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2554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内科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内科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内科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内科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科学.docx

《内科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学.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科学.docx

内科学

大理学院成人高等教育《内科学

(2)》课程作业(临床本科)

1、简要回答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依据。

 

答:

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应基于下列条件之一。

 

    有明显的反流症状 如患者有典型的烧心和反酸症状,无幽门梗阻及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可做出胃食管反流病的初步临床诊断。

 

    内镜下有反流性食管炎的表现 内镜检查如发现有反流性食管炎并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食管病变,本病诊断可成立。

 

2、慢性胃炎如何分型?

胃镜检查对诊断有何价值?

 

答:

一般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萎缩性胃窦炎两种不同的病理类型。

 浅表性胃炎主要为粘膜呈充血、水肿、糜烂性病变,而增生和凹陷改变是很少见的。

 浅表性胃炎根据粘膜的不同形态分成轻、中、重三型。

轻型,近似正常粘膜伴轻度炎性病变,病人往往没有临床症状;重型,病人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部分病人可引起频发的消化道出血。

萎缩性胃炎病程较长,病人除由缺酸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状外,部分病人可产生患有癌症相似的厌食、饱胀、消瘦等症状和体征。

在胃镜下可看到粘膜非常粗糙,呈疣状隆起。

萎缩性胃炎主要为粘膜呈实质性改变,如粘膜变薄(即平坦)、凹陷和增生,而炎性改变较少见。

但是粘膜活检结果,证实为炎症而非癌变。

 

胃镜检查对慢性胃炎的诊断分型具有较高价值,它不但能够确定病变的性质,还能确定病变的类型、范围及严重程度。

在胃镜直视下取粘膜活检并结合病理报告,则诊断更为准确。

纤维胃镜镜身柔软,便于操作,病人检查时痛苦少,危险性小,没有盲区,对胃部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是当今检查胃部疾病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3、简要回答慢性胃炎的治疗原则与主要措施。

 

答:

慢性胃炎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消除和避免引起胃炎的有害因素:

如戒除烟酒、避免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食物及药物等。

 

2.根除幽门螺杆菌:

根除幽门螺杆菌适用于下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

①有明显异常的慢性胃炎(胃黏膜有糜烂、中至重度萎缩及肠化生、异型增生);②有胃癌家族史;③伴糜烂性十二指肠炎;④消化不良症状经常规治疗疗效差者。

对其他患者则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具体方案见消化性溃疡章节。

 3.胃黏膜保护药:

中药均可应用,这些药物除对症治疗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作用外,对胃黏膜上皮修复及炎症的消退也可能有一定作用。

 

4.对症治疗:

有上腹痛、反酸、胃黏膜有糜烂时可用抗酸或抑酸制剂,减轻H+反弥散,有利于胃黏膜修复。

当上腹胀满、胃排空差或有反流时,可用促动力剂,如多潘立酮等。

有缺铁性贫血者可补充铁剂,有恶性贫血者需终生维生素B12注射治疗。

 

4、临床上如何诊断肠结核与结核性腹膜炎?

 

答:

诊断和鉴别诊断 :

  

  一、 诊断根据年龄 , 临床表现 , 肠外结核病特别是空洞性肺结核 , 辅助检

查资料特别是 X 线 钡 餐检查。

  

  二、鉴别诊断 Crohn 病 , 右侧结肠癌 , 肠阿米巴病。

 

5、简要回答慢性腹泻的病因学分类方法。

 答:

慢性腹泻症状按病因可分为:

 

(1).肠道感染性炎症 

(2).非感染性炎症 (3).肿瘤(4).小肠吸收不良详见本章附吸收不良综合征。

 (5).肠运动功能异常性腹泻(6).药源性腹泻①泻药包括容积形成药、盐类泻药、刺激性泻药等;②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新霉素等;③降压药如利血平、胍乙啶等;④肝性脑病用药如乳果糖、乳山梨醇等。

(7).其他先天性氯化物泻、先天性钠泻等。

 

 6、慢性腹泻的治疗措施有哪些?

 

答:

一方面,人在腹泻时,会丢失大量水分和无机盐,如果不及时补充,引起血容量不足,极易出现休克;一方面,禁食导致人体能量不足,会出现低血糖情况,当血糖低于3毫摩尔/升时,病人会出现出汗、面色苍白、晕厥等一系列低血糖反应。

以上情况对于老年人或体质弱的人来说,很容易发生。

腹泻时禁食还会引起体内营养素缺乏,延缓肠道病变的修复,从而减少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而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腹泻时不但不应禁食,还应食用一些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藕粉、鸡蛋面糊、豆浆、细面条、莲子粥等。

不过要做到少食多餐,细嚼慢咽,以利营养素被机体消化吸收。

 

7、简要回答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与临床表现。

 

答: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归纳起来主要有:

 

1.炎症因素。

 2.机械因素。

 3.血管因素。

4.肿瘤因素。

5.邻近器官病变因素。

 6.全身性疾病因素。

临床表现:

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取决于出血病变的性质、部位、出血量和出血的速度,同时与机体反映能力有关。

常表现为呕血或黑便,呈鲜红色或暗红色,有时呈咖啡色,大便常呈柏油样。

短时间内大量出血症状较明显,如头晕、心悸、恶心、疲乏、嗜睡、脸色苍白、心率快、血压低等。

老年人由于反应迟钝,且自身止血的功能差、合并症多,故常表现为大出血,有时出血时无任何症状即突然进入休克状态,或仅表现为心功能不全或神经、精神症状而掩盖了消化道出血的真实病情。

8、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治疗措施有哪些?

 

9、简要回答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诊断依据与化疗方案。

 

答:

1.补充血容量。

救治大出血病人的关键环节是确保重要脏器组织的灌注量,因此必须迅速补充血容量,可输入全血、血浆及血浆代用品等。

 

2.迅速止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胰管和胆道的出血,其发病急、死亡率高,是内科重要急症之一.老年人由于其血管弹性差,不易止血,且多数患者合并有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病变,故病死率较高,国外报道为26%,国内报道为13.5%~18.7%,其死亡率随着年龄的上升而增加,老年患者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发病原因]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比较复杂,可由消化道本身的炎症、机械、血管、肿瘤等因素引起,也可由邻近器官的病变和全身性疾病所致。

归纳起来主要有:

 

1.炎症因素。

主要指胃肠道粘膜炎症引起的充血、水肿、糜烂、溃疡。

老年人以胃溃疡引起出血者多,其它如急性胃粘膜病变、粘膜脱垂、息肉、结核、钩虫感染均可引起。

 

2.机械因素。

胃、十二指肠、空肠憩室并感染致粘膜糜烂出血;食管裂孔疝引起的粘膜擦伤、嵌顿、绞窄、梗阻、甚或坏疽、穿孔可引起出血;剧烈呕吐使胃内压力骤升可引起食管与胃连接处粘膜撕裂出血。

3.血管因素。

肝硬化引起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动脉粥样硬化、过敏性紫癜、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性疾病、胃底动脉畸形等均可引起出血。

 

4.肿瘤因素。

上消化道肿瘤,如胃癌、食管癌、胃肉瘤、平滑肌瘤等均可因肿瘤的缺血、坏死或穿透胃肠引起出血。

 

5.邻近器官病变因素。

动脉瘤、胆道感染引起的胆道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胰腺肿瘤等均可引起出血。

 

6.全身性疾病因素。

急性感染,如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重症肝炎;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友病、再障、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尿毒症;结缔组织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氏病、结节性多动脉炎;心血管系统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以消化性溃疡、胃癌最常见,其次还有药物性胃炎、急性胃粘膜病变、贲门粘膜撕裂等。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吐血与便血范围,暴饮暴食、饮酒过度、过食辛辣,或郁怒伤肝,肝火犯胃,或劳倦内伤,损伤脾气致脾不统血等均可引起吐血和便血。

 

[临床表现] 

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取决于出血病变的性质、部位、出血量和出血的速度,同时与机体反映能力有关。

常表现为呕血或黑便,呈鲜红色或暗红色,有时呈咖啡色,大便常呈柏油样。

短时间内大量出血症状较明显,如头晕、心悸、恶心、疲乏、嗜睡、脸色苍白、心率快、血压低等。

老年人由于反应迟钝,且自身止血的功能差、合并症多,故常表现为大出血,有时出血时无任何症状即突然进入休克状态,或仅表现为心功能不全或神经、精神症状而掩盖了消化道出血的真实病情。

 

[预防措施] 

1.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上消化道出血为多种疾病的继发病变,所以预防本病的关键是积极治疗上述发病原因中所述的各种原发疾病,老年人尤甚要重视胃溃疡、胃癌、药物性胃炎、急性胃粘膜病变等疾病的防治。

 

2.早诊断、早治疗。

本病为内科的急症之一,为了防止出血的恶化、降低死亡率,必须早诊断,尤其是出血病因和部位的诊断、出血量的估计、出血持续或停止的判断,以便及时治疗。

 

3.避免七情所伤。

郁怒过度,可致肝气郁结,郁而化火,肝火犯胃,火伤胃络,势必迫血外溢,故平素注意修身养性,避免郁怒所伤也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

 

4.禁辛辣、少饮酒。

过食辛辣刺激之物,大量饮酒等均可致胃粘膜损伤出血,无病者应注意防之,有胃粘膜病变者饮食上更必须注意。

 

5.勿劳累过度。

劳累过度,可损伤脾气,致脾气亏乏,脾不统血而出血,老年人平素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劳累过度,耗损脾气,降低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治疗方法] 

1.补充血容量。

 

2.迅速止血。

3.饮食与休息。

 

4.中医辨证论治。

 

5.单方验方。

 

6.手术治疗。

 

10、何杰金氏淋巴瘤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特点是什么?

如何诊断?

 答:

HD的国际临床分期(Ann Arbor会议,1971)标准如下。

   Ⅰ期:

Ⅰ:

单个淋巴结外器官区受侵犯。

   ⅠE:

单个结外器官或部位受侵犯 

  Ⅱ期:

Ⅱ:

在膈肌同侧的两组或多组淋巴结受侵。

 

  ⅡE:

在膈肌同侧的一组或多组淋巴结受侵,伴发局部器官或部位同时受侵犯。

  

  Ⅲ期:

Ⅲ:

膈上下淋巴结同时受侵犯 

  ⅢE:

膈上下淋巴结同时受侵犯,同时伴有局限性结外器官或部位受侵犯。

   Ⅲs:

膈上下淋巴结同时受侵犯,同时伴有脾脏受侵犯。

 

  ⅢsEⅢ+ⅢE+Ⅲs:

一个或多个结外器官广泛性或播散性侵犯,同时伴有局限性结外器官或部位受侵犯,受侵犯部位可用符号表示。

肝受侵。

 

  Ⅳ期:

受侵犯-H+,肺受侵犯-L+,骨髓受侵犯-M+,皮肤受侵犯D+,胸膜受侵犯-P+,胃受侵犯-D+。

 

  全身症状分组:

每组分为A、B两组。

凡有以下症状者为B组,无以下症状为A组。

 

11、简要回答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答:

临床表现:

多发性骨髓瘤起病徐缓,早期无明显症状,容易被误诊。

MM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有贫血、骨痛、肾功能不全、感染、出血、神经症状、高钙血症、淀粉样变等。

 

检查 :

1.血清异常球蛋白增多,而白蛋白正常或减少。

尿凝溶蛋白半数阳性。

 2.贫血多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血小板正常或偏低。

 3.骨髓检查:

浆细胞数目异常增多,可伴有形态异常。

 

4.骨骼X线检查可见多发性溶骨性穿凿样骨质缺损区或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

 

 13、请简要回答出血性疾病的分类方法与筛选实验。

 

答:

 出血性疾病大体上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

另外还可根据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分类。

 

筛选试验 

包括毛细血管脆性试验、血小板计数、初学时间、凝血时间、部分活化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等。

14、请问急性与慢性ITP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ITP的首选药物是什么?

 

答:

ITP的鉴别要点 项目 急性型 慢性型年龄 2~6岁多见 20~40岁多见  性别 无区别 女性多见,男:

女约1:

3  诱因 发病前1~3周多有感染史 不明显  起病 急骤 缓慢出血症状 严重,常有粘膜和内脏出血 皮肤紫癜,月经过多  血小板计数 常<20×109/L 常为(30~80)×109/L 巨核细胞 增多或正常,幼稚型比例增高,无血小板形成 明显增多或正常,颗粒型比例增高,血小板形成减少  血小板生存时间 约1~6h 约1~3天  病程 2~6周,80%以上可以自行缓解 反复发作,甚至迁延数年,未见自行缓解 

15、垂体瘤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主要诊断手段有哪些?

 答:

临床表现 1.激素分泌异常症群激素分泌过多症群,如生长激素过多引起肢端肥大症;激素分泌过少症群。

当无功能肿瘤增大,正常垂体组织遭受破坏时,因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而闭经。

不育或阳痿常最早发生而多见。

 2.肿瘤压迫垂体周围组织的症群 

(1)神经纤维刺激症 呈持续性头痛。

(2)视神经、视交叉及视神经束压迫症 患者出现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和眼底改变;其他压迫症群。

 3.垂体卒中。

 

4.其他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表现。

 主要诊断手段有:

 1.内分泌检查 2.影像学 

(1)头颅X线平片 这是比较原始的诊断方法,根据蝶鞍骨质的变化、鞍区钙化等变化判断有无肿瘤及鉴别诊断。

 

(2)CT扫描 仅对大型垂体瘤有诊断价值,微小垂体瘤容易漏诊。

不能作为诊断垂体瘤的主要工具。

 

(3)MRI检查 是诊断垂体瘤最重要的工具,可以清楚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即使直径2~3毫米的肿瘤也可以显示出。

但还有部分肿瘤的信号与周围正常垂体组织近似,两者难以区分,还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内分泌检查进行诊断。

 3.病理学检查 

 16、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激素替代治疗原则是什么?

 

答:

临床表现为三个腺体功能低下,如:

 1. 促性腺激素不足。

  2.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3.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

 

性激素的替代要在糖皮质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充分替代的基础上进行。

 

17、简要回答单纯甲状腺肿的诊断依据与鉴别要点。

 

答:

非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域的居民,甲状腺弥漫性肿大或结节性肿大,在排除甲亢、甲减、桥本甲状腺肿、急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无痛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癌等疾病后可诊断为单纯性甲状腺肿。

诊断非毒性甲状腺肿必须证实甲状腺功能处于正常状态及血清T3、T4水平正常。

甲状腺功能状态有时在临床上难以评价,因为有些甲亢患者,尤其是老年人临床表现轻微或不典型。

 

 

19、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如何治疗?

 

答:

1.上呼吸道感染前驱症状:

肌肉疼痛、疲劳、倦怠、咽痛等,体温不同程度升高,起病3-4d达高峰。

可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2.甲状腺区特征性疼痛:

逐渐或突然发生,程度不等。

转颈、吞咽动作可加重,常放射至同侧耳、咽喉、下颌角、颏、枕、胸背部等处。

少数患者声音嘶哑、吞咽困难。

 

3.甲状腺肿大:

弥漫或不对称轻、中度增大,多数伴结节,质地较硬,触痛明显,无震颤及杂音。

甲状腺肿痛常先累及一叶后扩展到另一叶。

 

早期治疗以减轻炎症反应及缓解疼痛为目的。

轻症可用乙酰水杨酸(1-3g/d,分次口服)、非甾体消炎药(如吲哚美辛75-150 mg/d,分次口服)或环氧酶-2抑制剂。

糖皮质激素适用于疼痛剧烈、体温持续显著升高、水杨酸或其他非甾体消炎药治疗无效者,可迅速缓解疼痛,减轻甲状腺毒症症状。

初始泼尼松20-40mg/d,维持1-2周,根据症状、体征及ESR的变化缓慢减少剂量,总疗程6-8周以上。

过快减量、过早停药可使病情反复,应注意避免。

停药或减量过程中出现反复者,仍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同样可获得较好效果。

甲状腺毒症明显者,可以使用β-受体阻滞剂。

由于本病并无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多,故不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甲状腺激素用于甲减明显、持续时间久者;但由于TSH降低不利于甲状腺细胞恢复,故宜短期、小量使用;永久性甲减需长期替代治疗。

 

20、桥本甲状腺炎的主要诊断依据是什么?

 

答:

慢性甲状腺炎的初期引起甲状腺细胞破坏,下垂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增多,促进甲状腺合成激素增加,甲状腺在接受这 种刺激后合成增加,这段时间甲状腺能供应机体需要的激素含量,而不发生甲状腺功能低下症。

这时期称为单纯性桥本氏甲状腺肿或桥本氏甲状腺炎。

 

22、实验室检查在库兴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的应用价值。

 

答①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库欣病服药第二日24小时尿UFC在80%的患者被抑制到对照日的50%以下,而肾上腺肿瘤及异位ACTH综合征大都不被抑制。

过夜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意义相似; 

②血ACTH水平在肾上腺肿瘤时降低,库欣病时升高,异位ACTH综合征时更高; 

③CRH兴奋试验及静脉导管分段取血测定ACTH在诊断困难的病例有帮助; 

④MRI、CT、B超及核素标记的奥曲肽显像等影像学检查对病因鉴别诊断和肿瘤定位必不可少,无论垂体腺瘤、肾上腺肿瘤或异位ACTH分泌肿瘤。

 

23、简要回答库兴综合征的分类方法与主要特点。

 答:

一、内源性库欣综合征 

 1. 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依赖性库欣综合征  垂体性库欣综合征(库欣病) 垂体ACTH腺瘤 垂体ACTH细胞癌 垂体ACTH细胞增生 65-75% 

异位ACTH综合征 10-15% 异位CRH综合征 

罕见 2. ACTH非依赖性库欣综合征  肾上腺肿瘤  肾上腺皮质腺瘤 10-20% 肾上腺皮质腺癌 

2-3% ACTH非依赖性大结节增生(ACTH independent Macronodular Adrenal Hyperplasia,AIMAH) 

2-3% 原发性色素结节性肾上腺病(Primary Pigmented Nodular Adrenal Disease,PPNAD) 

罕见 

二、外源性库欣综合征 

1. 假库欣综合征(Pseudo-Cushing’s syndromes)  

大量饮酒  抑郁症  肥胖 

 2. 药源性库欣综合征 

24、如何通过实验室检查对库兴综合征进行鉴别?

 

答:

 1.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1)午夜1mg法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午夜1次口服地塞米松1mg,次晨8时测血中的游离皮质醇(F),如比对照日下降50%,称可以抑制;不能抑制的,库欣综合征可能性较大。

  

(2)2mg地塞米松2天法抑制试验(Liddle试验):

连续2天口服地塞米松0.5mg,每6小时1次或0.75mg,每8小时1次,每天分别测服药后的血中游离皮质醇(F)与24h尿中的F,如果服药后血中的F,24h尿中的F比服药前降低50%以上,称可以抑制,则排除“库欣”的诊断;反之,可确诊为库欣综合征,再进一步做库欣的病因鉴别诊断。

 

2.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 

(1)8mg地塞米松2天法:

连续2天服用地塞米松(2mg,每6小时1次),服药后的血中F和24h尿中的F与对照天相比下降50%.以上,为可以抑制,为增生型库欣,反之为不抑制,考虑为肾上腺皮质腺瘤或腺癌。

异位ACTH综合征和某些结节性增生患者,可结合其他化验、试验,进一步鉴别。

 

(2)过夜8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法:

过夜8mg法为简化的大剂量DST,对库欣病的诊断敏感性为88%,而特异性略低,约60%。

如果在服药前的8:

00,8:

30,9:

00和服地塞米松后次晨7:

00,8:

00,9:

00及10:

00取血测ACTH及皮质醇,可改良过夜8mg DST,使敏感性提高。

 

3.CRH兴奋试验 对用大剂量8mg DST不能鉴别的病人,可做CRH兴奋试验。

 

25、Addison 病的主要诊断依据是什么?

 

答:

阿狄森氏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血尿皮质醇、血ACTH水平测定,需要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的松类)终生替代治疗 

26、简要回答痛风的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答:

(一)表现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病前没有任何先兆。

轻度外伤,暴食高嘌呤食物或过度饮酒,手术,疲劳,情绪紧张,内科急症(如感染,血管阻塞)均可诱发痛风急性发作。

常在夜间发作的急性单关节或多关节疼痛通常是首发症状。

疼痛进行性加重,呈剧痛。

体征类似于急性感染,有肿胀,局部发热,红及明显触痛等。

局部皮肤紧张,发热,有光泽,外观呈暗红色或紫红色。

大趾的跖趾关节累及最常见(足痛

风),足弓,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和肘关节等也是常见发病部位。

全身表现包括发热,心悸,寒战,不适及白细胞增多。

 

(二)诊断 

1.滑囊液中查见特异性尿酸盐结晶。

 

2.痛风石经化学方法或偏振光显微镜检查,证实含有尿酸钠结晶。

 3.具备下列临床、实验室和X线征象等12项中6项者。

  

总之,急性痛风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反应不难诊断。

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需要认真进行鉴别,并应尽可能取得尿酸盐结晶作为依据。

 

27、痛风的治疗原则与主要措施是什么?

如何预防其发作?

 答:

痛风的治疗原则

 1.用抗炎药物终止急性发作。

 

2.每天预防性应用秋水仙碱以防止反复急性发作(若发作频繁)。

 

3.通过降低体液内尿酸盐浓度,预防单钠尿酸盐结晶进一步沉积和消除已经存在的痛风石。

 

4.急性发作秋水仙碱的疗效一般都很显著,通常于治疗后12小时症状开始缓解,36~48小时内完全消失。

 

5.非类固醇抗炎药(NSAID)对已确诊的痛风急性发作有效。

 

6.抽吸关节和液,随后注入皮质类固醇酯也可控制痛风急性发作。

 7.除特殊疗法外,还需要注意休息,大量摄入液体,防止脱水和减少尿酸盐在肾脏内的沉积。

 

8.慢性疾病的治疗:

秋水仙碱每次口服0.6mg,每日1~3次(取决于对药物的耐受能力和病情轻重)能降低痛风急性发作的次数。

当发现急性发作的第一征兆时,立即额外服用1次秋水仙碱1~2mg,常能制止痛风发作。

长期服用秋水仙碱可引起神经病变或肌病。

 

9.在静止期,控制高尿酸血症开始时必须每日并用秋水仙碱或NSAID治疗,这是因为控制高尿酸血症的各种疗法在开始几周或几个月内易于引起痛风急性发作。

 

10.促进尿酸排泄疗法,口服丙磺舒(500mg片剂)或苯磺唑酮(100mg片剂)均可,调节用药剂量以维持血清尿酸盐浓度在正常范围。

 

11.辅助疗法所有痛风患者都需要摄入大量液体,每日至少3L,尤其是以前患有慢性尿酸结石患者更应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