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2660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8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湖南省邵阳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古诗文阅读(共3小题,满分30分)

1.名句积累:

古诗文默写填空。

(1)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2),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诚子书》)

(3),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无限山河泪,。

(夏完淳《别云间》)

(5)文大祥用鲜血和生命奏响的壮歌“,”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至今仍可作为我们的座右铭。

(文天祥《过零丁洋》)

(6)根据关键词写诗句。

关键词:

泥、奉献、花;诗句:

,。

(龚自珍《己亥杂诗》)

关键词:

愿、思念、月;诗句:

(苏轼《水调歌头》)

2.古诗阅读。

(2-3题,共5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南征①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①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2.这两首诗在体裁上都属于诗,《南征》押韵工整,押韵。

(2分)

3.请简要分析杜甫在两首诗中表达情感的异同。

(3分)

三.古文阅读。

(4-8题,共15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乙】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

“叟!

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

“王!

何必曰利?

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

’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节选自《孟子》注①桑:

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

②餍:

音yàn,饱,满足。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②蹴尔而与之

③万钟于我何加焉

④苟为后义而先利

7.下列选项中“之”字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万乘之国

A.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②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7.给下列句子断句。

(限5处)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8.结合甲乙选文内容,请简要说明孟子在文中的主张。

现代文阅读(共24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如图所示

材料二:

保护“非遗”,中国在行动。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围绕“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主题。

全国各地举办了3700多项非遗展示活动,多项保护成果发布、火爆异常的“非遗购物节”,海量的线上云端展示。

讲述着动人的非遗传承故事,诉说着非遗为人们带来的美好生活体验。

也传达着“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

材料三:

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云游非遗•影像展”活动登上了年轻人聚集的网络视频平台,其中非遗相关音乐在平台累计播放已达574亿次、时长约32亿小时。

值得一提的是,庞大数字的背后,是1亿多“90后”“00后”网友的“流连忘返”。

以昆曲这一门类为例。

“90后”“00后”群体在过去一年内通过酷狗收听了27.5万次,播放时长累计超过16万小时。

(来源: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网站)

9.根据材料一,你得到什么信息?

10.材料三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请举例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11.材料三画线句中的“约”字能否删去?

请简述理由。

12.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成为非遗“守艺人”,如果让你加入非遗传承队伍,你打算怎么做?

(二)议论文阅读。

“轻”阅读的分量并不轻      

①如今的“轻”阅读,其实分量并不轻,能为人生“增重”,能为心灵赋彩,也能为衡量成功的标尺添加更多刻度。

  ②数字时代,信息如海。

不知不觉间,人们开始觉得,读书变“轻”了。

  ③厚重典籍浓缩于方寸之间,指尖滑动取代了书页翻动。

行囊里不必随身携带图书,书房中也不至于因为汗牛充栋而变得拥挤逼仄。

阅读的载体变轻薄了。

  ④书桌台灯让位给指尖掌上,移动阅读、零碎阅读成为日常。

拿出阅读器,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品读好文、遇见书香。

阅读的场景变轻松了。

  ⑤电子书、有声书、立体书,在技术与设计的改变下,册页打通视觉、听觉的区隔,以更灵活多样的形态融入生活,感受读书之变、体验读书之美。

阅读的方式变轻巧了。

  ⑥不同时代,都会产生每个时代独有的阅读体验与记忆。

曾经翰墨书香,如今电子触屏,从纸上到“指上”,阅读一直在变“轻”,选择也更加个性、更加多元,这是社会与科技的进步。

变“轻”,是潮流,不可逆,当然也无需逆。

  ⑦有人说,“轻”阅读固然有轻量、便捷的优势,也有轻浅、碎片之弊。

言下之意,阅读还是应该“重”一点,在有限的时间里多读经典,以“重”阅读、深阅读来抵抗片段化阅读、碎片化思考。

 ⑧其实不然。

“轻”阅读,指的是追求开卷之轻便,体验之轻灵。

形式的“轻”与内容的“重”,二者并无矛盾,不必人为对立。

轻便的阅读渠道,更有助于读者触及有分量的优质内容。

  ⑨人们常说,阅读能滋润精神世界,涵养品格气质,挣脱欲望束缚,使人生变得轻盈。

这是阅读的魅力。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外界需求,而如人所言,是“使自已成为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从这个角度而言,如今的“轻”阅读,其实分量并不轻,能为人生“增重”,能为心灵赋彩,也能为衡量成功的标尺添加更多刻度。

或许,这就是阅读的“轻重”辩证法。

  ⑩现代社会的高度数字化,给阅读生态带来空前巨大的影响。

大量的碎片、低质、冗余、庸俗信息,伴随数字时代奔流而至,“轻”阅读因此遭受不少批评。

的确,真正的阅读应该自带过滤与反省机制,静心筛选并留下足够优质厚重的思想沉淀,回馈心灵。

所以,读书还是读屏,关键不在于形式,而是内容。

⑪先贤言,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

不读书,或许就不懂得“柳条折尽花飞尽”的别绪离愁,不懂“今人不见古时月”的岁月沧桑,也不懂“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冲淡豁达。

一个人的成长底色,由所读之书来铺陈。

而读书的多寡,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心灵家园的广袤或贫瘠。

所以,只要能打开更广阔的人生视野,遇见更诗意的精神世界,并最终“认识你自己”,不管“轻”还是“重”,不管是读“著于竹帛”之书还是电子触屏之书,什么方式都好,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04月28日,有删改)

13.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14.文中第⑥自然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15.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

16.联系文章,谈谈你对“轻”阅读的理解。

(三)记叙文阅读。

雪夜的老人

叶骑      

①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撒在我的脸上,像针,刺入肌肤。

这痛告诉我,自己还在这个城市活着。

  ②寒冷。

这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晚,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

  ③三年了,一千多个日夜,我三次告别父母,远走他乡,在这个城市开始自己的事业。

但最终,三次创业换来的结局,是最初的壮志雄心成了今晚口袋里仅剩的十五块钱。

我淡淡发笑,索性把这十五块钱,再换成三罐啤酒,一无所有,大概,不过如此吧。

  ④我拿出手机,突然有着想倾诉的欲望。

但打给谁呢?

爸妈?

万万不能。

朋友?

能说真心话的又有几人。

不如,就跟眼前的夜相对无言吧,何必倾诉,谁愿倾听?

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这个城市的灯火,突然忘了,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你捂住嘴巴,它们就会从眼睛里跑出来。

  ⑤夜越来越深,气温几乎跌至冰点,整个公园除了自己这个失意人,已经找不到其他行人。

  ⑥我独自对着这茫茫夜色,雪花漫天飞舞。

不知道什么时候,对面的长椅上来了一个老人。

  ⑦老实说,一开始,我并没有注意到老人的到来。

兴许,他恰巧从这里路过,或是心里也藏着一点儿心事;而我,一个年轻人在这里坐着,他干脆也坐上片刻,这么冷的天,他不会待得太久。

  ⑧我沉浸在三年创业的岁月里,分不清哪是雪,哪是泪。

老人一直在我对面坐着,偶尔用目光打量一下我,像问候,像关怀,似乎也没有离开的意思。

  ⑨我渐渐对这个老人有些好奇,不知道他这样跟我面对面坐着,是巧合,还是另有用意。

  ⑩我前几天看报纸,说这附近的一个社区成立了一个老年服务队,专门给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莫非,他是这个服务队的成员,怕我一时想不开,做出什么傻事?

或者,是我长得像他的孩子,而他也曾在深夜里,看见自己的子女在生活面前声泪俱下、遍体鳞伤,眼前的这一幕勾起了他内心深处的回忆?

抑或,他是自己一个远方未曾谋面的亲人,我不认得他,而他记得我,这个孤独的夜晚,是他无声的陪伴?

⑪我黑色幽默般地放飞想象,希望求得一丝慰藉。

但最终,悲伤如雪花般向我袭来,生活的痛楚,再次将我包围。

终于,夜色已深,是离开的时候了。

眼前这个老人到底是谁,又何必在意。

我站起身,朝自己的出租房走去。

⑫没走几步,我隐隐察觉到,身后的老人也站起了身子。

我转过头,恍惚中,看见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到长椅旁,弯腰,捡起地上的三个空啤酒罐,微微向我致意,然后,安静地离开了公园。

⑱我怔怔地站在原地,突然明白过来,却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是一个拾荒老人,他用雪地一晚的守候,换来了三个易拉罐。

⑬我望着老人远去的方向,蓦地记起他坐在公园长椅上,任由雪花飘落的那份倔强。

或许,在他的一生中,还经历过无数个这样的夜晚,雪花可以落在他的头上,可以刺进他的肌肤,但大雪,从未将他掩埋。

⑭风雪愈紧了。

⑮我拨通母亲的电话,告诉她,今年生意没做好,但自己所在的城市下了一场大雪,老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会是一个好年成。

(选自《2018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17.试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18.文章为什么以“雪夜的老人”为题?

请简要分析。

19.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⑩段。

20.文章最后说“老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

明年一定会是一个好年成”。

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语言综合运用(共16分)

21.下列各组字形和加点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摇曳yě    狼籍     别出心裁       深恶wù痛疾

B.挑剔tì     踌躇chú    取义成仁       无精打彩

C.诘jié难   禁锢      拈niān轻怕重    咄咄逼人

D.褴褛nǚ   绰chuò号   不屑置辨     忧心忡忡

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世界上许多美妙都是由无用之物带来的,一场猝不及防的春雨或许无用,却给人沁人心脾之感。

B.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C.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D.疫情防控工作深入人心,各地群众在接种点井然有序地排着队接种疫苗。

23.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

B.能否研究出功效最好的药是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C.快递垃圾泛滥是一个亟待解决和发现的环境问题。

D.人生挑战无时无刻不在显著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2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B.“听我说,”爸爸继续说:

“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

这个你能做到。

C.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

D.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吗?

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么?

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

25.下列文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B.“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中的“阴”指的是汉水的南面。

C.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冰,代表作有《子夜》《四世同堂》《春蚕》。

D.古人利用圭表实测天象,将每年白天最短的那天,叫“日短至”,又称冬至;白天时间最长的那天定为“日长至”,又称夏至。

26.综合实践。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某学校准备于2021年6月22日下午在报告厅举行“党史故事汇”微宣讲活动,要求全体师生参加。

(1)请你代表学校邀请市宣讲团专家王老师前来宣讲,你该怎么说?

(2)活动结束后,学校要求各班级继续围绕“党史故事汇”主题开展其他活动。

请你设计二项活动。

(每项活动不超过10个字)

27.名著阅读。

  在精力全部耗尽之前,他没有离开过队伍。

现在他的身体垮了,不能再坚守阵地,惟有一条路可走进后方医院。

他还记得,在华沙附近的激战中,有个战士被子弹射中,从马上摔下来,跌倒在地上。

同志们急忙包扎好他的伤口,把他交给救护人员,又继续向前飞奔,追赶敌人去了。

这个骑兵连并没有因为失去一个战士而停止前进。

为了伟大的事业进行斗争时,就是这样,而且也应该这样。

当然,也有例外,他就见过没有双腿的机枪手,坐在机枪车上坚持战斗,他们是使敌人闻风丧胆的勇士,他们的机枪给敌人送去死亡和毁灭。

他们凭着钢铁般的意志和百发百中的枪法成为各个团队的骄傲。

阅读任务:

(1)此文段出自《》(作品名称)。

(2)自选角度,给选段写一条批注,要求语言简洁流畅。

28、写作与表达(共50分)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写作。

文题一.路

文题二.近日,伟大的科学家“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带着他那颗“改变世界”的种子去往了远方。

相信在另一个世界也会因他的这颗种子稻香满地。

八十岁高龄时,他在怀念妈妈的那封信中写道:

“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他也曾说:

“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身体、精神、感情都要健康。

种子健康了,我们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

”请同学们打开心扉,寻找播种在心间的那颗种子,并给播种人写一封信。

要求:

①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或地名;

②如选择文题二请自拟题目,符合书信格式;

③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④卷面整洁,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

湖南省邵阳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古诗文阅读(共3小题,满分30分)

1.名句积累:

古诗文默写填空。

(1)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2),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诚子书》)

(3),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无限山河泪,。

(夏完淳《别云间》)

(5)文大祥用鲜血和生命奏响的壮歌“,”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至今仍可作为我们的座右铭。

(文天祥《过零丁洋》)

(6)根据关键词写诗句。

关键词:

泥、奉献、花;诗句:

,。

(龚自珍《己亥杂诗》)

关键词:

愿、思念、月;诗句:

(苏轼《水调歌头》)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

(1)长河落日圆

(2)非淡泊无以明志

(3)曲径通幽处(重点字:

幽)

(4)谁言天地宽

(5)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重点字:

汗)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重点字:

碾)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古诗阅读。

(2-3题,共5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南征①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①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2.这两首诗在体裁上都属于诗,《南征》押韵工整,押韵。

(2分)

3.请简要分析杜甫在两首诗中表达情感的异同。

(3分)

【分析】《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

《南征》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既是杜甫晚年悲苦生活和忧国忧民思想的体现,又是诗人对自己的诗作充满自信和自负的自我鉴定。

首联写南行途中的春江景色,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颔联写诗人晚年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的悲辛生活,面对美景而只能潸然泪下;颈联道出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的情怀;尾联是诗人晚年对自己一生思想及悲剧命运的总结,知音难寻而始终相信会有知音真的理解自己。

这首诗描写轻松欢快、而抒情深刻悲痛,富有艺术感染力。

【解答】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五言律诗,又称五律,是中国近体诗(格律诗)中的一种样式,全诗共8句,每句5个字,三四句、五六句均为对仗句。

这两首都是五言律诗。

结合《南征》一诗中“林、襟、心、音”可知,压“in”韵。

(2)本题考查对比赏析作者情感。

《春望》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从诗歌中的“国破”“花溅泪”“鸟惊心“家书抵万金”,即可看出诗人的忧国忧民,以及对亲人的思念。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为何总是挠头呢,是因为心中有无限的愁绪,对国家战乱的现状,对百姓流离失所的痛苦,对自己家人离散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南征》是杜甫由岳阳去往长沙时所作。

诗人此行是想要到衡州投靠老友韦之晋。

船开之后,诗人深感自己贫病的境遇,还朝和归乡都没有希望,于是赋此诗以遣怀。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是写诗人南征途中所见的秀丽风光。

“偷生长避地,适达更沾襟”表现诗人晚年颠沛流离,浪迹天涯、孤苦伶仃的悲辛生活。

“老病南征口,君恩北望心”道出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的情怀。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正是诗人晚年对自己一生思想及悲剧命运的总结。

诗人一生抱负远人,然而仕途坎坷,个中甘苦,只有自己一人独享,而纵然有绝世才华,却未见有一个能理解他的知音。

据此分析,两首诗都表达出心系国事的情怀,诗人感叹自己年老,因战乱漂泊、孤苦无依。

不同点是,《春望》中“家书抵万金”,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南征》中诗人晚年浪迹天涯,光景无多,前途渺茫,只得作诗自苦,慨叹当时没有知己。

答案:

(1)五言律诗 in。

(2)同:

都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对自己日渐衰老(伤时、悲己)的感伤。

异:

《春望》一诗还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担忧和思念之情。

《南征》表达出羁旅悲愁:

常年躲避战乱,漂泊在偏远的地方,偷生落泪;苦无知音:

多年自吟自叹,没有知音倾听理解。

译文:

春望

  国都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南征     

桃花汛涨平了湘江两岸,飘忽如云的白帆驶过枫林。

为了活命我经常到异地去避难,如今又漂泊远方一路上泪洒衣襟。

当此年老多病乘舟南行的时候,一颗向北的心啊永念皇恩。

我苦苦地写了一辈子诗歌,可叹至今还没有遇到一个知音。

【点评】如何鉴赏诗歌:

一要知人论世。

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二要把握形象。

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

三要理解情感。

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三.古文阅读。

(4-8题,共15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乙】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

“叟!

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

“王!

何必曰利?

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

’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节选自《孟子》注①桑:

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

②餍:

音yàn,饱,满足。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②蹴尔而与之

③万钟于我何加焉

④苟为后义而先利

7.下列选项中“之”字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万乘之国

A.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②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7.给下列句子断句。

(限5处)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8.结合甲乙选文内容,请简要说明孟子在文中的主张。

【分析】【参考译文】

【甲】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