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改进干部作风提高行政效能的思考和建议.docx
《整理改进干部作风提高行政效能的思考和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改进干部作风提高行政效能的思考和建议.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改进干部作风提高行政效能的思考和建议
2
接头牢固可靠,电气性能良好,两端应固定牢固
5安装在金属天花板上的天线,天线与天花板接触面间应加绝缘垫片□通过□未通过
145.28—6.3加与减(三)2P81-83
检查人签字:
检查日期:
指标要求:
无源系统整体驻波比<1.5,水平层面无源系统驻波比<1.5。
设备空置端口必须接匹配负载
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改进干部作风提高行政效能的思考和建议
改进干部作风提高行政效能的思考和建议
机关作风建设是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党执政能力的核心和基础,机关作风建设的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行政效能建设必须以解决作风问题为突破口,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大力培养新的作风,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塑造新时期,新阶段党的先进形象,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党的各项任务提供保证。
我县的干部作风、行政效能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一办四中心为代表的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改善和长足的进步。
但与”鼎足三湘,进军百强”的宏伟目标相比,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明显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为政令不畅通,责任难落实,工作效率低下,暗箱操作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工作人员作风懒散、漂浮,办事推诿、拖拉,有的甚至理想、信念缺位,唯利是图,索拿卡要,把党和政府赋予的权利和职责当作个人的资本,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
要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提高行政效能,目前我们应该抓好一个基础,形成两个机制。
一个基础是对国家干部的监督和考核,两个机制分别是国家干部的监督约束与激励机制。
国家干部教育、培训、管理机制。
一、干部的监督和考核,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转变干部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最基础、最关键的工作。
只有切实搞好干部的监督和考核,真正做到奖优罚劣,才能有效构筑建设优秀干部队伍的机制。
当前要搞好乡干部队伍的监督和考核工作,必须抓好一个机构,加强两个监督,突出五个工作重点。
一个机构就是要理顺对国家干部的监督,考核机制,建立一个权威的、科学的、尽职尽责的,以平时监督考核为主的监督、考评机构。
把县委组织部、人事局、纪检、监察,甚至优化办等部门有关对国家干部平时监督、考核的权力和职责,统一授权为一个机构行使,作为县委、政府改进干部作风,提高行政效能的专门工作机构,改变原来对国家干部日常的监督和考核不够、不一贯的问题。
引入两个监督,一个是要加强舆论监督,建立经常性的、制度化的舆论监督体系,公开发布有关机关作风、干部作风建设、行政效能方面的情况,要针对一些重点的部门,重要事件进行舆论跟踪深度报道,让事实说话;有时要采取暗访的形式,真实地记录和曝光机关运行的真实情况。
宏扬先进,鞭挞落后。
借助舆论的力量,群众的监督来促进干部作风的转变。
另外要加强法律监督,主要是针对行政执法机关,要加强日常的执法监督,确保依法行政,确保执法目的和效果既符合法律的基本精神,又符合宁乡县委、政府发展宁乡、建设宁乡的大局。
对于受利益驱动及其他不良动机的随意执法、乱执法、乱罚款,要以政府的名义给当事人以法律援助,即由有关部门代当事人进行行政诉讼,以法律手段来对付和制约滥用法律的行为。
如果执法机关败诉,应根据有关责任追究制,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突出五个工作重点:
1、突出抓制度落实
近几年党和政府对干部作风、行政效能建设高度关注,出台了一系列很好、很全面、很深入的制度。
当前关键的是狠抓制度的真正贯彻和落实。
要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指导相关部门就落实有关制度制订简单、明了、易于操作、便于监督的办事制度、办事程序,明确相关责任人,并向社会公布和承诺。
然后由行政效能监督部门定期进行明查暗访,监督检查,并及时上报和公布有关情况。
2、突出对个体和个案的监督
原来的监督侧重于年度考核和环境评估,主要是评价行业,评价部门的整体情况,存在两个方面的缺陷,一方面是客观性不够,另一方面是责任没有落实到个人,难以抓到真凭实据,失之空泛。
目前我们要在继续搞好年度考核和环境评估工作的基础上,突出抓具体的人和事,抓个案,以点带面。
要深入实际工作环节中,通过明查暗访、群众投诉、跟踪服务等多种形式,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毫不懈怠的抓作风、抓效能建设。
既抓真实生动的先进典型,更要抓活生生的反面典型,还要达到一定的案例数量。
在此基础上,奖优罚劣,定期公布,扶正气,压邪气。
3、突出建设好完善的投诉管理机制
对于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我们要引入”无过即是功”的评价理念,只要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不推诿,不揽权,落实到评价体系上就是只要没有投诉,就认为是优秀的公务员。
因此,要抓紧建设好完善的投诉受理机制,对行政效能方面的问题,作风上的问题,鼓励公民投诉,并定期将投诉情况向社会公布,把投诉作为考核公务员的主要依据,同时,要加强对投诉的跟踪调查和督办。
4、突出对公务员的平时监督和考核
要改变对公务员的考核以年终考核一次定终身的做法,根据《公务员法》定期考核要以平时考核为基础的精神,要加强对公务员平时的考核和监督,掌握公务员
在岗的真实情况。
5、要突出抓中心工作,重点领域
作风的改进,效能的提高,牵涉到方方面面,矛盾错综复杂,要克服”眉毛、胡子一起抓”“满天麻雀捉不尽”的误区,抽丝剥茧,以点带面,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抓。
目前要以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踪监察,行政执法部门的行为规范,”一站式办公”,”一家收费”为重点,不搞大而全,要选准切入点,抓好、抓透。
二、以监督、考核包括经济环境评估结果为基础,坚决奖惩兑现,奖优罚劣,形成良好的监督约束与激励机制。
激活干部队伍奋发向上的热情,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并结合行政问责制,本位淘汰制,形成强大的合力,来促进干部队伍作风的改变,行政效能的提高。
三、要以《公务员法》的实施为契机,建立公务员队伍教育培训、管理新机制,从体制上、法律上来保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国家公务员队伍,最终从根本上、源头上来解决干部作风行政效能问题。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中的不正之风及对策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大好事。
对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但笔者发现,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正之风,这不仅损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必将危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不正之风的主体及表现
不正之风的主体主要有三类:
一是有病的人,即参合的农民,他们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来报销额外的医疗费用。
二是看病的人,即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他们为了增加医疗收入,也会采用各种办法,窃取额外利益。
三是管事的人,即农医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每年管理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农医合作资金,有歪心的人就绞尽脑汁打这笔资金的坏主意。
1、参合农民的不正当手段表现为:
一是他病作己病。
不是自己生病,而是亲友生病,但亲友没有参加合作医疗,就冒名顶替参合农民开处方、报药费。
二是无病当有病。
没有生病,却到熟悉的乡村卫生院、卫生所开发票报医药费。
三是小病当大病。
仅需十几元、几十元医药费,却开出几百元、上千元医药费拿去报销,小病的医疗,报大病的费用。
四是范围外改范围内。
实际使用报销药品目录范围外的药品,却开报销范围内的,偷梁换柱报销药费。
五是非定点改定点。
根据规定,有些病只能在相应的医疗机构就诊,进行定点医疗,但有的农民却在非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医疗费用,改为定点的,报销医药费。
2、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正之风表现为:
一是无中生有。
没有病人,却开假处方、制造假病历、虚开医疗发票等,骗取或变相骗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
二是小病做大。
医疗机构利用新型合作医疗政策创收,把小病当作大病来医,获取经济利益。
三是重治轻防。
医疗机构的注意力被引向以医疗为中心,以医疗进行创收,而忽视疾病的预防和人体保健。
四是愿者上钩。
由于采用定点医疗的办法,意味着农民患者失去了选择就医的权利,不得不花更大的费用、走更远的路到定点机构看病,而定点机构无需改善服务、更新设备,轻而易举就能得到“客源”,产生坐享其成的服务理念。
3、农医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正之风表现为:
一是急功近利。
在一些地方,部分基层干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违背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采取上门收取、代交费用、甚至摊派垫支的办法,工作简单粗放,要求农民参加。
二是服务态度差。
有意拖延医疗费兑付,甚至向参合农民索取收受好处。
三是挤占挪用。
挤占、挪用合作基金,用作办公经费、餐费等非补助性支出。
四是贪污私分。
采取出具假证明、假处方、假病历、假票据等不正当手段,骗取补助资金进行贪污私分。
五是套取资金。
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采取个人缴纳、集体扶持与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原则,入保者越多,国家财政补贴就越多,由此容易造成以套取中央和上级补助资金为目的的造假行为。
六是弄虚作假。
有的农医工作人员,为了一己私利,在参合人员资格、报销标准和比例、可报病种等方面,都可能弄虚作假。
如没参加的,做下手脚,当作参加了的给以报销药费;低比例的,可以改为高比例的报销;不能报的病,也给以报销;门诊的病人,改为住院报销等。
二、治理不正之风的对策
农医资金是农民的“救命钱”、“保命钱”,一定要管好用好。
治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中的不正之风,应从三方面着手。
1、强化相关人员的思想教育。
(1)对参合农民,要注重依法办事,合法报销医疗费用的教育,强调合作医疗资金是参合农民大家的钱,自觉抵制不正之风。
(2)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要强化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既要承担起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又要保障农医合作基金的合理利用。
(3)对农医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增强服务意识,对农民要有兄弟般的感情、上帝般的崇敬,切实保护好农民的身体健康和农医资金的安全、良好运行。
同时也要解决好他们的人员、编制和经费问题,为他们的工作提供良好条件。
2、建立健全完善的资金运行体系。
(1)实行报审、审核、报销三个环节的分离和制约。
改变由农医部门一家单独办理的模式,实行由民政部门报审,办理报账登记、调查发病情况、初核医疗费用等,之后统一造表交予审核。
由卫生部门进行审核,审核发病人员是否参合、是否属于报销病种、用药是否符合报销范围、医药费是否在合理范围等,然后交下一环节报销。
由财政部门对经审核后的医疗费予以报销兑付,交民政部门发放。
这样,既没有了专门的农医部门,节约了行政成本,又能相互制约,较好地解决了公平公正问题。
(2)建立惩处制度。
对故意违反规定,滥报、乱报、冒名顶替报销医药费的,限制该农民3年内参加的权利,并追回报销的费用,达到诈骗标准的,可追究相关责任。
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农医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的,可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党纪政纪处分、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3、加强各个环节的监督。
所有监督,莫过于利益攸关方参与监督更加有效。
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中,利益攸关方就是政府和农民。
(1)政府的监督主要是审计、监察。
由审计部门定期审查资金使用情况、并向社会公布,接受各界的监督检查。
监察部门检查相关工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公正情况,确保资金正确合理使用。
(2)农民的监督包括可以选出代表成立监督委员会,随时检查有关部门的工作情况和资金运行情况,保证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真正取信于民。
邓小平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思想初探
邓小平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思想初探
郭绍扬
邓小平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思想,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理论上看,这与邓小平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深人学习邓小平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思想,对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促进非公有制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邓小平论我国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必然性
1.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们把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加以排斥,在所有制问题上,更是片面追求“大”,求“公”求“纯”,实际上走的是一条“发展全民、限制集体、消灭个体”的路子。
这种公有制一统天下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缺乏竞争,失去活力,使我国生产力发展缓慢。
其实,在社会主义阶段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并不违背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不仅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而且也提出过关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问题。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谈到股份制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好的企业组织形式,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中也指出过,只有在废除私有制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创造出来后,才能废除私有制。
列宁在《在俄共(布)莫斯科组织部书记会议上的演说》中针对当时俄国的情况也明确指出,在经济还极其薄弱的时候,只有充分利用资产阶级的资本,才能加速经济的发展。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专门论述了发展私人资本主义和合作经济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
邓小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强调“老祖宗不能丢”,指出:
“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
他还明确地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包括私人经济在内的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市场经济,指出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是必然的,这就在所有制问题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国情的需要。
针对我国国情,邓小平指出,要使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至少有两个重要特点必须看到:
“一个是底子薄··,…第二条是人口多,耕地少。
”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而且有明显的多层次性和不平’性。
这种状况,决定了我国不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而是必须在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前提下,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把各种潜在的生产力要素变成现实的生产力。
3.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深化改革的需要。
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大理论,并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还必须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强调在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同时,“发展一点个体经济,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欢迎中外合资合作,甚至欢迎外国独资到中国办工厂,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
针对有的人担心发展大量非公有制经济会冲击社会主义,邓小平明确指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用不着怕。
在邓小平这一思想指导下,随着改革的深化,十五大明确提出: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是通过大力发展包括外资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注人了新的活力,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4.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
邓小平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任务,高瞻远瞩.甘揽全局,把远大目标与科学求实精神结合起来,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目标,邓小平又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经沐发释的战略思想,其中包括承认和利用经济发展扩不丈衡规律,实行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夹;先富带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实践证菠.在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条件下,平均主义盛行,不可能实砚共同富裕,只能是同步贫困。
正因为如此,早在下一生代初,邓小平就指出,“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冬易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一不全法的使它合法起来。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又反复强请.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逐步实砚“共同富裕”。
那么,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与外资企业敏存在和发展,也就是顺理成章之事。
5.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稳定社会的需要。
我国人口多,就业压力大。
据预测,近任丧每年平均净增劳动年龄人口1500万以上,再加上经济睡制和机构改革中富余人员分流下岗,安置就业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邓小平早在1980年十二月的山夫工作会议上就提出,要“继续广开门路,主要通过集体经济和个体
劳动的多种形式,尽可能多地安排待业人员一近年来,随着我们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为大批城镇和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广开了就业渠道,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一部分人的就业压力,对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然解决好这方面的问题,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而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则是重要一环。
二、邓小平论如何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1.关于发展外资企业。
首先,邓小平明确提出“不要怕”。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包括欢迎外资企业来我国建厂、投资、合营,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创举。
他说:
“我们欢迎外资,也欢迎国外先进技术。
管理也是一种技术。
这些会不会冲击我们的社会主义?
我看不会的。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进一步指出:
“多搞点‘三资’企业,不要怕”。
为什么我们不但不怕外资企业,而且还欢迎外资?
邓小平认为:
第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是公有制经济,吸收一部分外资,动摇不了这个主体,只能对其有益。
第二,政权在我们手里。
我们有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外资企业进行约束管理。
当然,邓小平也要求我们在发展外资时要保持头脑冷静,不可麻痹大意。
其次,邓小平主张“要平等互利”,“要让投资者赚一点钱”。
过去不少人对外国资本家来中国办工厂,最想不通的就是资本家赚了我们的钱。
针对这种认识,邓小平指出:
“投资不赚一点钱,那不可能,那谁愿意来?
”“同外国人合资经营,也有一半是社会主义的。
合资经营的实际收益,大半是我们拿过来。
不要怕,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
”这里有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
不让投资者赚小头,我们也就得不到大头。
再次,邓小平认为不仅要发展外资企业,而且还要为外资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1984年2月,邓小平在视察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回京后,对以上地区的投资环境很满意,建议把整个厦门岛搞成特区,可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对日本朋友关于先把交通、通讯搞起来的意见表示赞同。
1988年8月,邓小平在视察天津时指出,投资环境有所改善,外国人来这里投资就放心了。
他还就如何改善天津的投资环境作了具体指不。
最后,邓小平积极主张利用海外华侨带动大批人员来祖国投资。
邓小平1986年6月18日在会见荣氏家属回国观光团成员时谈到:
你们联系的人多,朋友多,希望你们跟他们讲讲我们国家的事情。
他明确表示,“我们欢迎海外华侨、华人参与这个具有前景的事。
”邓小平在视察宁波时,说宁波有两大优势:
一是宁波港,二是“宁波帮”。
他多次接见在海外的“宁波帮”代表包玉刚先生,希望他发动一些人来大陆投资。
2.关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首先,邓小平强调要解放思想。
针对有些人怕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会产生资产阶级的疑虑,邓小平指出:
资产阶级分子可能会出现,但不会形成一个资产阶级。
因为我们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这一原则,同时又强调不能搞两极分化。
1984年10月,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
“到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几千美元的时候,我们也不会产生新资产阶级。
”因为基本的生产资料归国家和集体所有邓小平还鼓励一部分人依靠诚实劳动先富裕起来,鼓励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强调要为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保护其合法利益。
其次,邓小平指出,对个体私营经济要实行正确引导、规范和管理,要求在这方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告诫大家一定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绝不允许非法经营,发“黑心财”。
三、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出发点和标准
邓小平通过深邃的思考,明确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邓小平深刻而准确地把握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标准理论。
他一再重申生产力标准,反复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
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思想提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1992年初,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邓小平进一步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标准。
明确提出: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合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党的十四大把“三个有利于”写进了党章,作为党的各项工作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
对非公有制经济也要以“三个有利于”作为标准,继续实行鼓励、引导的方针,使之健康发展。
否定和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不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
根据“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一切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应当大胆地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目的是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同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也是源于同一目的。
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以及海外资本和外国资本等。
在我国生产力还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积极因素,我们必须更好地发挥众多劳动者、经营者的聪明才智,更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本,充分发挥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邓小平强调,“多搞点‘三资’企业,不要怕,··…‘三资’企业·一归根到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
吸收外资也好,允许个体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也好,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邓小平指出:
“说‘三资’企业不是民族经济,害怕它的发展,这不好嘛”。
明确指出,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当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在这个前提下,我们不仅要加快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而且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所有制结构更加适合我国经济的发展。
总之,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邓小平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思、想,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一思想。
我们一定要深人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抓住当前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充分利用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更好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