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原理练习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25189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3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反应原理练习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化学反应原理练习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化学反应原理练习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化学反应原理练习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化学反应原理练习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反应原理练习及答案.docx

《化学反应原理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反应原理练习及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反应原理练习及答案.docx

化学反应原理练习及答案

练习1

一、选择题

1.已知:

2CO(g)+O2(g)=2CO2(g) △H=–566.0kJ/mol.由此判断CO的燃烧热是

A.-283.0kJ/mol         B.-566.0kJ/molC.283.0kJ             D.566.0kJ/mol

2.已知3.6g碳在6.4g的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并放出XkJ热量。

已知单质碳的燃烧热为-YkJ/mol,则C与1molO2反应生成CO时的反应热ΔH为         

A.-YkJ/mol                   B.-(10X-Y)kJ/mol  C.-(5X-0.5Y)kJ/mol          D.+(10X-Y)kJ/mol 

3.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如右图所示,测定中和热时,大小两烧杯间填满碎纸的作用是固定小烧杯

B.若用50mL0.55mo1·L—1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50mL0.50mo1·L—1的盐酸和50mL0.50mo1·L—1的硫酸充分反应,两反应测定的中和热不相等 

C.在中和滴定实验中,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标准液润洗,再加进标准液

D.进行中和滴定操作时,左手震荡锥形瓶,右手转动活塞控制液滴流速,眼睛要始终注视滴定管内溶液液面的变化

4.已知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C(s)+O2(g)==CO2(g)△H=-393.5kJ/mol

   2H2(g)+O2(g)==2H2O(g)△H=-483.6kJ/mol

现有0.2mol炭粉和H2组成悬浮气,使其在O2中完全燃烧,共放出63.53kJ的热量,则炭粉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

1    B.1:

2    C.2:

3     D.3:

2

5.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放出的热量最多的是   

 A.CH4(g)+2O2(g)==CO2(g)+2H2O

(1)   △HB.2CH4(g)+4O2(g)==2CO2(g)+4H2O

(1)△H

 C.CH4(g)+2O2(g)==CO2(g)+2H2O (g)   △HD.2CH4(g)+4O2(g)==2CO2(g)+4H2O(g) △H

6.下列各组物质的燃烧热相等的是

A.碳和一氧化碳B.1mol碳和2mol碳C.3mol乙烯和苯D.淀粉和纤维素

7.已知:

①1mol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

②1mol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

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molHCl分子时释放431kJ的能量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2(g)=2HCl(g)

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

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

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1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

8.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

在室温下将1mol无水硫酸铜制成溶液时,放出热量为Q1kJ,而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uSO4·5H2O(s)=CuSO4(s)+5H2O(l);△H=+Q2kJ/mol,则Q1与Q2的关系是

A.Q1>Q2B.Q1<Q2C.Q1=Q2D.无法确定

9.已知

(1)H2(g)+1/2O2(g)===H2O(g)△H1=akJ·mol-1

(2)2H2(g)+O2(g)===2H2O(g)△H2=bkJ·mol-1

(3)H2(g)+1/2O2(g)===H2O(l)△H3=ckJ·mol-1

(4)2H2(g)+O2(g)===2H2O(l)△H4=dkJ·mol-1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ad>0C.2a=b<0D.2c=d>0

10.根据热化学方程式(101KPa)S(s)+O2(g)=SO2(g);△H=-297.23KJ/mol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S的燃烧热为297.23KJ/molBS(g)+O2(g)=SO2(g)放出的热量大于297.23KJ

CS(g)+O2(g)=SO2(g)放出的热量小于297.23KJ

D形成1molSO2化学键所释放总能量大于断裂1molS(s)和1molO2(g)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

11.已知:

298K时,2SO2(g)+O2(g)

2SO3(g);△H=—Q1KJ/mol,在相同温度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SO2和1molO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2KJ,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

A.Q1>Q2B.Q1<Q2C.Q1=Q2D.无法比较

12.在火箭推进器中装有还原剂肼(N2H4)和强氧化剂H2O2,当它们混合时,即产生大量的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的热量。

已知0.4mol液态肼和足量双氧水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时放出256.65KJ的热量。

(1)写出肼和过氧化氢的结构式肼_________,过氧化氢__________。

(2)上述反应应用于火箭推进剂,除释放出大量热量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肼和双氧水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H2O(l)==H2O(g);△H=+44KJ/mol,则16g液态肼与足量双氧水反应生成氮气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N2(g)+2O2(g)==2NO2(g);△H=+67.7KJ/mol,

N2H4(g)+O2(g)==N2(g)+2H2O(g);△H=—534KJ/mol,

则肼与NO2完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某液化石油气由丙烷和丁烷组成,其质量分数分别为80%和20%,它们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3H8(g)+5O2(g)→3CO2(g)+4H2O(g)△H=–2200KJ·mol-1

2C4H10(g)+13O2(g)→8CO2(g)+10H2O(g)△H=–5800KJ·mol-1

有一质量为0.8Kg、容积为4.0L的铝壶,将一壶20℃的水烧开需消耗该液化石油气0.056Kg。

试计算该燃料的利用率[已知水的比热为4.2KJ/(Kg·℃),铝的比热为0.88KJ/(Kg·℃)]

 

练习2

1.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3OH(g)+H2O(g)=CO2(g)+3H2(g); △H=+49.0kJ·mol-1

 ②CH3OH(g)+1/2O2(g)=CO2(g)+2H2(g);△H=-192.9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3OH的燃烧热为192.9kJ·mol-1

 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

 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D.根据②推知反应:

CH3OH(l)+1/2O2(g)=CO2(g)+2H2(g)的△H>-192.9kJ·mol-1

2.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0.5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445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2CH4(g)+4O2(g)=2CO2(g)+4H2O(l)ΔH=+890kJ·mol-1

B.CH4(g)+2O2(g)=CO2(g)+2H2O(l)ΔH=+890kJ·mol-1

C.CH4(g)+2O2(g)=CO2(g)+2H2O(l)ΔH=-890kJ·mol-1

D.1/2CH4(g)+O2(g)=1/2CO2(g)+H2O(l)ΔH=-890kJ·mol-1

3.热化学方程式C(s)+H2O(g)

CO(g)+H2(g);△H=+131.3kJ/mol表示

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

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

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

4.在烃分子中去掉2个氢原子形成一个双键是吸热反应,大约需117kJ/mol~125KJ/mol的热量,但1,3—环己二烯失去2个氢原子变成苯是放热反应,△H=-23.4kJ/mol,以上事实表明

 A.1,3—环己二烯加氢是吸热反应  B.苯加氢生成环己烷是吸热反应

 C.1,3—环己二烯比苯稳定  D.苯比1,3—环己二烯稳定

5.已知在25℃,101kPa下,1g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

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8H18(l)+

O2(g)=8CO2(g)+9H2O(g);ΔH=-48.40kJ·mol-1

B.C8H18(l)+

O2(g)=8CO2(g)+9H2O(l);ΔH=-5518kJ·mol-1

C.C8H18(l)+

O2(g)=8CO2(g)+9H2O(l);ΔH=+5518kJ·mol-1

D.C8H18(l)+

O2(g)=8CO2(g)+9H2O(l);ΔH=-48.40kJ·mol-1

6.氢气(H2)、一氧化碳(CO)、辛烷(C8H18)、甲烷(CH4)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2(g)+1/2O2(g)=H2O(l);△H=-285.8kJ/mol

CO(g)+1/2O2(g)=CO2(g);△H=-283.0kJ/mol

C8H18(l)+25/2O2(g)=8CO2(g)+9H2O(l);△H=-5518kJ/mol

CH4(g)+2O2(g)=CO2(g)+2H2O(l);△H=-890.3kJ/mol

相同质量的H2、CO、C8H18、CH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A.H2(g)B.CO(g)C.C8H18(l)D.CH4(g)

7.下列各项与反应热的大小无关的是

A.反应物的状态B.生成物的状态C.反应物的多少D.表示反应热的单位

8.已知:

2H2(g)+O2(g)=2H2O(l);ΔH=—571.6KJ/mol,则2H2O(l)=2H2(g)+O2(g);ΔH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ΔH大于0B.ΔH=—571.6KJ/mol

C.该反应可表示36g液态水分解的热效应D.该反应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个数

9.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③浓硫酸稀释④氯酸钾分解⑤生石灰跟水反应

A.②④B.①④C.②③D.①④⑤

10.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的中和热可表示为:

H+(aq)+OH-(aq)=H2O

(1)△H=-57.3kJ/mol

已知:

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H=-Q1kJ/mol

1/2H2SO4(浓)+NaOH(aq)==1/2Na2SO4(aq)+H2O

(1)△H=-Q2kJ/mol

HNO3(aq)+KOH(aq)=KNO3(aq)+H2O

(1)△H=-Q3kJ/mol

上述反应均为溶液中的反应,则Q1、Q2、Q3的绝对值大小的关系为

(A)Q1=Q2=Q3(B)Q2>Q1>Q3(C)Q2>Q3>Q1(D)Q2=Q3>Q1

1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101KPa)S(s)+O2(g)=SO2(g);△H=-297.23KJ/mol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S的燃烧热为297.23KJ/molBS(g)+O2(g)=SO2(g)放出的热量大于297.23KJ

CS(g)+O2(g)=SO2(g)放出的热量小于297.23KJ

D形成1molSO2化学键所释放总能量大于断裂1molS(s)和1molO2(g)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

12.1840年盖斯指出:

若是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步反应的反应热总和与这个反应一次发生时的反应热相同。

请回答:

⑴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C(S,金刚石)+O2(g)=CO2(g)△H=-395.41KJ/mol

C(S,石墨)+O2(g)=CO2(g)△H=-393.51KJ/mol

则金刚石转化为石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由热化学方程式看来更稳定的碳的同素异形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燃烧3.1g白磷比燃烧3.1g红磷放出的热量多1.839KJ,则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温度下,能量状态最低的是__________。

13.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设用焦炭为燃料,热化学方程式为:

CaCO3(s)

CaO(s)+CO2(g);△H=+159KJ/mol

C(s)+O2(g)

CO2(g);△H=—393.5KJ/mol

设热能的利用率为70%,计算煅烧1t石灰石需含碳90%的焦炭多少吨

 

练习3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关于右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从锌电极通过检流计流向铜电极

B.盐桥中的阴离子向硫酸铜溶液中迁移

C.锌电极发生还原反应,铜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D.铜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2H++2e-=H2↑

2.

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已知某镍镉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

Cd+2NiOOH+2H2OCd(OH)2+2Ni(OH)放2,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时阳极反应:

Ni(OH)2-e-+OH-==NiOOH+H2O

B.充电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C.放电时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不变

3.

肼(N2H4)分子中所示原子均达到稀有气体原子的稳定结构,它的沸点高l13℃,燃烧热为642kJ·mol-1,肼与氧气及氢氧化钾溶液还可构成燃电池。

已知肼的球棍模型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肼是由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

B.肼沸点高达l13℃,可推测肼分子间可形成氢键

C.肼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2H4(g)+O2(g)=N2(g)+2H2O(g);△H=-642kJ·mol-1

D.肼-氧气燃料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

O2+2H2O+4e-=4OH-

4.甲、乙、丙三个烧杯中分别装有稀硫酸、氯化铜溶液、饱和食盐水,把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插入甲,把分别与直流电源正、负极相连的C1、C2插入乙,把分别与直流电源正、负极相连的C3、铁片插入丙。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丙中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乙中是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B.C1、C2分别是阳极、阴极,锌片、铁片上都发生氧化反应

C.C1和C3放出的气体相同,铜片和铁片放出的气体也相同

D.甲、乙中溶液的PH值逐渐升高,丙中溶液的PH值逐渐减小

5.将镁片、铝片平行插入到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用导线连接成闭合回路,该装置在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镁比铝活泼,镁失去电子被氧化成Mg2+

B.铝是电池负极,开始工作时溶液中会立即有白色沉淀生成

C.该装置的内、外电路中,均是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D.该装置开始工作时,铝片表面的氧化膜可不必处理

6.一种碳纳米管(氢气)二次电池原理如右图,该电池的电解质为6mol/LKOH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储存H2的碳纳米管作电池正极

B.放电时负极附近pH增大

C.放电时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NiO(OH)+H2O+e-==Ni(OH)2+OH-

D.放电时,电池反应为2H2+O2=2H2O

7.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纯银器表面在空气中因化学腐蚀渐渐变暗

B.当镀锡铁制品的镀层破损时,镀层仍能对铁制品起保护作用

C.在海轮外壳连接锡块保护外壳不受腐蚀

D.可将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以保护它不受腐蚀

8.

铜板上铁铆钉处的吸氧腐蚀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2H++2e-=H2↑

B.此过程中还涉及到反应:

4Fe(OH)2+2H2O+O2=4Fe(OH)3

C.此过程中铜并不被腐蚀

9.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如下反应:

w.w.w.k.s.5.u.c.o.m

①2Fe+O2+2H2O=2Fe(OH)2;

②4Fe(OH)2+O2+2H2O=4Fe(OH)3;

③2Fe(OH)3=Fe2O3+3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

B.反应①中氧化剂是氧气和水

C.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不易发生腐蚀

D.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发生电化学腐蚀

10.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两个铜电极电解食盐水:

2Cl-+2H2O

2OH-+H2↑+Cl2↑

B.李永刚腐蚀法制作印刷线路板:

Fe3++Cu====Fe2++Cu2+

C.以铜作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

2Cu2++2H2O

2Cu+O2↑+4H+

D.AlCl3溶液呈酸性的原因:

 Al3++3H2O

Al(OH)3+3H+

11..在玻璃圆筒中盛有两种无色的互不相容的中性液体。

上层液体中插入两根石墨电极,圆筒内还放有一根下端弯成环状的玻璃搅棒,可以上下搅动液体,装置如右图。

接通电源,阳极周围的液体呈现棕色,且颜色由浅变深,阴极上有气泡生成。

停止通电,取出电极,用搅棒上下剧烈搅动。

静置后液体又分成两层,下层液体呈紫红色,上层液体几乎无色。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

(1)阳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2)阴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3)原上层液体是。

(4)原下层液体是。

(5)搅拌后两层液体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6)要检验上层液体中含有的金属离子,现象是。

12.已知:

铅蓄电池总的化学方程式为:

Pb+PbO2+2H2SO4=2PbSO4+2H2O

镍镉碱性充电电池在放电时,其正极反应为:

2NiO(OH)+2H2O+2e-=2Ni(OH)2+2OH-

负极反应为:

Cd+2OH--2e-=Cd(OH)2

铅蓄电池使用(放电)一段时间后,其内阻明显增大,电压却几乎不变,此时只有充电才能继续使用。

镍镉碱性充电电池使用(放电)到后期,当电压明显下降时,其内阻却几乎不变,此时充电后也能继续使用。

回答下列问题:

⑴铅蓄电池在放电时的负极反应为,其在充电时阳极反应为;

⑵镍镉碱性充电电池在充电时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⑶上述两种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一个内阻明显增大,而另一个内阻却几乎不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⑷如果铅蓄电池在放电时回路中有2mol电子转移时,消耗H2SO4mol。

练习4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图所示,A池用石墨电极电解氢氧化钠溶液,B池精炼粗铜。

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A池D极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2.24L,则B池中E极质量的变化是()

A.质量增加6.4gB.质量增加12.8g

C.质量减少6.4gD.质量减少12.8g

2电极电解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CuSO4和KCl的混合溶液一段时间后,测得溶液的pH<7。

电解产物一定有下列物质:

①Cl2②O2③Cu④H2⑤KOH中的:

()

A.①③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⑤

3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钢铁腐蚀的负极反应为:

Fe-3e-=Fe3+

B.Mg—Al及NaOH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材料为Mg

C.无隔膜电解饱和NaCl溶液所得产物之一是“84”消毒液中的有效成分

D.H2—O2燃料电池中电解液为H2SO4,则正极反应式为:

O2+4e-=2O2-

4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若图乙中横坐标X表示通过

电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表示反应生成Cu的物质的量

B.E表示反应消耗H2O的物质的量

C.E表示反应生成O2的物质的量

D.F表示反应生成H2SO4的物质的量

5质量均为100g的Cu作电极,电解AgNO3溶液。

稍电解一段时间后,两电极的质量相差28g,此时两电极的质量分别为()

A、阳极100g,阴极128gB、阳极93.6g,阴极121.6g

C、阳极91.0g,阴极119.0gD、阳极86.0g,阴极114.0g

6人造地球卫星用到一种高能电池—银锌蓄电池,它在放电时的电极反应为:

Zn+2OH--2e-==ZnO+H2OAg2O+H2O+2e-==2Ag+2OH-

据此判断氧化银是

A.负极,被氧化B.正极,被还原C.负极,被还原D.正极,被氧化

7将Fe片和Al片放在盛有NaCl溶液(其中滴入

酚酞)的表面器中,如图表示,最先观察到变

红色的区域为:

()

A.II和ⅣB.Ⅱ和ⅢC.Ⅰ和ⅢD.Ⅰ和Ⅳ

8.H2O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Ag+、Na+、Ba2+、NO3-、SO42-、Cl-,该溶液放在惰性电极的电解槽中通电片刻后,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是()

A.1∶8B.8∶1C.35.5∶108D.108∶35.5

9以Pt作电极,用电源串联电解分装在两个烧杯里的200mL0.3mol/LNaCl溶液和300ml0.1mol/L的AgNO3溶液,过一段时间取出电极,将两杯溶液混合,则对混合溶液的pH判断正确的是():

A.小于7B.大于7C.等于7D.大于或等于7

10铁为阳极、以铜为阴极,对足量的NaOH溶液进行电解,一段时间后得到2molFe(OH)3沉淀,此间共消耗水的物质的量为()

A.2molB.3molC.4molD.5mol

11.在150ml0.2mol/L硫酸铜溶液中插入两个电极,通电电解(不考虑水蒸发)。

(1)若两极均为铜片,试说明电解过程中浓度将怎样变化。

(2)若阳极为纯锌,阴极为铜片,阳极反应式是。

(3)如不考虑氢离子在阴极上放电,当电路中有0.04mole-通过时,阴极增重g,阴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

12.下图所示装置中,甲、乙、丙三个烧杯依次分别盛放100g5.00%的NaOH溶液、足量的CuSO4溶液和100g10.00%的K2SO4溶液,电极均为石墨电极。

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丙中K2SO4浓度为10.47%,乙中c电极质量增加。

据此回答问题:

①电源的N端为极;

②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