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点解析及高考题经济四单元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23170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考点解析及高考题经济四单元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考点解析及高考题经济四单元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考点解析及高考题经济四单元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考点解析及高考题经济四单元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考点解析及高考题经济四单元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考点解析及高考题经济四单元用.docx

《高考考点解析及高考题经济四单元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考点解析及高考题经济四单元用.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考点解析及高考题经济四单元用.docx

高考考点解析及高考题经济四单元用

补充税收考点

◆考点一:

税收及其种类

●知识点1:

税收(税收是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知识点2:

税收的基本特征:

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注意:

固定性是相对固定,不是永恒不变;无偿性是指相对于纳税人而言)

●知识点3:

税收的种类

(1)我国税收五大类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

(2)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

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①增值税:

(征税对象:

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

(作用:

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偷漏税行为。

②个人所得税:

(征税对象:

个人所得)

A、分类:

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B、作用:

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知识点4:

税收的作用(联系税收与财政关系;从不同税收来分析)

◆考点二:

依法纳税

●知识点1:

纳税人(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知识点2:

负税人(负税人是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纳税人与负税人关系:

纳税人≠负税人

①当纳税人所缴的税款是由自己负担时,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一致的。

②当纳税人通过一定的途径将税款转嫁给他人负担时,纳税人就不是负税人。

③每个公民都是实际的负税人(人人都是商品和劳务的消费者)

●知识点3:

依法纳税

(1)①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②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③四种违反税法的表现:

A、偷税(不缴或少缴)B、欠税(拖欠税款)

C、骗税(欺骗税收优惠)D、抗税(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

(2)树立纳税人意识:

(权利意识、义务意识)

①自觉诚信纳税(义务意识)

②增强自己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和征管和使用。

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源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权利意识)

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考点一:

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知识点1:

计划和市场(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1)市场经济:

①含义:

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②市场是“看不见的手”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

(2)注意:

现代市场经济=市场调节(无形的手)+宏观调控(有形的手)

●知识点2:

市场调节及其弊端

(1)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②市场调节的弊端:

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2)表现

①自发性:

制假售假,环境污染等不正当经济行为、收入差距拉大

②盲目性:

经营决策出现盲目性;后果:

经济波动、资源浪费

③滞后性:

市场调节一定的时间差,资源浪费(特别是在农村及大型建设项目上影响更大)

(3)市场调节弊端的后果:

①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②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

③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扩大,甚至导致两级分化。

●知识点3:

市场配置资源

(1)树立资源意识

①资源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土地、资金、生产资料、技术、信息等。

②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性的方面)

③文化也是重要资源(如:

优秀的企业文化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淀优秀文化的人文景观的旅游资源等。

)④海洋经济正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2)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

①资源配置是由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的需求的无限性这一矛盾决定的。

②为了尽量满足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必须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

(3)市场配置资源的三个机制(方式、途径):

价格、供求、竞争机制

●知识点4:

市场秩序

(1)市场秩序与市场规则的关系。

市场规则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保障.

(2)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

①建立市场规则。

(市场规则的主要内容:

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

②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是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③每个经济活动的参加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市场交易原则:

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

(从不同的方面规范交易行为。

(4)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制度。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①必要性(意义)

A、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B、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C、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D、是适应加入WTO新形势,扩大对外开放的迫切需要;

②加强诚信建设的措施(怎么办)

A、国家:

a、要加强完善宏观调控,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重视和推动诚信体系建设。

b、自身抓好政府的信用,通过提供政府公共信用力度带动社会信用的根本好转。

c、继续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人们的诚信意识。

d、完善信用监管和失信惩戒制度,形成有效的失信慑止机制;

B、经营者:

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依法经营。

C:

消费者(劳动者):

a、增强维权意识,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遵守社会公德,维护他人合法权益

b、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

(劳动者必须遵守职业道德)

◆考点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知识点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①平等性②竞争性③法制性④开放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经济的共性)②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运行。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知识点2:

宏观调控

(1)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

①含义:

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②主要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首要目标),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必要性:

①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②为了弥补市场调节不足;③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

(3)重要性:

A、有利于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规范市场秩序;

B、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C、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4)手段:

①经济手段(通过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引导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

A、制定和实施经济计划、规划(国家的宏观经济计划)

B、经济政策,如财政、税收、国债、转移支付、补贴(财政政策),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信贷、货币发行(货币政策)、汇率、物价等等

②法律手段:

(立法、司法活动、运用WTO规则和国际惯例)

③行政手段:

(执行主体:

行政机构A、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B、检查工作、行政处罚C、行政审批、许可)(行政手段:

减少、不能片面强调和过多使用;用好行政审批)

★注意:

国家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考点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知识点1:

小康社会

(1)总体小康

①小康的实现:

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

②总体小康存在的问题:

A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B、需要巩固和提高。

(2)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特点(内涵):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知识点2:

经济建设的要求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人均GDP更能反映居民在经济发展中分享的成果。

在综合国力提高的同时,人均GDP提高,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的提高,这是以人为本的体现。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考点二: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知识点1:

科学发展观

(1)片面的经济发展的后果①忽视了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实现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②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往往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

(注意:

GDP增长并不一定带来经济发展。

(2)树立科学发展观

①基本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②理解:

A、第一要义:

发展;B、核心: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C、基本要求:

全面协调可持续;D、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

③★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④运用:

“央企重组”“结构调整”“低碳生活”“社会和谐”

●知识点2:

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措施: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发展差距。

(6)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空间

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

A、坚持走创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防需求的方针。

B、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C、由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A、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

B、建立促进新能源利用的机制,加强统筹规划、项目配套、政策引导。

C、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D、扩大技改专项资金规模,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措施:

A、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B、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发展。

C、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D、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

加强节能减排的具体政策措施:

(发展低碳经济)

国家

A、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

制定和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认真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

B、加强科技创新,加强研究和推广低碳技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绿色经济;

C、完善评价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强化节能减排政策引导,加快建立节能减排市场机制。

D、要加强环境保护,重点抓好大气、水体、重金属、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E、要坚持建设性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和合作。

F、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消费模式,建设节约型社会。

(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企业:

A、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

B、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科学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实现增长;

C、注重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以降本增效,管理节能,增强企业竞争力

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考点一:

经济全球化

●知识点1: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1)经济全球化表现:

(最主要)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2)资本全球化(资本的全球化使投资成为经济发展和增长的新支点,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2:

跨国公司

(1)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

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2)跨国公司跨国行动的意义。

跨国公司通过其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知识点3: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表现:

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消极影响。

①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②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③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增加了国际风险。

(“风险全球化”)

(3)政策:

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①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

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任何国家也无法回避。

②正确态度:

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考点二:

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知识点1:

对外开放(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

●知识点2:

国际经济组织

(1)世贸组织(英语缩写WTO,前身是关贸总协定GATT)

①成立:

1995年1月1日。

②地位:

在国际贸易协调机制中处于核心地位。

(即专门制定规则解决贸易纠纷的)

③目标:

削减关税,消除其他贸易壁垒,以便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各成员的经济发展。

④基本原则:

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

(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与国待遇与国民待遇原则)

⑤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三大作用:

降低关税;制定规则;实施条款—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条款。

(2)中国与世贸组织

①加入:

2001年12月11日

②必要性:

A、加入世贸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

B、加入世贸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积极影响,从根本上和长远看,利大于弊。

④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入世的挑战

A、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规则的本领。

要充分利用世贸规则赋予的权利,抓紧制订反倾销、反垄断、反补贴等保障性法律,维护国家利益。

B、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

C、积极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利用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积极参与新一轮世贸谈判,在制定国际经贸规则中充分反映我国的主张和要求,保障企业权益,维护国家利益。

D、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E、要创立与世界接轨的技术标准,突破“绿色壁垒”。

F、要重视信息化发展,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数字鸿沟”。

●知识点3:

国际经济合作

★(国际经济合作是“双赢”。

在国际关系的冲突和合作中学会“妥协”。

●知识点4: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1)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A、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要求实行对外开放;市场经济的竞争性要求实行对外开放。

B、对外开放格局:

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2)“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①引进来”与“走出去”,是两个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方面,缺一不可。

(引进:

A资金、B技术、C管理、D人才;走出去:

A境外投资办厂、B对外承包工程、C劳务输出、D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②加快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

A、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

B、要坚持以质取胜战略,培育我国自己的名牌产品,树立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良好形象。

C、要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以拓展我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空间,减少国际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

(3)原则: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4)比较优势原理:

比较优势是相对优势。

每个国家只要生产自己在成本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相对成本较低),然后与其他国家交换,这样各自发挥比较优势,都能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该原理是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理论基础。

(5)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①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②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定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③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④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⑤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

习题练习

(2)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落实科学发展观

(江苏12)目前,我国稀土开采的吨回收率国有企业只有60%,大型的民营企业仅为40%,一些私采乱挖的矿山甚至只有5%。

2011年江西省稀土企业的利润仅为64亿元,而赣州一地矿山环境恢复性治理费用就高达380亿元。

面对稀土行业的上述问题,我们必须

①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②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④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调节功能

A.①②            B. ①③         C.①④        D.②③

(福建28)在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障并重,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以下建设符合上述要求的有

①重点发展以高科技为特征的新兴产业

②实验区建设以开发为主,注重经济效益

③充分利用其丰富的风力资源,发展风电产业

④把增加物质资源消耗作为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新课标16)2011年1月,R市以居住证制度取代暂住证制度,300余万生活在该市的流动人口告别“暂住”状态,在劳动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12个方面开始享受与市民同等的权益。

这一举措

①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②消除了收入再分配的差距

③有利于协调城乡统筹发展        ④减少了城市管理支出

A.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

(海南6)在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地区将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采取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方式,通过对初级农产品的加工和转化,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了农户增收。

这说明

①通过分工和协作,提高了农业生产率       ②形成产业局部垄断,提高了农产品价格

③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扩大了农产品需要   ④发挥规模经营的优势,降低了生产成本

A.①②           B. 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上海14)近几年,上海第三产业的增加值超过制造业,占GDP总量近六成,使上海的GDP变“轻”了。

因为第三产业

①消耗的自然资源较少            ②投入的生产要素较少

③产品的经济价值较小            ④创造的多为无形产品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上海25)金融危机发生后,一些欧美国家痛定思痛,举起“再工业化”旗帜,力图重构国际制造业竞争格局。

作为第一制造业大国的我国,应该

A. 继续提升新兴工业在第二产业中的比重     B.调整产业结构,放缓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

C.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完成工业化进程   D.加快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

(广东36)(29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达9.9%,2010年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

中国在短短30余年创造了西方200多年才有的经济奇迹。

西方经济学界以苏联、东欧为参照,不能合理解释中国改革与经济高速增长并行的独特现象,特此称为“中国之谜”。

材料二:

中国经济在创造奇迹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盲目扩张产能和忽视流通的重要作用,导致了重生产、轻消费的倾向;居民收入增幅赶不上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增幅,造成了重效率、轻公平的矛盾;以高能耗、高投入所维持的增长模式,形成了重速度、轻结构的局面。

材料三:

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中国人民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进一步坚定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信念,凝聚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共识。

2012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调研时指出,20年前邓小平南巡关于“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的教导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二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10分)

答:

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分)②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提高竞争优势。

扩大内需促进国民消费需求。

(3分)③处理好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分)④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分)[评分说明]其他解答若针对性强,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但该题最高不超过10分。

(浙江41)(32分)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产量过剩”问题突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材料一:

2007-2011年我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率及进口铁矿石价格

 

  第41题图2 :

2007-2011年我国钢铁产业粗钢产量及行业集中度

 

注:

①行业集中度以钢铁行业前十大企业粗钢产量占行业总产量的比率来衡量;

  ②《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行业集中度指导目标为60%。

材料二:

面对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国际市场需求减弱,我国钢铁业产能严重过剩。

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简称工信部)发布了《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要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形成比较合理的产业布局。

规划要求,钢铁企业要将产品升级放在首位,推动产业转型;钢铁行业要通过兼并重组压缩产能,调整区域内产业布局。

材料三:

在我国钢铁行业进入微利时代的背景下,某国有大型钢铁企业投资数百亿发展“非钢”产业,包括养猪、种菜等。

对此,小林同学认为,企业应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只要合法经营、能挣钱、养猪、种菜完全可以,其他的都不重要。

但是也有同学持不同观点。

运用思想政治的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材料一中的表和图指出钢铁行业的现状。

(7分)

答:

材料一中的表表明,2007—2011年我国重点大型钢铁企业利润率总体下降,进口铁矿石价格总体上升。

材料一中的图表明,2007—2011年粗钢产量不断增加,行业集中度逐年提高,但与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指导目标相比还有一定距离。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政府职能和科学发展观的有关知识,阐述工信部出台《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道理。

(12分)

答:

工信部是我国的政府部门,负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而对我国钢铁业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工信部必须在宏观上加强对钢铁业的调节、监管和服务。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面对我国钢铁业的发展现状,工信部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制定出有利于钢铁业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以指导钢铁工业破解产能过剩难题。

(3)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公司经营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有关知识评析材料三中小林同学的观点。

(13分)

答:

公司经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