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整理新版共15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3228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整理新版共15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整理新版共15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整理新版共15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整理新版共15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整理新版共15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整理新版共15页.docx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整理新版共1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整理新版共15页.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整理新版共15页.docx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整理新版共15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归纳姓名

 一、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3.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4.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5.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6.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7.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8.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二、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

周长  S:

面积  a:

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正方体(V:

体积  a:

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长方形(C:

周长  S:

面积  a:

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V:

体积  s:

面积  a:

长  b:

宽  h:

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s:

面积  a:

底  h:

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s:

面积  a:

底  h:

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s:

面积  a:

上底  b:

下底  h:

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圆形(S:

面积  C:

周长  л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л=2×л×半径  C=лd=2лr

(2)面积=半径×半径×л

9、圆柱体(v:

体积  h:

高  s:

底面积  r:

底面半径  c:

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лr或л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10、圆锥体(v:

体积  h:

高  s:

底面积  r:

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    

11、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14、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15.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5%)

                 

 三、常用单位换算

1、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2.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4.重量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5、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

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

4\6\9\11月1日=24小时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2)一年有4个季度

1、2、3月是第一季度(平年90天,闰年91天)

4、5、6月是第二季度(91天)

7、8、9月是第三季度(92天)

10、11、12月是第四季度(92天)

3)平年全年365天,平年2月28天,闰年全年366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一年有52个星期,还余1天;365÷7=52……1

闰年一年也有52个星期,余2天。

366÷7=52……2

③判断平年与闰年的方法:

普通年份÷4,结果有余数就是平年,没有余数就是闰年。

整百年份÷400,结果有余数就是平年,没有余数就是闰年。

如:

2019年÷4=499……2(2019年是平年)

2019年÷4=499(2019年是闰年)

2019年÷400=5(2019年是闰年)

1700年÷400=4……1(1700年是平年)

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

一 概念

(一)整数

1整数的意义 :

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自然数 :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

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

  

5数的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

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如果数a能被数b(b≠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

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

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

例如:

10的约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10。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3的倍数有:

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没有最大的倍数。

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

202、

480、304,。

 

能被5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例如:

5、30、405都能被5整除.

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例如:

12、108、204

能被9整除:

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能被2和5整除:

个位是0,例如:

10,20,30

能被3和5整除:

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并且个位是0和5

能被2和3整除:

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并且个位是偶数

能被2.3.5整除:

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并且个位是0

自然数按能否被2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偶数:

能被2整除的数,0也是偶数。

奇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

 

质数(或素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

最小的质数是:

2

100以内的质数有:

2、3、5、7、11、13、17、19、23、29、31、37、

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合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例如4、6、8、9、12

最小的合数是:

4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如果把自然数按其约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

质数、合数和1。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15=3×5,3和5叫做15的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公约数:

几个数公有的约数。

最大公约数:

其中最大的一个。

例如12的约数有1、2、3、4、6、12;18的约数有1、2、3、6、9、18。

其中,1、2、3、6是12和18的公约数,6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互质数: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

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有下列几种情况:

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

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

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

两个合数的公约数只有1时,这两个合数互质,如果几个数中任意

两个都互质,就说这几个数两两互质。

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约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1。

 

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

最小公倍数:

其中最小的一个。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的公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几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三)分数

1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分数单位: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

 

2、分数的分类 

真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假分数大

于或等于1。

 

带分数:

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百分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数通常用"%"来表示。

百分号是表示百分数的符号。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

分数的大小不变。

 

(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 

2.因为零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

 

3.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

 

(四)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2.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

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3.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4.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

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

5.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

加,即(a+b)×c=a×c+b×c。

 

6.减法的性质: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

即a-b-c=a-(b+c)。

鸡兔问题:

已知“鸡兔”的总头数和总腿数。

求“鸡”和“兔”各多少只的一类应

用题。

通常称为“鸡兔问题”又称鸡兔同笼问题 

解题关键:

解答鸡兔问题一般采用假设法,假设全是一种动物(如全是“鸡”

或全是“兔”,然后根据出现的腿数差,可推算出某一种的头数。

 

解题规律:

(总腿数-鸡腿数×总头数)÷一只鸡兔腿数的差=兔子只数 

兔子只数=(总腿数-2×总头数)÷2

如果假设全是兔子,可以有下面的式子:

 

鸡的只数=(4×总头数-总腿数)÷2

兔的头数=总头数-鸡的只数 

例鸡兔同笼共50个头,170条腿。

问鸡兔各有多少只?

 

兔子只数(170-2×50)÷2=35(只) 鸡的只数50-35=15(只) 

4 出勤率 

发芽率=发芽种子数/试验种子数×100%

小麦的出粉率=面粉的重量/小麦的重量×100%

产品的合格率=合格的产品数/产品总数×100%

职工的出勤率=实际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100%

第四章几何的初步知识

一线和角

(1)线 

*直线 :

直线没有端点;长度无限;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过两点只能画一

条直线。

 

* 射线: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

 

*线段:

线段有两个端点,它是直线的一部分;长度有限;两点的连线中,

线段为最短。

 

*平行线 :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线长度都相等。

 

*垂线 :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

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相交的点叫做垂足。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线的长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2)角: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

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2)角的分类 

锐角:

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

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

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平角:

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这时所组成的角叫做平角。

平角180°。

 

周角:

角的一边旋转一周,与另一边重合。

周角是360°。

二 统计图 *用点线面积等来表示相关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图形.

 1条形统计图优点:

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优点:

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

3扇形统计图优点:

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五)比和比例

1、意义和性质

比: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2、比例尺:

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

4、正反比例:

正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

=k(一定)

反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

=k(一定)

1)熟记以下关系式以便于判断:

速度×时间=路程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单价×数量=总价

出勤人数÷总人数=出勤率出油(粉、米)质量÷大豆(总)质量=出油(粉、米)率

每天读的页数×读的天数=总页数

2)熟记以下两种量的关系:

同时同地的竿高和影长成(正)比例。

同时同地的竿高和影长的比值一定。

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成(正)比例。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一定)

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不成)比例。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不成)比例。

(长+宽)×2=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成(反)比例。

长×宽=面积(一定)

圆的面积和半径(不成)比例。

圆的面积÷半径的平方=∏

圆柱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成(反)比例。

圆柱底面积×高=体积(一定)

圆锥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成(反)比例。

圆锥底面积×高÷3=体积(一定)

圆锥底面积×高=体积×3(一定)

六)常见的量

1、熟记数学书第120页内容,特别要记得每种量中一些特殊的进率。

2、记得一些常用的量,以便比较判断:

面积1cm2(指甲面)1dm2(手掌)1m2(半扇门面)1公顷(两个操场)

体积1cm3(色子)1dm3(粉笔盒)1m3(讲台桌)

容积10ml(口服液)1L(中瓶一鸣奶)

重量1克(一分硬币)1千克(一袋盐)1吨(一只小象)

(七)数学思考

1、找规律:

书上p91例5

观察表格找规律:

每增加一个点,这个点可以和前面已有的每个点都连成一条线段,所以前面有几个点就会增加几条线段。

(这些点都不能在同一条线上)

列出算式找规律:

n个点,可连线段的总条数就等于从1开始前(n-1)个连续自然数的和。

如:

8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

1+2+3+4+5+6+7=

2、多边形内角和:

书上p94第3题

方法:

把多边形分成若干个三角形再求若干个三角形内角的总和。

多边形内角和与它们边数的关系是:

180o×(边数-2)=多边形内角和

如:

9边形的内角和是:

180o×(9-2)=1260o

3、排列组合:

理解书上p92例6p94—4p95—5

4、推理:

理解书上p93例7p96—6、7

5、植树问题:

(先求段数

封闭图形边上植树:

各边算出来后减去几个顶点。

注意:

圆里面植树用段数-1

(1)两端都种:

棵树=段数+1

(2)只种一端:

棵树=段数

(3)两端都不种:

棵树=段数-1

第3种情况演变为锯木问题:

次数=段数-1

例如:

2分钟锯3段,6段需要()分钟。

6、找次品:

规律4~9个需要称2次。

10~27个(3次)28~81(4次)

7、编码:

邮政编码:

671007

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前三位数字表示邮区;前四位数字表示县(市);最后两位数字表示投递局(所)。

身份证:

532901201903293036

地址出生年月日性别(奇数男偶数女)

8、鸡兔同笼:

假设法列方程

9、抽屉原理:

(1)至少数求法:

物品数÷抽屉数=商……余数至少数=商+1(不管余数是几都加1)

(2)同色问题:

保证两个球同色=颜色数+1保证3个球同色=颜色数×2+1

保证N个球同色=颜色数×(N-1)+1

保证两个不同色:

其中较多的一种球的个数+1

10、密铺:

常见的能密铺的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正六边形等腰梯形

11、自行车里的数学:

1、前齿轮和后齿轮的齿数比值越小就越省力,但是蹬一圈所行的路程比较短。

反之,前后齿轮的齿数比越大越费力,但蹬一圈所行的路程较远。

2、后齿轮所转的圈数和后轮所转的圈数一样。

3、蹬一圈自行车行多远:

后轮的周长×前后齿轮的比值

6、立体图形涉及的相关问题:

(1)等积问题:

也就是物体转换后保持体积相等。

(建议用方程比较简单)

例如:

①把一个棱长是10cm的正方体铁块熔铸成长20cm、宽5cm的长方体高是多少cm?

想:

因为体积相等,V长=V正解:

设长方体的高是xcm。

(20×5)x=10×10×10

②一个圆锥形的沙堆,底面周长12.56m,高1.2m,把它铺在长200m,宽3m的路上,可以铺多厚?

(2)拼切问题:

(切一次增加2个面。

2个拼在一起减少2面)

长正方体的拼切:

例如:

切①把一根长2m的木料切成3段,表面积增加了48平方分米,原来体积是多少?

拼②一个牛奶盒长8cm、宽5cm、高12cm,要是每两盒包装成一大盒,最少需要多大的纸?

4盒包装成一大盒呢?

(当遮住的面越大表面积就越少)

圆柱的拼切:

切:

平行与底面横的切沿着直径垂直切(要与圆柱的侧面展开区别)

增加2个底面增加2个长方形,每个长方形的面积=直径×高

注意:

这种情况如果切出正方形,那说明原来的d和h相等

从一个立体图形里挖出其他一个最大立体图形:

以最短的一条作棱长圆柱h和d和棱长相等圆锥h和d和棱长相等等底等高

(3)旋转问题:

球圆柱圆锥圆台圆柱和圆锥的组合图

利用长方形或直角三角旋转,旋转轴是高,另一条相邻的边是底面半径。

一个长方形长6cm,宽是4cm,以宽为旋转轴,旋转一周得到(),体积是()

(4)浸没问题:

即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一个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这个物体的体积就是水面上升那部分水的体积。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底面积×上升的高

例如:

把一个圆锥形铁块放入底面直径是8cm,高是20cm的圆柱形容器里面,完全浸没。

水面上升3cm,圆锥的体积是多少?

(九)图形和变换:

1、对称:

一个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完全重合。

作图要求:

先找对应点再连线。

常见的对称图形:

1条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半圆

2条对称轴:

长方形、菱形3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4条对称轴:

正方形

无数条对称轴:

圆注意:

平行四边形没有对称轴

2、平移:

平移后图形完全相同,大小方向都不变。

作图要求:

先找对应点再连线。

3、旋转:

注意按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旋转,旋转后图形的大小形状形同,只是方向变了。

作图提示:

遇到稍难的题可先把原图画在练习纸上,用笔顶住“o”点按要求转动,再照样画。

4、放大缩小:

如按2:

1放大,各边都要放大到原来的2倍。

提示:

作图之后一定要检查对比。

5、方位:

偏:

如北偏西指由北偏向西。

北偏西30度也就是西偏北60度。

一般说度数较小的角。

6、数对:

先列后行。

例如(8,9)表示第8列第9行。

(4,x)表示第4列第x行。

判断:

两个数对,数字一样位置一定相同。

()(十一)综合应用

1、一般实际问题:

熟记常用的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单位产量×总面积=总产量

2、典型实际问题:

(1)求平均数:

总数量÷总分数=平均数

例1:

小东读一本故事书,前3天共读81页,后4天共读136页,小东平均每天读多少页?

想:

总读页数÷总天数=平均每天读的页数

列式:

(81+136)÷(3+4)

例2:

小明的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平均分是93分,其中语文90分,数学98分,那么英语是多少分?

想:

先求总分再减去语文数学的分数。

列式:

93×3-(90+98)=91(分)

例3:

小东数学成绩前两次的平均分是85分,而后三次的平均分是90分,第三次成绩是多少分?

想:

先求前两次总分。

85×2=170(分)

再求三次总分。

90×3=270(分)

三次总分减去前两次总分就是第三次成绩。

270-170=100(分)

(2)先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总数÷份数=一份数)即归一问题

例:

45头马每天要吃干草540千克。

照这样计算,如果增加5头马,每天共吃干草多少千克?

想:

先求一头马每天吃多少?

540÷45=12(千克)

再求(45+5)头马每天共吃多少?

12×(45+5)=600(千克)

例:

某矿泉水进货时4瓶5元,售出时每瓶1.5元,要想获利300元,需售出矿泉水多少瓶?

想:

先求出每瓶多少元?

5÷4=1.25(元)

再求出每瓶获利多少元?

1.5-1.25=0.25(元)

最后求300元里面有几个0.25元就是需售出多少瓶。

300÷0.25=1200(元)

(3)先求总数,再求每份是多少,或有这样的几份

例:

一个工程队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450米,80天完成,现在要求提前20天完成,平均每天应修多少米?

想:

先求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450×80=36000(米)

再求现在平均每天应修多少米?

36000÷(80-20)=600(米)

(4)相遇问题(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例:

两地相距275千米,客车与货车分别从两地同时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火车每小时行50千米,开出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275÷(60+50)=2.5(小时)

3、分数、百分数问题

(1)求A是B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方法:

确定谁是单位“1”B是单位“1”A÷B

例:

(1)班男生25人,女生20人。

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25÷20

男生人数占全班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25÷(25+20)

(2)求A比B多(少、增加、减少、提高、降低)百分之几?

方法:

(大数—小数)÷单位“1”的量

例:

现在买一台收音机用160元,比过去少用85元,收音机售价降低了百分之几?

想:

求降低百分之几就是求降低的价钱占原价的百分之几,即降低的价钱÷原价

85÷(160+85)

(3)求A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

方法:

单位“1”的量×分率(百分率)=分率对应量

例1:

一堆450吨的货物,第一天运了总数的

,第二天运了总数的

两天共运货物多少吨?

450×(

+

例2:

一个书包原价50元,现价比原价降低10%,现价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