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网络信息对小学生影响的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31264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网络信息对小学生影响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品网络信息对小学生影响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品网络信息对小学生影响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品网络信息对小学生影响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品网络信息对小学生影响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网络信息对小学生影响的研究.docx

《精品网络信息对小学生影响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网络信息对小学生影响的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网络信息对小学生影响的研究.docx

精品网络信息对小学生影响的研究

网络信息对小学生影响的研究网络对小学生不良影响的策略研究

随着网络进入千家万户,人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给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深刻的改革。

由于网上内容的快捷性和声图并茂的形象性,赢得了无数人的青睐。

目前,特别是正在成长中的中小学生,也面临着网络的种种挑战和考验。

他们尚未有一定的识辨能力和自制力,缺乏正确的引导,往往沉溺其中不能自拨。

网络将影响下一代心理的健康成长,如何对待“网事",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已成为一个严峻的教育课题摆在当代教育者面前。

   

据本区多处“网吧”的调查,发现有98%的学生是上网是为了游戏和聊天,只有2%的学生是在利用网上学校、网上教育查阅与学习有关的资料,他们一周上网的时间最短3——5小时,最长竞达12——18小时,上网的时间集中在12:

30——1:

55分,晚上6:

30——7:

00;双体日全天;上网费用主要来自父母给的过早钱,午餐费及零花钱,个别同学因上网已成为多重债务国,还有些同学甚至用借口给同学过生日,给学校捐款索要金钱来欺骗家长。

但当谈到上网的感受时,这些同学又无不兴奋异常.   

同学甲:

“(与人聊天)可以体会到从未有过的自由和快乐。

你可以是‘大侠’,也可以是‘咪咪’你  还可以尽情地倾诉学习中的烦恼,发表对老师、同学们的看法,根本不耽心隔壁有耳。

”   

同学乙:

“你玩过‘帝国时代吗?

'仙剑吗?

‘需要我告诉你攻关秘笈吗?

你知道我最辉煌的战绩吗?

”   

同学丙:

“自从我学上电脑,心里一天到晚总想,是牵挂着它,就连上课也没有精神,更不要说回家复习了……”   

通过大量学生的调查,我发现上网对学生的危害主要存在于以下几方面:

    

1、使学生沉溺于虚幻世界远离现实,形成现实生活中的自我封闭,性格上的孤僻。

    

2、由于缺少监督,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容易受到网上垃圾的负面影响。

    

3、侵占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精力和金钱。

    

4、导致个别学生频频旷课,或成为社会流氓的对象,或结交一些不三不四的网友,误入歧途.   

 面对不良电子文化的侵扰,当代教育者如何教育学生并为学生掌好人生之舵?

我的几点建议,就此谈谈我的几点防范措施:

    

1、开办好家长学校,讲解“网上垃圾”的严重危害,增强家长的防范意识以加强对学生的课外生活的指导。

家长要严格限制学生到不规范,不健康的“网吧”上网;绝对禁止学生访问不健康的网站点。

同时要求家长与孩子相处谈心的时间,次数太少,而孩子的学习压力较大,他们心里的郁闷却又无处倾诉,上网就成为他们的选择,因此,家长成为孩子可以信赖的倾诉对象和心灵情感的加油站,是避免孩子上网游戏,网上聊天的最佳途径。

    

2、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网络族中的学生大多在精神上无根,学业上无求,他们往往觉得生活本不应该活得太辛苦,也不愿意肩负太多压力和责任,他们没有人生的远大志向,没有强悍的精神支柱,更谈不上有崇高的理想的引导,故而,他们把过剩的能量和时间花在了上网聊天或游戏上,作为教育者,应该让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命的价值,人生的真谛,明确科学文化知识在实现理想中的作用。

在他们心里开垦出肥沃的良田,播撒下理想的种子,浇灌滴滴甘露,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

    

3、充分利用读报、板报、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并好主题队会、辩论会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在读报时,给学生念一念《长江日报》前程招聘专版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和要求,收集报刊杂志及身边的相关案例,剖析这些案例,有针对性地引导教育,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开展辩论会,让上网的同学和不上网的同学都谈谈自己对网络的看法,在辩论中认清利弊,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有条件的还可以请电脑软件开发人员到学校作报告,让学生开阔视野。

   

 4、加大实施思德教育,加强学生的自我修养,苏霍姆林斯基说:

“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通过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制力,使他们能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某些欲望,并置于健康的人格中,增强个人修养的信心和决心,形成个人修养的能力和习惯,培养他们的识辩能力,选择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督促,自我教育意识,提高免疫力,使学生行为有更强的自律性,使他们成为网络的主人。

   

 5、加强休闲时间,上网打游戏的同学多是因休闲时间过于宽松,并对休闲的理解过于肤浅,他们仅仅把休闲等同于感观上的娱乐享受,而忽视了提高休闲生活的质量,忽视了在休息中也能探索知识,获得技能,加强对休闲时间的指导,使其休闲生活充实而丰富多彩,有趣而有积极的意义,这样才能使他们从低级趣味和“迷网”中彻底解脱出来,去追求健康、向上、充实、多彩的人生。

     

6、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正确引导学生,这需要班主任要有很强的责任感和爱心,要多看多读,殚思竭虑想好办法,从而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转移他们的兴趣爱好。

可以介绍一些好书开展读书活动,一起探讨,让他们感悟作品中的美和人物形象折射出的魅力;可以去品味大自然的美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可以结合这些学生个性特长,组织系列活动;为他们提供认识自我的机会,通过正确引导和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兴趣来满足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7、加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让学生热爱知识,钻研知识,网络最吸引处就是它声图并茂的形象性,这恰恰是传统教学所缺少的,现在有的老师课堂教学语言干瘪,教法千篇一律,教学思想陈旧,甚至连学生所熟知的都不知道,学生在课堂里看不到“新、美、趣、乐”试问,这样的课堂如何能挽留住那一颗颗驿动的心,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充电接受新的理论和教科成果,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并自觉地把现代化信息技术引进课堂,使课堂教学真正地活起来.   

 8、走近电脑,有个哲人说过:

“因为陌生而走近,因熟悉而分离。

”对于电脑也是这样,因为距离而产生美,产生巨大的吸引力,电脑对于学生来说是新奇事物,而学生又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又涉世不深,思想活跃,很容易在网络面前迷失方向,但我们不能因为上网可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障碍和负面影响,就粗暴、专制地禁止学生接触网络,网络传播丰富了人的知识面,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让学生从电脑中快捷地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还不是很好吗?

带领学生一起上网,让他们了解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并教会他们如何摄取“教育网站”的信息,如何走进“名校网站”以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电脑网络知识的学习上,这也不是为他们进入社会做好准备吗?

    

对于教育者来说,解决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解决方式的好坏,教育过程是否具有瞻前性,也许换角度看问题,把问题看得更深入些,教育效果会更好些。

小学生品德形成影响的调查研究:

内容摘要:

互联网以强劲的势头掀起了全球信息革命的狂潮,网络热潮也涌入校园,引起了广大学生的极大兴趣和踊跃参与.使我们看到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本文利用调查法。

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之以访谈法来调查本校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及网络对小学生品德形成影响的具体情况。

发现小学生上网苗头正在形成,而家长与教师的网络知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同时,网络对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包括使学生拓宽了视野、扩大了交际、增强了自信。

同时也有消极的一面。

像:

妨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削弱小学生道德判断力。

在这种背景下,学校的德育工作呈现出新的特色,面临着网络的严峻挑战,亟须应对之策.学校应加强校园网建设,营造绿色网络环境。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校园网建设当中,把学校德育工作延伸到网上;当好网络引路人,构建绿色网络课堂。

教师开展网络德育与自身学科整合的课题研究。

挖掘课堂中每一份网络资源;重视校外网络教育,打造绿色网络阵营.定期搞一些家长网络知识培训活动。

作为学校社区教育的又一道风景线。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互联网以强劲的势头掀起了全球信息革命的狂潮,把人们带进了一个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

势不可挡的网络热潮同时也涌入校园,引起了广大学生的极大兴趣和踊跃参与。

作为一种极具感染力的信息传播工具,网络的影响力远大于任何一种传统教育手段.我们看到:

作为一种便捷的传播手段,它对学校的教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其中网络对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尤为突出。

青少年时期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并内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影响是显而易见、不容忽视的。

可以预见,互联网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将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在于调查网络对本校学生品德形成影响的具体情况,以及时发现问题。

为引导学生正常上网、养成健康心理。

同时,使学校德育工作以积极的态度适应网络的发展,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因势利导,进一步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新路,让德育工作适时、有效地开辟、占领、利用这快新阵地;为全面提高学生品德,形成良好态势提供重要依据。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校5—-6年级学生及部分家长和相关教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

2.研究方法:

调查法。

学生及家长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之以访谈法.教师主要以访谈为主。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200份(五、六年级各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5份,回收率97。

5%.家长问卷30份,回收30份,有效率100%,举行教师座谈会一次.

经过对这195份学生问卷和30份家长问卷的统计、分析,我了解到一些情况,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基本情况

我校高年级学生坦言都有上网的经历。

其中有16。

7%的人经常上网.这些人中男生居多,占13%。

调查显示,100%的学生在学校都能上网。

32%的学生经常上网是因为家庭配置了电脑。

60%的学生是到网吧上网。

有14。

1%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平均半小时至两小时.通过访谈我了解到孩子们经常使用的门户网站为搜狐、新浪、雅虎、163。

COM。

超过50%的学生上网是为了玩网络游戏和聊天,使用电子邮件的只有1.6%。

17.6%的青少年用户使用Q与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联系。

有60。

8%的学生对互联网的需求主要是“获得新闻”、“满足个人爱好”、“提高学习效率”、“研究有兴趣的问题"以及“结交新朋友”。

如图:

同时,通过家长问卷,我了解到36。

2%的家长表示不了解网络为何物,没上过网的高达69.2%。

大部分父母不赞成子女上网,完全不限制子女上网的父母仅占6.4%,大多数父母控制子女上网时间。

而调查显示,大多数教师的上网时间和经验也明显不足。

27.6%的教师具有3年以上的上网经历,64.4%的教师则是近一两年内才融入网络的大潮。

还有18。

9%的教师坦言自己很少上网,另有几个老教师称自己从不“触网”。

通过以上数据说明:

小学生上网苗头正在形成,网络对小学生的品德影响日渐深远。

面对强大的网络攻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而家长与教师特别是家长与孩子网络文化发展不同步,网络知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可以说,如何发挥网络优势,避免它的一些消极影响,将成为摆在网络教育开发者和多方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新课题。

(二)网络对小学生品德形成影响的主要方面表现在

通过调查,我发现网络对于小学生来说,还可以说是一种新鲜事物,网络的积极影响对小学生意义更深远一些。

主要有以下几点:

1、拓宽了视野

互联网世界是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它为孩子们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

网上获取知识的方便、快捷、全面的特点,给小学生求知带来极大的方便。

而且,网络知识集文字、图象、声音于一体,生动、有趣。

不只是为青少年打开了认识世界的一扇窗,而且是为他们创造了另一个求知的广阔空间。

特别是学校互联网的建设,让广大小学生在校内能更好的在网上遨游.学生们通过网络更直接的感受德育教育的内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互联网更容易引发孩子们学习的共鸣.

2、扩大了交际

互联网为青少年体验他人心理感受、进行双向交流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渠道。

网络中通过互发电子邮件或聊天、在线游戏等手段进行交往,可以向对方隐瞒真实身份、年龄甚至性别等特征,使交往双方避开了在现实中面对面的压力,从而可以畅所欲言,既满足了他们因心理闭锁而产生的烦恼宣泄,也满足了其交友的心理需要。

现在的孩子和父母是朋友关系的毕竟不多,他们有很多内心的话无人倾听。

而在网络中结交朋友,可以获得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情感、尊重和满足感。

正是网络扩大了学生的人际交往圈子,孩子们通过网络扩大了交往范围.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并且对他们心理健康带来积极的影响。

3、增强了自信

很多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少有机会获得成功,而不论在网络游戏还是在网络学习探索中,学生们获得成功的机会更大.能充分体验这种成功的喜悦。

即使是取得游戏的胜利,也能获得得心理成就感。

正是一些在学习等方面处于劣势的学生从网络中发现自己胜过他人的一面,从而走出自卑的阴影,提高了自信心。

然而,科学技术历来是一把双刃剑,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网络作为现代科技的结晶和信息社会的新生儿,同样具有这种双面的特征。

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快,青少年上网是必然的趋势。

网络以它高效便捷的技术优势提高我们生活质量的同时,又把其负面影响表现的淋漓尽致,一些网络主体的不良行为也会对青少年产生负面的影响,一不当心它同样会毫不留情的葬送青少年的前途。

1、妨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启蒙期,他们向往了解社会,同时对网络充满好奇,而虚幻的网络游戏、网络聊天让他们找到发泄的地方,因为有些电脑游戏具有强烈的诱惑力和一定消极的诱导性,作为未成年人难以抵抗诱惑。

同时,网络可以让他们不受现实生活中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的约束,在虚拟世界里一点点消磨着他们的意志,吞噬着他们的灵魂,让一部分孩子丢失了自己.殊不知正是这造成了对这些年幼的孩子们在道德意识形态、价值观的形成中产生一定消极的影响.

另外,网络有时还会诱发小学生的人格障碍,如攻击型人格障碍、退缩型人格障碍等.网络对自制力弱、性格孤僻、度量太小的学生所产生的妨碍影响较大.一些网络游戏有吸引力的陷阱太多,学生一旦被“网住",往往会“误入歧途”—————玩游戏或聊天,上瘾后必将影响正常的学习和课业。

而有的性格孤僻的青少年在网上找到“知己”,从而沉溺其中,远离周围伙伴,变得更加孤僻.并且,网上聊天室中骂人的现象很多。

小学生心理承受力和心理不成熟,却又好胜,现时中的礼貌用语在网上有时便会变成一纸空谈。

可见,互联网是不易控制的传播不良文化的渠道之一。

2、削弱小学生道德判断力

通过问卷调查,我发现有30.6%的学生并不认为“网上聊天时撒谎是不道德的”,有41。

5%的青少年认为“偶尔在网上说说粗话没有什么大不了”,还有27。

9%的人认为“在网上说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

如图:

可以说,当学生们置身于网络这个虚幻世界时,他们会在一定程度上远离现实世界.用一种虚幻的角色、规范和道德要求来包装自己。

而网络中的虚假信息及一些不健康、不道德的东西,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品德形成.网络让学生道德弱化,抱着网上没有人知道我是谁的心理,让他们缺乏社会责任感,为他们的成长带来了不良的后果。

综合以上调查结果,我认为:

网络,作为新的传媒渠道,为小学生带来了更加丰富多采的精神生活.孩子们的道德品质得到了更广泛的引发。

同时,也不可否认的,因为小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网络对他们的影响远远超过对成年人的影响,网络道德问题也日渐突出。

在这种背景下,学校的德育工作呈现出新的特色,面临着网络的严峻挑战,亟须应对之策。

四、建议

1、加强校园网建设,营造绿色网络环境

学校要抓住网络对学生具有强烈吸引力的这一特点,充分利用好、搞好校园网上的资源,加强德育板块建设,如反映学生身边的事,最热门的话题以及开辟学生悄悄话、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主题活动,或者把雷锋、赖宁等英雄人物的音容笑貌及其事迹展现在网站中;把国内外优秀的影视作品、世界名著搬上网站;在网上建立学生的作品展以及把教师制作的优秀的课件搬上网站等,组织学生有目的的浏览。

特别是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校园网建设当中,哪怕是一个小的动画设计,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这些生动活泼、富有特色的栏目,将会把学校德育工作延伸到网上。

对学生的品德形成施加正面引导,促进学生的品德向预期目标发展.

2、当好网络引路人,构建绿色网络课堂

小学生对网络道德缺乏认知,一上网便会为所欲为,处于道德的任意状态,从而容易滋生品德问题.因此,计算机课上教师应设置网络道德课程,让学生掌握网络道德的行为规范,强化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道德的责任感,以此防范网络对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产生的不良影响,促进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

同时,当今学科整合教学之风日渐强劲。

各科教师都有着不可推却的网络德育任务,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开展网络德育与自身学科整合的课题研究。

挖掘课堂中每一份网络资源,在向学生展示网络知识的同时渗透网络德育.构建绿色网络课堂。

3、重视校外网络教育,打造绿色网络阵营

学生上网,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外.家庭、社会同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问卷结果显示,家长对学生上网进行指导的比例只有8.5%,相当低。

学校应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定期联系等手段,和家长配合对学生进行教育。

家长也应指导学生上一些青少年教育类网站,作为对课堂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针对部分家长网络知识教贫乏的情况,学校可以搞一些定期的家长网络知识培训活动。

作为学校社区教育的又一道风景线。

同时,要加强社会管理,规范网吧的经营。

运用立法的手段规范其经营,净化社会网络市场,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打造一个绿色网络阵营。

新的网络时代,我们应把握机遇,因势利导,开辟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心理学指出;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手段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加以积极的干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技术作为新教育形式的元素,不仅仅在于它的加入突破了传统的校园围墙,走出了传统教室,还在于它带来了教学模式的变迁。

它把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形式,改变为以学生个人自主的个性化学习和交互式集体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本文着重谈谈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对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自主探索的兴趣

       《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内在需求,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性质特点、学生的思维发展阶段来创设问题情境,有了信息技术的帮助,我们就有更多的呈现方式。

除了一些简单的图片展示,还可以利用电脑的动画演示、声音、快速处理数据的功能,使课堂更能吸引学生。

例如:

小学数学一年级《9加几》教学片断:

(屏幕上左边的一棵树上出现9只猴子,右边的树上没有猴子.)师:

请小朋友猜猜看,右边会有几只猴子呢?

(小朋友都喜欢小动物,看到可爱的猴子图片,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很高,纷纷做出猜测)师:

小朋友把自己猜测的数字点击在电脑的树上,看看一共有多少只猴子。

(学生无论猜什么数字都会出现9加几的算式)生:

我填1只,一共有10只。

师:

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

9只再加1只就是10只。

师:

你用的是数数的方法,还有猜其他的只数的吗?

生:

我填的是3只,9只先加上1只是10只,再加上剩下的2只,就是12只。

师:

你用的是凑十法.生:

我填的是8只,9+8=17,8少1是7,答案就是17。

师:

哦!

你已经会计算方法了,现在请小朋友列算计算,比一比谁计算的又对又快,比一比谁列的算式又多又整齐。

       教师通过创设“一共有多少只猴子”这一问题情境,激发了一年级的小朋友的探索兴趣.多媒体能够根据小朋友猜的数字列出不同算式,让小朋友觉得很新奇,他们也更愿意用自己猜测的数字去学习计算。

这样的学习过程以景激情,以情激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营造和谐氛围,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

       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已不再是简单的施受关系,教师除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还要建立和谐、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建立小组的合作学习,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给足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掌握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

       2。

1在小组合作中找到自我;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共同学习的形式,使所有参与者为了实现全组的目标共同努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学生在小组中展开学习活动,而且是在没有教师直接、即时管理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小组成员有不同的“角色定位”,大家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相互负责。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分担着不同的角色,也会有意见的分歧和摩擦,学生就必须学着倾听、发言、判断,在不断的碰撞中调整自己的知识建构。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时间与内容是有限,更应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环境中学会交流沟通.以小学数学二年级《观察物体》为例。

教师请学生用数码照相机拍下其中一个小朋友的正面、背面、两个侧面,并请学生观察讨论,“你看到了什么?

有什么发现?

"学生们积极的讨论起来:

       “能看见眼睛的就是正面。

”“不能看见眼睛的就是背面。

”“不对,侧面也能看见眼睛鼻子嘴巴。

”“侧面看见的是手臂,眼睛只看见一个。

”“能看见两只眼睛的一定是正面。

"……

       教师还可以利用QQ等手段,让学生小组建立QQ群,可以对某一学习问题自由发表意见,相互矫正,从而让学生能够大胆讲出疑惑、建议、问题等等,在自己的同学中敢于表现自我,找到自己的特长与不足。

       2.2在人机交流中建立自信;数学的学习不仅在课堂,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电脑。

电脑和网络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多交流互补的机会.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没有马上理解的内容,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疑问,都可以通过网络与老师进行深入的交流。

而且,这是老师与学生一对一的交流,避免了被其他同学嘲笑的可能。

此外,计算机本身就是教育的工具,利用一些软件学生就可以进行多种形式、不同难度的巩固练习,并且使用这个工具来完成对一些疑难问题的解答,永远对学习充满自信.

       2.3人机互动式选择学习.例如,教师设置有梯度的练习,学生就可以通过计算机的反馈,帮助等功能实现人机交互,比如,当学生做的很好时,计算机出示“真棒";当学生出现错误时,计算机就出示“真遗憾!

加油!

”或者“你需要帮助吗?

”这样,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层次得到最大限度的学习。

       2.4人机互动式对比学习。

利用网络的共享性,大家将自己的学习问题和成果拿出来“晒一晒”,对于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很有好处。

       2.5课后延续学习。

学生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间、地点,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自学,学多少,如何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

       总之,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情境,建立轻松和谐的氛围,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动手实践。

中得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