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眼中的好朋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2994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0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幼儿眼中的好朋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班幼儿眼中的好朋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班幼儿眼中的好朋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班幼儿眼中的好朋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班幼儿眼中的好朋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幼儿眼中的好朋友.docx

《大班幼儿眼中的好朋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幼儿眼中的好朋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班幼儿眼中的好朋友.docx

大班幼儿眼中的好朋友

大班幼儿眼中的好朋友

一、绪论

(一)关键概念

朋友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由双方都认可的认知模式联系在一起的不分年龄、性别、地域、种族、社会角色和宗教信仰的相互尊重、相互分享美好事物、可以在对方需要的时候自觉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的人及其持久的关系。

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朋友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地域及等等其他,只要是双方一同认可,相互帮助而形成的一种持久的、依赖的关系。

托尔斯泰如是说:

为了找到一个好朋友,走多远的路也没关系。

虽然托尔斯泰和我们相比,处于不同的时代,但是对好朋友的追求却都是一样的,每一个成年人都想拥有好朋友,很多成年人也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

成年人与好朋友之间有的患难与共,有的一起分享,有的长久陪伴,体现了朋友的意义。

本次课题研究:

大班幼儿眼中的好朋友,好朋友从字面上来说是与普通朋友比较而言的一种更亲近、更依赖的关系,好朋友在心理学范畴上隶属于同伴关系。

有关同伴关系这一概念在其他文献中没有明确的界定,《韦氏新大学词典》中,同伴一词定义为“彼此之间相互平等的人”。

而有心理学这样认为:

同伴是“社会上平等的”,“共同操作时,在行为的复杂程度上处于同一水平的个体”。

而现如今较为普遍存在的是这样的界定,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助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本次课题研究有一个关键词是儿童视角,即标题中“大班幼儿眼中”的诠释,本次研究从幼儿的视角出发,了解他们对于好朋友的理解。

(二)课题起源

我们成年人对于好朋友都有自己的见解,看看自己身边的小朋友,我就非常好奇幼儿眼中的好朋友是什么样的呢?

进入幼儿园后,由于实习的班级被分配到了大班,为了研究的方便,便将幼儿年龄的范围缩小,确定了我的大四研究课题:

大班幼儿眼中的好朋友。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好朋友是幼儿园中比较常见的同伴关系的一种,是同伴关系中最亲近的才能称之为好朋友。

每位幼儿可能有一位甚至多位好朋友,从幼儿的表述中我们了解幼儿对于“好朋友”的定义及好朋友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运用访谈法与实物分析法(作品分析法)了解大班幼儿对于“好朋友”这一概念的定义、大班幼儿对于“好朋友”的不同理解特点。

从内涵、行为、对象三个维度分析大班幼儿对“好朋友”的理解特点及分析出可能到引起理解特点不同的影响因素。

2.实践意义

同伴关系是幼儿在幼儿园及生活中最为基本的社会关系,同伴关系中有以下几种类型儿童:

被拒绝型儿童,被忽略型儿童,受欢迎型儿童,一般型儿童,矛盾型儿童。

同伴交往能够促进幼儿间相互学习社会技能、认知发展、沟通、合作、和自我控制,是幼儿体验情绪与进行认知活动的源泉,为幼儿今后的人际交往奠定良好基础,所以对同伴关系的研究对于幼儿今后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此次课题研究,我们着重了解何种类型的的幼儿能够成为其他幼儿的好朋友,给予大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帮助幼儿建立并维持良好的同伴关系。

(四)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的选取

对于本次课题研究访谈对象的选取是大四实习所在南京市L园D班的大班幼儿30名,15名男孩,15名女孩。

2.收集资料的方法

本次研究大体使用两种研究方法:

访谈法与实物分析法(作品分析法),实物分析法让幼儿在纸上用简笔画画出自己的好朋友。

另外,使用文献法,课题研究初期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包括期刊论文与硕博论文,文献涉及到同伴关系、心理理论、幼儿认知理论、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等方面。

3.收集资料的过程

首先,本次访谈是非正式的访谈,在幼儿饭后休息与入园后时间进行一对一的访谈,访谈过程中采用笔录与录音的方式对访谈进行记录。

另外,访谈后邀请幼儿在记录本上画下自己的好朋友并向访谈者介绍自己的好朋友。

最后,收集资料还使用了文献法,从知网和相关心理书籍中了解许多概念的确切定义。

4.分析资料的方法

整合访谈结果,列出表格将幼儿的回答进行归类。

最后,以饼状图、柱状图的形式来显示访谈中各数据的占比。

研究结果与分析——儿童眼中的好朋友

(一)大班幼儿对“好朋友”的表述

1.什么是好朋友

(1)对好朋友的定义

访谈中,当问到“你觉得什么是好朋友啊?

”(即好朋友的定义)

幼儿1:

不知道好朋友是什么意思。

幼儿2:

不推人,不打人的。

幼儿3:

好朋友就是好朋友,是同学吧。

有3名幼儿回答“不知道”什么是好朋友;有12名幼儿觉得一起玩的就是好朋友,占比例40%;有3名幼儿认为不推人、不打人(即态度友好的)是好朋友,占比例10%;有9名幼儿回答互相帮助的是好朋友,占比例30%;还有3名幼儿认为同学就是好朋友,占比例10%;还有10%的幼儿不知道什么是好朋友。

为了便于直观的了解数据,制作了下方“图2-1好朋友的定义统计图”。

总的来说,该班幼儿一部分倾向于日常生活中一起玩的是好朋友;剩下的幼儿对于好朋友的定义在幼儿行为、幼儿品德层面,例如幼儿提名,不推人,不打人的人就是好朋友,能够帮助自己的就是好朋友。

这些访谈结果都显示幼儿对于好朋友的定义和成人相似,不仅仅在乎能够经常在一起,相互陪伴的就是好朋友,更喜欢和行为习惯良好的同伴成为好朋友。

 

图2-1好朋友的定义统计图

(2)为什么能成为你的好朋友?

访谈中,当问到:

“为什么能成为你的好朋友啊?

幼儿1:

从小班我们就是一起的。

幼儿2:

好朋友可以一起玩。

幼儿3:

帮助过我。

从幼儿的回答中,笔者立刻就想到用多种多样这一词来形容,这些回答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幼儿对于好朋友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

有3名幼儿回答随便选的,占比例10%;有15名幼儿回答认识时间很久就是自己的好朋友,占比例50%;有6名幼儿回答平时在一起的就是自己的好朋友,占比例20%;有3名幼儿认为帮助自己的就是好朋友,占比例10%;还有3名认为游戏中谦让自己的就是自己的好朋友,占比例10%。

受访大班幼儿对于好朋友的重要性理解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一半的幼儿认为认识时间很久的是自己的好朋友,其次是经常和自己一起玩的是自己的好朋友。

该访谈结果显示该班幼儿更重视他人对自己的陪伴,包括陪伴时间的长短、相互陪伴一起玩耍,而较少看重他人的行为习惯和品德。

图2-2“为什么是你的好朋友”统计图

(3)大班幼儿的好朋友对象

将访谈结果进行整合,受访大班幼儿都有好朋友,且有多位好朋友,好朋友对象有本班玩伴,身边的玩伴,家人这三类,分别有18人、11人、1人。

这些结果显示该班幼儿的好朋友大多是玩伴,包括幼儿园里的本班玩伴,也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玩伴。

让笔者最为惊讶的是,即下方柱状图中绿色区域显示的部分,有一位小女孩只提名了一位好朋友,且她的好朋友是自己的舅舅,她表述自己住在舅舅家,平时都是舅舅接送她上幼儿园,关系很好,很喜欢与舅舅交流,会和舅舅说幼儿园好玩的事情。

这个独特的案例显示,好朋友不在乎年龄的大小,而大多数幼儿认为,能够陪伴,包括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起生活的更容易成为该班幼儿的好朋友。

总的来说,该班幼儿的好朋友对象范围较小,好朋友偏好于玩伴。

图2-3好朋友对象统计图

2.喜欢与好朋友一起参与的活动和最开心的时刻

图四统计的是该班幼儿喜欢与好朋友一起参与的活动,主要有四类活动:

捉迷藏、户外大型玩具、游戏与其他。

我们可以清晰地从下方柱状图中看到,喜欢与好朋友一起参与的活动最多的是游戏,一共有8名幼儿提名此活动,从幼儿回答中看到,游戏包括搞笑的游戏、角色游戏和建构游戏。

其次,有6名幼儿提名捉迷藏,4名幼儿提名户外大型玩具。

游戏更能增进幼儿与好朋友的亲近,幼儿普遍也很喜欢与自己的好朋友玩游戏。

图2-4喜欢与好朋友一起参与的活动统计图

3.画出自己的好朋友并介绍他(她)

这里详细展示一幅幼儿作品实物,即下方图五。

从受访幼儿的描述中,我们了解到她不仅介绍了好朋友的长相和一起玩的游戏,而且介绍了好朋友的性格(即幼儿介绍中的“脾气”)。

从这段描述中,显而易见,受访幼儿很了解好朋友的性格,并且能够在好朋友生气的时候包容她,依然还是自己的好朋友,不会因为好朋友“生气的时候狠”或者“脾气不好”而不把她当做是自己的好朋友。

受访幼儿的作品很完整,人物很完整,有头、四肢、五官、衣服。

最为形象的是神情,作品中好朋友的神态不是很友善,但是这是她的好朋友给她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即便这样,此次访谈还是提名了这位好朋友并向访谈者进行了详细地介绍。

幼儿介绍:

平常的时候很好,生气的时候狠。

她长得像公主,像花仙公主。

她内心也好,脾气不喜欢,我喜欢和她还有A一起玩游戏,玩角色游戏。

图2-5幼儿作品

(二)大班幼儿对“好朋友”的理解特点和影响

因素

1.大班幼儿对“好朋友”的理解特点

(1)对于好朋友内涵的理解

对于“好朋友”的内涵理解体现在访谈内容上。

从好朋友定义上来说,该班幼儿倾向于一起玩、能够帮助自己的人就是好朋友,一起玩换一种说法即是陪伴,陪伴不会让人孤单,是一种心灵的归属,让人有安全感,同样,给该班幼儿以安全感、归属感的人是好朋友;而帮助自己的人就是深层次的定义了,反映了好朋友需要有良好的品德行为与习惯。

从访谈问题“为什么是你的好朋友”即论好朋友的重要性来说,大多数幼儿倾向于认为好朋友是自己认识很久的人,还有能够一起玩的人。

认识了很久代表熟悉,能够一起玩代表亲近,熟悉与亲近之后才能成为好朋友。

(2)对于好朋友对象的理解

从好朋友对象上来说,好朋友一般是自己的同龄玩伴,除了那个独特案例中幼儿的好朋友对象是自己的舅舅。

(3)男女幼儿差异分析

访谈中,15名男孩子中只有一位男孩子提名自己的好朋友是异性好朋友,其他男孩子提名的都是同性好朋友;受访的15名女孩子提名的都是同性玩伴,这些也表明幼儿好朋友的一个显著特点——好朋友对象指向同性玩伴。

2.引起幼儿对好朋友理解特点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班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个性初具雏形在这个时期即幼儿末期的第三个特点,是儿童个性的初具雏形,也就是说大班儿童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比如在性格方面,能够有一定的自控力,控制自己的行为,做事不再随大流,显得比较有主见。

在社交方面,他们对人对己,都有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在对待别人方面,有的孩子表现出热情大方,有的孩子表现出胆怯害羞、自尊心强。

在能力方面,比如美术方面、音乐方面,或者智力方面都出现了个体间差异。

因此,每位幼儿都有自己对好朋友的独到理解,没有对与错,只是个体认知水平、已有经验而引发的理解差异。

(2)幼儿园。

很多幼儿喜欢与好朋友在幼儿园里一起玩大型户外玩具。

一周只有两次难得的机会去玩大型玩具,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幼儿比其他的晨间锻炼活动更为自由,大都俩俩结伴手牵着手去玩滑滑梯,或者小团体与小团体之间一起玩,这样更有利于幼儿在活动中的交往,让幼儿交到好朋友。

因此提倡这样的活动更有益于增进幼儿之间的友谊,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

另外,整个访谈期间,恰好班级宣传的月主题是团结互助,班级各项活动各个环节,班级室内外环境的创设均是围绕这一团结互助的主题,因此在访谈中,影响对幼儿对于好朋友的认知,有幼儿认为帮助他人就可以成为自己的好朋友。

(3)家庭。

有一名小女孩提名自己的好朋友是自己的亲舅舅,她的父母在外地工作,住在舅舅家里,舅舅负责接送她上幼儿园,舅舅还经常和她聊天谈心,她在访谈中说很喜欢和舅舅分享幼儿园里开心的事情。

因此,亲近的家里人也可以是自己的好朋友。

幼儿园小朋友的各位家长之间很是熟悉,很多幼儿的好朋友大多都是同班同学。

会一起外出游玩或提供大量的时间给幼儿和幼儿园里的同学一起相处。

另外,家长与同事之间经常聚会,聚会期间会带着幼儿一起参与,幼儿与同伴一起玩耍,久而久之,也成为了好朋友。

因此,家庭的对外交往方式或者父母的人际交往范围也影响着幼儿的人际交往,我更倾向于人际交往范围广的父母,这样孩子的交往范围也随之扩大,也会有更多的机会交到好朋友。

三、结论与建议

(一)幼儿被问及为什么是你的好朋友时,幼儿的回答中有个共同点就是陪伴自己很久,或者一起玩的人,即日常生活中关系亲近的人,包括玩伴家人,也可以是自己的好朋友,其次幼儿也会从行为习惯与品德方面交往好朋友,对于习惯良好,不打人、不推人,品德方面表现在喜欢与乐于助人的幼儿表成为好朋友。

因此,有良好品德行为与习惯的幼儿更容易与其他幼儿成为好朋友。

最后,幼儿的外表对于同伴的交往也有一定影响,虽然有的幼儿脾气不好,但是因为长得像小公主,还是有幼儿愿意和她成为好朋友。

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意义,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儿童获得成功的社交技巧,给幼儿以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情绪的社会化,有利于幼儿去自我中心,有利于培养幼儿童对环境积极探索的精神,因此帮助儿童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关于幼儿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几条如下建议:

对家长的建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社会领域中指导要点提及“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因此家长保证良好的榜样作用,与身边的人友好相处,并且乐意帮助他人,且保持大方整洁的外表形象,这些良好的行为能够潜移默化地感染到幼儿,改善并且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品德,帮助幼儿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同伴关系。

另外,家长也可以成为幼儿的好朋友,每天有足够的时间和幼儿交流,愿意倾听幼儿,这样幼儿更愿意与家长分享自己的开心和难过的事情,帮助家长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成长过程,给予幼儿更多的关爱与陪伴。

其次,教会幼儿学会分享,分享有助于和其他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对教师的建议:

幼儿大多在游戏于活动时间一起合作一起学习,这样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因此需要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总则”,充分保证幼儿的游戏活动时间,让幼儿与同伴有合作学习的时间,有充分的时间与同伴独立的相处,有足够的空间来与同伴和谐相处,从而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不仅仅是同龄人或年纪相仿的小朋友可以成为幼儿的好朋友,教师也可以成为幼儿的好朋友,教师多参与到幼儿的日常游戏活动中去,游戏中以游戏角色进入,与幼儿合作,给幼儿出谋划策,在幼儿园里给予幼儿更多的信任感、亲切感、归属感与安全感,从而会有更多的幼儿与教师成为好朋友,同样能够促进幼儿社会交往的发展。

四、研究反思

(一)对研究方法的反思

本次课题研究采用访谈法与实物分析法,对于数据的搜集与整理不是很充分。

对于同伴关系的研究还可以考虑同伴提名法,这种研究方法搜集来的资料更为丰富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另外,可以采用连续变量对幼儿同伴关系的稳定性与个体间同伴关系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究。

(二)对研究过程的反思

在幼儿园对30名幼儿访谈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幼儿,幼儿如果不愿意参与访谈,一般都予以答应,另外有以下几点不足:

在幼儿一日生活环节的间隙及等待中进行访谈,导致访谈时间不固定且不充裕,因此,在访谈过程中搜集的资料数据匮乏。

访谈的地点不固定,随时随地的访谈,流动性很大,给访谈的记录带来很大的困难,影响记录的完整性。

非正式的访谈方式导致搜集的数据没有正式访谈中搜集到的资料那样有层次性、条理性,这样会影响此次课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与可行性。

访谈中,由于访谈地点不固定,没有随身携带A4纸给幼儿画画,而在访谈过程中让幼儿在记录本上画出自己的好朋友,可能影响幼儿的如实发挥。

访谈的内容设计也存在问题,例如:

“你觉得什么是好朋友啊?

”,访谈中有三名幼儿回答不知道,可能幼儿不了解问题或者此问题的定义范围太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