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一班数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23079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一班数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三年一班数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三年一班数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三年一班数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三年一班数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一班数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

《三年一班数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一班数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一班数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

三年一班数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杏山中心校教学设计

年级

三年一班

任课教师

贾胜娟

教学内容

小熊购物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体会数学与实际的紧密联系。

2、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3、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

课前准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师:

有一天,小熊兄弟去超市购物,遇到了很多新的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板书主课题:

小熊购物

二、探究问题

(一)探究问题一

师:

瞧,哥哥是小熊胖胖,他在买什么?

小熊胖胖要买4个面包,应该付多少元钱呢?

1、学生独立思考

2、交流反馈:

4×3=12(元)

(二)探究问题二

师:

瞧,弟弟小熊乐乐在买什么?

小熊乐乐要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应该付多少元?

1、思考分析

这个问题与刚才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乐乐要买几种东西?

用一步的计算能解决问题吗?

你认为应该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生可能:

先求出买4个面包的钱,再算一共要多少钱。

2、列式解决

请学生用两个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能用:

4×3=12(元)    12+6=18(元)

3、探究新知

(1)师:

这个乘法算式与这个加法算式有联系吗?

能不能把这两个算式合并在一起呢?

(2)学生自主探索

(3)反馈

 a、4×3+6

师:

这个算式中有乘法也有加法,叫做混合运算。

(板书副课题:

混合运算)

对于这样的混合运算,我们该按什么顺序去计算?

生可能:

先算4×3=12,再算12+6=18

师板书:

4×3+6

       =12+6

       =18(元)

b、6+4×3

师:

这个算式中加法在前面,乘法在后面,我们该怎么计算?

生可能有先算加法,再算乘法;也可能有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师引导学生回忆购物过程,得出:

先算4×3=12,再算6+12=18

(4)深入体会

a、追问

师:

如果我们用“3+3+3+3+6”这个连加算式来解决小熊乐乐购物的问题,可不可以呢?

(生可能:

可以)

老师再追问:

既然这样算也可以,那么大家为什么不选择这样算?

生可能:

这样连加太麻烦; 3+3+3+3就是3×4;  乘法比加法简便;

b、深思

如果计算:

 11+6+6+6+6+6+6+6,你会怎么算?

生可能都先算6×7=42,再算11+42=53。

老师出示:

11+6×7,问学生先算什么?

如果计算:

21+5+5+5+5+5+5+5+5+5,你会怎么算?

生可能都先算5×9=45,再算21+45=66。

老师出示:

21+5×9,问学生先算什么?

c、小结

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为了计算的简洁便利,也需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三)探究问题三

师:

小熊天天也来购物了,它买了什么?

小熊天天买3包饼干,付给营业员20元,找回多少元?

1、思考分析:

这个问题用一步计算能解决吗?

那么,应该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呢?

2、独立解决:

3×4=12(元),20-12=8(元)

3、合并算式:

    20-3×4

                =20-12

                =8(元)

4、小结:

在两步混合运算中,有乘法也有减法,应该按什么顺序计算?

生可能:

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三、巩固应用

1、计算练习(第13页试一试②)

7×3+5                50-4×5            7+6×2          12+8×3

(1)请学生说出每一题的运算顺序: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请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小结:

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是按照什么运算顺序去计算的?

(先算乘法,后算加减。

—师板书)

2、应用练习

(1)第13页试一试①

a、看图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b、列出混合算式解决问题

c、反馈订正

(2)第13页试一试③—结合小熊购物的情境图,解决:

a、买3包花生和1袋糖果,一共花了多少元钱?

b、买7袋糖果和1瓶饮料,一共花了多少元钱?

四、总结全课

在小熊购物这样的生活实际中,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问题?

要解决这样的两步应用问题,可以用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有困惑,更有困惑解开时的豁然与快乐。

正因为正视了学生的学习困惑及学习需求,才使得教学生动精彩。

1、教学层次的渐进有利于理解两步计算应用问题的结构

通过探究解决3个问题,逐步从一步计算的应用问题→乘加混合计算的两步应用问题→乘减混合计算的两步应用问题,逐步深入,逐渐放手。

学生在由一步计算的应用问题→乘加混合计算的两步应用问题的时候,很轻松地完成了过渡提升,在找不同点的时候,说得头头是道。

“乐乐多买了1瓶饮料,所以得多算一步。

”.......

2、不同角度的思考有利于体会乘加乘加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1)从问题解决方面去体会合理性

“6+4×3”尽管是加法在前面,乘法在后面,但是它与“4×3+6”一样,也是为了解决“4个面包和一瓶饮料一共所付的钱”,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先算4个面包的钱,也就是4×3=12;再算一共所付的钱,也就是12+6=18。

所以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这一点,学生很快就领悟并接受了。

   

(2)从简化计算方面去体会合理性

结合实际问题,学生已经能初步体验到“先算乘法”的合理性,教学往往就随之结束了。

但是,为什么“先算乘法”,只靠实例还不足以说明问题的,因为如前分析,生活实际中也有一些需要“先算加法”的问题的。

怎么办?

我故意引导学生再“钻一钻牛角尖”,把思维再向前推一步,就有了新的发现,从而引导学生从简化计算方面去体会“先算乘法”的合理性。

首先退到原始点,退到“3+3+3+3+6”,还原运算本质含义,发现乘法是“相同加数连加”的高级运算,把“3+3+3+3”改成4×3来先算,就会更简便合理。

然后以“11+6+6+6+6+6+6+6”与“21+5+5+5+5+5+5+5+5+5”为例,进一步佐证这一想法,学生果然都很积极主动地提出要先算“6×7”和先算“5×9;再回到“11+6×7”和“21+5×9”两个运算中,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顺序规定就不约而同地成为学生的选择了。

最后再进行比较小结,概括出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顺序的规定。

综上所述,混合运算顺序的规定,其实是依据数学运算本身的特点而确定的,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追求简便、快捷的本能在计算活动中的具体反映。

在教学中,从两个不同角度着手,联系实际的做法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朴素地体会“先算乘法”的合理性;联系简化计算的做法则从逻辑的角度给学生深层思维留下了应有的空间。

两者兼顾,才能面向全体,更好地促使学生体会“先算乘法”的合理性。

 

 

杏山中心校教学设计

年级

三年一班

任课教师

贾胜娟

教学内容

买文具

教学目标

 

1.知道买文具时应该说些什么,能正确表达自己购买文具的愿望。

2.买文具时,能与售货员正确对话。

3.教育学生说话时态度要自然大方有信心,语言亲切、有礼貌,听别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

教学重点

1.能进行买卖文具的对话并使用礼貌用语。

2.分角色对话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

教学难点

 

在买文具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如质量差、价格贵等)能及时应付。

课前准备

1.课前,教师布置学生到商场或文具店柜台买文具,也可以观察别人买文具,

记住买文具的过程,感知买文具的一般知识。

2.准备六个文具柜台及各种文具。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角色。

1.师:

同学们,你们单独买过东西没有?

(指5-6名学生回答,并调查一下有多少学生没单独买过东西。

2.揭示课题:

看来咱们班的不少同学都单独买过东西,能帮爸爸妈妈不少忙。

买东西可有学问了,会选、会说才能买到满意的商品。

今天我们一起开开心心地上一节口语交际课《买文具》,好吗?

(展示课题,采用飞入效果,生齐读)

(二)创设情境,分层训练。

1.播放录像,示范交际。

师:

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大家注意,小耳朵要认真听,小眼睛要仔细看。

看看

录像里的小同学是怎样买到需要的文具的,她那些地方做得好,待会看完录像我们一起来夸夸她。

(播放自拍的买文具录像)师画外音:

这是开发区青年路的新华书店,你瞧,一位小同学走进书店了。

师生交流:

问:

你们觉得这位小同学表现得棒不棒?

谁来夸夸她?

(生:

我来夸夸她,她很讲礼貌,用了“您好、请、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而且

声音响亮,自然大方,面带微笑,表达得也很清楚。

师:

大家说得真好。

刚刚从录像中我们看到售货员阿姨热情周到,买文具的小同学礼貌大方,人和人生活在这么和谐文明的环境中,多好啊!

我也很想体验体验,我来试试做卖文具的售货员,谁来试试做小顾客?

2.师生合作,示范交际。

A:

创设情景:

师戴售货员牌,柜台上摆几样文具,标好价格,各种一件,买完学生可拿走。

(展现买文具的全过程:

问好-选物-问价-付钱-告别)

预设情境:

商品合格,质量好,服务态度好,双方交流愉快。

售货员(师):

欢迎光临百事佳商场。

顾客(生):

阿姨,您好!

我要买……,有吗?

售货员(师):

小朋友真有礼貌,你要什么样的……啊?

顾客:

我想要……。

售货员:

我们这里……款式多,美观又实用,这些款式都不错,请你自己选吧。

顾客:

这个多少钱?

售货员:

8元

顾客:

我就买……。

售货员:

这是你的……。

小朋友,还需要些什么?

顾客:

……阿姨,再见!

售货员:

小朋友,再见!

请1-2人表演,即时一句话评价,鼓励。

B:

师生评议:

刚才这些同学表现得真棒,他们棒在那里呢?

谁来夸夸他们?

(表

演的同学站前面接受大家的夸奖或建议。

请几名学生回答,师注意引导学生从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文明礼貌,声音是否响亮,态度是否大方等方面评议。

师:

大家说(评)得真好!

明白了文明小顾客要做到,(出示文明小顾客要求,生齐读:

大胆、大方、响亮、文明、有礼;说清楚需要什么),文明小顾客的3点要求大家记住了吗?

(记住了)大家想不想做文明的小顾客。

(想)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学买文具时应该怎样说好吗?

(好!

)谁来当顾客,谁当售货员?

好,开始。

出示参考句式:

顾客:

您好!

我要买。

售货员:

你喜欢什么样的?

顾客:

我想要,请问多少钱?

售货员:

元。

(付钱)

顾客:

谢谢**,再见!

(师:

现在咱们1357组的同学当顾客,2468组的同学当售货员。

咱们一起学一学买东西时怎么说,好吗?

(可参考提示句式,一次对话后再交换角色)

现在大家知道买东西时应该怎么说了吗?

那平时我们买东西的时候,是不是说的和这上面的一定要一模一样啊?

(生答略)

所以大家买东西时,只要做到文明小顾客的三点要求:

大胆、大方、响亮、文明、有礼;说清楚需要什么就可以了,而不一定要和这上面(指屏幕的参考句式)说得一模一样,明白了吗?

师:

大家想不想练习一下买文具?

(生:

想!

)下面我们同桌合作表演买文具。

好,请大家将自己的铅笔盒打开,放在两张桌子的中间,然后一人当售货员,一人当顾客,咱们一起来练习买文具。

记住我们的约定,音乐一停,买卖文具就结束。

3.同桌合作,自由交际。

(学生人人放松地参与到买卖文具中,教师此时也走到学生当中去购买文具,询问价格,与学生打成一片。

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汇报表演,师生评议。

刚刚我到各间文具店都逛了逛,发现了不少热情的售货员和文明的小顾客,现在那组同桌愿意上来把“买卖”文具表演给大家看。

师:

刚刚我发现第*组的同学表现特别棒!

请你们上来表演。

(4组同桌,每组一对)

生评价:

请你夸夸他们。

(或提希望)

(每一组表演完,让学生即时评价,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及指导。

并让生提建议前,先进行:

我来夸夸他。

今天啊,看到大家这么聪明能干,都学会了买文具,我特别高兴。

我有件事想请大家帮个忙,你们愿意吗?

(生:

愿意)请看屏幕,这位是李老师,昨晚她给我打了个电话。

我们一起来听电话录音:

录音内容:

李老师:

喂,你好!

请问我在吗?

我:

我就是,请问您那位?

李老师:

我是向阳小学的李老师,有件事想请你帮个忙。

我:

您请说。

李老师:

是这样,我现在北京出差,明天晚上九点才能赶回广州。

可明天是我女儿佳佳八岁的生日,我想送个铅笔盒给她。

听说你们班的学生特别聪明能干,而且和我女儿差不多大,你能不能托你们班的学生帮我买个铅笔盒。

我:

好的,您放心吧!

李老师:

那实在太谢谢你了。

我:

不用谢!

李老师:

再见!

我:

再见!

2.听了电话录音,大家猜到我想请大家帮什么忙了吗?

(生:

我想让我们帮李老师买个铅笔盒给她女儿做生日礼物。

师:

你们愿意帮我这个忙吗?

(愿意)

5.生生合作,自由交际。

谢谢大家,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孩子。

大家想去文具城逛逛吗?

(想)现在请大家闭眼,我们坐在了开往文具城的大巴上,出发!

请大家睁开眼睛。

(出示文具城图片)瞧,我们已经到了新世纪文具城,这里的文具店各具特色。

而且在文具城地下一层还有六间大型文具店。

待会大家可以到自己喜欢的文具店买自己需要的文具。

别忘了买文具的时候,帮我留意一下铅笔盒,待会逛完文具城后,我还要请你们说说你打算推荐李老师买什么样的铅笔盒送给她女儿做生日礼物呢,特别要说清楚铅笔盒的外型、颜色、图案和功能。

好,每一个同学都赶紧把握好这次机会,开开心心地去买自己喜欢的文具吧。

别忘了我们的约定,音乐一停,赶紧回位。

(听课老师担任六个文具柜台的售货员。

学生人人放松地参与到买卖文具中,教师此时也走到学生当中去购买文具,询问价格,与学生打成一片。

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若学生想不出好办法,老师要给予恰当的点拨,使学生受到启发,从而解决问题,学会互相协商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师:

大家的收获真不少啊!

还记得我请你们帮忙的事吗?

那你打算推荐李老师买什么样子的铅笔盒呢?

生:

师:

你还别说,听了你们的建议,我还真动心了。

这样吧,我们现在就去买。

行吗?

生:

不行!

师:

对,别忘了,我们是帮李老师选文具盒,在买之前,最好征求一下她的意见。

否则,买回去,人家不喜欢,就很遗憾了。

可是李老师现在北京,该怎样和她联系,把我们挑选的情况告诉她呢?

(生答)

师:

大家知道的真多,懂得运用信息高科技产品,你们真棒!

(学生的办法:

发电邮、传真、写信、打电话等),

师:

今天,我带来两部电话机,我们练习给李老师打电话。

谁愿意给李老师打电话呢?

生:

你好!

请问是李老师吗?

师:

是的,你是谁啊?

生:

……

师:

……

生:

不用谢,再见!

师:

再见!

这个同学电话打得怎么样?

生答略

师:

还有谁愿意打电话?

生:

喂,请问是李老师吗?

师:

她不在。

生:

她去哪儿呢?

师:

不知道

师:

你有什么事吗?

生:

是这样,我是开发区二小我班的学生***,我推荐她买这个文具盒。

师:

这个文具盒是怎样的?

你能介绍一下吗?

生:

师:

多少钱?

生:

师:

能不能*元买下来。

生:

师:

(面向全班学生说)现在的物价都放开了,很多时候我们买东西要讨价还价,正所谓一分钱一分货,我们不但要会选,还要会讲价。

请两位学生表演买文具的讨价还价(略)

师:

看来大家不但会说,还很会选文具,而且价钱也合理。

我放心了,待会下课后就请***代表我们班去帮李老师买铅笔盒,好吗?

(三)总结提高,学以致用。

今天,同学们都特别能干,不但明白了文明的小顾客要做到大胆、大方、大声,文明有礼,说清楚自己需要什么,而且都学会了怎样买自己需要的文具盒。

回家后,能不能做妈妈的小帮手,帮妈妈购买一些日用品呢?

(出示实践题:

帮妈妈购买日用品)

师:

(指着黑板上的红旗、奖杯)瞧,大家多棒啊!

通过今天上课,我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同时我还深深地感受到了我们班小朋友合作的智慧,你们都是美丽的文明之花,真希望文明之花在全社会遍地开放,你们就是文明使者,愿意吗?

(生:

愿意!

教学反思

通过今天上课,我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同时我还深深地感受到了我们班小朋友合作的智慧,你们都是美丽的文明之花,真希望文明之花在全社会遍地开放

杏山中心校教学设计

年级

三年一班

任课教师

贾胜娟

教学内容

过河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让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流程

一、复习

1、口答题:

(1) 2+7×5,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再算(    )。

(2) 40-36÷4,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再算(    )。

2、计算

32-8÷8      20+16÷4       30-4×5

二、探索新知

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

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组织学生讨论:

“29+25÷9”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景。

在本题,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即29+25。

  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

我们请小括号“(  )”来帮忙。

3、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写出解答过程

   (29+25)÷9         读作:

29与25的和除以9。

   =54÷9

   =6(条)      

答:

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5、提问:

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

提示“先求出一条小船能坐多少人?

”,再用除法计算出需要几条小船。

因此算式为:

54÷(9-3)

三、课堂练习

P9试一试

1、提示:

先计算坐满大车后还剩多少人,再计算需要多少辆小车。

算式:

(70-46)÷8

2、这个算式还能解决下图中哪些问题?

3、说一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24+16÷8     (24+16)÷8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以上两题运算符号和数字都一样,但由于其中一题带有小括号,所以计算顺序、结果不一样。

6.小结:

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认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怎么样?

   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中的。

四、巩固练习

P9——10练一练所以内容。

五、总结:

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

能举例说明吗?

板书设计:

                    过河(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9+25)÷9       读作:

29与25的和除以9。

 =54÷9

 =6(条)      

答:

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教学反思

 过河》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本课是结合“过河”情境,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并从中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备课时,我思考着两个问题:

如何让孩子感受到引用小括号的必要性?

如何让学生体会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呢?

带着这两个问题,我进行了如下教学:

首先创设过河情境,让学生从中找数学信息,并提问:

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几条船?

问题提出,为了让学生懂得筛选有用信息,我要求学生把对应的信息与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接着要求学生列式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分成两个算式:

29+25=54(人),54÷9=6(条),这里我重点追问:

为什么先算29+25=54,表示什么意思,54÷9=6又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明白要求需要几条船?

需要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人?

再看54里面有几个9就需要几条船。

这也为后面综合算式铺垫。

分步完,我又请列综合算式来写:

29+25÷9=6,我一问这样可以吗?

大家一致认同。

这时,我并没有急于纠正,而是和学生一起算,有加法又有除法,我们先算什么?

聪明的同学马上受到启发:

要先算除法,刚刚我们要先算加法呀,不对呀!

这时我多请几个同学来说,让学生明白我们这样列式不对,我们应该先求一共有几人即29+25=54(人)。

那怎么办呢?

到底怎样才能先算加法呢?

知道的同学马上说加小括号,学习小括号的必要性,在这里体现得一清二楚。

然后我就顺势引入小括号:

没错,我们可以请小括号来帮忙,就可以先算小括号里的加法,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

       反思本节课,我觉得比较不满意的是在解决问题时,我局限于学生列式计算,其实应该让孩子先画图,先通过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信息,理清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也比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借助画图方式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也是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需要引起重视的!

杏山中心校教学设计

年级

三年一班

任课教师

贾胜娟

教学内容

看一看

(一)

教学目标

 1、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

2、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难点

 

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长方体投票箱 玩具熊学生准备 长方体实物 玩具熊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过观察物体,现在请小朋友们来观察一下老师。

正面、侧面、背对着学生,让学生观察并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小结:

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就不一样。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观察物体中的数学问题,引题、板书:

看一看

(一)。

二、探究新知。

问题一:

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想一想,练一练。

1.出示主情景图,明确观察位置。

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他们分别是从哪个位置观察长方体纸箱的?

 

2.  独立想象判断。

3.  组织集体交流。

这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你是怎样判断的?

站在(  )位置,能看到(  )个面。

问题二:

站在不同位置,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先想一想,再看一看。

1.  想一想。

站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面有什么不同?

最多可以看到几个面?

2.看一看。

(1)实物观察纸箱,发现:

能看到四个面或者更多面的想象是错误的。

     得出:

站在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物体,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明确:

通过想象、观察、实验得到的判断只是一个猜想,猜想是需要验证的。

(2)学生在小组内模拟主题图中的情境,站在相应位置轮流观察,互相说说自己看到了几个面。

(3)说一说。

  讨论:

为什么每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问题三:

下面四幅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

先想一想,再看一看。

1.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四名同学分别是在哪个位置观察小熊的,小熊与谁面对面?

2.  出示问题下的四幅图,学生尝试独立判断分别是谁看到的。

3.  集体交流,说说思考过程。

4.  活动小结:

通过刚才的观察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初步感知:

从相对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画面正好是想反的。

质疑:

还有没有想要了解的问题?

三、巩固延伸。

完成练一练1-4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什么?

 

 

 

板书:

看一看

(一)

 

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猜想----验证

教学反思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