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座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3654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轴承座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轴承座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轴承座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轴承座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轴承座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轴承座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docx

《轴承座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轴承座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轴承座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docx

轴承座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第一部分工艺设计

1.设计任务

本次所要加工的零件为轴承座,以下为轴承座示意图:

材料:

HT200

零件生产纲领:

中等批量

2.零件的分析

2.1零件的作用

轴承座是用于支撑轴类零件的,镗孔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滚动轴承的外圈和轴承孔的配合要求,或者是滑动轴承外圆与轴承孔的配合,两个孔是用于固定轴承座的,单边固定是出于满足结构和安装位置的要求。

2.2零件的工艺分析

⑴φ30及φ8两孔都具有较高的精度要求,表面粗糙度Ra的值为1.6um,是加工的关键表面。

⑵轴承座上、下表面及前、后两端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3.2um,是加工的重要表面。

轴承座的上表面有位置精度要求0.008,而且与轴承孔中心线有平行度要求0.003。

轴承座的前、后端面与轴承孔中心线垂直度要求为0.003,是重要的加工表面。

⑶φ13沉孔加工表面粗糙度要求较低。

⑷其余表面要求不高。

3.毛坯的确定

3.1确定毛坯类型及其制造方法

有附表5《常见毛坯类型》可知,材料为HT200,可确定毛坯类型为铸件。

3.2估算毛坯的机械加工余量

根据毛坯的最大轮廓尺寸(82)和加工表面的基本尺寸(42),查附表6《》可得出,轴承座上下表面机械加工余量为3.5,其余为3。

3.3绘制毛坯简图,如图1

4.定位基准的选择

4.1选择精基准

经分析零件图可知,轴承座底面为高度方向基准,轴承座前端面为宽度方向基准。

考虑选择以加工的轴承座底面为精基准,保证底面与φ30孔中心线的距为

30。

该基准面积较大,工件的装夹稳定可靠,容易操作,夹具结构也比较简单。

4.2选择粗基准

选择不加工的φ30孔外轮廓面为基准,能方便的加工出φ30孔(精基准),保证孔中心线与轴承座上端面平行度。

φ30孔外轮廓面的面积较大,无浇口、冒口飞边等缺陷,符合粗基准的要求。

5.拟定加工工艺路线

5.1选择加工方法

根据加工表面的精度和表面粗糙要求,查附表可得内孔、平面的加工方案,见表2如下:

表2轴承座各面的加工方案

加工表面

精度要求

表面粗糙度Ra/um

加工方案

底面

IT9

3.2

粗铣→精铣

两上表面

IT9

3.2

粗铣→精铣

四端面

IT9

3.2

粗铣→精铣

φ30外壁

IT14

25

粗刨

两槽

IT14

25

粗刨

φ30孔

IT7

1.6

粗车→半精车→精车

φ35孔

IT14

25

粗车

φ9、φ13孔

IT8

6.3

钻削

φ6、φ4孔

IT14

25

钻削

5.2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如表3

表3轴承座的机加工工艺方案

工序号

工序名称

工序内容

01

铸造

铸造毛坯88*44*55.5mm

02

铣削

夹轴承孔两侧毛坯,铣轴承底面,照顾尺寸30mm和表面粗糙度

03

铣削

以已加工底面定位基准,在轴承孔处压紧,铣轴承座两上表面

04

铣削

以已加工底面定位基准,铣82mm两侧面

05

铣削

以上下两底面为基准,并夹紧,铣前后两端面

06

铣削

以82mm两侧面为基准,夹紧前后两端面,铣42mm两侧面

07

刨削

把工件旋转一定角度,刨2mm×1mm槽

08

钻削

钻φ9孔、φ8和φ13孔,保证φ13孔深8+0.20mm

09

钻削

以上下两平面为基准,夹紧前后两端面,钻φ6孔

10

钻削

以后端面为基准,夹紧两侧面,钻φ4孔,并保证中心线到地面的距离为7mm

11

钻削

以底面及沉头孔定位,在未加工的圆柱表面夹紧,钻铰φ30孔,并保证孔中心线到底平面的距离为30mm,间接保证上底面到φ30孔中心线的距离及其公差值15+0.050mm。

12

车削

车φ35孔和1x45度倒角

13

去毛刺

14

总见入库

6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的确定

6.1确定轴承座底平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1)轴承座底平面的加工过程如图2所示;

(2)根据工序尺寸和公差等级,查附表14《平面加工方案》得出粗铣、精铣底面的工序偏差,按入体原则标注,考虑到高度方向上以下底面为尺寸基准,并要保证中心线到地面的高度为30mm。

因此以轴承孔外圆面为粗基准先加工下底面,以加工后的平面为后面加工的精基准。

底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见表4:

表4底面工序尺寸表

工序

基本尺寸

工序单边余量/mm

公差等级

偏差

尺寸及公差

表面粗糙度

毛坯

21.5

3.5

IT14

±1.0

18.5±1.0

25

粗铣

19

2.5

IT12

12.5

精铣

18

1

IT8

3.2

6.2确定轴承座上平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1)轴承座上平面的加工过程如图3所示;

(2)根据工序尺寸和公差等级,查附表14《平面加工方案》得出粗铣、精铣上底面的工序偏差。

方便铣削,并要间接保证尺寸15+0.050,以及平面度,侧以下底面为精基准加工两底面。

两上底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见表5:

表5两上底面工序尺寸表

工序

基本尺寸

工序单边余量/mm

公差等级

偏差

尺寸及公差

表面粗糙度

毛坯

18

3

IT14

±1.0

18±1.0

25

粗铣

16

2

IT12

12.5

精铣

15

1

IT8

3.2

6.3确定轴承座左右两侧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1)轴承座左右两侧平面的加工过程如图4所示;

(2)根据工序尺寸和公差等级,查附表14《平面加工方案》得出粗铣、精铣两侧面的工序偏差。

为后面加工做基准,且加工后面工序装夹方便。

两侧平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见表6:

表6两侧面工序尺寸表

工序

基本尺寸

工序单边余量/mm

公差等级

偏差

尺寸及公差

表面粗糙度

毛坯

88

3

IT14

±1.0

88±1.0

25

粗铣

84

2

IT12

12.5

精铣

82

1

IT8

82

3.2

6.4确定轴承座前后两端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1)轴承座前后端面的加工过程如图5所示

(2)根据工序尺寸和公差等级,查附表14《平面加工方案》得出粗铣、精铣前后两端面的工序偏差。

因前端面是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基准,并为加工孔φ30的一个精基准,因此在次道工序中以基准加工。

下底面为两端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见表7:

表7前后两端面工序尺寸表

工序

基本尺寸

工序单边余量/mm

公差等级

偏差

尺寸及公差

表面粗糙度

毛坯

44

3

IT14

±1.0

44±1.0

25

粗铣

40

2

IT12

12.5

精铣

38

1

IT8

3.2

6.5确定轴承座轴承孔两侧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1)轴承座轴承孔的两侧平面的加工过程如图6所示

(2)根据工序尺寸和公差等级,查附表14《平面加工方案》得出粗铣、精铣上表面的工序偏差,为方便装夹。

轴承孔两侧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见表8:

表8轴承孔两侧面的工序尺寸表

工序

基本尺寸

工序单边余量/mm

公差等级

偏差

尺寸及公差

表面粗糙度

毛坯

46

2

IT14

±1

46±1.0

25

粗铣

42

2

IT12

12.5

6.6确定轴承座槽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1)轴承座槽的加工过程如图7所示

(2)根据工序尺寸和公差等级,查附表14《平面加工方案》得刨削时尺寸。

为了在组装后在直角处出现应力集中。

轴承孔槽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见表9:

表9轴承座槽的工序尺寸表

工序

基本尺寸

工序单边余量/mm

公差等级

偏差

尺寸及公差

表面粗糙度

粗刨

2×1

2×1

IT14

25

6.7确定轴承座沉孔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1)轴承座沉孔的加工过程如图8所示

(2)根据工序尺寸和公差等级,查附表13《内圆表面加工方案》得出钻削内表面的工序偏差可以一次钻削除,由于要求精度并不高,但应保证孔沉孔φ13的深度及其公差精度。

轴承座两沉头孔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见表10:

表10轴承座两沉头孔工序尺寸表

工序

基本尺寸

工序单边余量/mm

公差等级

偏差

尺寸及公差

表面粗糙度

毛坯

φ9

4.5

IT14

φ9

25

φ9

4.5

IT10

φ9

10

φ13

2

IT10

φ13

6.3

6.8确定轴承座气孔φ6和φ4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1)轴承座气孔φ6和φ4的加工过程如图9与图10所示

(2)根据工序尺寸和公差等级,查附表14《内圆表面加工方案》得钻削内圆表面的工序偏差。

为润滑轴承座与轴承轴的输油孔,要求不高,可以一次钻削而成。

轴承座气孔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见表11:

表11轴承座气孔的工序尺寸表

工序

基本尺寸

工序单边余量/mm

公差等级

偏差

尺寸及公差

表面粗糙度

φ6

3

IT14

25

φ4

2

IT14

25

6.9确定轴承孔φ30和φ35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1)轴承孔φ30和φ35的加工过程如图11所示

\

(2)根据工序尺寸和公差等级,查附表12《内圆表面加工方案》得出粗车、精车内圆表面的工序偏差。

轴承孔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见表13:

 

表13轴承孔工序尺寸表

工序

基本尺寸

工序单边余量/mm

公差等级

偏差

尺寸及公差

表面粗糙度

毛坯

φ24

3

IT14

±1

φ24±1

25

粗车

φ30

1.5

IT10

±0.5

φ33.5±0.5

12.5

半精车

φ30

1.0

IT8

±0.1

φ30±0.1

3.2

精车

φ30

0.5

IT2

+0.0210

φ30+0.0210

1.6

粗车

φ35

2.5

IT14

φ35

12.5

 

第二部分夹具设计

1.设计任务

设计“刨主视图上平面及轴承孔左右两面”夹具。

2.确定定位方案

夹具设计如下图所示,用平口钳夹住轴承座前后两面。

 

7.总结

经过三周的设计,轴承座的设计已经完成。

这次设计不但巩固了也学知识,也是对个人能力的训练,这次设计具有极好的成果。

课程设计是锻炼个人能力的最好方法,对于安排给自己的任务必须独自完成,有问题就和老师同学讨论,设计中不但要考虑方法,也要考虑设计后用于实践的成本,以及适用性,因此设计也要和实际相联系,源于实践,处于理论,用于实践。

通过本次设计,我基本掌握了一个比较简单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分析,工艺文件的编制,专用夹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学会查阅手册,选择使用工艺设备等。

最后,感谢老师和同学在这次设计中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先奎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2.赵如福主编《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版

3.李洪主编《机械加工工艺手册》,北京出版社,1990年版

4.戴陆武主编《机床夹具设计》,西北工大出版社,1990年版

5.林文欢主编《机床夹具设计》,国防工业出版社,1987年版

6.黄鹤汀主编《机械制造装备》,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7.李庆宇、张佳主编《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8.陈志雄主编《数控机床与数控编程技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9.曹风主编《数控编程》,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