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2293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传染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传染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传染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传染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染病.docx

《传染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染病.docx

传染病

第四十八章传染病概论

【考纲要求】

1.感染与传染病的概念。

2.感染过程的5种表现。

3.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3个基本条件。

4.传染病的4种基本特征。

5.传染病的诊断。

实验室检查。

传染病的预防:

①管理传染源(传染病的分类及报告制度);②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③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

【考点纵览】

1.感染与传染病的概念。

2.感染过程的5种表现有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和潜伏感染。

3.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3个基本条件: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

4.传染病的4种基本特征:

有病原体、传染源、有流行病特征、有感染后免疫。

5.法定传染病分为三类35种。

【历年考题点津】

(1~2题共用备选答案)

A.玫瑰疹

B.皮肤瘀点、瘀斑

C.淋巴结肿大

D.关节痛

E.少尿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可有

答案:

B

2.伤寒病可有

答案:

A

(3~4题共用备选答案)

A.EBV

B.HTLV

C.HBV

D.VZV

E.HPV

3.与白血病有关的病毒是

答案:

B

4.可引起潜伏感染的病毒是

答案:

D

5.下列五种感染过程中最常见的是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

答案:

B

(6~8题共用备选答案)

A.消化道传播

B.输血传播

C.虫媒传播

D.呼吸道传播

E.直接接触传播

6.戊型肝炎病毒(HE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答案:

A

7.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答案:

B

8.乙型脑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答案:

C

9.在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中,所占比例最低,但最易识别的是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

答案:

C

10.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是

A.微生物,宿主,媒介

B.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C.病原体,环境,宿主

D.病原体数量,致病力,定位

E.病原体,人体,他们所处的环境

答案:

B

11.李某,女性,患慢性乙型肝炎10年,血化验:

HBsAg(+)、HbeAg(+)、抗-HBclgG(+)。

其12岁女儿体检时血清抗-HBs(+),追问病史,无任何临床症状,未注射乙肝疫苗。

李某女儿属于

A.隐性感染

B.潜伏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毒携带状态

E.垂直感染

答案:

A

(12~14题共用备选答案)

A.人虱

B.鼠蚤

C.羌螨

D.蜱

E.蚊

12.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媒介是

答案:

E

13.地方性斑疹伤寒的传播媒介是

答案:

B

14.流行性斑疹伤寒的传播媒介是

答案:

A

第四十九章病毒感染

第一节病毒性肝炎

【考纲要求】

1.病原学:

肝炎病毒的种类及其抗原抗体系统。

2.流行病学:

甲型、乙型、丙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人群易感性。

3.临床表现: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及各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4.诊断:

各型肝炎的诊断(临床诊断及病原学诊断)。

5.鉴别诊断:

黄疸型肝炎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的鉴别。

6.治疗:

慢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及重型肝炎肝性脑病的防治。

7.预防: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措施。

【考点纵览】

1.乙型肝炎三抗原抗体系统的临床意义。

2.HBVDNA聚合酶位于HBV核心部分,是直接反映HBV复制能力的指标,是HBV感染最直接、最特异和灵敏的指标。

3.HCVRNA在血清中的检出,表明血液中有HCV存在,是有传染性的直接证据。

4.粪口途径传播见于甲型和戊型肝炎,体液传播是HBV、HDV、HCV的主要传播途径。

5.急性肝炎可分为三期:

黄疸前期、黄疸期和恢复期。

6.慢性肝炎仅见于乙、丙、丁3型肝炎。

7.黄疸型肝炎需要与溶血性黄疸和肝外阻塞性黄疸鉴别。

8.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及重型肝炎肝性脑病的防治。

【历年考题点津】

1.10岁男孩,近8天来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尿色黄来院就诊。

病前两周曾注射丙种球蛋白一支。

检查:

巩膜黄染,肝肋下3cm、脾未触及,化验;ALT500U,胆红素85.5μmol/L,抗HAV-IgM(+),抗HAV-IgG(+),HBsAg(+),HBeAg(+),抗HBc-IgM(+),应诊断为

A.急性甲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

B.急性乙型肝炎,既往感染过甲型肝炎

C.急性甲型肝炎、乙型肝炎

D.被动获得甲肝抗体,急性甲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

E.被动获得甲肝抗体,急性乙型肝炎

答案:

C

试题点评:

抗HAV-IgM(+)仅在急性感染时出现,而HBsAg(+),HBeAg(+),抗HBc-IgM(+)也提示同时感染了乙型肝炎。

故选C。

2.HBV感染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是

A.抗-HBs

B.抗HBcIgM

C.抗HBcIgG

D.抗HBe

E.抗前S

答案:

A

3.下列乙肝病毒标记物中反映HBV有活动性复制和传染性的是

A.表面抗原(HBsAg)

B.表面抗体(抗-HBs)

C.e抗原(HBeAg)

D.e抗体(抗-HBe)

E.核心抗体(抗-HBc)

答案:

C

4.下列肝炎病毒基因组归类于DNA病毒的是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丙型肝炎

D.丁型肝炎

E.戊型肝炎

答案:

B

5.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不能检测到的乙肝病毒标记物是

A.HBsAg

B.抗-HBs

C.HBeAg

D.HBcAg

E.抗-HBc

答案:

D

6.儿童感染戊肝病毒后,常表现为

A.显性感染

B.潜伏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病毒携带者

E.病毒清除

答案:

C

7.甲型肝炎病程中,传染性最强的阶段是

A.潜伏期

B.黄疸前期

C.黄疸期

D.恢复期

E.慢性期

答案:

B

8.感染病原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临床上不出现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称为

A.显性感染

B.潜伏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病原体被清除

答案:

C

9.Dane颗粒是

A.丁型肝炎病毒

B.乙型肝炎病毒

C.甲型肝炎病毒

D.戊型肝炎病毒

E.丙型肝炎病毒

答案:

B

10.男性,44岁,发现HBsAg阳性9年,ALT时有增高。

近3周来食欲下降,尿黄,明显乏力,齿眼出血,近2周尿少。

查体:

神清,扑翼样震颤(+),化验:

ALT176U/L,TBIL432μmol/L,PT38秒(对照13秒),该患者应诊断为

A.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型

B.病毒性肝炎乙型亚急性重型

C.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度

D.乙肝后肝硬化

E.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中度

答案:

A

试题点评:

患者在慢性肝炎的基础上出现急性的重度肝炎的症状为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型。

11.血清中常规检查检测不到的HBV标志物是

A.HBsAg

B.HBeAg

C.HBcAg

D.抗-HBe

E.抗-HBc

答案:

C

第二节流行性出血热

【考纲要求】

1.病原学:

病原体。

2.流行病学:

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及流行特征(季节性与周期性)。

3.发病机制:

休克、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机制。

4.临床表现:

典型病例的五期经过。

5.诊断:

血、尿常规检测及免疫学检查在诊断中的意义。

6.治疗:

临床各期的治疗原则。

7.预防:

预防措施。

【考点纵览】

1.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体主要是黑线姬鼠和褐家鼠。

2.休克、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

3.典型病例的五期经过,包括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发热期的临床表现。

4.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原则是"三早一就"。

【历年考题点津】

1.女,19岁,农民,12月在水利工地上突起发热,伴头痛,眼眶痛,腰痛。

病程第四日就诊时热已退,血压偏低,球结膜水肿,出血,胸背部见条索点状瘀点。

前一日24小时尿童340ml,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A.败血症

B.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流行性出血热

D.钩体病

E.急性肾小球肾炎

答案:

C

试题点评:

患者有发热、三痛,热退后出现低血压,出血点,是典型的流行性出血热。

故选C。

2.某患者,于1月3日起发病,三天来发热,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头痛,四肢酸痛,腰痛。

体检:

重病容,球结膜充血,无水肿,咽充血,腋下可见点状抓痕样出血点,肝脾未及。

血常规检查:

WBC

12×109/L,N72%,L28%,可见异型淋巴细胞。

尿常规:

尿蛋白(+++),RBC2~5个/HP,该患者首先考虑的诊断为

A.钩端螺旋体病

B.败血症

C.流行性出血热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结核性脑膜炎

答案:

C

试题点评:

患者有发热、三痛,出血点,血中可见异型淋巴细胞及肾损害,是典型的流行性出血热。

第三节艾滋病

【考纲要求】

1.病原学:

病原体。

2.流行病学:

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高危人群。

3.发病机制:

CD+4T淋巴细胞受损伤的方式及表现。

4.临床表现:

临床分期及各期主要临床表现。

5.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临床及实验室诊断。

6.治疗:

目前抗病毒治疗的主要药物种类。

7.预防:

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及其重要性。

【考点纵览】

1.病原体是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主要感染CD+4T淋巴细胞。

2.传播途径主要是体液传播,其中性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3.CD+4T淋巴细胞受损伤的方式及表现。

4.艾滋病的临床分四期及各期主要临床表现。

5.下列六项临床表现应考虑艾滋病的可能:

体重下降10%以上;慢性咳嗽或腹泻1个月以上;发热

I个月以上;全身淋巴结肿大;反复出现带状疱疹或慢性播散性疱疹;口腔念珠菌感染。

6.HIV-1抗体阳性标准为ELISA法连续2次阳性,经免疫印迹法证实。

【历年考题点津】

1.可通过母婴传播的传染病是

A.甲型病毒性肝炎

B.艾滋病

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霍乱

E.细菌性痢疾

答案:

B

2.男,40岁,因反复机会性感染入院,检查发现患者伴发卡波济肉瘤,诊断应首先考虑

A.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

B.腺苷脱氨酶缺乏症

C.X-性连锁低丙球血症

D.艾滋病

E.选择性IgA缺乏症

答案:

D

试题点评:

卡波济肉瘤是HIV与人疱疹病毒8型共同感染所致,因此,该题应选D。

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在人体内作用的靶细胞是

A.CD+4T淋巴细胞

B.CD+8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NK细胞

E.CTL细胞

答案:

A

4.HIV与感染细胞膜上CD4分子结合的病毒刺突是

A.gpl20

B.gp41

C.P24

D.P17

E.gp160

答案:

A

5.艾滋病患者肺部机会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

A.白色念珠菌

B.结核杆菌

C.疱疹病毒

D.巨细胞病毒

E.肺孢子虫

答案:

E

第四节流行性乙型脑炎

【考纲要求】

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

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及流行特征。

2.临床表现:

典型的临床经过(三期)及临床类型。

3.实验室检查:

血清学检查及病毒分离。

4.鉴别诊断。

5.治疗:

一般治疗及对症治疗。

【考点纵览】

1.乙型脑炎病毒属虫媒病毒B组。

2.猪是主要传染源,三带喙库蚊是主要传播媒介。

3.乙型脑炎典型的临床经过(三期)及临床类型。

4.病原学早期诊断为特异性抗体IgM阳性。

5.治疗要把好三关即高热、惊厥、呼吸衰竭。

【历年考题点津】

1.下列关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理改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B.血管套形成

C.软化灶

D.蛛网膜下腔有脓性渗出物

E.胶质细胞增生

答案:

D

2.可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是

A.补体结合试验

B.血凝抑制试验

C.中和试验

D.特异性IgM抗体检测

E.病毒分离

答案:

D

3.流行性乙型脑炎不具有的改变是

A.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和血管套形成

B.筛网状软化灶和脑水肿

C.蛛网膜下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渗出

D.胶质结节形成

E.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出现噬神经细胞和卫星现象

答案:

C

第五十章细菌感染

第一节伤寒

【考纲要求】

1.病原学及流行病学:

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2.病理解剖特点。

3.临床表现:

典型伤寒的四期临床表现及主要并发症。

4.实验室检查:

血象、培养及肥达氏实验在伤寒诊断中的意义。

5.治疗原则:

病原治疗。

【考点纵览】

1.明确伤寒流行病学特点。

2.伤寒发病第三周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溃疡易引起肠出血、肠穿孔。

3.典型伤寒的四期临床表现及主要并发症:

肠出血、肠穿孔。

4.伤寒杆菌培养的临床意义。

5.伤寒杆菌抗原抗体系统及诊断意义。

6.伤寒治疗首选药物为喹诺酮类药物。

【历年考题点津】

1.男,22岁,民工,近4天来发热、头晕、头痛、食欲减退。

体检皮肤有少量散在淡红色斑丘疹,脾于侧位肋下1cm。

外斐反应,变形杆菌OX19凝集试验阳性。

本例的诊断为

A.伤寒

B.地方性斑疹伤寒

C.感冒

D.流行性出血热

E.猩红热

答案:

B

试题点评:

据外裴反应、变形杆菌OX19凝集试验阳性可初步诊断斑疹伤寒,因该患者斑丘疹较少,故考虑地方性斑疹伤寒。

2.21岁,男性,持续发热,腹泻一周,2~3次/日,便中有粘液,右下腹隐痛,头疼、恶心,吐一次,伴食欲不振。

体检:

T39℃,神志清,表情淡漠,肝肋下2cm,脾肋下1cm,末梢血WBC2.9×109/L,N0.80,L0.20,粪便常规检查WBC(+),RBC少许,未见虫卵,粪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此阶段该病例确诊最关键的检查为

A.骨髓穿刺常规检查

B.血培养致病菌

C.肥达反应

D.粪便检查阿米巴原虫

E.粪便细菌培养

答案:

B

试题点评:

被病人考虑为伤寒,病程1周时血培养阳性率可达90%,而血清中各种相应抗体的凝集效价一般自病程第2周始方逐渐增加,故此阶段应选B。

3.患者张某,疑似伤寒入院,两次取血做肥达反应的结果如下:

入院后第四天结果,TH1:

80,TO1:

80,TA、TB、TC1.40;入院后第十二天,TH、TO1:

320,TA、TB、TC1:

40,可诊断为

A.伤寒

B.甲型副伤寒

C.乙型副伤寒

D.沙门菌早期感染

E.回忆反应

答案:

A

试题点评:

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肥达反应"O"抗体凝集效价≥1:

80;"H"抗体≥1:

160,恢复期增高4倍以上,即可确诊伤寒。

4.伤寒患者最具有特征性的病理改变部位是在

A.回肠末端

B.升结肠

C.乙状结肠

D.肝、脾

E.心、脑

答案:

A

5.男性,5岁,持续发热15天,体温39~39.5℃,伴腹泻每日3~5次。

体检:

神萎,心率72次/分,肝右肋下2cm,脾肋下1.5cm,血常规检查:

WBC3.0×109/L,中性粒细胞60%,淋巴细胞40%,嗜酸粒细胞0,ALT200U/L,血清抗-HBs阳性。

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乙型肝炎

B.伤寒

C.钩端螺旋体病

D.急性血吸虫病

E.急性细菌性痢疾

答案:

B

试题点评:

稽留热,相对缓脉,肝脾肿大,血白细胞低均是伤寒的特点。

6.男性,16岁,发热10天伴食欲减退,软弱。

体检,体温39.6℃,脉搏74次/分,肝肋下2.0cm,脾肋下1.0cm。

WBC2.6×109/L;N0.85,L0.14,嗜酸粒细胞0.01,临床上拟诊为伤寒,为确定诊断对该患者应首选下列哪一种培养

A.粪便培养

B.血培养

C.尿液培养

D.胆汁培养

E.肥达氏反应

答案:

B

试题点评:

血培养于病程1周时阳性率可达90%;尿培养及便培养第3~4周阳性率最高,肥达反应第2周起滴度才增加。

(7~8题共用题干)

女性,30岁,持续发热10天,体温呈稽留热。

体检:

精神萎靡,反应淡漠,体温39.5℃,心率76次/分,脉率70次/分,肝肋下1.5cm,脾肋下2cm,WBC1.4×109/L,N0.40,L0.60,肥达反应O1:

80(+),H1:

160(+),ALT180U/L,总胆红素22.2μmol/L,HBsAg荫性。

7.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黄疸性肝炎

B.钩端螺旋体病

C.伤寒合并中毒性肝炎

D.病毒性肝炎合并胆道感染

E.伤寒

答案:

C

试题点评:

患者为典型伤寒症状,于病程第1周后出现肝功异常,且HBsAg(-),排除病毒性肝炎最常见的类型乙肝,因此考虑存在中毒性肝炎。

8.为确定诊断应进行检查的项目是

A.血培养

B.甲肝病毒抗体

C.戊肝病毒抗体

D.丙肝病毒抗体

E.粪便培养

答案:

A

试题点评:

见本章节第6题。

9.一伤寒患者经治疗后体温渐降,但未降至正常,此后体温再次升高,血培养阳性,属于

A.复发

B.再燃

C.重复感染

D.混合感染

E.再感染

答案:

B

(10~13题共用题干)

男性,22岁,既往有HBsAg阳性史。

10天前无诱因发烧,体温逐渐上升,波动于37.5~39℃,近3天体温持续在38.5~39.5℃不降,伴有食欲不振、乏力、腹胀及尿黄。

查体:

T39.5℃,P88次/分,BP110/70mmHg,神清,表情淡漠,未见皮疹,巩膜轻度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软,右下腹压痛(+),肝右肋下2cm,脾未触及,肝浊音区不小,移动性浊音荫性,双下肢无浮肿。

化验:

WBC3.5×109/L,N60%,L40%,血HBsAg(+),抗HAV-IgG(+)。

10.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轻度

B.病毒性肝炎,甲型,急性黄疸型,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C.伤寒,病毒性肝炎,乙型,急性黄疸型

D.伤寒,病毒性肝炎,甲型,亚急性重型

E.伤寒,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答案:

E

试题点评:

IgG持续时间较长,不能据此抗体诊断甲肝。

该病人有稽留热,表情淡漠,右下腹压痛,白细胞减低,应考虑存在伤寒。

因此应选E。

11.为确诊该病例,首选的检查是

A.肝功化验

B.肝炎病毒血清学

C.血培养

D.肥达反应

E.肝胆脾彩超

答案:

C

12.病人治疗的首选方案是

A.卧床休息,保肝治疗

B.卧床休息避免用肝损伤药物,戒酒

C.用激素退热,减轻中毒症状

D.用喹诺酮类药物进行病原治疗

E.用干扰素治疗

答案:

D

试题点评:

喹诺酮类药物为伤寒首选药物。

13.该患者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是

A.心包炎

B.急性胆囊炎

C.肠出血、肠穿孔

D.支气管肺炎

E.肝昏迷

答案:

C

试题点评:

A、B、D、E均非伤寒并发症。

第二节细菌性痢疾

【考纲要求】

1.病原学:

病原体及其菌群。

2.流行病学:

主要传播途径。

3.病理解剖。

4.临床表现:

急性普通型菌痢及中毒型菌痢的临床表现。

5.鉴别诊断:

急性普通型菌痢及中毒型菌痢的鉴别诊断。

6.治疗原则:

病原治疗。

7.预防:

预防措施。

【考点纵览】

1.痢疾杆菌属肠杆菌志贺菌属,包括:

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

2.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主要传播途径是经消化道。

3.菌痢的基本病变特点是在结肠,急性期是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慢性期则有肠黏膜水肿及肠壁增厚。

4.普通型菌痢及中毒型菌痢的临床表现。

5.中毒型菌痢分为休克型、脑型和混合型。

6.急性普通型菌痢需要与急性阿米巴病和细菌性胃肠型食物中毒鉴别。

7.中毒型菌痢的休克型需要与爆发型流脑鉴别,而脑型需要与乙脑鉴别。

8.治疗原则:

抗感染(喹诺酮类药物),补液,抗休克,对症,加强支持。

【历年考题点津】

(1~2题共用题干)

男性,18岁,2天来发热伴腹痛、腹泻,每日10余次,初为稀便,后为粘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粪便常规检查WBC15~20个/HP,RBC5~10个/HP

1.该患者诊断急性细菌性痢疾,其发病机理为

A.痢疾杆菌毒素对结肠粘膜的直接损害

B.有侵袭力的菌株进入粘膜固有层,繁殖引起炎症溃疡

C.痢疾杆菌在肠腔内大量繁殖引起肠溃疡病变

D.结肠急性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及溃疡

E.特异性体质对细菌毒素产生强烈过敏反应

答案:

B

2.该病例用抗生素治疗3天,症状好转即停药,有可能产生什么后果

A.病情加重,出现肠穿孔

B.发生肠出血

C.转为慢性菌痢

D.发生癌变

E.合并败血症

答案:

C

试题点评:

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发病机理为菌株进入粘膜固有层、繁殖引起炎症溃疡,是急性化脓性炎症。

急性期末有效根治时可转为慢性。

3.目前国内最常见的细菌性痢疾病原菌是

A.福氏痢疾杆菌

B.宋内氏痢疾杆菌

C.鲍氏痢疾杆菌

D.舒氏痢疾杆菌

E.志贺氏痢疾杆菌

答案:

A

4.细菌性痢疾病理改变的部位是

A.盲肠

B.回肠末端

C.直肠和乙状结肠

D.升结肠

E.降结肠

答案:

C

(5~6题共用备选答案)

A.溃疡呈环形与肠的长轴垂直

B.溃疡呈长椭圆形与肠的长轴平行

C.溃疡呈烧瓶状口小底大

D.溃疡边缘呈堤状隆起

E.溃疡表浅呈地图状

5.肠伤寒的肠溃疡特征

答案:

B

6.细菌性痢疾的肠溃疡特征

答案:

E

7.细菌性痢疾病理改变最主要的部位是

A.盲肠

B.回肠末端

C.直肠和乙状结肠

D.升结肠

E.降结肠

答案:

C

8.中毒型细菌性痢疾多见于

A.2~7岁体格健壮的小儿

B.3~6个月体格健壮的婴幼儿

C.低出生体重儿

D.8~10岁营养状况较差的儿童

E.12~14岁青春期儿童

答案:

A

9.男,40岁,4个月前发热、腹痛、腹泻,服药1天好转,此后腹泻反复发作,多于劳累及进食生冷食物后,大便5~6次/日,稀便有粘液,有腹痛、里急后重。

体检:

左下腹压痛。

大便镜检WBC

20~30/HP,RBC5~10/HP,发现有结肠阿米巴滋养体,此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菌痢

B.阿米巴痢疾

C.慢性菌痢

D.慢性血吸虫病

E.肠结核

答案:

C

试题点评:

阿米巴痢疾系右下腹痛,且较轻,无里急后重、镜检大便白细胞少量,与病人不符。

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应是慢性菌痢,目前合并阿米巴感染。

(10~11题共用题干)

男性,12岁,昨晚进食海鲜,今晨开始畏寒、发热、腹痛,以左下腹甚,腹泻伴明显里急后重,大便8次,初为稀便,继之为粘液脓血便

10.此病例的诊断为

A.急性细菌性痢疾轻型(不典型)

B.急性细菌性痢疾普通型(典型)

C.急性细菌性痢疾中毒型

D.慢性迁延性细菌性痢疾

E.急性胃肠炎

答案:

B

试题点评:

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畏寒发热均为典型菌痢表现。

无慢性发作史,无休克及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可排除C、D,因此本题应选B。

11.对该病例首先采用的抗菌药物是

A.四环素

B.喹诺酮类

C.氯霉素

D.庆大霉素

E.呋喃唑酮

答案:

B

试题点评:

见传染病学《细菌性痢疾》章节。

12.5岁男孩,发热1天,腹泻6~7次,为黏液性脓血便,腹痛伴里急后重,病前吃过未洗的黄瓜,大便常规检查:

黏液便,红白细胞满视野,诊断为细菌性痢疾。

其类型属于

A.普通型

B.轻型

C.重型

D.中毒型

E.慢性型

答案:

A

试题点评:

轻型一般无脓血便,里急后重较轻或缺如。

中毒型常有休克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与患儿不符。

重型不是菌痢正确分型。

因此应选A。

13.

5岁男孩,高热1天,腹泻6~7次,为粘液性脓血便,腹痛伴里急后重,反复惊厥,逐渐出现昏睡、神志不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