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质量分析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20262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质量分析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质量分析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质量分析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质量分析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质量分析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质量分析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三质量分析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质量分析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质量分析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三质量分析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11月质量分析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绮丽/犄角  折腾/折耗  唆使/日月如梭

B.逡巡/峻峭  纰缪/绸缪  地壳/金蝉脱壳

C.庇佑/毗邻  说服/游说  曼妙/顺蔓摸瓜

D.糜烂/靡费  圆圈/羊圈  赡养/蟾宫折桂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埃博拉在西非多国肆虐之际,这种病毒的发现者之一、现居英国的彼得·皮奥特博士说,如今发生在西非国家的埃博拉疫情,与30多年前刚果(金)暴发的大规模埃博拉疫情如出一辙。

为防止埃博拉病毒曼延,他呼吁英国政府加紧测试试验性疫苗,尽快让这些疫苗进入人体试验阶段且获得实质性成效,这样,才能积极应对疫情,而不致于措手不及。

A.肆虐     B.如出一辙   C.曼延     D.措手不及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瑞典文学院将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此前曾多次被认为是最有希望获奖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仍无缘奖项。

B.平衡是事物发展的一种规律,不能违背,过得好的人都活在平衡的哲学里;能否保持平衡的状态,是人生的大智慧,这是我们必须谨记的真理。

C.关于我国文学名著《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究竟是谁这个问题,红学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

D.据有关方面报道,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学博览会,它用语言输入,用太阳能供电,具有高雅、时尚、小巧、环保的功能和作用。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维护自然的稳定和谐、保持地球物种的多样性和完整性,也恰恰是保护人类自己。

②自然界各物种之间只有相互依存、彼此协调才能互利共生。

③建立良好的人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保持人与自然的良性循环,才是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的出路所在。

④因此,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

⑤人类并不是能够独立于自然界之外的特殊物种,而是和其他物种一起,共同构成了自然这个活的有机整体。

⑥现代生态伦理学将人类置于整个自然界来考虑人类的现实生存和未来发展。

A.②③④①⑥⑤  B.③①⑥⑤②④   C.⑤⑥④③①②   D.⑥⑤④②①③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刘之遴,字思贞,南阳涅阳人也。

父虯,齐国子博士,谥文范先生。

之遴八岁能属文,十五举茂才对策,沈约、任昉见□异之。

起家宁朔主簿。

吏部尚书王瞻尝候任昉,值之遴在坐,昉谓瞻曰:

“此南阳刘之遴,学优未仕,水镜所宜甄擢。

”瞻即辟为太学博士。

时张稷新除尚书仆射,托昉为让表,昉令之遴代作,操笔立成。

昉曰:

“荆南秀气,果有异才,后仕必当过仆。

”御史中丞乐蔼,即之遴舅,宪台奏弹,皆之遴草焉。

迁平南行参军,尚书起部郎,延陵令,荆州治中。

太宗临荆州,仍迁宣惠记室。

之遴笃学明审,博览群籍。

时刘显、韦棱并强记,每与之讨论,咸不能过也。

还除通直散骑侍郎,兼中书通事舍人。

迁正员郎,尚书右丞,荆州大中正。

累迁中书侍郎,鸿胪卿,复兼中书舍人。

出为征西鄱阳王长史、南郡太守,高祖谓曰:

“卿母年德并高,故令卿衣锦还乡,尽荣养之理。

”后转为西中郎湘东王长史,太守如故。

初,之遴在荆府,尝寄居南郡廨,忽梦前太守袁彖谓曰:

“卿后当为折臂太守,即居此中。

”之遴后果损臂,遂临此郡。

丁母忧,服阕,征秘书监,领步兵校尉。

出为郢州行事,之遴意不愿出,固辞,高祖手敕曰:

“朕闻妻子具孝衰于亲爵禄具忠衰于君卿既内足理忘奉公之节”遂为有司□奏免。

久之,为太府卿,都官尚书,太常卿。

之遴好属文,多学古体,与河东裴子野、沛国刘显常共讨论书籍,因为交好。

是时《周易》、《尚书》、《礼记》、《毛诗》并有高祖义疏,惟《左氏传》尚阙。

之遴□著《春秋大意》十科,《左氏》十科,《三传同异》十科,合三十事以上之。

高祖大悦。

太清二年,侯景乱,之遴避难还乡,未至,卒于夏口,时年七十二。

前后文集五十卷,行于世。

(选自《梁书·刘之遴列传》,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值之遴在坐           值:

遇到

B.瞻即辟为太学博士     辟:

征召

C.操笔立成             立:

立即

D.丁母忧,服阕          忧:

忧虑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沈约、任昉见□异之

②遂为有司□奏免

③之遴□著《春秋大意》十科

A.①而②者③以  B.①且②所③以

C.①而②所③乃  D.①且②者③乃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朕闻妻子具孝/衰于亲/爵禄具忠/衰于君/卿既内足/理忘奉公之节

B.朕闻妻子具/孝衰于亲/爵禄具/忠衰于君/卿既内足/理忘奉公之节

C.朕闻妻子/具孝衰于亲/爵禄具忠/衰于君/卿既内足理/忘奉公之节

D.朕闻妻子/具孝衰于亲/爵禄具忠/衰于君卿/既内足/理忘奉公之节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吏部尚书王瞻曾探望任昉,任昉极力向王瞻推荐刘之遴,说明鉴的人应当选拔任用刘之遴。

B.刘之遴的舅舅乐蔼是御史台中丞,御史台的奏弹,都由刘之遴起草。

刘之遴曾担任宣惠记室。

C.高祖在刘之遴坚决推辞郢州行事一职的情况下,亲自写诏书留住了他,刘之遴后又担任多职。

D.当时只有《左传》没有高祖的义疏,刘之遴就著《左氏》十科等合三十事上奏,高祖很高兴。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7分)

①荆南秀气,果有异才,后仕必当过仆。

(3分) 

②卿母年德并高,故令卿衣锦还乡,尽荣养之理。

(4分) 

(2)刘之遴的奇特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概括。

(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惜 花

[清]姜宸英

一春强半是春愁,浅白长红付乱流。

剩有垂杨吹不断,丝丝绾恨[注]上高楼。

[注]绾恨:

把恨绕住。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3分) 

(2)这首诗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效果如何?

请简要分析。

(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锲而舍之, ▲ ;锲而不舍, ▲ 。

(《荀子·劝学》)

(2)空山新雨后, ▲ 。

明月松间照, ▲ 。

(王维《山居秋暝》)

(3)高低冥迷, ▲ 。

歌台暖响, ▲ 。

(杜牧《阿房宫赋》)

(4)梧桐更兼细雨, ▲ 。

这次第, ▲ !

(李清照《声声慢》)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涵养我们的“精神道统”

李拯

一位诗人说过,“当灵魂失去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

诚然,物质财富可以满足生存,但是精神庙宇才能安放心灵。

一个国家,要有共同捍卫的信念天空;一个社会,要有一起坚守的核心价值。

每一个人,在满足口腹之欲后,也深沉呼唤更加富足而充实的人生。

“一个民族必须要有信仰,否则社会上什么‘恶性肿瘤’都会长出来”,有志之士的呼吁,折射出我们时代的精神需求。

如车轮围绕中轴才能转动、苍鹰振动双翼才能飞翔,社会拥有核心价值观,才能产生凝聚力的强大磁场。

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明辨是非、评判美丑、权衡得失的基本标准,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性和行为操守。

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精神道统”,人们得以从中寻求生命意义,寄托终极关怀。

中华文化向来注重崇德尚义,孔子选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追求“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5000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历史敬畏,也有“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的理想情怀。

正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道统”,孕育出中华儿女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的价值取向,己达达人、兼善天下的行为方式。

时至今日,当代中国已经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经济发展高歌猛进的同时,拜金主义在一些人那里颇有市场,一些传统道德价值受到挑战,一些价值底线被弃守。

“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物欲追求,“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的道德拷问,毒奶粉、地沟油带来的良心失守……如果利益的巨浪吞噬价值关怀,那么物欲横流、唯利是图的尽头,必然是良知的出局和信任的崩塌。

在哲人看来,没有良知的快乐、没有是非的知识、没有道德的商业、没有原则的政治,这是现代社会的最大危机。

一些经济学家更看重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力量,认为“没有诚信、同情心这些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市场经济就会引发灾难”。

的确,缺少自由平等,市场经济就可能异化为巧取豪夺的原始丛林;没有公正法治,现代社会也可能堕落为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

今天,随着物质财富不断累积,富裕起来之后的价值追问,更加峻切地摆在国人面前;涵养我们时代的“精神道统”,同样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出国旅游,能否用自己的行为,展示一个大国的文明?

汽车时代,能否遵守规则,让社会多一份法治意识?

网络普及,能否尊重隐私,向他人释放出诚信和友爱?

若从这些点滴努力中,一个人能够获得升华自我,那一个国家何尝不能实现从物质现代化向精神现代化的飞跃?

总有一种情怀,能够让人超越争名逐利;总有一种追求,能够让人舍弃一时得失;总有一种感动,能够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物质匮乏的时代,精神的力量可以弥补物质的不足。

物质丰裕的时代,精神的星光则能照耀我们走得更高更远,去拥抱一个更加丰盈的人生,收获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国。

(选自2014年4月9日《人民日报》)

(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关于“精神道统”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它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属于精神道统这个范畴。

B.精神道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性、行为操守和生命质量。

C.每个时代都需要人们能够从中寻求生命意义、寄托终极关怀的精神道统。

D.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道统,孕育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E.涵养我们时代的精神道统,需要人人努力,只要努力就能获得自我升华。

1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当代中国经济发展非常迅猛,同时,传统道德价值受到挑战,一些价值底线失守。

B.中华文化向来注重崇德尚义,孔子、孟子有关“义”的观点态度充分证明这一点。

C.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没有诚信、同情心、公正、自由平等,市场经济就会引发灾难。

D.物质富裕时代,精神星光作用之大,它能够照耀我们去拥抱一个更加丰盈的人生。

14.文中的“庙宇”和“恶性肿瘤”各喻指什么?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分) 

15.结合文中的观点,谈谈你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

(4分)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毕生的梦想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江西“夺刀少年”柳艳兵,为了乘客的生命安全,不顾高考在即,勇敢地夺下歹徒手中的刀。

山东老人刘盛兰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爱心和执着感动着身边的人。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

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八节洞

熊召政

成都之南,是泸州;泸州之南,是古蔺;古蔺之西,是黄荆山;黄荆山之西,是八节洞。

近年来,航空线路、高速铁路与高速公路三大利器的增多,为喜欢旅游的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由此,一些遁隐于僻野的山水景点被发现、被建设,成为了游客的新宠。

“养在深宫人未识”的自然佳丽越来越少了。

但是,水木清华、清新散逸的八节洞还保留了一点给人以尘外遐思的萧旷。

自成都至八节洞,大约五百余公里,先从高速公路到泸州,余下尚有一半路程,则是蜿蜒于蜀黔大娄山脉中的蜿蜒山道了。

自成都到八节洞,大约要七个小时的车程。

这样的距离,对于一般的游客,可能因为害怕颠簸之苦而放弃一次美丽风景的享受。

未到之前,凭着语言的释义,我以为八节洞是八座洞穴。

其实不然,在蜀南的方言中,洞指的是瀑布,八节洞就是八道瀑布。

国内外的瀑布,我见过不少。

磅礴的气势,那份掀天揭地的感觉,美加边境的尼亚加拉瀑布当数第一;九寨沟的诺日朗瀑布,既壮观又如梦境;贵州的黄果树瀑布,也能让人欣赏到万壑奔雷的澎湃。

比之于它们,八节洞的魅力不在于天风海雨般的雄浑,而在于跌宕有致的韵律;不在于无坚不摧的力量,而在于那种不拘形迹的飘逸。

八节洞是黄荆山中蟒童河的一段,全长三公里,落差一百二十米。

八道瀑布由下及上依次为黑龙潭、白云岩、情人滩、害羞瀑、大漩涡、三连滩(三道瀑布相连)。

古人的山水画中,涉溪者必冠以“泛”字,如剡溪泛舟;涉山者必冠以“行”字,如溪山行旅;涉瀑者必冠以“观”字,如幽人观瀑。

这实际上是给旅游下了一个定义:

泛舟于溪上,行旅于山中,飞觞于瀑前。

此皆人生之乐事,既怡情,又健身;既安神,又养生。

李白的“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李商隐的“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泛舟”,都是钟情于山水的心灵投射。

用今天的话讲,他们向往的,正是现代人所梦寐以求的低碳生活。

但是,如果瀑布仅仅只能观赏而不能亲近,则会有一种在观众席上看演出的感觉。

亦如一位造诣颇深的琴师,看到一张绝妙的古琴搁置在玻璃橱窗里,只可观赏而不能试手。

此情之下,人琴两怅,岂能无憾?

八节洞之游,便没有这种遗憾。

三公里的山道,凡过水处,浅处有磴道,深处有石拱桥。

蟒童河之山径,随河道而蜿蜒,随瀑布而起伏。

平缓处如徜徉于城市公园,逼仄处如登黄山天都峰。

但不管是易还是险,一路行来,头顶上撑着的都是浓浓的树荫。

接骨丹、润楠、三角枫等高大的乔木,春天给你翠绿,秋天给你金黄,更有许多不知名的山花,一起加入它们的色彩缤纷的合唱。

不看瀑布,单是这里的草木就足以留住你的脚步。

而寄情于逍遥的八道瀑布,高下错落,飞姿各异。

猛烈处如千万斛珍珠弹跳,腾空的那一刹那又如千万簇羽毛飞扬。

人虽不能随羽毛而飘荡浮漾,却能够站在瀑底,双手托起大把大把的珍珠,看它们化幻为晶露、为彩虹、为紫气。

不过,八节洞之美,并不止于这八道水瀑,它还在于蟒童河两岸那些丹霞地貌的峭壁断崖,它们或灿若朝露,或红似焰火;每一曲折,都能看到它们的峭拔与怒耸。

这些石瀑,同水瀑相辉成趣,相得益彰。

动观流水静观山,八节洞中的山水,可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静是恬静,动是生动。

半日的八节洞之游,归来后有了如下的感想:

至于死地而后生,这是兵家的法则;至于温柔乡中而后媚,这是养颜的条件;至于僻处而成为天籁,这是自然的奥秘。

人不能创造奥秘却可以千里迢迢寻找奥秘,前提是你必须对自然抱有宗教般的情感。

(选自《熊召政散文选》,有删改)

16.请分别指出文中两处画线部分所用的修辞手法,并具体说明这些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分)

①更有许多不知名的山花,一起加入它们的色彩缤纷的合唱。

(2分) 

②它们或灿若朝露,或红似焰火。

(2分) 

17.八节洞“水瀑”主要有哪些特点?

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

(5分) 

18.如何理解“人不能创造奥秘却可以千里迢迢寻找奥秘,前提是你必须对自然抱有宗教般的情感”这句话的寓意?

请结合文本回答。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小题。

孤鸿林风眠

李响

1919年12月25日,在新式学堂美术课上显露天分的林风眠踏上轮船,赴法勤工俭学,离开了故乡。

在巴黎国立美术学院——法国美术教育的最高殿堂,林风眠不是个守规矩的“好学生”,他为塞尚、莫奈、马蒂斯等离经叛道的画家所倾倒,又在巴黎东方美术馆、陶瓷博物馆的彩陶、汉画砖、唐三彩、瓷器花纹上,发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奇特魅力。

1924年5月,法国东部举办中国美术展,正旅居法国的蔡元培作为重头嘉宾出席,他被林风眠的《摸索》深深吸引。

这幅巨画四五米长,三米多高,荷马、但丁、孔子、雨果、托尔斯泰等先哲在灰黑色调的沉郁气氛中思考。

蔡元培赞叹画家的艺术天才,几次和夫人去林风眠的住所看望他,见他生活清苦还给他三千法郎资助。

1925年圣诞节过后,林风眠回国。

在新加坡中转上船时,林风眠与徐悲鸿不期而遇。

说来也奇,两人同在巴黎美术学院求学,竟从来没见过面。

在学院派的徐悲鸿眼里,林风眠热衷的塞尚、毕加索都是“欺世盗名”的“祸害”,且两人一个是官费留学生,一个是勤工俭学的自费生,境遇有明显落差,不在一个交际圈。

徐问林风眠回国有什么打算,林老老实实地说,还在找工作,没有着落。

林风眠哪里知道,蔡元培已经保荐他为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只是介绍信寄去时他已上了轮船。

他们的船刚在上海抵港,就看见岸上大红条幅写着:

欢迎林校长回国。

一名学生挤上船喊着:

我们来接林风眠校长,谁是林校长。

林风眠连忙躲开,说“我是林风眠,但我不是校长”。

年仅26岁的林风眠,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架”到北京,当了全国最高艺术学府的校长。

林风眠上任,他请了齐白石任教。

那时齐白石虽已65岁,可还未真正成名,是正统国画家讥笑的“野狐禅”。

艺专国画系教师群起反对,说齐白石这个木匠从前门进来,我们就从后门出去。

齐白石也自嘲是个乡巴佬,不肯到洋学堂教书,但经不住林风眠一次次登门劝驾。

林风眠给老人专门备了把藤椅让他坐着上课,下课亲自送他出校门。

齐白石握着他的手说:

“林校长,我信得过你了。

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一年之后,蒋介石发起清党政变,林风眠的同乡好友、一同留学欧洲的熊君锐在中山大学被特务杀害。

林风眠深受刺激。

本来不问政治的他抑制不住愤懑,挥笔画下了他的名作《人道》,宽幅油画上充满锁链、绞架和无数殉难者的形象。

他组织学生到民间写生,了解民间疾苦,举行北京艺术大会,提出美术是改造社会的利器。

这些活动让北洋政府颇为紧张,教育部长刘哲扬言林风眠是共产党,向张作霖建议把他抓起来枪毙,幸亏张学良说了句话:

林风眠一个画画的,没什么了不得的,放他一马吧。

一句话的救命之恩,林风眠记了一辈子。

1989年,在离世前两年,林风眠到台北办画展,专程去看望了张学良。

压力之下,林风眠愤而辞职,南下杭州,其间又画了《人间》和《痛苦》。

1931年,蒋介石携宋美龄回奉化老家小住,途经杭州,专门到艺专参观,林风眠陪他看画。

看到《痛苦》时,蒋介石脸色很难看,说“青天白日之下,哪有那么多痛苦的人?

林风眠辞职后到杭州筹建艺术院并任校长,又是拜蔡元培鼎力支持。

蔡元培提倡“以美育代宗教”,改造国民性;而林风眠在北京艺专提出美术是改造社会的利器,让学生走出画室到民间创作,与蔡元培不谋而合。

蔡元培把林风眠当作教育思想上难得的忘年知己。

林风眠也对蔡元培给予自己的帮助和支持感激不已。

杭州艺术院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独立艺术院校的开始。

吴冠中,李可染,赵无极,董希文,席德进,苏天赐……,林风眠直接培养出的学生撑起现代中国美术的半壁江山,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深深影响了一代艺术家,至今被美术教育界视为先进。

他鼓励学生释放天性,口头禅是“画不出来,就不要画,出去玩玩。

”“放松一点,随便些,乱画嘛。

”后来成为著名美学家的洪毅然在艺专上学时绘画拘谨,林风眠劝他作画前先喝酒,这样就会狂热起来。

执掌校政的十年,是林风眠一生最辉煌的时光,在西湖边诗意的栖居也是他一生唯一一段安居乐业、享受天伦的日子。

1991年8月12日,给人留下独特印象的林风眠与世长辞。

(节选自《新民晚报》,有删改)

[注]林风眠(1900—1991):

生于广东梅县,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

19.林风眠拿起“美术”这个“利器”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全文回答。

(4分) 

20.林风眠为什么会给人留下“独特”的印象?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5分) 

21.本文表达了林风眠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句式整齐,语意完整,前后连贯。

每处字数不得超过12个。

山间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瀚?

你自有你的清纯。

路边的小草,①   ▲   ?

你自有你的柔嫩。

空中的彩虹,②   ▲   ?

你自有你的绚丽。

天上的星星,③   ▲   ?

你自有你的璀璨。

  

23.阅读下面这幅华君武《公牛挤奶》的漫画,然后说明画面内容并概括其寓意。

(不超过75个字)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周日,两同学相约去游览一座名山。

登山之初,甲同学不慎跌了一跤,于是他觉得这一天真是晦气。

一路上,美丽的风景扑面而来,乙同学陶醉其中,赞不绝口,甲同学却全然不觉,反而认为没什么看头。

他指着一棵枯黄的树说,树都枯黄了,这山有什么美?

山路越走越险。

爬到半山腰,乙同学仰望山顶的奇景,感叹道:

“无限风光在险峰!

”且催甲同学加快点脚步。

甲同学面对险路,望山兴叹,不愿继续攀登,只想等着乙同学从山顶返回,最终他没能看到山顶的美景。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广东省百所学校质量分析联合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C(依次读作bi/pi、shuo/s卜ui、m山/w山。

A依次读作q了/J下、z卜忌/s卜6、su6/su6。

B依次读作q石n/JOn、mio/m6u、qi如/qi如。

D依次读作m订mi、qu酗/Ju山、sh如/ch如)

2.C(曼延:

连续不断,应改用“蔓延”。

蔓延:

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

A肆虐:

起破坏作用。

B如出一辙:

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D措手不及:

临时来不及应付)

3.A(B两面对一面。

C“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鹦续作这一说法为准”句式杂揉。

可改为“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高鹦续作这一说法”,或“现在大家一般是以高鹦续作这一说法为准”。

D搭配不当。

“高雅、时尚、小巧”不属于“功能和作用”)

吐.D(⑥首先提出“现代生态伦理学’,把“人类”放在整个自然界来考虑其生存现状和米来发展;⑤紧承⑥阐明“人类”与“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④紧承⑤由因推出果:

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②①承④进一步指出“自然界各物种之间”和谐相处、保持地球物种多样性和完整性的好处;③最后强调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的出路所在)

5.D(忧:

父母的丧事)

6.(:

(第①句是说沈约、仟防看了刘之遴的对策后很惊异,故该句应填人表顺承关系的连词“而”;第②句是一个被动句,“为”常常与“所”搭配。

故该句应填人与“为”相搭配的助词“所”。

第③句是说刘之遴于是著《春秋大意》十科。

故该句应填人表顺接关系的连词“乃”)

7.B(原文标点:

肤闻妻子具,孝衰于亲;爵禄具,忠衰于君。

卿既内足,理忘奉公之节。

8.C(说“高祖……亲自写诏书留住了他”错,高祖并没有挽留刘之遴。

而是接着刘之遴被有司上奏免去了职务)9.(l)①荆南是个秀气的地方,果然有奇特的人才,(刘之遴)以后做官必当超过我。

(得分点:

判断句、“仕”“仆”各l分)

②你母亲年高德重,因此让你穿着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尽赡荞母亲的孝心。

(得分点:

“年德并高”、“衣”、“荣养”、“理,,各l分)

(2)①善于写作,才思敏捷;②好学明审,博览群书;③多学古体,著述颇丰。

参考译文:

刘之遴字思贞.是南阳涅阳人。

父亲刘刘.在齐国任国子博士.谧号文范先生。

刘之遴八岁就会写文章.十五岁举茂才的对策.沈约、任防看了都很惊异。

从家中征召出来.任宁朔主薄。

吏部尚书王瞻曾探望任防.恰巧遇到刘之遴在座.任防对王瞻说:

“此是南阳人刘之遴.学优而未做官.明鉴的人应当选拔任用他。

”王瞻立即征召他任太学博士。

当时张程新被授任尚书仆射.托任防写辞让官职的奏章.任防让刘之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