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31735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解析版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解析版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解析版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解析版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版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解析版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版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解析版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据《礼记·王制》记载:

“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

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

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

士一庙,庶人祭于寝。

”中国早期的昭穆之制(  )

A.是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重要内容B.是在分封诸侯之后逐渐形成的

C.有利于形成礼制化的封建新秩序D.体现了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特点

2、有学者将唐、宋、明、清皇帝召开御前会议的礼仪作了一个概括,下列各项表述中对应准确的是(  )

A.坐而论道、颔首直立、三跪九叩、伏地跪拜

B.坐而论道、三跪九叩、颔首直立、伏地跪拜

C.领首直立、坐而论道、伏地跪拜、三跪九叩

D.坐而论道、颔首直立、伏地跪拜、三跪九叩

3、古代雅典法律规定:

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

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的限制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4、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代替了4个血缘部落。

公元前3世纪晚期赢政在统一全国基础上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A.打击了贵族政治B.推动了社会转型

C.有利于中央集权D.建立了官僚政治

5、1850年普鲁士宪法规定“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

这说明当时的普鲁士

A.不再是纯粹的封建君主制B.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C.保留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6、旅日学者宗泽亚在《清日战争》中谈到“历史的真实不能完全那些惯用的‘身陷绝境’、‘弹尽粮绝’、‘敌强我弱’、‘被迫撤离’等,颇有开脱战败责任的词汇。

清日战争中,清军的处境恰恰与惯用语的状况完全相反…清国人…只在耻辱的呻吟中怨天怨地,最终未能从自身的弊端中找到正确的答案。

”作者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的武器不如日本,敌强我弱

B.清军将士在战场上胆小怕死,离城而逃,主动撤离

C.北洋水师遭受重创,李鸿章避战自保

D.封建制度的腐朽,致使国民爱国意识淡泊

7、《天朝的镜像》一书中描述:

“无数中国人在1911年被革命的细菌所传染,并于一夜之间在没有具备任何新思想的情况下,变成了暴力反满和反君主政体者。

革命党人发明的反满口号很快被大量中国人拾起。

”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

A.爆发的条件已经成熟B.许多参与者具有盲目性

C.参与民众反对君主制D.革命党人发动民众参与

8、1945年1月,美国国务院的一份文件中说“我们建议由我国负起领导责任,帮助中国发展一个强大的、稳固的和统一的政府,以便它可以成为远东的主要稳定因素”。

材料表明此时美国帮助中国的根本目的是()

A.压制战后的日本和欧洲殖民势力B.稳定远东局势建立世界霸权

C.实施冷战对抗社会主义苏联扩张D.扶植国民政府建立亲美政权

9、“1917年的工人实际工资只有1913年的57.4%,莫斯科战时主要食品价格涨了8倍半,日用品涨了11倍。

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的政策和反人民的行动,激起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愤恨。

”上述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  )

A.广大工人群众所处的境遇每况愈下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使劳动人民获得了解放

C.临时政府的反动政策越来越激起劳动人民的愤怒

D.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形势已经成熟

10、俄罗斯著名的社会学家米罗诺夫写道:

“战争注定会使俄国国内反对沙皇制度的斗争转变为反对新的民主制度的斗争,因为受教育阶层已经失去了对民众的控制。

”“失去了对民众的控制”的主要原因是(  )

A.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B.继续战争的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

C.布尔什维克党的武装起义D.通过了《和平法令》

11、以下内容摘自著名学者、作家宋云彬先生的日记。

这段日记记载的事件是(  )

各单位代表发言毕,继续讨论下列各案:

一、政协组织法;……三、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争辩数小时,幸周恩来做主席,能控制,居然逐案通过,……

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十一届三中全会

12、“就在2l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

”能印证这一结论的是(  )

A.《告台湾同胞书》B.香港回归

C.通过“九二共识”D.澳门回归

13、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加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

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

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清楚认识

B.当前国际关系中仍存在“冷战”

C.国际局势紧张,大国对抗日趋激烈

D.没有认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的新特点

14、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

“我认为美国政府必须首先采取步骤来结束中国与世隔绝的状态。

我们必须采取这些步骤,因为由于目前存在的看来是无法调和的分歧,苏联不可能采取这些步骤。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美国试图与中国改善关系  B.美国坚持孤立中国的政策

C.美国认为美中矛盾大于中苏矛盾D.美国希望瓦解中苏同盟关系

15、1967年7月,时任法国总统戴高乐在一次讲话中说:

“在经济秩序中,这样一个时代已经到来,在美国巨大的生产能力、贸易能力不受到伤害的同时,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国崛起了,以至成为使美国感到极为不舒服的竞争对手。

”这些话(  )

A.与当时的历史事实基本相符B.说明法国已足以与美国相抗衡

C.说明欧共体的成立步履维艰D.证明经济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16、1960年日本内阁通过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10年之内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一倍。

据日本的《关于国民生活的舆论调查统计》,“倍增计划”实现后,回答自己的生活是“中流”的人达到90%。

这说明日本(  )

A.建立了完善的福利制度

B.开始采用宏观干预的经济政策

C.实施了计划经济

D.通过“倍增计划”造就了庞大的中产阶级

17、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认为:

苏联解体,对美国而言是个灾难,其主要理由是正是苏联的存在,才给了美国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

这说明苏联解体的主要影响是(  )

A.美国失去战略对手B.资本主义阵营瓦解

C.多极格局已经形成D.两极格局最终瓦解

18、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曾说:

“谁要是不为苏联解体而感到遗憾,他就是没心肝;谁要是想恢复原来模样的苏联,他就是没有头脑。

”这里的“遗憾”主要是指()

A、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束B、高度集中体制被打破C、人民生活水平的降低D、超级大国地位的丧失

19、(唐)杨国忠专权时。

“多征蒲州县农人令铸钱”,因农民无专门技术,结果是“费力无功”。

韦纶建议“厚悬市估价,募工晓者为之”,“由是役用减而鼓铸多”。

这个变化反映的是(  )

A.为政者应轻徭薄赋B.韦纶重农抑商

C.杨国忠发用民力D.扈专制提高了劳动效率

20、安徽省淮北市柳孜隋唐运河码头遗址被评为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2012年的第二次考古发掘,原码头遗址的认定被推翻,遗址被重新确认为桥梁遗址。

从史学研究的角度看,判断“码头遗址被重新确认为桥梁遗址”的最有力证据是(  )

A.走访柳孜码头遗址附近居民B.研究实地考古发掘的成果

C.文献资料与考古发掘相结合D.查阅专家学者的相关论著

21、某学者认为“从整体上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

”不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A.“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B.“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C.“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D.“商贾捐资,建设会馆,便往还而通贸易”

22、《宋书》记载:

“(南朝)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这反映了当时(  )

A.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B.南方相对安定促进经济发展

C.南方物资供给全国各地D.南方政治清明带动经济发展

23、“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以下可以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B.“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C.“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D.“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

24、关于蜀锦的一组史料。

《丹阳记》曰:

“江东(吴国)历代尚未有锦,而成都独称妙。

故三国时,魏则资于蜀,而吴亦资西道。

”《益州记》:

“锦城在益州南筰桥东流江南岸,蜀时故锦宫也,其处号锦里。

”《诸葛亮集》:

“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

”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丝织品收入是蜀国财政重要组成部分B.蜀国织锦业属官营手工业的范畴

C.蜀地丝织技艺在三国中居领先地位D.蜀锦质优价廉,其时已销海内外

25、西方民主思想的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近代西方国家创造出了多党议会民主和三权分立的政治架构,对其社会发展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其弊端也日益显现,甚至制约着其自身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最后的裁决不是决定于法律而是决定于群众,他们的命令代替了法律,这种情况是由蛊惑家造成的。

在以法律为依据的民主政体中,最好的公民占据了首位,那里没有蛊惑家……在这里民众成为集体的君王,他们不在法律的控制下,成长为君主专制,佞臣得势。

这种民主政体和君主制的僭主相似,二者都对好的公民实行专制统治,平民的命令相当于暴君的诏令,蛊惑家之于平民佞臣之于僭主。

……因为群众听他们的,他们就代表了群众意志左右国政。

这样的民主政体实在不能不受到指责,因为那里法律没有了权威,可以说没有宪法。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材料二盖洛普民调所2011年9月20日发布的民调报告称,49%的选民认为两党都不代表美国人民,而无党派选民中持此观点者高达60%。

有趣的是,仅10年来,美国人对“一党政府”(总统和国会多数党同属于一个党)还是“两党政府”(总统和国会多数党不同属一个党)的选择一直反复不定,但有两点呈现某些定向趋势。

其一,认为“两党政府”好的选民从2005年达到36%的最高点以后就呈现出下降的总趋势,到2012年下降到23%……其二,认为“一党政府”好的选择平均值明显高于认为“两党政府”好的选民比例,而且其比例有日趋增长的趋势。

——庞卓恒《西方式的“宪政民主”不具有普世价值》

材料三西方国家把本应该是内容丰富、文化深厚、操作精致的民主大大简化……“程序是万能的”则导致了西方民主制度的游戏化:

民主已经被简化为竞选程序,竞选程序又被简化为政治营销,政治营销又被等同于拼资源、拼谋略、拼演艺表演。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上,西方所谓“只要程序正确,谁上台都无所谓”的“游戏民主”似乎越来越玩不转。

……《经济学人》:

“(西方)民主正在毁掉西方,尤其是美国,因为这种制度使政治僵局制度化,使决策平庸化,还经常选出一些像小布什这样的二流领导人”。

……“美国梦”今天之所以风光不再,主因就是美国的资本力量似乎已经压倒了政治和社会力量。

……西方世界今天经历的一场又一场危机背后都有政治制度的原因。

……西方自己也应该反省自己的政治制度。

——张维为《西方民主真的该吃药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雅典民主政体的局限及其实质。

(2)归纳材料二中美国选民对“一党政府”还是“两党政府”的选择趋势。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力制衡和监督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3)材料三作者认为西方民主制度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纵观近代以来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历史,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作者的观点?

(4)综合上述材料,对民主政治制度你有怎样的认识?

26、关于中外近代史的开端,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国家地位变化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变化的起点。

也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清政府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优越和先进性,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运动。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应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是基于社会结构的转型这一角度的。

——彭南生:

《一样历史多样观——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及主线》

材料二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

目录A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节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

第二节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革命形势的成熟

第三节革命的开始第一和第二次内战

共和国的建立

第四节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

第五节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第六节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政变

第二章(略)

——摘编自《世界历史·近代部分》,1972年版

目录B

第一章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

东方中国和日本

第一节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

第二节文艺复兴

第三节宗教改革

第四节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

第二章17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

第二节(略)

——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2011年版

(1)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推断这两种观点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

(2)试从政治结构转型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推断材料二两种教材关于世界近代史开端各自所用的史观,分别分析其史实依据。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表明在统治集团内部,不同等级贵族享有的特权是不同,体现在宗法制度下对权力继承制度的划分。

A项正确。

宗法制是在分封制之前,B项错误;中国早期与封建新秩序不符,C项错误;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2、【答案】D

3、【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按照常理,自杀是个人的自愿行为,不受法律的过分约束,但该规定明显是限制这一自由的行为,说明C选项正确。

限制自杀的规定的初衷不是为了尊重生命而是加强对个人的管制。

如果“崇尚自然法则”应该不去自杀,两者逻辑上有矛盾。

所以BD选项排除掉。

法律体系的完备的程度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A选项排除掉。

4、【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赢政在统一全国基础上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其实和“克利斯提尼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代替了4个血缘部落”是一样的,都是用地域关系来代替原来的血缘关系,因为“郡县制”是典型的地域关系,“分封制”则是典型的血缘关系,“血缘关系”是属于贵族政治的,所以,用地域关系来代替原来的血缘关系也就打击了贵族政治,所以,二者的共同之处也就是A。

5、【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可以分析出议会有一定的立法权,,二十五岁的公民有选举权说明此时的国王不是纯粹的专制,所以本题答案选A,B、C、D不符合史实。

6、【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清国人…只在耻辱的呻吟中怨天怨地,最终未能从自身的弊端中找到正确的答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者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封建制度的腐朽,致使国民爱国意识淡泊。

所以答案选D。

7、【答案】B

【解析】辛亥革命“在没有具备任何新思想的情况下”爆发,条件不够成熟,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许多参与者受到民族主义思想的鼓动,“变成了暴力反满和反君主政体者”,具有盲目性,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辛亥革命民众缺乏思想准备的局限性,参与民众反对君主制,但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故C项错误;革命党人以反满为口号发动民众参与,但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故D项错误。

8、【答案】B

【解析】由“我们建议由我国负起领导责任,帮助中国发展一个强大的、稳固的和统一的政府,以便它可以成为远东的主要稳定因素”可知B项正确。

二战尚未结束,A、C项错误;D项不是根本目的。

【举一反三】注意题干选项的特点,如本题D项表述描述措施,B项表述说出了维护国家利益的本质,答案为B。

9、【答案】D

【解析】A、C项是对题干材料信息的直接解读,不是“根本上反映”项本身观点不符合题。

B项与事实不符。

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形势已经成熟,十月革命的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故选D。

10、【答案】B

11、【答案】B

12、【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时间可以判断选D。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时间为1979年元旦,号召结束海峡两岸敌对状态;香港回归为1997年,“九二共识”为1992年;澳门回归为1999年。

13、【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上合组织旨在加强成员国睦邻互信和友好合作,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促进地区和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它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持所有成员国一律平等,协商解决所有问题;奉行不结盟、不针对第三方和对外开放原则;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所以D项说法正确。

14、【答案】A

15、【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1967年”、“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国崛起了”和所学知识

判断。

1967年,随着欧共体的成立,西欧经济进一步发展,对美国的世界霸权造成冲击,

故A项正确。

依据所学,当今世界暂时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加强,故B,

D项的表述错误。

欧共体的成立过程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

16、【答案】D

17、【答案】D

【解析】美国失去战略对手不会吃了反映主要信息,故A项错误;苏联解体没有显示资本主义阵营瓦解,故B项错误;多极格局是一种趋势,没有正式形成,故C项错误;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瓦解,故D项正确。

18、【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普京是资产阶级代表,不可能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束而“遗憾”。

因此这里的“遗憾”是指苏联作为超级大国地位的丧失。

所以本题选D,A、B、C不符合题意。

19、【答案】D

20、【答案】C

【解析】确认遗迹需要的是史料,而最有力的史料证据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第一手史料,A项是现代人的讲述,不属于第一手史料,与问题不符,故A项错误;B项是第一手史料,但C项把文献史料和实物史料相结合可以使证据更加充分,B项不够全面,故B项错误,C项正确;D项是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不属于第一手史料,与问题不符,故D项错误。

21、【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材料的主旨是在强调“重农不抑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而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仍然是在强调抑商,所以不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只能是B选项,所以本题的答案就是B。

22、【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出南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经济得到开发,但南朝时期经济重心仍然在北方,故A项错误;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技术,促进了南方的开发,故B项正确;材料中南方物资充足,能够满足各地需求,但并不一定供给全国各地,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南方政治清明,故D项错误。

23、【答案】C

24、【答案】D

二、非选择题

25、【答案】

(1)局限:

命令代替了法律;法律失去约束力(权力不受法律约束);参政公民的政治素养参差不齐,重大决策容易受少数蛊惑家的影响。

实质:

多数人的暴政。

(2)趋势:

选择“一党政府”好的选民比例明显高于选择“两党政府”好,且呈日趋增长的趋势。

原因:

立法权与行政权制衡作用的削弱;两党竞争相互监督的作用在削弱。

(3)问题:

民主制度游戏化、程序化,过于注重形式工;政治僵局制度化;决策平庸化;为利益集团所操纵;缺乏完善的选人用人机制,忽视人才素质。

看待:

作者看到了西方民主制度存在的弊端,并指出西方民主制度必须改革;但未能看到其进步性。

(4)认识:

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民主政治制度,适合国情的才是最好的;西方式的“宪政民主”不具有普世价值;民主政治制度必须与时俱进,适时改革,才能充满活力,推动社会进步。

26、【答案】

(1)鸦片战争:

革命(侵略与反侵略、民族主义、民族危机、社会形态改变)的角度。

鸦片战争打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大门,一系列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洋务运动:

近(现)代化(文明)的角度。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的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工业,推动了中国早期的现代化;创办新式海军和学堂;选派留学生,开近代教育先河。

(2)说明: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1962年教材:

革命史观,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启了资本主义的新时代。

1992年教材:

全球(整体)史观,16世纪,新航路开辟,世界从分散孤立走向统一整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