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一轮总复习课标版生物练习课时跟踪训练9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30971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一轮总复习课标版生物练习课时跟踪训练9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届高考一轮总复习课标版生物练习课时跟踪训练9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届高考一轮总复习课标版生物练习课时跟踪训练9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届高考一轮总复习课标版生物练习课时跟踪训练9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届高考一轮总复习课标版生物练习课时跟踪训练9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一轮总复习课标版生物练习课时跟踪训练9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Word版含答案.docx

《届高考一轮总复习课标版生物练习课时跟踪训练9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一轮总复习课标版生物练习课时跟踪训练9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Word版含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一轮总复习课标版生物练习课时跟踪训练9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Word版含答案.docx

届高考一轮总复习课标版生物练习课时跟踪训练9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Word版含答案

课时跟踪训练(九)

一、选择题

1.(2015·上海卷)葡萄糖的无氧分解过程中,选项中各产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酒精 ②CO2 ③H2O ④ATP ⑤乳酸 ⑥H+ ⑦丙酮酸

A.⑥⑦⑤①B.③②①⑤

C.④⑦②①D.③④②⑤

[解析] 本题考查葡萄糖无氧分解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葡萄糖无氧分解的第一阶段形成丙酮酸、少量H+、少量ATP,第二阶段形成酒精和CO2或乳酸,没有H2O产生。

[答案] C

2.(2015·上海卷)以下4支试管置于适合的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后,能产生ATP的是(  )

[解析] 本题考查呼吸作用中ATP的产生,意在考查考生的信息提取与分析能力。

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产生ATP,A错误;内质网不能利用二碳化合物产生ATP,B错误;丙酮酸可在线粒体中分解产生ATP,不能在内质网中分解,C错误;仅细胞膜破裂的真核细胞中大都含有线粒体,能将丙酮酸分解产生ATP。

[答案] D

3.(2015·上海卷)下列细胞中,其无氧呼吸过程会以乳酸为主要产物的是(  )

A.密闭塑料袋中苹果的细胞

B.用于制作酒精的酵母菌

C.剧烈奔跑时的马骨骼肌细胞

D.浇水过多的青菜根部细胞

[解析] 本题考查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应用能力。

苹果、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剧烈奔跑时马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可产生乳酸;浇水过多的青菜根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答案] C

4.(2015·临沂调研)在人体细胞呼吸过程中,下列变化一定不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是(  )

A.丙酮酸的生成B.丙酮酸的转化

C.乳酸的生成D.CO2的生成

[解析] 人体细胞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丙酮酸;丙酮酸可在细胞质基质中被转化为乳酸或在线粒体内继续氧化分解生成CO2和水,因此CO2的生成一定不发生在人体的细胞质基质中。

[答案] D

5.(2015·郑州二检)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

C.在进行无氧呼吸时,动物细胞只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植物细胞只能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CO2

D.无论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的呼吸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难度中等。

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只进行无氧呼吸;甜菜的块茎、马铃薯的块根进行无氧呼吸可以产生乳酸;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绝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

[答案] D

6.(2015·南昌一模)在一定时间内,动物体内的CO2产生量与O2消耗量的比值称为呼吸商(RQ),不同底物在完全氧化时的RQ不同,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完全氧化的RQ分别是1、约0.8和约0.7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时间饥饿的动物的RQ会先降低后增加

B.平静状态时动物的RQ一定等于1

C.剧烈运动时动物的RQ会变小

D.三种底物呼吸商不同的原因与C、H、O、N的比例有关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难度中等。

长时间饥饿的动物,由于糖代谢供能不足,机体会先利用脂肪供能,再利用蛋白质,所以RQ会先降低后增加,A正确;平静状态下,动物进行有氧呼吸,若细胞呼吸底物不同,其RQ不一定为1,B错误;剧烈运动时,动物会进行无氧呼吸生成乳酸,不消耗氧气,也不生成二氧化碳,不影响RQ,C错误;糖和脂肪中不含N,其呼吸商的大小与C、H、O的比例有关,与N无关,D错误。

[答案] A

7.(2015·洛阳期末)在植物细胞中,葡萄糖的分解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在线粒体中进行

B.后面合成ATP所用的能量来自前面ATP的分解释放

C.只发生在细胞缺氧时

D.ATP的生成量大于ATP的消耗量

[解析] 本题考查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分析与理解能力。

解题时要特别注意图示只表示葡萄糖变成丙酮酸的过程。

A、C选项,题图过程表示葡萄糖变成丙酮酸及[H]的过程,可发生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B选项,从图示过程分析,葡萄糖变成丙酮酸及[H]的过程中有ATP的消耗与生成,前面消耗ATP用于葡萄糖的磷酸化,后面产生的ATP的能量来自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D选项,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有ATP的净生成。

[答案] D

8.(2015·日照调研)下面三个装置可用于研究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方式及其产物,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装置甲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

B.装置乙的有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吸

C.装置丙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

D.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都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种子呼吸作用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在实验探究及分析方面的能力,难度较大。

装置甲中有温度计,且使用了保温瓶(可以防止种子细胞呼吸释放的热量散失),因此,该装置可以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装置乙中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装置乙的有色液滴向左移动是该装置中氧气减少所致,说明种子萌发时一定进行有氧呼吸,但种子细胞也可能同时进行无氧呼吸;澄清的石灰水可用于检测二氧化碳,因此,装置丙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以杀死粘附在种子表面的微生物,避免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并且三个装置都要设置相应的对照实验。

[答案] B

9.(2015·南宁、桂林一模)人的肌肉组织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两种,快肌纤维几乎不含有线粒体,与短跑等剧烈运动有关;慢肌纤维与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消耗等物质的量葡萄糖,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产生的[H]少

B.两种肌纤维均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和ATP

C.短跑时快肌纤维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故产生酸痛感觉

D.慢跑时慢肌纤维产生的ATP,主要来自线粒体基质

[解析] 快肌纤维几乎不含线粒体,说明快肌纤维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消耗等物质的量的葡萄糖,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H]少;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是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和少量ATP、[H];短跑时快肌纤维进行无氧呼吸,从而产生大量乳酸,使人体产生酸痛感觉;有氧呼吸在第三阶段产生大量ATP,这一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答案] D

10.(2015·海淀期末)关于种子或食物储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食品包装上的“胀袋勿食”是指微生物进行乳酸发酵产气

B.晒干后的种子在贮存时不进行细胞呼吸

C.可以采用低氧、零下低温和干燥的方法来保存水果

D.真空包装熟牛肉抑制了微生物的有氧呼吸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小。

微生物进行乳酸发酵的产物只有乳酸,没有气体类物质,A说法错误;晒干后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低,呼吸作用强度减弱,B说法错误;水果宜在低温、低氧和湿度适宜条件下贮藏,目的是降低细胞呼吸的速率,减少细胞内有机物的损耗,但不能保存在零下低温,C说法错误;真空包装的包装袋内没有氧气,抑制了微生物的有氧呼吸,D说法正确。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1.(2015·成都期末)细胞呼吸是生物非常重要的生命活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内有氧呼吸的过程,其中a~c表示相关过程,甲、乙表示相应物质。

①图中物质甲表示________,物质乙表示________。

②图中a、b、c所代表的过程中,产生能量中最多的是________,该反应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

③图中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在实验过程中酵母菌始终保持活性(忽略实验室的温度和大气压强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红色液滴

移动情况

结论

Ⅰ.向________

移动    

进行有氧呼吸,同时可能进行无氧呼吸

Ⅱ.不移动

________

①据图填写上表内容。

②若仍然通过观察液滴的移动情况来确定酵母菌是否只进行有氧呼吸,应如何完善实验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图分析可知,a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的反应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并产生少量的能量;b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的反应是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CO2和[H],并产生少量的能量;c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的反应是前两阶段产生的[H]和氧气反应生成水,产生大量的能量。

①图中的物质甲是第三阶段产生的水,物质乙是第二阶段的产物CO2;②图中a、b、c所代表的过程中,产生能量中最多的是c,该反应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③图中O2的作用是与[H]结合生成水并产生大量能量。

(2)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的真核生物。

①分析题图,氢氧化钠吸收了细胞呼吸产生的CO2,而有氧呼吸消耗了氧气,有色液滴会向压强小的一侧移动,即向左移;如果红色液滴不移动,说明容器中的氧气量没发生变化,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②对照实验可以将氢氧化钠换成等量的蒸馏水,其他条件不变,若只进行有氧呼吸,则红色液滴不动,只要进行无氧呼吸,则红色液滴向右移动。

[答案] 

(1)①H2O CO2 ②c 线粒体内膜 ③与[H]结合生成水并产生大量能量

(2)①Ⅰ.左 Ⅱ.只进行无氧呼吸 ②将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量的蒸馏水,其他条件相同

12.(2015·保定期末)高原鼠兔和根田鼠在不同的季节代谢速率不同。

这种季节上的差异可能由两种原因导致:

①气温的不同;②光照时间的不同。

科学家分别测定了高原鼠兔和根田鼠在四种不同培养条件下每单位体重的耗氧量,结果如图所示:

(1)在自然条件下,可大致认为影响动物体内呼吸酶活性的因素仅有温度和pH。

冬季时,高原鼠兔体内的线粒体数量________(填“大于”、“几乎等于”或“小于”)根田鼠体内线粒体的数量;夏季高原鼠兔呼吸酶活性________(填“大于”、“几乎等于”或“小于”)冬季值。

(2)一个氧气分子从肺部扩散进入了红细胞,它还需要穿过至少________层磷脂分子,才能被根田鼠的肝细胞利用。

(3)从以上的结果可以得出:

高原鼠兔代谢速率有季节差异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根田鼠代谢速率有季节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以实验的形式考查了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细胞代谢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数据处理分析能力,难度稍大。

(1)依据不同条件下高原鼠兔的耗氧量实验结果,可知冬季时(5℃)高原鼠兔的耗氧量约为31克/小时,依据不同条件下根田鼠的耗氧量实验结果,可知冬季时(5℃)根田鼠的耗氧量>40克/小时,推测冬季时高原鼠兔体内的线粒体数量小于根田鼠体内的线粒体数量;高原鼠兔是恒温动物,体温保持相对稳定,因此夏季高原鼠兔的呼吸酶活性几乎等于冬季值。

(2)一个氧气分子从肺部扩散进入红细胞后,还需要依次通过红细胞的细胞膜(1层膜)、由单层细胞构成的毛细血管壁(2层膜)、肝细胞的细胞膜(1层膜)、肝细胞的线粒体膜(2层膜)才能被利用,共计6层膜,每层膜都包含2层磷脂分子,共计12层磷脂分子。

(3)相同温度、不同光照时间条件下,高原鼠兔的耗氧量相差不大,相同光照时间、不同温度条件下,高原鼠兔的耗氧量差别较大,说明高原鼠兔代谢速率有季节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气温不同;同理,依据不同条件下根田鼠耗氧量的实验结果得出:

根田鼠代谢速率有季节差异的原因是气温不同和光照时间不同。

[答案] 

(1)小于 几乎等于

(2)12

(3)气温不同 气温不同和光照时间不同

13.(2015·安徽卷)科研人员探究了不同温度(25℃和0.5℃)条件下密闭容器内蓝莓果实的CO2生成速率的变化,结果见图1和图2。

(1)由图可知,与25℃相比,0.5℃条件下果实的CO2生成速率较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随着果实储存时间的增加,密闭容器内的________浓度越来越高,抑制了果实的细胞呼吸。

该实验还可以通过检测________浓度变化来计算呼吸速率。

(2)某同学拟验证上述实验结果,设计如下方案:

①称取两等份同一品种的蓝莓果实,分别装入甲、乙两个容积相同的瓶内,然后密封。

②将甲、乙瓶分别置于25℃和0.5℃条件下储存,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瓶中的CO2浓度。

③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CO2生成速率。

为使试验结果更可靠,请给出两条建议,以完善上述实验方案(不考虑温度因素)。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呼吸速率的检测,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分析和评价能力。

(1)依图可知,0.5℃条件下蓝莓的CO2生成速率较25℃条件下低,其原因是低温条件下呼吸作用相关酶活性降低,导致呼吸作用减弱,从而使果实的CO2生成速率较低。

随着果实储存时间的延长,密闭容器中CO2浓度升高;检测呼吸速率时可通过检测CO2生成量或O2消耗量来实现。

(2)本小题为实验分析和评价题,解题时要明确实验目的,看是否设计了变量,原理是否妥当,有无遵循单一变量等。

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应从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设置平行重复实验等角度分析,即可选用成熟度相同的蓝莓果实进行实验,也可通过增设每个温度条件下的平行重复实验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答案] 

(1)低温降低了细胞呼吸相关酶活性 CO2 O2

(2)选取的果实成熟度还应一致 每个温度条件下至少有3个平行重复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