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铁三号线TJSG2测量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35094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地铁三号线TJSG2测量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西安地铁三号线TJSG2测量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西安地铁三号线TJSG2测量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西安地铁三号线TJSG2测量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西安地铁三号线TJSG2测量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安地铁三号线TJSG2测量方案.docx

《西安地铁三号线TJSG2测量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地铁三号线TJSG2测量方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安地铁三号线TJSG2测量方案.docx

西安地铁三号线TJSG2测量方案

目录

1.工程概况:

2

2.编制依据2

3.施工控制测量3

3.1.接桩与复测3

3.1.1接桩3

3.1.2复测4

3.2地面控制测量导线控制点、水准点的加密4

3.3区间施工控制测量4

3.3.1施工测量控制网建立4

3.3.2控制测量5

3.3.3内业的准备9

3.3.4作业前交底9

3.3.5主体结构施工测量10

3.5隧道结构断面测量10

3.7内业资料整理10

3.8施工测量的质量标准10

4.资源配备12

4.1测量仪器设备12

4.2测量组人员名单12

5.安全、质量保证措施13

5.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13

5.1.1城市道路上测量13

5.1.2登高测量13

5.1.3进入隧道内测量13

5.1.4测量仪器安全操作要求13

5.2质量保证措施13

5.2.1仪器、仪表13

5.2.2测量作业14

5.2.3资料采集及整理14

5.2.4施工测量精度的保障措施14

6.成品保护16

6.1产品标识16

6.2产品保护16

7.贯通测量……………………………………………………………………………………….16

8.竣工测量……………………………………………………………………………………….17

 

西安市地铁3#线1期工程

(鱼化寨—国际港务区)施工测量方案

1工程概况

西安地铁三号线停车场位于鱼化寨站以西约1.5km,鱼化寨作为三号线起点站,出入场线应与鱼化寨站接轨,考虑三号线二期土建预留条件,在鱼化寨后设置正线左右线各200m。

鱼化寨车站位于富裕路与规划的经十四路的交口处,沿道路呈东西向布置,富裕路现况为双向8车道,北侧现状为民房及厂房,出入场线从鱼化寨西端引出后,沿富裕路向西敷设,西三环与富裕路交口处为5跨,跨径25m预应力连续箱梁立交桥,出入线从立交桥中部下穿而过,继续敷设在富裕路下,目前道路宽42m,线路主要位于既有道路的南侧的厂房以及民房内,在富裕路与经二十二路交口处,线路向南拐入道路红线南侧20m后接入停车场,出入场线大致呈东西向敷设,沿线所经的地段商业经济一般,除民房外以1~2层砖房车间厂房为主,道路车流量不大。

鱼化寨停车场出入场线土建工程设计起点为鱼化寨车站西侧主体结构外皮,设计终点为停车场东侧围墙,其中包括连接停车场与鱼化寨车站的出入场线两条,预留二期工程左右线两条。

出入场线起终点里程为:

右TCK0+145.031~右TCK1+220.00,左TCK0+145.031~左TCK1+220.00(短链1.373m),右线长1074.969m,左线长1073.596m。

预留二期工程线路起终点里程为:

右CK11+725.932~右CK11+778.363,左CK11+725.866~左CK11+778.457,右线长52.431m,左线长52.591m。

TCK0+980.00~TCK1+220.00段直接放坡开挖。

TCK0+860.00~TCK0+980.00段采用放坡+土钉墙支护。

TCK0+550.00~TCK0+860.00段围护结构采用φ600@1000mm的钻孔灌注桩,设三道支撑,桩间采用喷射砼支护。

TCK0+145.031~TCK0+198.00段围护结构采用φ1000@1500mm的钻孔灌注桩外加4道φ609钢管支撑(壁厚16mm),支撑中部设横梁。

暗挖区间隧道采用钢筋网、喷砼、格栅钢架及超前支护联合作为初期支护,施工时辅以临时支护。

根据本标段工程实际情况,并结合总工期要求,计划将本标段工程分段组织平行流水施工。

TCK0+145.031~+198.00及TCK0+550.00~+860.00为第一区段;TCK0+198.00~+550.00为第二区段,TCK0+860.00~TCK1+220.00为第三区段。

除出入线隧道外,本段工程还包括废水泵房,雨水泵房,区间跟随式变电所,人防段等附属土建工程。

2编制依据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2.《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城市测量规范》CJJ8-1999

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6.《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2003)

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8.《地铁限界标准》(CJJ96-2003、J274-2003)

9.《西安地铁工程建设用表》(西安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

10.本工程设计文件及图纸,以及其他各专业设计文件、施工及验收规范等。

3施工控制测量

按照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本工程的施工测量首先要进行施工控制测量作业,来控制、指导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

施工控制测量成果必须申报给监理及业主,经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细部放样测量、竣工测量和其它测量等作业。

施工控制测量的内容主要有:

接桩与复测,地面控制测量,联系测量。

3.1接桩与复测

3.1.1接桩

本工程的交接桩时间为2011年11月29日,桩点有9个平面控制点(机电学院GPS1、C001、C002、金阳公司GPS2、C003、C004、C005、C006、C007),由于C004与C005不能通视故加C004-1,JM1和JMT是中铁一局的加密控制点。

6个高程控制点(机电学院、迈拓公司、实丰公司、西三环、信息学院、外事学院),桩点平面位置示意图、桩点成果表如下:

(2)桩点平面位置示意图

(2)桩点成果表

序号

点名

X坐标

Y坐标

备注

1

机电学院

6213.352

504.992

C级GPS控制点

2

C001

6400.002

1022.806

精密导线控制点

3

C002

6409.215

1406.474

精密导线控制点

4

金阳公司

6514.014

1836.054

C级GPS控制点

5

C003

6538.114

2162.678

精密导线控制点

6

C004

6539.035

2452.943

精密导线控制点

7

C004-1

6538.897

2475.152

加密控制点

8

C005

6552.993

2746.272

精密导线控制点

9

JM1

6527.3783

3017.1572

加密控制点

10

JMT

6508.9077

3266.1081

加密控制点

11

C006

6519.523

3565.006

精密导线控制点

12

C007

6497.552

4005.142

精密导线控制点

二等水准点

序号

点名

标石类型

高程(m)

1

机电学院

基本水准石

399.760

2

迈拓公司

普通

400.145

3

实丰公司

普通

400.739

4

西三环

普通

400.711

5

信息学院

普通

400.557

6

外事学院

普通

401.997

3.1.2复测

接桩后,我司测量人员按有关要求的规定进行复测,并把成果资料上报。

经监理及业主审批,同意后用于本工程施工测量。

3.2地面控制测量导线控制点、水准点的加密

根据测量中心所给的精密导线点和水准点,结合现场的实际条件和施工生产的需要,合理布设加密导线点和水准点,以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

3.2.1施工平面控制网加密测量:

地面精密导线点的密度不能满足施工测量的要求,因此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施工控制网的加密。

施工平面控制网加密采用Ⅱ级全站仪进行测量,测角六测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的较差应小于4"),测边往返观测各二测回,用严密平差进行数据处理。

3.2.2施工高程控制网加密测量:

根据实际情况,将高程控制点引入施工现场,并沿线路走向加密高程控制点。

水准基点(高程控制点)必须布设在沉降影响区域外且保证稳定。

水准测量采用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和闭合差为±8

mm(L为水准路线长,以km计)的精度要求进行施测。

3.3区间施工控制测量

3.3.1施工测量控制网建立

平面控制网是建筑物定位的基本依据,根据整体控制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来保证本工程测量精度和施工要求。

作为地铁三号线土建工程整体施工相邻标段应建立一级平面控制网,单个标段建立二级平面控制网,相邻标段之间应进行控制网联测。

根据建筑物平面布置的图形特点来确定控制网图形。

对设计院确定的施工控制点进行复测,形成场地平面控制网,作为施工定位的依据。

施工控制点用钢筋头打入地下,用混凝土加固,在钢筋头上钻一个直径为2mm的小孔并镶铜芯做为中心标志,钢筋头顶面施测高程,并出具施工点测量报告。

核算各施工点坐标(Y,X)、边长(D)、右夹角(β)是否对应。

用坐标反算法公式:

坐标增量(ΔY,ΔX)

 边长D

  方位角φ

右夹角βi=(上一边的方位角φij)-(下一边的方位角φij)+180°

从反算结果得:

各施工点坐标(X,Y)与其边长(D),右夹角(β)对应。

现场校测控制点坐标:

控制点相互通视,用全站仪实测各边边长及各点的右夹角,取实测值与报告值做比较。

校测水准点:

根据设计院提供的施工水准点,由其中一点出发,沿着另外各点依次测量,最后又回到起点,实测中尽量做到前后视线等长,以保证精度。

所测高差平均值与已知高差之差小于±3mm

,确定所给水准点标高正确。

在施工现场内选两处远离路边,受影响小又利于观测的地方埋下永久水准点,测出其高程,为以后施工做准备。

3.3.2控制测量

1、地面控制测量

(1)平面控制测量

施工准备阶段,汇同业主、勘测设计单位和监理,进行现场交接桩,办理相关的交接桩手续。

及时组织测量人员对有关的导线网、水准基点进行测量复核,检查导线点的坐标和水准点高程的准确性,对测量结果平差后报监理工程师,并将所计算的结果与原始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如果误差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则所移交的控制点作为施工放样的基准点,如果超过误差范围,且由勘测设计单位进行修正,直到接受的控制点准确无误后方用于施工中,作为施工测量的依据。

本标段业主提供了机电学院GPS1、C001、C002、金阳公司GPS2、C003、C004、C005导线点及2个高程控制点(实丰公司与迈拓公司)。

因施工实际需要业主提供的控制导线点不能满足施工测量的需求,在场地周围加设加密点,以满足施工测量。

为了保证本标段与相邻标段的贯通,导线测量的控制点贯通连接到相邻标段所用的两个以上控制点。

(2)高程控制测量

以首级控制水准网为基准设二等加密水准网,并且贯通联测到相临标段所使用的水准控制点一个以上。

将水准网在二等水准点之间布成附和环线,往返校差、附和闭合差≤±8

mm(L为附和线的路线长度,以公里计算),使用仪器、标尺及操作方法精度指标均按二等水准测量标准。

精密水准点的埋设混凝土普通标石或采用平面控制网点,其规格按《城市测量规范》有关要求确定。

2、明挖段施工控制测量

(1)围护结构的测量

结构钻孔桩围护结构,施工前利用地面上已经设置好的测量控制网,使用全站仪利用极坐标法进行放样,放样时要适当考虑围护结构的外放值,以克服桩基施工时的误差,满足主体结构施工的需要。

其施工测量技术要求符合下列规定:

a.桩地面位置放样,依据线路中心控制点进行,围护桩向结构两侧外放150mm,放样允许误差纵向不应大于100mm,横向应在0mm~+50mm之内,在围护桩周围作护桩,以满足施工需要。

b.桩孔成孔过程中,应测量孔深、孔径及其铅垂度。

c.桩位确定后进行换手测量,利用其他控制点检站,对桩位进行放样闭合检核。

d.水准测量:

围护结构的高程的控制,主要是控制钻孔桩和冠梁标高,施工时利用现场设置的临时水准点,使用水准仪来控制护筒标高和冠梁标高。

(2)、基坑开挖施工测量

(1)基坑边坡线位置应根据线路中线控制点进行放样,其放样允许误差为±50mm。

(2)基坑开挖过程中,应使用坡度尺或采用其他方法检测边坡坡度,坡脚距隧道结构的距离应满足设计要求。

(3)基坑开挖至底部后,应采用附合路线将线路中线引测到基坑底部。

基底线路中线纵向允许误差为±10mm,横向允许误差为±5mm。

本工程一、三区间属于明挖施工,施工时土方开挖需要放坡开挖。

施工时的高程测量控制,利用复核或增设的水准基点,按精密水准测量要求利用放坡的坡道把高程引测到基坑内,并在基坑内设置水准基点,且不能少于两个,通过基坑内和地面上的水准基点对主体结构施工进行高程测量控制。

3、暗挖隧道内施工控制测量

随着隧道不断的延伸,联系测量在隧道洞口附近的控制点位已不能满足施工测量的要求,为满足施工测量的要求在隧道内布设控制点,从隧道口导入,随隧道不断延伸,导入控制点,存在困难时,在隧道顶部至地面之间进行投点测量,以满足施工要求。

(1)洞内平面控制点测量

a.隧道初期支护阶段,限于洞内场地条件,洞内导线网一般布置成若干个彼此相连的带状闭合导线环。

每个导线环的边数不超过6条,如图所示。

导线测角用2秒级全站仪测回法测设四个测回,水平角半测回互差不超过6秒,测回之间互差不超过6秒,测角中误差不超过2.5秒,测边往返测四个测回,往返观测平均值应小于7mm。

施工控制导线在隧道贯通前应测量三次,重合点重复测量的坐标值与原测量的坐标值较差小于10mm时,采用逐次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施工控制导线延伸测量的起算值。

地下导线点随着隧道掘进不断的向前延伸,具体操作按《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进行。

 

开挖初期支护阶段导线布置示意图

b.隧道二衬阶段,在二衬施工前将控制点引测到二衬仰拱上面线路中线附近,指导二衬施工,控制点测量方法同初期支护阶段。

并对已埋设控制点进行复核,重合点重复测量的坐标值与原测量的坐标值较差小于10mm时,采用逐次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施工控制导线延伸测量的起算值。

二衬仰拱上的控制点将作为竣工测量时的控制点;并移交铺轨单位使用。

其导线布设形式见下图。

隧道未贯通前进行二衬结构施工测量时,必须加强施工测量检核。

隧道贯通后应随即进行平面和高程贯通误差测量。

(2)洞内高程控制测量

洞内高程测量以联系测量传递在洞口的水准点为起算依据,采用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测量闭合差小于±8

mm的精度要求进行施测。

3.3.3内业的准备

内业准备是测量的基础,施工中采用极坐标法放线,因此坐标点的计算和坐标的输入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将用“测量坐标计算系统软件”进行坐标计算,同时还要手工计算进行复核。

坐标的输入采用两人输入制,并进行交叉复核,以保证数据的输入无误。

3.3.4作业前交底

1测量人员现场放样必须采用书面交底资料,无书面交底资料不得随意放样;禁止在施工现场边看图边计算、边放样。

2对于使用的桩位、水准点,必须按测量规范要求进行换手复测,防止出现测量事故。

3测量资料必须换手复核,并经主测人员和技术干部签认后方可交付施工。

未经复核和签字不全的资料不能作为测量成果使用。

4对于测量内业资料复核及桩位复测,计算者、施测者与复核者对测量成果的正确性承担同等技术责任。

5认真执行贯标程序,建立健全各项测量仪器管理制度。

各种仪器应指定专人保管。

仪器必须放置在专门的仪器柜并按规定经常检校、做好记录,非专业维修人员严禁擅自拆卸仪器。

6各级测量部门的测量记录必须采用标准格式的记录本及表格。

保证测量资料原始记录、内业资料的齐全、真实、规范性。

7项目部工程技术部将按年度对测量工作进行检查,并对先进个人实施奖励。

对于操作不规范,工作不认真,造成测量事故者将按有关规定追究技术负责事故并给予处罚。

3.3.5主体结构施工测量

定位测量是控制区间结构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定位测量主要进行区间主体结构中心线、结构各轴线定位和垂直度的定向测量以及线路中线位置的测量。

土方开挖完成后,利用施工现场布设的平面控制网,使用全站仪把地面导线点引入到基坑内,经复测满足规范要求后,报监理及测量中心复核。

根据基坑内坐标点,定出区间的线路中心线及横向基线,根据基线与结构(墙、柱)相对关系值,测量结构净空及柱身中轴线,并用量尺检核墙与柱、柱与柱的距离是否与设计值相符。

(导线点传递见下图)为满足施工需要,结构主体顶板和底板需外放30mm,结构侧墙外放20mm。

导线定向测量示意图

具体测量控制步骤:

(1)结构底板绑扎钢筋前,应依据线路中线,在底板垫层上放钢筋线。

(2)底板混凝土模板的位置与高度、预埋件和变形缝的位置放样后,必须在混凝土浇筑前进行检核测量。

(3)结构边、中墙模板支立前,应按设计要求,依据线路中线测放边墙内测和中墙中心线,放样允许偏差为±10mm。

(4)顶板模板安装过程中,应将线路中线点和顶板宽度测设在模板上,并应测量模板高程,其高程测量允许误差为+10mm~0mm之内,中线测量允许误差为±10mm,宽度测量允许误差应在+15mm~-10mm之内。

(5)隧道结构完成后,应对设置在底板上的线路中线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测。

3.5隧道结构断面测量

根据隧道不同的断面形状,在断面上选择与行车密切相关的位置测定其与线路中线的距离。

1以调整的线路中线点为依据,直线段每6m,曲线上包括曲线要素点,每5m测设一个结构横断面。

2断面方向必须与线路的法面方向保持一致。

3结构断面测量采用全站仪、断面仪进行,测量断面里程允许误差在±50mm,断面测量精度允许误差为±10mm,矩形断面高程误差应小于20mm,圆形断面高程误差应小于10mm。

4计算断面点与线路中线点的横向距离,编制净空断面测量成果表。

3.6内业资料整理

3.7.1每一步测量工作都应有原始记录,填写相应的表格,需报验的还应填写报验表,报监理工程师验线合格后方可进行下步工作。

3.7.2资料应字迹清晰,内容齐全,无涂改,不拖欠。

3.7施工测量的质量标准

3.8.1控制点坐标和高程复核的技术要求应不低于原控制点的精度等级。

3.8.1地铁施工控制网的有关技术和精度要求

(1)精密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精密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平均边长(m)

导线总长度(km)

每边测距中误差(mm)

测距相对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测回数

边长测回数

方位角闭合差(")

全长相对闭合差

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mm)

Ⅰ级全站仪

Ⅱ级全站仪

Ⅰ、Ⅱ级全站仪

350

3~4

±4

1/60000

±2.5

4

6

往返测距各2测回

±5

1/35000

±8

注:

1n为导线的角度个数,一般不超过12个;

2附合导线线路超长时,宜布设结点导线网,结点间角度个数不超过8个;

3全站仪的分级标准执行规范GB50308-2008附录A中表A.0.7的规定。

(2)精密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精密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水准测量等级

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mm)

附和水准平均路线长度(km)

水准仪等级

水准尺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

偶然中误差(mm)

全中误差

(mm)

与已知点联测

附合或环线

一等

±1

±2

35~45

DS03

铟瓦尺或条码尺

往返各一次

往返各一次

±4

二等

±2

±4

2~4

DS03

铟瓦尺或条码尺

往返各一次

往返各一次

±8

注:

1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路线长(以km计);

2采用数字水准仪测量的技术要求与同等级的光学水准仪测量技术要求相同。

(3)精密水准测量观测视线长度、视距差、视线高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水准测量观测的视线长度、视距差、视线高度的要求(m)

等级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累计差

视线高度

仪器等级

视距

视线长度20m以上

视线长度20m以下

一等

DS03

≤50

≤1.0

≤3.0

≥0.5

≥0.3

二等

DS03

≤60

≤2.0

≤4.0

≥0.4

≥0.3

(2)精密水准测量测站观测限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水准测量的测站观测限差(mm)

等级

基、辅分划读数之差(mm)

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mm)

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之差(mm)

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mm)

一等

0.4

0.6

3.0

1.0

二等

0.5

0.7

3.0

2.0

注:

使用数字水准仪观测时,同一测站两次测量高差较差应满足基、辅分划所测高差较差的要求。

4.资源配备

4.1测量仪器设备

1、仪器设备

(1)拓普康GTS-332W全站仪1套;

(2)苏一光DS03水准仪带铟瓦尺1套;

(3)国产水准仪1台。

2、辅助工具和材料

(1)混凝土标桩、木标桩、标志牌、红漆、白漆、墨汁、钉子、小线、白灰。

(2)钢卷尺、盒尺、对讲机、大锤、斧头、木锯、墨斗、画笔。

4.2测量组人员名单

姓名

专业职称

岗位

主要职责

李磊

测量工程师

测量组长

负责测量全面工作

程飞

测量工程师

测量员

负责现场测量工作

江辉

测量工程师

测量员

负责现场测量工作

张宗磊

测工

测量员

负责现场测量工作

5.安全、质量保证措施

5.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

5.1.1城市道路上测量

(1)作业员应穿戴橘黄色衣帽,遵守城市交通规则。

(2)白天应打红、黄相间面料的遮阳伞,仪器周围2m范围内并应摆放红色安全标志。

(3)夜间作业,在红色安全标志上应安装黄色反光材料,在距测站50m远处摆放黄色反光安全标志,并设专人用红色信号灯指挥。

5.1.2登高测量

(1)作业员应系安全带,冬天应戴防冻工人手套。

(2)高处作业,应先绑扎遮阳帆布后安置仪器;收工时应先将仪器装箱,后拆除遮阳帆布。

5.1.3进入隧道内测量

(1)作业人员应戴安全帽,穿安全鞋。

(2)照明电压应低于36V或用手电筒照明。

(3)作业员和仪器不得乘提升罐笼上下,仪器必须人背沿着扶楼上和出入隧道。

(4)防止机械碰撞作业人员和仪器。

5.1.4测量仪器安全操作要求

(1)测量仪器应专人使用和专人保管。

使用中的仪器禁止离人,危险地区另设专人负责指挥交通和险情观察。

(2)仪器在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仪器各部位的性能和使用要求;使用中应采取防撞、防雨和防晒措施;远距离或复杂地区迁站时应装箱搬运。

(3)自动导向系统应由专业工程师进行操作,其他人员不得随意操作。

5.2质量保证措施

5.2.1仪器、仪表

(1)监测仪器要经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授权的计量机构进行校准,并取得《检定证书》后方可使用。

(2)量测仪器由专人使用、保养、检校、管理。

5.2.2测量作业

(1)组成强有力的项目组,抽调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的人员担任项目组长。

项目组的其它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具有相应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操作能力,关键、特殊岗位人员持证上岗。

(2)进场前,组织全体人员学习监测施工的技术方案,相应的作业程序和有关规范、规程,每个施工人员了解项目的总体要求,熟悉各自岗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