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2492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茂名市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东省茂名市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东省茂名市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东省茂名市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东省茂名市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茂名市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广东省茂名市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茂名市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茂名市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广东省茂名市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1年茂名市高二级第二次综合测试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据史书记载,商王自称“余一人”、“予一人”,以示其至高无上,唯我独尊。

商王朝见于甲骨卜辞的官职名称有“尹”、“多尹”、“司工”,“马”、“多马”、“射”,“巫”、“卜”等二十余种。

这表明商朝

A.君主专制的确立B.中央集权已经形成

C.宗法制度的成熟D.国家机构趋于完善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据史书记载,商王自称‘余一人’、‘’予一人’,以示其至高无上,唯我独尊。

商王朝见于甲骨卜辞的官职名称有‘尹’、‘多尹’、‘司工’,‘马’、‘多马’、‘射’,‘巫’、“卜’等二十余种”,可得出,商王是最高统治者,且设有众多官职与机构,说明商朝国家机构趋于完善,故D项正确;君主专制建立于秦朝,故A项错误;中央集权出现在秦朝,故B项错误;材料与宗法制度无关,故C项错误。

2.谶是隐语和预言,纬是用诡秘的语言对经书的解释。

王莽、刘秀争夺国家政权都用了谶纬。

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后,“宣布图谶于天下”。

章帝主持召廷白虎观会议,用谶纬解经,谶纬之学遂占统治地位。

这反映了汉代

A.儒家思想已居于主流地位B.政治统治借助于神秘力量

C.百家争鸣良好氛围的持续D.君主专制源于迷信的思想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王莽、刘秀争夺国家政权都用了谶纬……章帝主持召廷白虎观会议,用谶纬解经,谶纬之学遂占统治地位”,可得出,谶纬有助于统治,反映了汉代政治统治借助于神秘力量,故B项正确;材料与儒家思想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百家争鸣,故C项错误;君主专制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体现,不是源于迷信思想,迷信思想只是有助于君主专制,故D项错误。

3.考古工作者在很多隋唐遗址中发现了当时外国的货币,如波斯萨珊王朝的银币、东罗马金币、阿拉伯金币和日本的“和铜开珎”银币。

佛教通过中国传到日本和朝鲜。

阿拉伯人创立的伊斯兰教、波斯人创立的摩尼教、基督教的一个支派景教,也都在唐朝时传入中国。

这些现象表明隋唐时期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占优势B.佛教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C.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密切D.儒家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考古工作者在很多隋唐遗址中发现了当时外国的货币,如波斯萨珊王朝的银币、东罗马金币、阿拉伯金币和日本的‘和铜开珎’银币。

佛教通过中国传到日本和朝鲜。

阿拉伯人创立的伊斯兰教、波斯人创立的摩尼教、基督教的一个支派景教,也都在唐朝时传入中国”,可得出,隋唐时期,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密切,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占优势,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体现佛教通过中国传到日本和朝鲜,未体现佛教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儒家传统文化受到冲击,故D项错误。

4.清朝中叶,交通运输仍以水运为主,近海航道、长江、运河、黄河等内河成为运输主干道,舟楫不通之处附以驿道等陆路运输,这样就形成了以水路运输为主、陆路交通为辅的全国性交通网络。

为数众多,实力雄厚的商人结为商帮,活跃于全国各地。

据此可知

A.全国性市场体系初步形成B.交通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

C.南北方经济发展趋于均衡D.传统的义利观念受到冲击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清朝中叶,交通运输仍以水运为主,近海航道、长江、运河、黄河等内河成为运输主干道,舟楫不通之处附以驿道等陆路运输,这样就形成了以水路运输为主、陆路交通为辅

全国性交通网络。

为数众多,实力雄厚的商人结为商帮,活跃于全国各地”,可得出,清朝中叶全国性交通网络形成,商人活跃于全国各地,说明全国性市场体系初步形成,故A项正确;当时水陆交通仍是以人力、畜力、自然力为主的传统交通方式,未发生根本性变革,故B项错误;当时经济重心在南方,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故C项错误;“传统的义利观念受到冲击”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5.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法国人以“中国虽与英夷息兵通商,为和好究不足恃”为由,建议清政府“必须自为防备,方无后患,庶有事可资辅助”,并要求互派公使;同时建议清政府“派官赴伊国,学习修船铸炮水战兵法,万一将来英夷再有滋事,不难制胜”,均被清政府一口回绝。

这表明

A.清廷对外依然昏聩懵懂B.英法矛盾尖锐不可调和

C.法国企图干预中国内政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法国人以‘中国虽与英夷息兵通商,为和好究不足恃’为由,建议清政府‘必须自为防备,方无后患,庶有事可资辅助’,并要求互派公使;同时建议清政府‘派官赴伊国,学习修船铸炮水战兵法,万一将来英夷再有滋事,不难制胜’,均被清政府一口回绝”,可得出,法国的建议虽然出自自身利益需要,但也道出了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对此清政府断然拒绝,说明清廷对外依然昏聩懵懂,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英法矛盾尖锐不可调和”,故B项错误;“法国企图干预中国内政”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当时清政府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观念”中,故D项错误。

6.1901年6月5号,清廷谕整顿翰林院,斥责该院“专以诗赋小楷为功,弊精神为无用,而经世之务,或转不暇考求,殊非造就大才之意”。

清廷谕整顿翰林院反映了清政府

A.传播维新变法思想B.举新政急需新式人才

C.抵制向西方学习的观点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01年6月5号,清廷谕整顿翰林院,斥责该院‘专以诗赋小楷为功,弊精神为无用,而经世之务,或转不暇考求,殊非造就大才之意’”,可得出,清政府认为翰林院专攻诗赋小楷,与实际无用。

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清政府正在进行新政改革,急需新政所需的人才,而翰林院无法满足,所以清廷下令整顿翰林院,故B项正确;当时维新变法运动已经失败,且清政府不可能传播维新变法思想,故A项错误;新政时期的清政府主张向西方学习,故C项错误;清政府新政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封建传统的意识形态,故D项错误。

7.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1914年8月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

这一变化

A.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的局面

B.加剧了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膨胀

C.得益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减少

D.是因为清政府放宽兴办实业的限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战前(1914年8月前)……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结合所学可知,1914年至1920年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较快

发展,主要是由于这时期处于一战,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列强无暇东顾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1914年至1920年期间我国新注册公司和资本的发展状况,不代表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的局面,并且不符合史实,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官僚资本主义出现于1927年,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清政府放宽兴办实业的限制是19世纪末,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

8.1932年10月上旬,苏区中央局在宁都召开全体会议,决定以进攻战略粉碎敌人的大举进攻,进而夺取中心城市。

会议对毛泽东进行了错误批评,指责他提出的向赣东北发展的意见是对“夺取中心城市”方针的“消极怠工”,是纯粹防御路线。

这反映了苏区中央局

A.主张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B.将工作重心转移至城市

C.适应了抗战新形势的需要D.坚持学习俄国革命模式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32年10月上旬,苏区中央局在宁都召开全体会议,决定以进攻战略粉碎敌人的大举进攻,进而夺取中心城市。

会议对毛泽东进行了错误批评,指责他提出的向赣东北发展的意见是对‘夺取中心城市’方针的‘消极怠工’,是纯粹防御路线”,可得出,苏区中央局坚持学习俄国革命模式,即坚持城市中心论,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苏区中央局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故A项错误;1949年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作出将工作重心转移至城市的决策,故B项错误;当时正值十年对峙时期,不是抗战时期,故C项错误。

9.在1952、1953年,大批高校和中专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奔赴工业建设的最前线,一些理工科大学生,甚至提前一年毕业分配。

1953年暑期高校毕业生分配的基本方针是:

集中使用,重点配备。

这反映出当时

A.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B.正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计划经济已初具规模D.大跃进运动提高毕业生工作积极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在1952、1953年,大批高校和中专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1953年”“集中使用,重点配备”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我国于1953-1957年期间进行一五计划,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此大批高校和中专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奔赴工业建设的最前线,因此材料内容反映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于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建立,不符合材料时间,B项错误;计划经济已初具规模是在1956年后,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发生于1958年,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

10.如表-2018年中国经济数据(单位:

亿元),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年份

经济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

工业增加值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进出口总额

1978

3678.7

1621.4

1072.5

355

04

1988

15180.4

5814.0

3865.2

3821.79

1998

851955

341339

14816.4

26849.68

2008

319244.6

131724.0

33428.I

179921.47

2018

919281.1

301089.3

67558.7

305008.13

A.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显著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C.经济发展得益于加入世贸D.工农业生产比例出现失调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从1978年起,我国经济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不断增长。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在城市和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这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A正确;“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变化”说法错误,仍以公有制为主体,所以B错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这无法解释1978—1998年的经济指标增长,所以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工农业生产比例出现失调”,所以D错误。

11.由如表可以推知

时间

法案

重要内容

BC367

《李锡尼·绥克斯图法案》

恢复执政官制度,每年选出两名执政官,其中一名必须由平民担任

BC326

《彼提利阿法案》

债务人以他的财产而不是以人身对债主负责,因债务被奴役者获得释免

BC287

《霍腾西阿法案》

平民会议所制定的法案,不管元老院是否批准,对国家都具有约束力

A.平民取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力B.奴隶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C.贵族和平民的法律地位平等D.罗马的阶级矛盾有所缓解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公元前367年《李锡尼·绥克斯图法案》主张恢复执政官制度,每年选出两名执政官,其中一名必须由平民担任;公元前326年《彼提利阿法案》主张债务人以他的财产而不是以人身对债主负责,因债务被奴役者获得释免;公元前287年《霍腾西阿法案》主张平民会议所制定的法案,不管元老院是否批准,对国家都具有约束力”,并结合所学可知,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法律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平民的利益要求,说明罗马的阶级矛盾有所缓和,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平民取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力”,故A项错误;当时奴隶没有任何权利,故B项错误;当时罗马处于奴隶社会,贵族与平民的法律地位不可能平等,故C项错误。

12.有学者研究指出,中世纪的城市是商业中心,是市民从事制造业或者做买卖的地方,所以市民就成了不同于领主、农民的第三类人。

市民在从事新的经济活动方式的时候产生了新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由此可知

A.启蒙思想在欧洲逐渐流行开来B.市民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

C.市民受到宗教改革理论的冲击D.新经济活动有利于人文主义产生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有学者研究指出,中世纪的城市是商业中心,是市民从事制造业或者做买卖的地方,所以市民就成了不同于领主、农民的第三类人。

市民在从事新的经济活动方式的时候产生了新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并结合所学可知,市民的这种新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有别于天主教的禁欲主义等主张,新的经济活动有利于创造财富,这有利于人文主义产生,故D项正确;启蒙思想产生于17世纪,是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市民的经济活动只是冲击了天主教的一些束缚,宗教观念始终存在,故B项错误;欧洲宗教改革发生在16世纪,是在人文主义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

13.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指出,1700—1750年,英国国内产业增长7%,出口产业却增长了76%;1750—1770年,两者又分别增长了7%和80%。

当时出现的这种状况

A.降低了英国人的生活水平B.促进了英国工业化的进程

C.使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D.降低了英国劳动生产效率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700—1750年,英国国内产业增长7%,出口产业却增长了76%;1750—1770年,两者又分别增长了7%和80%”,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对外出口高速增长,说明海外市场不断扩大,这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进而促进了英国工业化的进程,故B项正确;国内产业增长会提高生活水平,故A项错误;殖民扩张使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国内产业增长和对外出口高速增长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表现,故D项错误。

14.英国历史学家奥兰多·费吉斯在《耳语者:

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中写道“内战时宛如墓地的莫斯科和彼得格勒,突然生机盎然,嘈杂的贸易商人、忙碌的出租车司机、灯火通明的商店和街道,好像重又回到1917年之前。

”由此可知,苏俄

A.消除了城乡之间的差别B.对斯大林体制作出调整

C.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D.实施国民经济五年计划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在“(三年)内战”后,莫斯科、彼得格勒等地的商人、出租车、商店和街道等“好像重又回到1917年之前”,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活跃,反映出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即苏俄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C项正确;“消除”了城乡之间差别的说法绝对,A项错误;内战前后斯大林体制还未形成,B项错误;苏联开始实施国民经济五年计划与“(城市商业活动繁忙)好像重又回到1917年之前”不符,D项错误。

15.据学者统计,1929年,美国结婚的人有1233000对,到1932年,减为982000对。

生育率在20年代末约为20%,1933年减为16.6%。

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物价的快速持续上涨B.经济危机影响婚育意愿

C.战争导致人口的减少D.《社会保障法》的颁布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据学者统计,1929年,美国结婚的人有1233000对,到1932年,减为982000对。

生育率在20年代末约为20%,1933年减为16.6%。

”,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美国正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失业率高,生活成本加重,从而使结婚率和生育率下降,故B项正确;当时物价下跌,故A项错误;材料与战争无关,故C项错误;《社会保障法》的颁布是解决经济大危机的举措,不是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故D项错误。

16.

推动如表所列宣言或公约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时间

宣言、公约

参与国

内容

1970

《蒙德维的亚海洋法宣言》

智利、乌拉圭等拉美9国

宣布沿海国有权确定其领海主权和管辖权的范围;把签署国的领海或专属管辖区扩大为200海里

1972

《圣多明各宣言》

拉美15国

主张领海和承袭海的总宽度可达200海里

1982

《联合国海洋公约》

119国签署(美英等国拒签)

一国可对距其海岸线200海里(约370公里)的海域拥有经济专属权

A.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程受到阻碍

C.欧洲联盟初具规模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D.政治多极化推动了经济多极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智利、乌拉圭等拉美9国”“119国签署(美英等国拒签)”等信息可知,题干涉及的宣言和公约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海洋权益,但是部分发达国家拒绝签字,表明第三世界捍卫领海权益的斗争艰难曲折,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中处于不利的地位,A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维护发展中国家海洋权益的宣言和公约,没有涉及经济区域集团,无法得出经济区域集团化进程受到阻碍的结论,B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欧洲联盟正式诞生于1993年,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第三世界捍卫领海权益的斗争艰难曲折,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中处于不利的地位,没有强调政治多极化对经济多极化的影响,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到了春秋末年,(晋国)过去的几十家卿大夫中,互相兼并,就只有智伯瑶为首的智氏、韩康子虎为首的韩氏、赵襄子无恤为首的赵氏和魏桓子驹为首的魏氏四家掌握晋国的命运。

四卿之中又以赵、智两氏较强,韩、魏两氏只有团结起来,在赵、智二氏之中作一选择。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前403),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臣光曰:

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

何谓礼?

纪纲是也。

何谓分?

君、臣是也。

何谓名?

公、侯、卿、大夫是也。

——摘编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第一卷·周纪一》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家分晋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以“三家分晋”作开篇的原因,并据此说明影响史书编纂的因素。

【答案】

(1)影响:

晋国名存实亡;周王室威望下降;分封宗法制进一步遭到破坏。

(2)原因:

司马光本人强调名分、尊君抑臣、坚持传统秩序;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理学的兴起。

因素:

时代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立场。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只有智伯瑶为首的智氏、韩康子虎为首的韩氏、赵襄子无恤为首的赵氏和魏桓子驹为首的魏氏四家掌握晋国的命运……”,并结合所学可知,三家分晋使晋国名存实亡;根据材料二“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前403),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并结合所学可知,三家分晋使周王室威望下降;根据材料二“……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

何谓礼?

纪纲是也。

何谓分?

君、臣是也。

何谓名?

公、侯、卿、大夫是也”,可得出,三家分晋使分封宗法制进一步遭到破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以“三家分晋”作开篇,主要是因为司马光本人强调名分、尊君抑臣、坚持传统秩序;同时也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以及理学兴起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时代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立场等会影响史书的编纂。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27年9月初,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起义军虽曾占领醴陵、浏阳县城和一些集镇,但遭到远比自己强大的反革命军队的抵抗,加上兵力分散,对敌情估计不足,缺乏作战经验,因而先后遭受很大损失。

19日,毛泽东在文家市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会议经过激烈争论,通过了毛泽东的意见,决定放弃攻打长沙,把起义军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

10月,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工农革命军前委决定,全农革命军主力就在罗霄山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3月5日到13日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

出席这次中央全会的有中央委员34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

全会批准毛泽东关于以八项条件作为与南京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基础的声明。

全会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领导的起义部队进军山区的原因及结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文家市决议相比,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工作重心的决策上有何不同,并简析其原因。

(3)综上所述,谈谈你从两次中共会议决策得到的启示。

【答案】

(1)原因:

敌强我弱;缺乏作战经验;进攻城市遭受失败

结果:

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白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不同: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原因:

三大战役的胜利结束,国共力量的发生了有利于中共的变化。

革命即将胜利,恢复和发展生产将成为主要任务。

(3)适时调整战略;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1927年9月初,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起义军虽曾占领醴陵、浏阳县城和一些集镇,但遭到远比自己强大的反革命军队的抵抗,加上兵力分散,对敌情估计不足,缺乏作战经验,因而先后遭受很大损失……”,可得出,毛泽东领导的起义部队进军山区的原因是:

敌强我弱、缺乏作战经验、进攻城市遭受失败;根据材料“……10月,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工农革命军前委决定,全农革命军主力就在罗霄山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并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领导的起义部队进军山区的结果是:

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白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根据材料“1927年9月初,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日,毛泽东在文家市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决定放弃攻打长沙,把起义军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可得出,文家市决议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3月5日到13日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全会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可得出,与文家市决议相比,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结合所学知识,从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及中共面临的新任务等方面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我们可以从两次中共会议决策中得到深刻启示:

要与时俱进,适时调整战略;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下面四辐图是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摘编自(美国)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信息有关联,阐述合理并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

不同时期的世界地图反映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不断加深1492年,在贝海姆所绘的世界地图中,美洲还是模糊不清的。

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越来越多的欧洲入到达美洲,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舍纳所绘地图对美洲的轮廓描绘大致正确。

18世纪以后随着欧洲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工业革命开展后对外贸易的扩展,世界市场不断拓展,霍曼和丹维尔的地图中美洲的轮廓日益清晰。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与欧洲殖民扩张与掠夺,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渐趋清晰。

【解析】

【详解】论述:

首先,根据题目要求,观察四幅图片,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彼此相关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如通过对比四幅地图中美洲轮廓与范围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论题“不同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