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二则ppt课件.ppt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66218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3.9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礼记》二则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礼记》二则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礼记》二则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礼记》二则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礼记》二则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礼记》二则ppt课件.pptx

《《礼记》二则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礼记》二则ppt课件.ppt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礼记》二则ppt课件.pptx

礼记【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预习检测1、给下列红字注音:

嘉肴(ji)(yo)兑命(yu)自强(qing)学学半(xio)2、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即使)旨(甘美)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困(不通,理解不了)是故(所以)自强(自我勉励)自反(反省自己)注意停顿(读出节奏和韵味)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文意疏通(学习小组形式,注意重点字的解释,可以查阅工具书。

)合作探究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合作探究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

重视实践,在学和教的实践中“知不足”、“知困”,明事理,出真知,得到进步与发展)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用“佳肴”作喻,由浅入深,引出要论证的道理。

)主题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拓展延伸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

“念终始典于学”。

其此之谓乎!

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首先要设学施教。

尚书兑命篇中说:

“始终要以设学施教为主”,就是谈的这个道理啊!

礼记简介: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

礼记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又是一部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

是孔子以后战国至秦汉之间儒家的作品,全书保存了先秦时代的重要史料。

其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照录如下: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蜡,读zh),事毕,出游于观(读gun,宫门外两旁的台楼)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国礼)。

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

“君子何叹?

”(孔子何叹?

)孔子曰:

“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选贤与能(j)矜寡孤独(gun)幼有所长(zhng)男有分(fn)货恶其弃于地也(w)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讲信修睦。

(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施行与(j),通“举”,选举选贤与能,选举有贤德的、有才能的人(给大家办事)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有因此动词,以为亲动词,以为子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抚养同“鳏”,老而无妻的人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职业、职分归宿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因此这叫做造反害人兴起参考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要有职业,女子有及时婚配。

(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全文结构:

全文可分三层:

第一层(第一句话)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第二至三句话)“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第三层(第四句话)全文的总结语。

初读课文思考:

什么是“大道”,什么是“大同”?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诵读课文,理清思路,思考:

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特征:

天下为公具体阐述:

人人受到关爱(人不独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人人安居乐业(男有分,女有归)物物尽其用(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人人尽其力(力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大同”社会的特征?

天天下1、人人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下为公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无恶?

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在当时看来:

、在现在来说:

、能否实现?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

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

孔子:

大同陶渊明:

世外桃源作业:

1、背诵全文。

2、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不少于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