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2096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6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docx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docx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使等号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等。

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按一定步骤进行,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如漏掉反应条件和“↑”“↓”等。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一般步骤可概括为:

“一写,二配,三注”(以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为例)

1.写:

根据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左反、右生),并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画一条短线。

2.配:

配平化学方程式的目的是使等号两边的原子种类与数目相等,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后要加以检查。

3.注:

注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点燃、加热等),标出生成物状态(气体,沉淀等),把短线改成等号。

三.书写化学方程式时的注意事项

1.化学反应的常见条件有“点燃”、“加热”(常用“△”表示)“高温”,“催化剂”等,写在等号上方;

2.如果反应物没有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

3.溶液中的反应如果生成物是固体,在固体物质化学式右边注“↓”。

四.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口诀

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

写准化学式,系数(化学计量数)要配平;

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明;

生成气体和沉淀,要用“↑”“↓”来标明。

五.配平化学方程式的常用方法

配平化学方程式就是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左、右两边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数目相等。

初中阶段常用的配平方法有最小公倍数法、观察法、奇数配偶法及待定系数法。

使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

先找出两边同一原子的个数,求出最小公倍数。

即为化学式前面应添的化学计量数,然后再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

例如:

使用观察法配平化学方程式

先找出化学方程式两边组成较复杂(原子数目多)的化学式,令该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为1,然后依据原子个数守恒确定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可为分数),最后在方程式两边各乘以某数,使各化学计量数变为最简整数。

例如:

使用奇数配偶法配平化学方程式

选择反应前后化学式中原子个数为一奇一偶的元素作配平起点,将奇数变成偶数,然后再配平其他元素原子的方法称为奇数配偶法。

例如:

CH4+O2→H2O+CO2,反应前O2中氧原子为偶数,而反应后H2O中氧原子个数为奇数,先将H2O前配以2,将氧原子个数由奇数变为偶数:

CH4+O2→2H2O+CO2,再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

CH4+2O2=2H2O+CO2。

使用待定系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的左右式子的各物质的分数系数均不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未知数代表式中各物质的化学式前的系数,然后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列出各种元素的原子相等的关系式,先令一个字母的数值进行求解,得出各字母的数值,最后代入原反应式中,即配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例如:

CO+Fe2O3→Fe+CO2设CO前面的系数为x,根据碳原子个数在反应前后要相等,所以CO2前面的系数也应该是x,xCO+Fe2O3=2Fe+xCO2这样再根据氧原子个数前后守恒,得出x+3=2x,这样算出x的值为3。

需要注意的是,不论用何种方法配平化学方程式,只能改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而决不能改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

因为如果改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即意味着改动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组成,就可能出现根本不存在的物质或改变了原有化学变化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出现根本不存在的化学变化。

一.溶质守恒法在溶质质量分数计算题中的应用

在溶质质量分数计算中常用的守恒法是根据溶质的质量守恒,守恒法不仅适用于溶液的稀释,还可用于溶液的浓缩、结晶、混合、配制等。

1.求溶液的稀释

例题: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40%的稀硫酸溶液(密度为1.3克/厘米3)100毫升,需溶质质量分数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克/厘米3)多少毫升?

水多少毫升?

分析:

利用溶液稀释时溶质质量守恒进行计算:

设浓硫酸的体积为V毫升。

解:

V×1.84克/厘米3×98%=100毫升×1.3克/厘米3×40%

V=28.8毫升

稀溶液体积≠浓溶液体积+水的体积

稀溶液质量=浓溶液质量+水的质量

水的质量=稀溶液质量-浓溶液质量

=100毫升×1.3克/厘米3-28.8毫升×1.84克/厘米3=77克

水的体积=77克÷1克/毫升=77毫升

答案:

需溶质质量分数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克/厘米3)28.8毫升,水77毫升。

2.求溶液的浓缩

例题:

要使含水99%的NaCl溶液a克,含水量降为98%,应蒸发掉_________克水。

分析:

含水99%可转换为溶质质量分数为1%,含水98%即溶质质量分数为2%。

因此本题可转换为:

要使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NaCl溶液a克,变为溶质质量分数为2%,应蒸发掉________克水。

解:

设应蒸发掉水的质量为x

A克×1%=(a克–x)×2%

x=a/2克

答案:

应蒸发掉a/2克水

3.求溶液的混合

例题:

已知浓硫酸的密度大于稀硫酸的密度,现将90%的浓硫酸和10%的稀硫酸等体积混合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A.大于50%B.等于50%C.小于50%D.都可能

分析:

如果去查硫酸的密度再计算较麻烦,考试时也无处可查,本题可用估算法速解。

若90%的浓硫酸与10%的稀硫酸等质量混合,则所得混合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恰好等于50%。

现在等体积混合,由于浓硫酸的密度大于稀硫酸的密度,即浓硫酸的质量大于稀硫酸的质量,因此混合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大于50%。

答案:

A

4.求溶液的配制

例题:

现有24%硝酸钾溶液、2%硝酸钾溶液、硝酸钾固体和水。

请选用上述不同物质配制10%硝酸钾溶液,将用量的最简整数比填入下表中相应的位置。

浓度分析:

KNO3固体(100%)24%10%2%0%(水)

方案

24%硝酸钾溶液

2%硝酸钾溶液

硝酸钾固体

方案1

1

9

方案2

45

4

方案3

5

7

二.过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计算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时,首先应该判断所给出的溶质是否都已经完全溶解,在过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要用溶解度来计算。

例题:

20℃,KNO3的溶解度31.6g,将20gKNO3投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制成20℃时的溶液,求该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

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KNO3,则5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15.8gKNO3,即20gKNO3中只有15.8gKNO3溶解,溶液就已饱和,还有4.2g不能溶解,不能看作溶液的组成部分。

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时,一定要分清溶质,是真正被溶解的物质,当溶质的溶解度给出时,应先进行判断,所得溶液是否饱和,若为饱和溶液,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三.使用关系式法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利用分子式和原子量的关系确定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关系,计算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例题:

在某乙醇(C2H5OH)溶液中,乙醇分子里所含的氢原子总数与水分子里所含的氢原子总数相等,则此乙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5%B.71%C.46%D.33%

解析:

根据氢原子数相等,找出乙醇分子与水分子间的关系,进而确定出质量关系。

解:

C2H5OH~6H~3H2O

4654

此乙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

C

四.溶质的变化对溶质质量分数的影响

当加入的物质与溶剂发生化学反应时,加入的物质不再是该溶液中的溶质,而生成了新溶质,那么计算时不能用加入物质的质量代入公式求解,而要求出生成的新溶质的质量,再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例题:

你认为,在t℃时将5克某纯净物完全溶解在95克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出现哪些情况?

试举例说明原因。

解答:

由于某纯净物不是具体的某种物质,因此要分不同的情况进行讨论。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1)溶质质量分数等于5%,例:

5克NaCl或KNO3溶解在95克水中;

(2)溶质质量分数大于5%,例:

5克Na2O或SO3溶解在95克水中;

(3)溶质质量分数小于5%,例:

5克CuSO4·5H2O或Na2CO3·10H2O溶解在95克水中。

说明:

第2种情况中Na2O或SO3溶解在水中与水化合生成NaOH或H2SO4,

化学方程式为:

Na2O+H2O=2NaOH;SO3+H2O=H2SO4,溶质为NaOH或H2SO4。

第3种情况中CuSO4·5H2O或Na2CO3·10H2O溶解在水中,溶质为CuSO4或Na2CO3。

综上所述,求解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键就是要通过全面分析,找准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并在平时多思考,善分析,勤总结,就能见题生法,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轻而易举的攻克溶质质量分数计算题。

学好初中化学的三个有效方法

核心提示:

怎样学好初中化学这个难题一直困扰着广大的初中学生和家长,想要高效率的学好初中化学,方法至关重要。

在学习化学时,除抓好课前预习、听好每堂课、记好笔记等几个环节外还要特别注意掌握以下3个学习方法。

第一.学会阅读化学课本

以课本为主线,认真吃透课本,这是学好化学的根本。

每一个化学章节应该读2遍,第一遍可以粗略的读,这遍读要达到的目的是:

了解基本知识的一般内容,掌握整章、整节或整个小标题的内容轮廓、大致思路,了解有什么实验内容,这样,课堂上看老师做演示实验时心里就有了底。

第二遍要精读,这遍读要达到的目的是:

可以了解教材的重点和发现不理解的问题,听起课来心中就有数。

认真地读懂并理解及记忆重点内容和定义,把这些内容与有关的旧知识联系起来。

精读主要用于课后复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使知识系统化。

精读时要在理解概念的定义或定律全文的基础上,剖析具有关键性的字词,强化对关键字词的认识。

对于比较深刻的材料、重要的段落内容,要逐字逐句地反复读。

认真地思考、分析、整理、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可把重要内容、关键词句记在笔记本上,还可写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想法和认识,或记下不懂的问题,以备查问。

在学习过程中适当地阅读一些课外资料有利于开阔视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读时还要注意:

既重视主要内容,也不忽视小字部分和一些图表及选学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有助于加深对主要内容的理解及拓宽知识面。

第二.针对不同学习内容选择相应的学习方法

初中化学知识一般分为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四个部分,各部分知识学习方法各有侧重。

1.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学习方法

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散在教材各章节,内容具体而丰富。

首先,要逐个弄懂各知识点的含义,做到准确理解,扎实把握。

一般方法是:

熟悉结构、找出关键词、应用、联想、理解。

例如:

催化剂概念的结构“……的物质”,其中的关键字词有:

“改变”、“质量”、“化学性质”,从概念的内涵来看,催化剂只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自身并不参加化学反应,所以可反复使用;催化剂并不能增加最终产物的质量等。

通过关键词联想对比,最终学会应用。

其次,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的各个部分有紧密联系,彼此间形成了一个较为严密的知识网络体系。

因此学习时不能孤立地记忆和认识各个知识点,而要将其放到相应的体系结构中,在比较辨析的过程中寻求内在联系,达到理解层次。

如在概念的学习中,可运用列表制图法把学过地知识点连成线,再形成知识网,可有效地帮助理解。

最后,基本概念不能靠死记硬背,在应用中不断加深理解,在应用中加深记忆,在应用中提高思维能力。

总之,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一是重在理解,加强分析比较;二是重在应用,提高思维。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最精简、最科学的语言,要学好化学就必须掌握它们。

化学用语等基本技能在教材和中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考试中,由于表述不准确造成令人痛惜的结果也屡见不鲜。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规范化学用语,训练科学表述。

而熟练、准确地书写化学用语的前提是纠正“眼高手低”的错误思想,多动脑,勤动手。

2.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方法

新课程以“身边的化学物质”引入元素化合物知识,揭示了化学是一门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庞杂,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归纳找规律,学会知识整理,把书由厚读薄,由浅读深。

学会从化学视角来观察和解释一些现象。

3.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

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重视基本实验技能,要铭记各种仪器的特定用途、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各项基本操作的先后顺序,特别是对有关原理的理解,切忌死记硬背,应通过亲手实验来提高实验技能。

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积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第三.加强化学的记忆

初中化学课本中有五六十个基本概念和原理,要求掌握的元素符号二十多个,还有许多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以及其他一些知识。

这些内容都需要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它们多为学习化学的基础,若不能熟记,便会感到在“化学王国里”行走困难。

著名化学高级教师张筠在《全神贯注》的讲解中,就采用3种记忆的方法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1.“对比联系、知识网络化”记忆

老师把化学中的概念、原理相近或相反;物质结构、性质、制法相似或相关;学习中易混淆的,进行对比联系、归纳总结的讲解。

比如:

元素与原子、化合物和混合物、氢气与二氧化碳的制取等等。

这样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不仅记忆牢固,不易遗忘,而且应用起来快捷灵活。

2.理解规律记特殊,使记忆简约化

规律性的知识只要理解就容易记住,在应用时也能够解决较多问题。

所以,在学习时要重视寻找规律。

但规律不是万能的,它也受条件限制,既掌握规律又弄清特例才能形成完整准确的知识体系,解题时才不会错误百出。

即通常所说“理解规律记特殊”。

3.运用形象思维,使记忆生动化

化学学习中的记忆要经常联想到实验现象,甚至实验装置等;在学习物质结构时通过三维动画效果,把平面图形变成空间形象。

对一些易混淆的知识和复杂数据,张老师使用韵语和“缩略语”帮助记忆。

如初中的化合价和溶解性口诀,概括过滤实验操作的“一贴二低三靠”,概括氢气还原氧化铜操作的“氢灯灯氢”等。

只要在学习中牢牢抓住这3个初中化学学习方法,你就再也不用被怎样学好初中化学这个难题困扰了。

测量物质密度的3种方法

核心提示:

对物质密度的测量一直是中考的重点和热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在测量物质的密度时要能恰当地选用器材,正确理解测量中的原理、方法以及巧妙地安排实验步骤和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现将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总结如下:

一.用观察比较法测量物质的密度

观察比较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要求对各种物理现象、物理实验在观察的基础上,与确定的对象(或标准)进行比较后,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结论。

例题1.将16g盐完全溶解在如图甲所示的量筒内的水中,液面升高后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图乙中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

分析:

运用观察比较法,首先要确定标准,这一般在“图”中已画出;然后观察对象与标准去比较;最后做出判断.这里的标准就是量筒的最大刻度和最小分度,只有认清它,才能准确读数。

本题要计算出盐水的密度,必须知道盐和水的质量和盐水的体积,水的体积可以通过图甲读出,然后计算出水的质量,从而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答案:

1.1×103kg/m3

二.使用替代法测量物质密度

在缺少量筒的情况下,用替代的方法,也能测出物质的密度,例如在缺少量筒的情况下,常用水的体积来替代被测物体的体积。

而水的体积是用天平先称出其质量后,运用

计算得来,这样就不需要量筒了。

对形状不规则的固体采用溢水法。

将被测物体浸没在盛满水的容器中,细心收集被溢出的水,并用上述方法计算出体积,该水的体积就是这个固体的体积。

对液体采用标记法。

将同一容器分别盛水与待测液体至同一记号处(或盛满),容器内水的体积就是待测液体的体积。

例题2.给你天平、量筒和水,要测出石蜡的密度,还需要哪些辅助器材?

并写出实验步骤。

分析:

该实验的关键是测出石蜡的体积,由于石蜡不下沉,可用细线把它和一铁块捆在一起浸入水中,用排水法测出体积,因此该实验还需要的辅助器材有:

铁块、细线。

实验步骤:

1.用天平称出石蜡的质量

2.将量筒内装入一定体积的水

3.把铁块放入量筒内,计下水面位置的读数V1

4.把铁块和石蜡用细线栓在一起,放入量筒内,让石蜡和铁块全部浸入水中,再记下水面的位置的读数V2

5.算出石蜡的体积

,则

三.判断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的三种方法

1.比较密度:

根据公式

求出

,再与物质密度

比较:

,则为空心,若

,则为实心。

2.比较体积:

把物体作为实心物体对待,由公式

求出

,再与

比较:

则该物体为空心,若

=

则该物体为实心。

3.比较质量:

把物体作为实心物体对待,由公式

=

求出体积为

的实心物体的质量,然后将与物体实际质量,然后将

与物体实际质量

比较:

则该物体为空心,若

则该物体为实心。

例题3.有一铁球质量为50kg,体积为1×10-2m3,试判断此球是空心还是实心的?

(已知铁的密度为7.9×103kg/m3)

解:

(1)比较体积:

∴该球是空心的。

(2)比较质量:

∴该球是空心的。

(3)比较密度:

∴该球是空心的。

综上所述:

对于“观察比较法”测物体密度,主要是针对一个物体在体积和质量二者之中,一个量是确定的,而另一个量可以直接或间接地通过仪器测出来,之后我们读出数进行比较,这种方法适用于体积规则、体积微小(或粉末状)物体的测量;对于“替代法”测物体密度,主要是针对一个物体的质量可以测出来,而体积不大且不规则。

这个时候我们利用溢水法比较容易,要求是待测物不溶于水的物质;对于第三种方法,是我们初中最常用到的方法,其实质是通过

公式中的三个量,知二而求一,一般情况下适用于任何物体密度的测量。

抓住不变量巧解密度题

核心提示:

密度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在我们解答各种密度计算题时,会发现,只要仔细研究一下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一直没有变化的物理量,并利用这个不变的物理量,那些看似复杂的题目就会很好处理了。

1.抓住质量不变的关系巧解密度题

例题1.体积为10m3的水结成冰之后,体积如何变化?

变化了多少?

(ρ冰=0.9×103kg/m3)

解析:

要想知道水结成冰之后的体积如何变化以及变化了多少,我们首先要算出水结成冰时的体积。

根据密度公式有V冰=m冰/ρ冰,这里没有明告诉我们冰的质量,但是根据质量的特点我们知道,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质量是隐含在题目中的不变量,即冰的质量等于水的质量。

由此有:

m冰=m水=ρ水V水=1.0×103kg/m3×10m3=1.0×104kg,

V冰=m冰/ρ冰=1.0×104kg/(0.9×103kg/m3)=11.11m3。

可见水结成冰之后体积变大,且变化量为:

ΔV=11.11m3-10m3=1.11m3。

2.抓住密度不变的关系巧解密度题

例题2.根据密度公式ρ=m/v,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大的物体,它的密度一定大

B.体积大的物体,它的密度一定小

C.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体,体积大的质量一定大

D.物体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它的体积成反比

分析:

本题一要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二要理解“正比”和“反比”的含义.物质的密度不因体积和质量而变,所以A、B都是错误的.选项D中“密度与质量成正比”意思是说质量变化时,它的密度也变化,而且密度与质量的比值一定;“(密度)与体积成反比”意思是说当体积变化时,密度也变化,且密度与体积的乘积一定.所以D选项和A、B选项的错误实质是一样的.事实上,同种材料的实心体密度不变,即m/v一定,当体积V增大时,质量m也一定增大.

答案:

C

例题3.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质量越大,其密度也越大

B.铁的密度不论在地球上还是在哪里都一样大

C.由密度公式可知,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D.空气也有密度,而且空气密度的数值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

分析:

密度是特性,不同的物质,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的前提应该在体积相同时,才满足;同种物质密度不随质量或体积而变化;但密度会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

答案:

B

3.抓住容积(体积)不变的关系巧解密度题

例题4.医院抢救病人用的氧气瓶,当里面的氧气用去一半后,则氧气的密度将().

分析:

本题需对密度特性作更深入地理解.物质的密度不因体积和质量而变也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是状态稳定、温度不变、压强一定.由于气体的体积容易压缩或膨胀,即在质量不变时,体积容易变化,或者在体积不变时,质量也容易增减,所以导致气体的密度很容易改变.氧气瓶中的氧气用去一半就是质量m减半,但体积不变,仍为瓶的容积V,由ρ=m/v可知氧气的密度减小了.

答案:

减小

识别串并联电路的4种方法

核心提示:

学会正确识别串并联电路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会识别电路是学习电路连接和电路计算的基础,对于电路的识别要紧紧抓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特征,而不应单从形状上去分析。

1.使用定义法识别串并联电路

若电路中的各元件是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则电路为串联电路,若各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连”并列地连在电路两点之间,则电路就是并联电路。

2.使用电流流向法识别串并联电路

从电源的正极(或负极)出发,沿电流流向,分析电流通过的路径。

若只有一条路径通过所有的用电器,则这个电路是串联的(如图l所示);若电流在某处分支,又在另一处汇合,则分支处到汇合处之间的电路是并联的(如图2所示)。

电流流向法是电路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例1.分析下图所示电路中,开关闭合后,三盏灯的连接形式,并分析开关的作用。

分析:

用“电流流向法”来判断.在图甲所示的电路中,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电流依次通过了灯L1、L2和L3,电路中没有出现“分叉”,见图3的虚线所示,所以这三盏灯是串联的.在串联电路中,一个开关可以控制所有的用电器。

为识别图乙所示电路的连接方式,可以先用虚线将电流通过的所有路径在图中画出来,在图中可看出,电流的流向是:

由此可看出灯L1、L2和L3分别在三条支路上,所以这三盏灯是并联的。

其中通过灯L1、L2的电流通过了开关S1,当开关S1断开时,灯L1、L2中没有电流通过,两灯熄灭,因此开关S1控制L1、L2两盏灯泡。

开关S2在干路上,控制三盏灯。

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用“电流流向法”画出了图丙中的电流流向。

见图4的虚线所示,电流有三条通路,且每一流线上只有一个用电器,则此电路为并联电路。

开关S在干路上,控制三盏灯。

3.使用节点法识别串并联电路

节点法:

就是在识别电路的过程中,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电源、用电器等,导线两端点均可以看成同一个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两端的公共点。

以图丙为例,具体方法:

先在图中各接点处用字母表示出来,如图5所示。

由“节点法”可知,导线的a端和c端看成一个点,导线的b端和d端看成一个点,这样L1、L2和L3的一端重合为一个点,另一端重合为另一个点,由此可知,该电路有三条支路,并由“电流流向法”可知,电流分三条叉,因此这个电路是三盏电灯的并联,等效电路如下图所示。

“节点法”主要用于不规范的复杂电路的识别,有一定的难度。

识别电路也还有其他方法,但无论什么方法都需要同学们在加强练习的基础上不断总结识别电路的技巧。

对于电路中有三个用电器,而只有两条电流路径的情况,那么就会有一个用电器在干路上,或者有两个用电器串联在一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