均匀,砂子过细或含泥量过大,水灰比过大,压光遍数不够及压光过早或过迟,养护不当等。

3.预防措施:

首先要把好材料关,原材料一定要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并且要派专人加强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

⑵空鼓(起壳)

1.通病现象:

空鼓(起壳)

2.原因:

砂子粒度过细,水灰比过大,基层清理不干净,基层表面不够湿润或表面积水,未做到素水泥浆随扫随做找平层砂浆。

3.预防措施:

在水泥砂浆施工前应严格处理好底层(清洁、平整、湿润),重视原材料质量,素水泥浆应与铺设找平层紧密配合,严格做好随刷随铺。

3.7、防水工程

(一)防水砼蜂窝、麻面、孔洞渗漏水

1.现象:

砼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露筋;砼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间形成蜂窝;砼内有空腔,没有砼。

2.治理:

根据蜂窝、麻面、孔洞及渗漏水、水压大小等情况,查明渗漏水的部位,然后进行堵漏和修补处理。

堵漏和修补处理可依次进行或同时穿插进行。

可采用注胶法堵漏。

蜂窝、麻面不严重的可采用同比例水泥砂浆抹面法。

蜂窝、孔洞面积不大但较深,可采用同比例水泥砂浆捻实法。

蜂窝、孔洞严重的,可采用水泥压浆和砼浇筑方法。

(二)防水砼裂缝渗漏水

1.现象:

砼表面有不规则的收缩裂缝,且贯通于砼结构,有渗漏水现象。

2.治理:

(1)采用促凝胶堵漏。

(2)对不渗漏的裂缝,可用灰浆或用水泥压浆法处理。

(3)对于结构所出现的环形裂缝,可采用埋入式橡胶止水带、后埋式止水带等方法。

(三)预埋件部位渗漏水

1.现象:

沿预埋件周边,或预埋件附件出现渗漏水。

2.治理:

(1)先将周边剔成环形裂缝,后用促凝胶浆或氰凝灌浆堵漏方法处理。

(2)严重的需将预埋件拆除,制成预制块,其表面抹好防水层,并剔凿出凹槽供埋设预制块用。

埋设前在凹槽内先嵌入快凝砂浆,再迅速埋入预制块。

待快凝砂浆具有一定强度后,周边用胶浆堵塞,并用素浆嵌实,然后分层抹防水层补平。

(3)如果埋件密集,可用水泥压浆法灌入快凝水泥浆,待凝固后,漏水量明显下降时,再参照本治理

(1)和

(2)方法处理。

(四)管道穿墙或穿地部位渗漏水

1.现象:

一般常温管道周边阴湿或有不同程度的渗漏。

热力管道周边防水层隆起或酥浆,在此渗漏水。

2.治理:

(1)热水管道穿透内墙部位出现渗漏水时,可剔大穿管孔眼,采用预制半圆砼套管埋设法处理。

即热力管道带填料可埋在半圆形砼套管内,两个半圆砼套管包住势力管道。

半圆砼套管外表是粗糙的,在半圆砼套管与原砼之间再用促凝胶浆或氰凝灌浆堵塞处理。

(2)热力管道穿透外墙部位出现渗漏水时,需将地下水位降低至管道标高以下,用设置橡胶止水套的方法处理。

(3)热力管道穿透外墙部位出现渗漏水时,需将地下水位降低至管道标高以下,用设置橡胶止水套的方法处理。

(五)卷材防水层空鼓

1.现象:

用敲击或手感检查卷材表面,出现空鼓声。

2.治理:

对于空鼓部位,应剪开重新分层粘贴。

(六)埋入式止水带变形缝渗漏水

1.现象:

在变形缝下部及止水带转角处渗漏水。

2.治理:

沿裂缝剔成八字形边坡沟槽,将其清洗干净,用水泥胶浆搓成条形,等胶浆开始凝固时,迅速嵌入沟槽中,用力向槽内和沿沟槽两侧将胶浆挤压密实。

如果裂缝较长可分段堵塞。

再检查无渗漏后,用素浆和砂浆把沟槽找平拉毛,待其有一定强度后,再做防水层。

先按上叙方法治理堵漏,并在其表面粘贴作为第二道防线。

(七)后埋式止水带(片)变形缝渗漏水

1.现象:

沿变形缝隙渗漏水,或沿后浇覆盖层砼两侧产生的裂缝渗漏水。

2.治理:

(1)须全部剔除渗漏水的变形缝。

(2)沿裂缝剔成八字形边坡沟槽,将其清洗干净,用水泥胶浆搓成条形,等胶浆开始凝固时,迅速嵌入沟槽中,用力向槽内和沿沟槽两侧将胶浆挤压密实。

如果裂缝较长可分段堵塞。

再检查无渗漏后,用素浆和砂浆把沟槽找平拉毛,待其有一定强度后,再做防水层。

(3)按上叙方法堵漏,再重新埋设止水带。

(八)卷材转角部位后期渗漏

1.现象:

地下工程主体结构施工后,转角部位出现渗漏。

2.治理:

当转角部位出现粘贴不牢、不实等现象时,应将该处卷材撕开,灌入玛锑脂,用喷灯烘烤后,逐层补好。

(九)外墙外保温墙面裂缝、渗漏防治措施

  1、保温材料及产品进场后,应进行进场验收,并按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委托法定检测机构进行复验,验收合格,经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及产品。

2、涂料饰面应采用与保温系统相容的柔性耐水腻子和高弹性涂料。

  3、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经保温专业承包单位、项目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逐级审批后,方可施工。

  4、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前,应在施工现场采用相同的材料和工艺制作样板墙面,经建设、监理、总承包单位检查符合要求,方可进行施工。

样板墙面应包含外墙外保温系统起端、终端处、门窗洞口以及外墙挑出构件等部位。

  5、外墙装饰收口、门窗四周与框接触处、管道及设备支架穿越保温板处、墙体顶部收口处等,在其与保温层结合的间隙应采取可靠措施做防水密封处理。

  6、外墙施工完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加强对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观感质量的检查与验收。

抹面胶浆应无脱层、空鼓和裂缝,外墙及外门窗不得渗漏。

饰面层应平整、洁净,阴阳角和横竖线条应顺直、方正、清晰美观,窗台、压顶、水平线条等流水坡向应正确。

  7、建设单位应组织参建单位对外墙(窗)进行淋水试验,淋水持续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并做好检查记录。

 (十)外墙保温施工质量控制

  1、外墙基层处理及找平层施工

  

(1)穿墙螺栓孔宜采用聚氨酯发泡剂和防水膨胀干硬性水泥砂浆填塞密实,封堵后孔洞外侧表面应进行防水处理。

  

(2)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前墙体表面必须进行整体抹灰找平。

抹灰前应先清理基层,除去附着在墙体表面上的砂浆、灰尘和污垢等妨碍粘结的附着物。

空鼓、和疏松部位应剔除并找平。

填充墙与混凝土交接处应按要求挂抗碱玻纤网格布,网格布与各类基层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

在外墙表面做甩浆结合层和浇水湿润后方可进行外墙抹灰。

外保温粘贴前应对基层进行检查,并办理相关隐蔽工程验收。

抹灰厚度大于或等于35mm时应采取挂网、分层抹灰等防裂防空鼓的加强措施。

  (3)在突出外墙面的挑檐、雨棚、空调隔板的根部,应按设计要求做好防水处理。

  2、外墙外保温系统施工

  

(1)保温板应采用满粘或条粘法粘贴,粘结面积不得小于80%。

  

(2)洞口四角处的保温板应采用整块保温板切割成型,拼缝离开角部至少200mm,不得拼接。

门窗洞口上部和突出建筑物的装饰腰线、女儿墙压顶等有排水要求的外墙部位应采用专用成品塑料滴水线条。

  (3)窗台、窗膀保温构造应按照《墙体节能<建筑构造>》(06J123)图集,具体做法参照相关标准设计图集施工(当为砌体窗台时,应在窗台标高处设置C20的混凝土压顶,最小厚60mm。

窗台顶面应内高外低,高差不应小于10mm。

  (4)装饰线条应采用与墙体保温性能相同的聚苯板施工。

  (5)墙的阴阳角处玻纤网布应双向绕角互相搭接,搭接宽度不小于200mm。

 

(6)耐碱网格布粘贴时,洞口处应在其四周各加贴一块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